為什麼近幾年有些鄉鎮衛生院在招正式編制時招不到人,甚至還有些人選擇離職?

四大皆歡


確實存在這種現象,鄉鎮衛生院經常招不到滿意的人,有的在編人員又辭職離開,工作力量和專業技術力量有所下滑。這主要體現了醫學相關人員的就業傾向,他們在擇業的時候,可能會考慮以下因素。

【1】工作地點相對偏遠

鄉鎮衛生院一般都設立在鄉鎮,大多數鄉鎮設置都相對比較偏遠,有的鄉鎮距離區縣幾十公里。如果在鄉鎮工作又不在鄉鎮安家,那麼上班就不太方面,如果在鄉鎮安家,各方面條件不夠滿意。但是大多數鄉鎮工作人員,都採取的是走讀形式。這不僅僅是鄉鎮衛生院的現狀,鄉鎮其他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都存在這種情況,鄉鎮工作人員確實存在一定的人才流失現象。

【2】設施設備相對落後

醫院畢竟是專業性非常強的機構,醫生不僅需要經驗積累,也需要依靠專業的設施設備輔助。鄉鎮衛生院設施設備一般較為落後,有一些簡單的醫學設備。作為職業醫生而言,需要追求專業上的進步,尤其是年輕醫生,更是希望能迅速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在鄉鎮衛生院工作會覺得受到條件。當然,這種理解並不一定完全正確,但是很多人確實存在這種想法。

【3】工資待遇相對偏低

由於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越來越多,鄉鎮人口相對減少,城市中的醫院今年逐漸擴大。同時由於更多人願意選擇大醫院治療,即使小病症也要去大醫院,致使大醫院尤其是知名醫院人滿為患,相應的這些醫院的工作人員和醫生,待遇相對比較高。國家正在實行分級診療制度,但是並未完全到位,完全實行之後,這一現狀有望得到解決。


憑欄思君VIP


我是一個從城市回到老家衛生院,又不得不辭職出門打工的一名醫師!說句真心話,基層衛生院最近幾年國家政策扶持的比較厲害,但是又有幾個醫生享受到了這種政策帶來的紅利!大學畢業響應號召回老家衛生院上班,一個月800元的生活費,天天公共衛生造假應付檢查,填寫各種表格!連吃飯錢都要跟父母要,更別提同事同學之間的應酬!結婚了生娃了連孩子奶粉錢都不夠!雖然現在工資高了點了,但是一個年輕的醫師在衛生院業務水平很難有大的提升,都想著往大醫院跑!這就是現實


建輝133178194


我有兩小學同學,他們一起考入了哈爾濱醫科大學。畢業後一個留在哈醫大二院工作,一個是有志青年響應黨的號召,到農村去、到邊疆去,他來到了一個偏遠的鄉村,當上一名鄉鎮衛生院的醫生。十年後,一位成了全省名醫,一位當上了鄉鎮衛生院院長。但是,他們的醫療水平相差甚遠,那位省內名專門接全省來的患者。每天治療的大部分是疑難雜症,那位院長除了管理方面,在鄉鎮每天治療大多是常見病、多發病。

所以,為了今後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學生畢業後考慮的不是工資高低,待遇好壞。首先是選擇技術水平高,接觸各類病人多的大醫院。有利於提高自已技術水平,只要達到一定高度,名利會雙收的。再就是現在年輕人想法更加現實,靠激情調動不了他們的積極性。



用戶臨江樓主


這個問題在全面範圍之內肯定是存在的,鄉村醫院的醫生問題和教師問題是一樣的。留人的心情如此迫切,都是被留下的人可能很多都是沒辦法的辦法,所以才作出各種選擇。留不住人的原因有幾點。

第一是條件艱苦。我們國家地理遼闊,經濟發展不平衡,所以很多地方的艱苦是我們沒有去生活的人無法想象的。有些地方人煙稀少,可能還沒有寬帶網絡。如果是年輕人,去了找一個恰當的對象都很惱火。

第二就是在基層醫院,自己的學術成長,自己的收入都會受很大的影響。因為基層醫院設備相對落後,沒有更多的病人,實踐的機會都會減少,所以對於自己提升有很大的侷限性。國家目前投入更多的是老百姓的看病問題,落實到醫生身上的就很少了。

第三就是基層醫院的培訓機制,陪訓機會方面肯定也很少,或者基本沒有。如果得不到培訓,就得不到培訓。自己讀幾年本科出來,失落之情可以想像。

至於這個問題,對比鄉村教師問題一樣,有了比較就有了答案。如何讓人能去,又讓人能留得下來。這是政府需要思考的問題。

謝謝閱讀!謝謝關注!





滄瀾之水紅塵有你


這是鄉鎮衛生院當前非常現實也非常尷尬的問題。一方面國家對基層公共醫療服務的政策和資金投入正逐步加大,特別是鄉鎮衛生院,依舊將其保留在公益一類事業單位行列,為了引進人才,部分地區還從原來的差額撥款調整為全額撥款,與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取消編制的態勢截然相反,足見對鄉鎮衛生醫療機構的重視。但既使如此,鄉鎮衛生院還是留不住人才,但凡有點本事或背景的,只要有機會,哪怕不要編制也會毫不猶豫走人。

這種與政策初衷背道而馳的狀態,讓地方政府是相當頭疼。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究其原因在於三個字:待遇低。相對於縣市大醫院動輒上萬元甚至幾萬元的月收入,鄉鎮衛生院三四千的工資收入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根本不值一提。這還是在有全額撥款的前提下的收入,如果是差額撥款,現在又不準以藥養醫,恐怕還要低,效益不好甚至獎金都發不出。同樣是五年七年的醫科畢業生,為什麼人家可以拿一萬兩萬,而我只能拿三千四千,而且工作環境還不見得好,沒有成熟的生活配套,子女想上個好點的學校都是個問題~~~

在巨大的收入差距,福利差別面前,企圖用一紙編制留下人才,留住人心,幾乎是笑話。鄉鎮衛生院是基層醫療服務的重要保障,承擔著農村醫療防疫、保健等重任。作為農村分級診療的重要環節,國家在重視身份用感情留人的同時,恐怕還要在福利上多下功夫,用待遇留人才是正道。

假如有一天,鄉鎮衛生院的工資收入和大城市的醫生不相上下,甚至國家為了保障農村醫療在政策保障鄉鎮衛生院的醫生收入比大城市還高,同時在配套上做足文章,就像城市大醫院招攬人才那樣,要錢給錢要房給房,在軟硬件上培育人才窪地,人才的迴流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當然這是個願景,短期內估計無法實現。但無論如何,在政策和財力允許下,逐步給鄉鎮衛生院醫生增收、創惠,籍此彌補城鄉間的不平衡,應該是未來各級政府需要持續堅持的實事,否則,這種人才失流的局面不會有絲毫改變。

我是小公,專注公務員考試、任用、提拔等體制類問答,感興趣或有疑問諮詢的,可以關注私信我,我將提供全方位的權威解答


80後小公


這事不是一刀切,而是因人而異,因地而異。

據本人所知,現在的鄉鎮衛生院得到國家的大力扶持,工資待遇並不差,差的就是“名聲”,差的就是“工作環境”。

招不到人有以下原因,1,有的鄉鎮衛生院,地處偏僻地方,雖然交通方便,待遇也不差,但是不符合現在年輕人的生活習慣,也就是難耐寂寞,故此選擇不去。

2.有的衛生院雖然國家大力扶持,但是基礎設施,醫療條件依然難以和縣級醫院、市級醫院相比,也就是設備簡陋,現在的年輕人根本看不上,所以不願應聘

3.國家提倡小病小治,大病大治,而且用醫保報銷比例分級來遏制或者引導患者,不要一個普通感冒也要上省城找專家看的錯誤做法,儘量是小病在鄉鎮衛生院治療,大病進城市治療,如此,既不浪費鄉鎮衛生院的醫療資源,也不讓大醫院人滿為患,但是,因為近幾十年來,對鄉鎮衛生院的忽視,造成大量有經驗的大夫流失或者退休,導致人們已不信任鄉鎮醫院的治療水平,加上醫生不願也無法擔責,更是留不住患者,所以對醫生的技術提高沒有幫助,相反,因為患者少而荒廢知識。醫生本來是經驗的積累之大成者,多久不見患者,學到的也會丟失,所以,年輕人怕碌碌無為而不願應聘。

4.鄉鎮衛生院好高騖遠,招聘的條件定的高,把有些願意紮根基層的擋在門外;而高學歷者不願屈就。這在現實中有許多——同樣一班的同學,一旦一人就業鄉鎮衛生院,一人就業市級醫院,一人就業省級醫院,多年以後,省級醫院的有可能就是專家,市級醫院的也可能是名醫,鄉鎮醫院的就是“土大夫”。

總之,隨著人們的認識改變,一些情況會慢慢改觀!


見腫消世界


基層衛生院不是招不到人,而是自己的門檻設的有點高了,衛生院招的人必須是大專生,這就導致了大專生招不到,中專生想進進不來。在農村的基層單位,鄉鎮衛生院職工的待遇是最差的,工資低的可憐,又沒有節假日,一個月甚至要上26天班,還要值夜班。沒有檢查設備,想要提高自己的醫技十分困難。我就是鄉鎮衛生院的職工。總之鄉鎮衛生院的工作就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優然24


我原本是一名優秀的村醫,完成自學,自費到三甲教學醫院進修,後來得罪村大領導,考核村領導不蓋章,叫考核不過關,村領導把他學獸醫的侄子弄來當村醫,衛生院領導也認可。我便到民營醫院當了一名業務骨幹,我想與政府的腐敗體制有關。老百姓就是低能的用得著享受高水平服務嗎?鄉鎮衛生院,都造假,很多醫生連血壓都查不準。更不說診治,老百姓還識為是好醫生,讓他們享受優質服務,是對醫療資源的一種浪費。


用戶546845568649


我就在鄉鎮衛生院,我估計過不了幾年鄉鎮衛生院會倒閉,民營醫院太多,衛生院沒法生存,我們這一個鎮,大型的民營醫院就兩個


一抹眷戀35203895


我女兒內蒙古醫科大學畢業,現在私人診所打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