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孩子時,最常見的3大“陷阱”

近些年,家庭教育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人們開始明白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在孩子人格、性格、習慣、教養等很多方面的培養上,家庭教育發揮的作用更加重要。

但是,由於做父母並不要求“持證上崗”,經驗與專業理論知識的不足,導致很多家長不小心就會掉進一些常見的“陷阱”,孩子身上的很多問題,都能在這裡找到根源。


一、過分溺愛與縱容


中國有句古話:“慣子如殺子。”可是很多父母似乎把這句話拋到了腦後。

現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寶,享受著一圈人的寵愛。

有些家長誤以為愛孩子的方式就是給他想要的一切,滿足他提出的所有需求,“虧誰也不能虧著孩子”,這點從近兩年愈演愈烈的“窮人家孩子富養”現象中可見一斑。

然而,過於溺愛其實是一種比較極端的教育方式,因為家長沒有任何原則和底線,孩子說什麼就是什麼,不管孩子犯了什麼錯,家長都會輕易原諒他,袒護他,一笑而過。


父母教育孩子時,最常見的3大“陷阱”


最後會發現教出的孩子多半都表現出自私、不懂感恩、獨立能力差,對父母和孩子雙方都是一種傷害。

愛孩子,既要給他關愛與呵護,也要有原則、有規矩。

孩子合理的需求盡力滿足,但是該拒絕的,比如吃了一個又一個冰激凌還要吃,很晚了還非要看電視,等等,堅定地對他說“不”,不能助長孩子壞習慣的養成。

為了避免一而再再而三地和孩子在同樣的事情上糾纏,家長可以提前與孩子商量著制定明確的規則,比如每天最多看多久的動畫片;睡前不能吃甜食;每天回家先寫作業再玩······

用規矩來說話,會比苦口婆心的嘮叨、勸說來得更有效。


二、過度關注與保護


現在很多家庭的模式是4個或6個大人圍著孩子轉,就很容易出現過度關注與保護的問題,天天跟著護著,嘴裡還不停地叮嚀著囑咐著,生怕孩子出現一點問題,一丁點困難都不讓孩子來處理和麵對。


跑慢點,不能摔;開水燙,別亂摸;做家務,孩子還小做不好;給孩子背書包,怕壓著孩子,不長個······


看似讓孩子避免了很多問題,家長也省了不少事,但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無益的,以後孩子的問題只會越來越多。

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過德國媽媽教育小孩的故事:

海邊沙灘上,有位先生看到一德國媽媽帶5歲的孩子在沙灘上玩耍,她躺椅子上看書,孩子自己在旁邊玩耍,還把沙子往嘴裡塞,這位先生很著急,過去提醒德國媽媽,可她很茫然,說那又怎樣,等孩子嚐了沙子,覺得不好吃自然就不吃了。

這位媽媽教育孩子的方式,和國內一些家長有很大的不同,

她不是直接告訴孩子應該或不應該,而是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去感受。

不同的教育方式,在孩子身上產生的結果自然也不一樣。

總是跟在孩子身邊叮嚀囑咐和保護,孩子會產生依賴心理,不懂得如何正確面對困難和挫折。

而且,口頭上的教育,孩子不明就裡,即便當下聽話,但心裡其實很難真正信服和接受。一旦沒有家長在旁,就不會自主處理問題,甚至還會故意去挑戰一些平時不允許他做的事情。

但如果讓孩子親身去體驗和感受,教訓會更深刻地印在他們腦海,也能培養孩子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就像孩子非要在門那邊推來推去,一不小心就會夾到手,說了再多遍都不聽,這時候家長可以幫孩子模擬一下被門夾到手的情形,當孩子感覺到些許疼痛的時候,也就會明白為什麼不能這樣做,簡單高效!


父母教育孩子時,最常見的3大“陷阱”


所以,對於家長來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懂得給孩子留出自我成長的空間,孩子該經歷的一些困難和挫折,就讓他多去經歷,這些都會成為他成長的養料。

做父母的,可以教他們一些自救自護的方法,如:不要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哪些遊戲存在不安全因素,哪些地方有安全隱患等等。

除此之外,在安全範圍內的一些小事忍住,別插手,給孩子更多的嘗試機會,讓孩子在實踐中得到成長。


三、過分嚴格的管教


和溺愛型教育方式相反,有些父母奉行“虎媽”、“狼爸”的教育理念,雖然不是說非打即罵,但是卻對孩子的方方面面要求十分嚴格。

這樣的家長,眼睛裡看到的總是孩子的缺點,絲毫看不到孩子的優點,還特別喜歡打擊、否定、諷刺孩子。

而這些,比打罵更具殺傷力。


“為什麼不是100分,而是99分,好好反省!”“想出去玩?作業做完了嗎?做完了不知道複習嗎?”“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題都能錯!”······


長期生活在父母嚴厲的管教之下,孩子會變得自卑、內向、畏畏縮縮、不敢表達情緒,人際交往能力差;

到了青春期如果家長還不改正教育方式,孩子非常容易變得十分叛逆,什麼事都和家長反著來,親子關係出現問題。

父母不可能管孩子一輩子,小時候管得嚴格,孩子或許各方面可以表現得好,但是當孩子長大了需要獨自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時,會缺少主見,能力不足,而到時候就很難彌補了。


父母教育孩子時,最常見的3大“陷阱”


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孩子永遠不是父母實現自我價值、滿足控制慾的工具,孩子有他自己獨立的人格,有他自己的人生和成長節奏。

這一點首先需要家長擺正心態,放下那顆焦慮和控制的心。

不良習慣、沒有規矩這些教養問題可以適當嚴格管教,但是很多事情,比如孩子如何安排學習與玩耍,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偶爾犯錯等,家長不要給他太多條條框框的要求,不能這樣不能那樣,請給孩子適當的寬容和信任,讓他自己根據自己的想法來面對。

因為有些事,你抓得越緊,等到鬆手時,孩子可能會摔得越慘。

與其這樣,不如允許孩子適當犯錯,適當表現不好,最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面對,並找到方法解決問題,這才是對孩子成長有幫助的。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父母,都需要不斷學習、不斷調整教育方式,才能逐漸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

只是在育兒路上,家長還需謹慎探索,避免掉入這3個最常見的“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