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週歲三個月了還不會說話,連最基本的爸爸媽媽都不會叫,需要看醫生嗎?

891536008


孩子一歲多些我覺得還是靠平時的引導吧,要和孩子面對面的多交流,交流時你的臉要和孩子的臉是平行線。

如果是男孩可能會有說話晚些的,我侄子一歲一個月叫媽媽就是吧唧吧唧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夠,所以不能按照成人要求的標準來評判。

平時在家用早教機多放一些三字經,弟子規和千字文,笠翁對韻等這些,只要是孩子醒著的,就把早教機放到桌子上放適當的音量,一直放,孩子雖然聽不懂,但是不要小瞧孩子的接收能力,而且這個還對寶寶以後語言發育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自己就從寶寶一出生就經常放這些古文,因為這個早教機播放的語音是最正確的普通話,所以我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比同齡孩子要強很多。

還有就是,多買書給寶寶講故事,買那種語言啟蒙的兒童繪本,下面是我給我的寶寶買的系列書,裡面疊詞比較多,你可以每天慢慢以講故事的方式來教寶寶,不要硬教硬學,寶寶會牴觸的。所以希望我說的這個辦法對您有用。






慧田西西


分情況


你家小孩雖然不會說話,平時有沒有咿呀、哎呀、嘎嘎、打打、嘎呀噶牙、奶奶、的等冒話。反正我們家從6-7個多月就會“自言自語”不停了。現在語言越來越豐富了。


另外,我家當時小孩新生兒聽力篩查沒過,42天覆查也沒過。然後我們一直拖著沒去複查。平時她睡覺有點動靜都會被驚嚇;喊她名字也有反應。但是還是不放心,畢竟聽力篩查沒過,將近8個月了去做複查檢查說是正常的。


當時醫生說就問過娃娃有沒有在冒話、和她交流有沒有反應。觀察娃娃反應有沒有遲鈍,一旦發現不對就要留意。


所以如果你們孩子在交流反應都慢半拍,又沒有冒話建議還是去看看,醫生會你指導。

還有平時要多和娃娃說話,看到一個物體要給她講那是什麼東西。比如看到桌上有蘋果,就指著蘋果說:“蘋果”、看到電視重複“電視機”、看到貓說:“貓”,給寶寶培養語言環境。


小蜜蜂愛睡覺


一週歲多的孩子不會說話不必驚慌。孩子開始說話的年齡差距較大,通常一歲時會發簡單的音,如會叫“爸爸”、“媽媽”等,但也有的孩子這個年齡段不會說話,甚至到了一歲半仍很少說話,可是不久突然會說話了,並且一下子會說許多話,這都屬於正常。孩子對於詞彙的瞭解從幾個月就開始理解了。在5-6個月時,換其名字他會回頭注視;在7-9個月時可以聽懂大人的“指令”並做出相應的動作(如再見、搖頭等),這些都是嬰兒對語言的理解和反應。嬰兒的語言發展是從聽懂大人的語言開始的,聽懂語言是開口說話的準備。

若一歲左右的孩子能聽懂大人的語言,並能做出相應的反應,發出聲音,這就不必擔心,他是能學會說話的,只是時間遲早的問題,應該積極的創造聽說條件,促使語言的發育。

影響需要發育的因素中,除了嬰兒的聽覺器官和語言器官健全(這個在嬰兒出生後是做了測試的),還有外在的因素。大人要為孩子創造聽和說的條件:

1.給孩子講生動有趣的故事,特別是在睡前,這也是一種好的睡眠習慣。

2.照看時多和孩子說話,最好是讓孩子可以看到大人的嘴型,以便正確發音。
3.將說話和教孩子認識環境或事物結合起來
,如在大自然中時,告訴孩子花、鳥、大樹等。
4.在與孩子玩耍時,可以利用孩子喜歡的玩具來引導孩子,如小狗“汪汪”叫,


小貓“喵喵”叫。

5.給孩子聽兒歌,不管孩子是在吃飯還是在玩玩具,不管他有沒有在聽,只要音樂在放,他多多少少都會聽進去一些的。

最後就是,不管我們用什麼方法幫助孩子說話,一定要讓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緒,讓孩子覺得說話是美好的,語氣嚴厲或說錯話時訓斥都會讓孩子排斥開口說話。


伶動星空


孩子一週歲三個月,連最基本的爸爸媽媽都不會喊的話,我認為有幾下幾種原因?

一、每個孩子的語言發育都是不一樣的,按照教科書上的標準,七八個月的孩子基本都會一些簡單的單音詞比如說爸爸媽媽,但這只是一個相對的標準,我家的孩子基本上兩歲多才會說話,但是他的媽媽還比較擔心。

二、孩子還不會說話可能生病了,比如說先天性耳聾,這種情況的話,孩子聽不到外界的聲音,那麼語言的發育就比較慢。

三、有些咽喉部的疾病也會導致語言發育障礙。這也是需要排除的。

四、孩子不會說話大人應該多與其溝通,鼓勵他,讓他學會與外界接觸,這樣的話,語言環境相對會比較好,有利於他的語言發育。


小魚育兒諮詢


我家早產兒一歲半也不會叫爸爸媽媽,曾經會叫爸爸現在都不叫了,就伊伊牙牙的。


靜靜等待5668


別急,我弟弟三歲才會說話!😄


川江賈姐姐


《孩子說話晚的原因》

一、聽力是否有問題,如無往下。

二、聲帶是否有問題,如無往下。

三、平時有人跟孩子對話嗎?如有往下。

四、有無自閉症,需要專業醫生看一下。

五、最不想說的話題是,孩子神經系統發育如何?可以請專業醫生看一下(別誤會,我是一片好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