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

china-xxf


如何才能讓孩子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

首先,得研究孩子的行為習慣,並找到原因:為什麼孩子會意識到是在為別人而學?究其原因,是孩子學習沒有目標,沒有動力,沒找到學習的價值和意義。

其次,造成孩子這種意識,家長“功不可沒”。但家長髮現得早,“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在家長幫助和刻意影響指導下,極時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本人結合教育經歷和育子經驗,有以下建議:

第一招 :找到孩子內在原因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家長平時是否過多幹涉?家長是否經常“包辦”孩子的學習?

第二招 :良好生活習慣是保持積極心態的法寶 。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做事拖沓,不推卸責任,不完成上一件事不許做另一件等等。

第三招: 讓孩子多結交積極樂觀的朋友 。孩子的外部影響十分敏感,家長的影響很大,同齡人的影響更大。孩子天生會“有樣學樣”,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

第四招 :家庭中分工明確,並有意引導孩子你該幹些什麼?什麼什麼是你的責任?媽媽該負責什麼什麼等等。以加強孩子責任心,從而有“使命感”。


第五招 :讓孩子做點家務,做一些小事,做一些力所能極的事,適度表揚,從此樹立“勞動是光榮的”的意識,再找適度時機告訴他:每個人都有能力有義務有責任做些什麼,比如——學習。

第六招 :鼓勵孩子多做些新鮮事。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就感。

第七招 :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有興趣就成功了一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會激發“原動力”。

第八招 :培養孩子追根究底的積極心態 。“打破沙罐問到底”,等他真正把一件事完全弄明白了,他會收穫很多,特別是意志更堅韌。

第九招: 多表揚適度批評。使孩子積極上進。小孩子,更容易接受表揚,不是不批評。掌握好表揚與批評的度和方式。

第十招:家長學會放手。在暗處留意,不要過多指手劃腳,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總之,孩子的培養,是一個系統而複雜的過程,多一些陪伴,多一些分析,多一些良情指導,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茁壯成長!希望以上內容能對您有所幫助。


如果您覺得有用,請為【醉Z清q風f】點贊和關注,歡迎留言交流補充,謝謝!


醉z清q風f


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就從自己的經歷來聊聊吧。

我呢打小生活在農村,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天天吃方便麵,那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吃袋華龍108,雙面塊的。再後來,把夢想變成了小目標,那就是閒得沒事就去學校垃圾堆那找方便麵調料,然後回家煮麵條,把調料放進去,那感覺爽死啦!

這種方式被我爹知道後,他心中心酸,於是就把我領到了國道旁,看來來往往的汽車,還記得老爹說,將來想擁有小轎車,最好的方法就是讀書。

那時候自己不太懂,再大一點,自己變得更淘了,讀書心思快沒了,基本上跟村裡人一樣,想著外出打工。

畢竟那時候,凡是外出打工的同齡人,過年回來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擁有了自己的手機,頭髮也變了顏色,走在大街上,給我的感覺,簡直帥死了,崇拜到了骨子裡。

老爹知道我心思後,也沒說不同意外出打工,剛過完年,就帶著我趕第一班車去了市裡。他沒說太多,跟我在車站呆了有近一個小時,只是看來來往往的行人,印象中,看到的都是外出打我的村中人,行色匆匆,大包小包各種拎。

快中午那會兒,老爹帶我到了一家大酒店門口,那是相當大的酒店,我們就蹲在大門口旁邊的角落,一直看進出的人。

不比較不知道,一比較才知道什麼是差距。當然了,那時候自己也沒有這麼深的發現。終於餓得不行了,老爹帶我去吃了份炒餅。

下午的時候,天橋呆了很長時間,然後也沒坐車,老爹走在前面,我跟在後面,朝著村裡方向返回了。

再然後,自己似乎慢慢品出了什麼,就開始學了。也意識到方便麵沒有小汽車好,沒有大酒店裡吃的好,而這一切,都得靠學習。更何況,不學習的話,還得下地裡幹活,為啥不選擇學呢?

很多時候,說得多了可能並不管用了,有時候通過正確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明白後,才會記憶深刻,才會為之付出行動。

感謝老爹!

父母偉大,難以用語言來形容!

願您早日如願!


說文寫作


如何才能讓孩子覺得學習是自己的事?其實就是學習內驅力的問題,在這裡以實在的案例,拋磚引玉!

1、平時有沒有催促孩子寫作業?

催促是扼殺主動性最厲害的殺手鐧。孩子不好好吃飯,催促快點吃,著急了喂著吃,結果孩子吃飯越慢悠悠,越不專心吃,甚至還會等著喂著吃。

催促孩子寫作業也是一樣的道理,催著催著學習主動性沒了,孩子心理上會認為學習是為大人學!

這是最常見也最容易犯的錯誤!

2、父母平時有沒有學習習慣?

龍應臺說過:“對於教育孩子,除了言傳身教和陪伴,沒有任何捷徑可走”。父母好習慣的身教才是孩子的模板。

父母有學習習慣,孩子就會有這樣的習慣。行為上的習慣,長久的堅持會內化為不自覺的主動性。

3、你有沒有覺得知識蠻好玩?

學習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主要在於你覺得知識好玩不好玩。好奇、好玩的知識才能引起興趣,興趣決定了做一件事情的專注力和主動性。

陪伴孩子過程中,一起在知識的海洋裡探索。“1+1=2”,說說大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再別康橋》,你知道徐志摩為啥寫這首詩,是寫給誰的……把枯燥的知識引向孩子興趣領域,每個孩子會有不同,這就要求家長用心發現、陪伴孩子了。

總之,日常的點點滴滴中別破壞孩子心中“學習是我的事”的觀念,比如:別催促;身教學習好習慣,內化不自覺的主動性;用你的智慧讓孩子來興趣……

*如果您覺得對您有用,關注、點贊或轉發!有不同看法和補充的,留言評論一起交流,感謝!!


親子導師蘇凡


如果家長越是在孩子面前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孩子就會越認為學習是給家長學的,包括老師也是一樣,如果老師反覆在講學習的重要性,那孩子就會覺得學習是給老師學的。因為,你們強調的重要,那麼就意味著對你們來說重要。那孩子就會認為學習其實是老師和家長的事情了。其實這跟大人工作一樣,如果領導一直反覆在強調工作的重要性,但是與員工的切身利益根本就沒有什麼關係的時候,員工就會覺得領導是在忽悠他。孩子學習也是一樣的,因為他自己沒有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你說的再多、再好也是沒有用的,反而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做家長的可以想一下,您是如何明白學習的重要性的?首先,你肯定是通過周圍朋友的孩子考上大學,感到很榮耀。可惜你要明白,這是你的感受,你的孩子他是無法體會的。孩子他只能感知他自己所經歷的事情,很多道理對於孩子來說,其實是對牛談琴。其次,家長從現實生活中明白讀書的重要性,很多高學歷的人,他們可能會找到好工作。但是我們的孩子看到的很多可能是沒有高學歷的人,一樣也可以生活,甚至自己的父母就是這樣的。再者,有很多家長從工作中明白沒有高學歷,工作就會有壓力。這一點,孩子也是無法體會的,很多家長平時根本不願意學習,提升自己,又拿什麼來教育孩子自己主動學習呢?其實,家長給孩子講什麼道理都是無用的,那家長該怎樣引導孩子呢?

1、以身作則,家長自身愛學習的,孩子也會受到感染,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感到學習是件快樂的事。

2、家長還可以多跟孩子交流讀書的心得體會,不要總是給孩子講學習的意義。多談學習的收穫和體會。

3、經常跟孩子分享自己讀書學習的方法。在學習遇到困難時,孩子不願意面對的時候,做為父母需要耐心引導孩子並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小惡魔的媽媽0705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孩子三歲前該如何教育?


孩子三歲前的一個習慣培養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實現孩子意識到學習是自己事情的一個必要準備。

現在的很多家長都意識到孩子的一個胎教、月齡教育等等,但具體該怎麼來做?很多家長都是懵懂的。我之前哎,自己是做育兒教育的,對36月齡前的孩子的一個性格特點很有了解!這裡簡單說一下。當孩子處於8-9月齡的時候,正是孩子鍛鍊平衡力和四肢的一個黃金時期,錯過了這個時間段,將遺憾終生。這個月齡段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爬行運動,不要覺得地上髒,就不讓孩子爬,或者覺得不想讓孩子怕的辛苦就一直抱在懷裡,這樣,孩子得不到很好的鍛鍊,不僅僅是身體上的不健康,對孩子的生理上也有很大的影響。那麼等孩子累積爬滿500小時。那麼孩子的習慣養成到底什麼時候開始哎?

當孩子月齡13月的時候,我們就要開始給孩子灌輸學習習慣和飲食習慣的培養了。這個時候的孩子因為前面的努力,基本能行走了,個別的不能行走,也屬於正常(1-2月)。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給孩子買一些色彩鮮豔的書籍,請確保書本的質量和安全。當然這裡很多家長覺得,書是買給孩子的,我丟給他自己看就行了。我相信有很多家長是如此的,其實孩子一生中受益最多的人就是父母,所以,任何一個有教育意識的家長都會陪著孩子一起看,當然你只需要當一位觀眾,其他的就交給孩子自己了。畢竟孩子是很喜歡觀眾的。科學研究,孩子在睡覺前注意力和記憶力是特別好的,所以,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時間,來給孩子培養主動看書,學習的習慣。坑人那如果有很多家長會說:我給他買的書,他都撕壞了或者他就翻了一次就不看了。那就是因為沒有觀眾,他生氣了。所以,還希望家長在睡前堅持陪孩子一起看會書。養成一個良好習慣。

如何讓孩子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有了第一步的基礎,孩子已經能養成每天每晚看書的習慣。那麼隨著孩子的成長,這種習慣有可能會被打破,所謂建房十個月,拆房一秒鐘。孩子的良好習慣,也需要日常的維護啊。

第一:不要輕易給孩子許諾言。

當孩子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向家長索要好處的時候。看著孩子,很沉重的說:“你說你爸我為啥要送你讀書?你知道為啥你成績好?”等問題,不管孩子怎麼回答。你都可以說:“那你成績好是不是你爸媽培養的好?你是不是該表揚下我們哎?”。當孩子陷入沉思的時候,或者說:“其他的同學考得好都有獎勵”等等問題的時候。你可以說,你說得對。那既然這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時刻,我們出去玩一玩,吃一吃。儘量把孩子成績好,是他自己的努力和爸媽培養好兩方面結合起來。如果,覺得孩子也不容易,你可以承諾他能力範圍內的事情。但請記住,不要給孩子實現不了的承諾,孩子的記性是很好的,他會記住很久,而且多次勢必會讓孩子產生反感,畢竟父母在他的生命中是很重要的。

第二:不要過多的去提醒孩子學習

現在很多家長喜歡說你要學習,特別是在自己在玩麻將,或者是打牌的時候。你覺得在那樣的環境裡,你自己能好好學習嗎?既然不行,那就請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形象。至少不要讓孩子知道你在打牌,而他卻要學習。

心裡一萬個為什麼就出來了。這樣只會加深孩子對學習的厭惡。再就是,平時不要過多的強調學習,家長其實更多的是一個監督者的角色,我們不需要了解孩子每一個學習環節。只需要注意一些考核時期,比如說:孩子第一次考試錯了哪些題,那麼需要記錄下來,下一次考試後,拿出來讓孩子自己做對比,從一個旁觀者來看孩子的學習情況。潛意識裡說,這是你自己的事,我只是幫你瞭解你自己的一個情況!

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墨旺


兒子英語單詞背了不少,句型語法沒有系統學習,又不想讓他死記硬背影響興趣,於是讓他每天自由選擇看一段短文或者五道選擇題。平時都是我幫他,一次出差兩週回來,發現他沒有按計劃學習。於是問他為什麼?他說他前面做的我都沒檢查對錯,所以後面就沒做了!我於是沉下臉很嚴肅的說:是不是我如果今天沒記起來監督你,你以後就再也不繼續學了?書後面就有答案,你自己不會檢查嗎?你如果考慮清楚了想放棄,現在就可以告訴我。孩子底下了頭。我不說話了,一直盯著他,當他抬起頭的時候,看到的是我的笑臉。我笑著說,你要學的東西都是你將來要用的,我只是評自己的經驗提醒你,給你規劃,最終還得靠你自己。

然後我自己幹自己的事去了,後來不用監督,每天自己學自己的,不懂才問。其實每個孩子心裡都很明白事理,家長教育的時候要換位思考,不要整天巴拉巴拉不停。本以為是說清楚了孩子才懂,有可能反倒弄得孩子逆反。


用戶5239700212928


針對此問題,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第一,學生都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除開那些智力有問題的學生。學生意識不到學習是自己的事這問題,本質上是,學生並沒有找到自己學習努力的動力。所以家長和老師應該明白,幫學生“找到自己學習努力的動力”,才是教育工作落實的重點,而不要一味地“好為人師”,赤膊上陣,對孩子指手畫腳。

第二,家長和老師如何幫助學生找到學習努力的動力呢?一是,激發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保持學習的直接動力。幫助學生學會發現和關注事物的魅力,不斷挖掘、激發、培養學生的好奇心。當學生自己能夠探究出事物的規律,會發現事物的真善美,激發了他的好奇心,這樣的學習就會觸及他的心靈,學習慢慢變成使他快樂和他喜歡的事,學習就會變成自己的事情。同時當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滿足的時候,家長和老師必須提供展示的平臺,讓他表現出來。當他的展示得到認可的時,學生就有了對自己的認同心和學習的源動力。

二是,不斷培養學生的理想,構建學生學習的長久動力。家長和老師,可以問一下學生有沒有一個大致的人生規劃,將來想做什麼工作,成為什麼樣的人。一次談不妥,可以多次進行。若學生回答說從來沒有想過。家長和老師引導他做一個人生規劃,幫他確立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這樣的話,學生學習就有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標,明白學習努力是他自己的事,不至於,對學習擺出無所謂的姿態。

最後,家長,做好長期努力的思想準備,這事是不是一朝一夕就做好的,要與老師做好溝通,做好配合,一起幫助孩子找到學習努力的動力。作為一位教師,衷心祝願全國各地的孩子都熱愛學習,把學習當成日常生活中不可缺的重要部分。



脫軌的校門


非常好的問題!

首先目前的現狀是多數家庭的家長過多的干預了孩子的學習的事情,家長的越界,讓孩子感覺學習不是自己的事情,是為家長學的,這是出現孩子學習不主動的根源。

其次呢家長批評式的教育讓孩子對學習越來越沒有興趣,感覺不到學習的快樂,就不願意學習了。批評指責式的家長也不在少數,還有一些老師也是慣用批評式教育。往往家長老師的一次批評,就毀了孩子的一生。而家長和老師自己卻不知道。

第三孩子沒有一個安全的有愛的家庭是造成孩子不主動學習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別說孩子,我們大人當出現恐懼情緒時,還能正常工作生活嗎?夫妻感情不好經常吵架打罵,甚至離婚,孩子怎麼有心思學習。

因此,解決上述三個問題孩子就能主動學習熱愛學習了。

第一是解決父母干預學習多的問題:把學習的事情交給孩子,相信孩子比自己優秀,不去幹預,引導孩子自己完成學習的事情。引導孩子獨立學習,獨立思考。

第二父母老師要學會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和長處,每天不斷鼓勵和肯定孩子,讓孩子得到自信和力量,對學習感興趣。建議家長看《阿甘正傳》,看看阿甘的媽媽是怎樣做的。

第三就是為了孩子維繫好家庭的愛和溫暖,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心理諮詢專家朱立賢


首先家長要擺正心態。不要過度關注孩子的學習!家長關注過度會讓孩子覺得學習是家長的事,否則幹嘛那麼著急?其次,家長做好表率。家長要做好愛學習的榜樣,潛移默化影響孩子,培養孩子的熱愛學習的習慣。再有就是家長不要過度獎勵孩子的學習進步。既然學習是自己的事,學好是本分,就不需要獎勵!最後,要告訴孩子學習的重要性!學習使人智慧,學習使人具有品味,學習使人具有生存能力。學習是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學習是終身的活動!做好以上幾點,孩子應該能夠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


鴻雁RV


1、言傳,生活中明確告知大人和孩子的權利和義務,例如:爸爸媽媽要做好工作,工作養家是大人的事,孩子要好好學習,學習是孩子的事。

2、身教,不僅要說到,更重要的是做到。孩子學習時,大人可以指導,不可以代替。大人時刻做好自己該做的,孩子自然會效仿。

3、及時肯定和糾正,孩子獨立完成的事,要及時給予肯定,鼓勵,樹立孩子自信。有問題的點共同討論更好的解決辦法,及時糾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