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

china-xxf


如何才能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

首先,得研究孩子的行为习惯,并找到原因:为什么孩子会意识到是在为别人而学?究其原因,是孩子学习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没找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造成孩子这种意识,家长“功不可没”。但家长发现得早,“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在家长帮助和刻意影响指导下,极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本人结合教育经历和育子经验,有以下建议:

第一招 :找到孩子内在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家长平时是否过多干涉?家长是否经常“包办”孩子的学习?

第二招 :良好生活习惯是保持积极心态的法宝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做事拖沓,不推卸责任,不完成上一件事不许做另一件等等。

第三招: 让孩子多结交积极乐观的朋友 。孩子的外部影响十分敏感,家长的影响很大,同龄人的影响更大。孩子天生会“有样学样”,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第四招 :家庭中分工明确,并有意引导孩子你该干些什么?什么什么是你的责任?妈妈该负责什么什么等等。以加强孩子责任心,从而有“使命感”。


第五招 :让孩子做点家务,做一些小事,做一些力所能极的事,适度表扬,从此树立“劳动是光荣的”的意识,再找适度时机告诉他:每个人都有能力有义务有责任做些什么,比如——学习。

第六招 :鼓励孩子多做些新鲜事。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

第七招 :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有兴趣就成功了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激发“原动力”。

第八招 :培养孩子追根究底的积极心态 。“打破沙罐问到底”,等他真正把一件事完全弄明白了,他会收获很多,特别是意志更坚韧。

第九招: 多表扬适度批评。使孩子积极上进。小孩子,更容易接受表扬,不是不批评。掌握好表扬与批评的度和方式。

第十招:家长学会放手。在暗处留意,不要过多指手划脚,培养孩子独立能力。



总之,孩子的培养,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多一些陪伴,多一些分析,多一些良情指导,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茁壮成长!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觉得有用,请为【醉Z清q风f】点赞和关注,欢迎留言交流补充,谢谢!


醉z清q风f


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就从自己的经历来聊聊吧。

我呢打小生活在农村,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天天吃方便面,那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吃袋华龙108,双面块的。再后来,把梦想变成了小目标,那就是闲得没事就去学校垃圾堆那找方便面调料,然后回家煮面条,把调料放进去,那感觉爽死啦!

这种方式被我爹知道后,他心中心酸,于是就把我领到了国道旁,看来来往往的汽车,还记得老爹说,将来想拥有小轿车,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

那时候自己不太懂,再大一点,自己变得更淘了,读书心思快没了,基本上跟村里人一样,想着外出打工。

毕竟那时候,凡是外出打工的同龄人,过年回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拥有了自己的手机,头发也变了颜色,走在大街上,给我的感觉,简直帅死了,崇拜到了骨子里。

老爹知道我心思后,也没说不同意外出打工,刚过完年,就带着我赶第一班车去了市里。他没说太多,跟我在车站呆了有近一个小时,只是看来来往往的行人,印象中,看到的都是外出打我的村中人,行色匆匆,大包小包各种拎。

快中午那会儿,老爹带我到了一家大酒店门口,那是相当大的酒店,我们就蹲在大门口旁边的角落,一直看进出的人。

不比较不知道,一比较才知道什么是差距。当然了,那时候自己也没有这么深的发现。终于饿得不行了,老爹带我去吃了份炒饼。

下午的时候,天桥呆了很长时间,然后也没坐车,老爹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朝着村里方向返回了。

再然后,自己似乎慢慢品出了什么,就开始学了。也意识到方便面没有小汽车好,没有大酒店里吃的好,而这一切,都得靠学习。更何况,不学习的话,还得下地里干活,为啥不选择学呢?

很多时候,说得多了可能并不管用了,有时候通过正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明白后,才会记忆深刻,才会为之付出行动。

感谢老爹!

父母伟大,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愿您早日如愿!


说文写作


如何才能让孩子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其实就是学习内驱力的问题,在这里以实在的案例,抛砖引玉!

1、平时有没有催促孩子写作业?

催促是扼杀主动性最厉害的杀手锏。孩子不好好吃饭,催促快点吃,着急了喂着吃,结果孩子吃饭越慢悠悠,越不专心吃,甚至还会等着喂着吃。

催促孩子写作业也是一样的道理,催着催着学习主动性没了,孩子心理上会认为学习是为大人学!

这是最常见也最容易犯的错误!

2、父母平时有没有学习习惯?

龙应台说过:“对于教育孩子,除了言传身教和陪伴,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父母好习惯的身教才是孩子的模板。

父母有学习习惯,孩子就会有这样的习惯。行为上的习惯,长久的坚持会内化为不自觉的主动性。

3、你有没有觉得知识蛮好玩?

学习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主要在于你觉得知识好玩不好玩。好奇、好玩的知识才能引起兴趣,兴趣决定了做一件事情的专注力和主动性。

陪伴孩子过程中,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1+1=2”,说说大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再别康桥》,你知道徐志摩为啥写这首诗,是写给谁的……把枯燥的知识引向孩子兴趣领域,每个孩子会有不同,这就要求家长用心发现、陪伴孩子了。

总之,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别破坏孩子心中“学习是我的事”的观念,比如:别催促;身教学习好习惯,内化不自觉的主动性;用你的智慧让孩子来兴趣……

*如果您觉得对您有用,关注、点赞或转发!有不同看法和补充的,留言评论一起交流,感谢!!


亲子导师苏凡


如果家长越是在孩子面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孩子就会越认为学习是给家长学的,包括老师也是一样,如果老师反复在讲学习的重要性,那孩子就会觉得学习是给老师学的。因为,你们强调的重要,那么就意味着对你们来说重要。那孩子就会认为学习其实是老师和家长的事情了。其实这跟大人工作一样,如果领导一直反复在强调工作的重要性,但是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的时候,员工就会觉得领导是在忽悠他。孩子学习也是一样的,因为他自己没有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你说的再多、再好也是没有用的,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做家长的可以想一下,您是如何明白学习的重要性的?首先,你肯定是通过周围朋友的孩子考上大学,感到很荣耀。可惜你要明白,这是你的感受,你的孩子他是无法体会的。孩子他只能感知他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很多道理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是对牛谈琴。其次,家长从现实生活中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很多高学历的人,他们可能会找到好工作。但是我们的孩子看到的很多可能是没有高学历的人,一样也可以生活,甚至自己的父母就是这样的。再者,有很多家长从工作中明白没有高学历,工作就会有压力。这一点,孩子也是无法体会的,很多家长平时根本不愿意学习,提升自己,又拿什么来教育孩子自己主动学习呢?其实,家长给孩子讲什么道理都是无用的,那家长该怎样引导孩子呢?

1、以身作则,家长自身爱学习的,孩子也会受到感染,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感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

2、家长还可以多跟孩子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不要总是给孩子讲学习的意义。多谈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3、经常跟孩子分享自己读书学习的方法。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孩子不愿意面对的时候,做为父母需要耐心引导孩子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恶魔的妈妈0705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孩子三岁前该如何教育?


孩子三岁前的一个习惯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实现孩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事情的一个必要准备。

现在的很多家长都意识到孩子的一个胎教、月龄教育等等,但具体该怎么来做?很多家长都是懵懂的。我之前哎,自己是做育儿教育的,对36月龄前的孩子的一个性格特点很有了解!这里简单说一下。当孩子处于8-9月龄的时候,正是孩子锻炼平衡力和四肢的一个黄金时期,错过了这个时间段,将遗憾终生。这个月龄段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爬行运动,不要觉得地上脏,就不让孩子爬,或者觉得不想让孩子怕的辛苦就一直抱在怀里,这样,孩子得不到很好的锻炼,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不健康,对孩子的生理上也有很大的影响。那么等孩子累积爬满500小时。那么孩子的习惯养成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哎?

当孩子月龄13月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始给孩子灌输学习习惯和饮食习惯的培养了。这个时候的孩子因为前面的努力,基本能行走了,个别的不能行走,也属于正常(1-2月)。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给孩子买一些色彩鲜艳的书籍,请确保书本的质量和安全。当然这里很多家长觉得,书是买给孩子的,我丢给他自己看就行了。我相信有很多家长是如此的,其实孩子一生中受益最多的人就是父母,所以,任何一个有教育意识的家长都会陪着孩子一起看,当然你只需要当一位观众,其他的就交给孩子自己了。毕竟孩子是很喜欢观众的。科学研究,孩子在睡觉前注意力和记忆力是特别好的,所以,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时间,来给孩子培养主动看书,学习的习惯。坑人那如果有很多家长会说:我给他买的书,他都撕坏了或者他就翻了一次就不看了。那就是因为没有观众,他生气了。所以,还希望家长在睡前坚持陪孩子一起看会书。养成一个良好习惯。

如何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有了第一步的基础,孩子已经能养成每天每晚看书的习惯。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这种习惯有可能会被打破,所谓建房十个月,拆房一秒钟。孩子的良好习惯,也需要日常的维护啊。

第一:不要轻易给孩子许诺言。

当孩子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向家长索要好处的时候。看着孩子,很沉重的说:“你说你爸我为啥要送你读书?你知道为啥你成绩好?”等问题,不管孩子怎么回答。你都可以说:“那你成绩好是不是你爸妈培养的好?你是不是该表扬下我们哎?”。当孩子陷入沉思的时候,或者说:“其他的同学考得好都有奖励”等等问题的时候。你可以说,你说得对。那既然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时刻,我们出去玩一玩,吃一吃。尽量把孩子成绩好,是他自己的努力和爸妈培养好两方面结合起来。如果,觉得孩子也不容易,你可以承诺他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但请记住,不要给孩子实现不了的承诺,孩子的记性是很好的,他会记住很久,而且多次势必会让孩子产生反感,毕竟父母在他的生命中是很重要的。

第二:不要过多的去提醒孩子学习

现在很多家长喜欢说你要学习,特别是在自己在玩麻将,或者是打牌的时候。你觉得在那样的环境里,你自己能好好学习吗?既然不行,那就请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形象。至少不要让孩子知道你在打牌,而他却要学习。

心里一万个为什么就出来了。这样只会加深孩子对学习的厌恶。再就是,平时不要过多的强调学习,家长其实更多的是一个监督者的角色,我们不需要了解孩子每一个学习环节。只需要注意一些考核时期,比如说:孩子第一次考试错了哪些题,那么需要记录下来,下一次考试后,拿出来让孩子自己做对比,从一个旁观者来看孩子的学习情况。潜意识里说,这是你自己的事,我只是帮你了解你自己的一个情况!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墨旺


儿子英语单词背了不少,句型语法没有系统学习,又不想让他死记硬背影响兴趣,于是让他每天自由选择看一段短文或者五道选择题。平时都是我帮他,一次出差两周回来,发现他没有按计划学习。于是问他为什么?他说他前面做的我都没检查对错,所以后面就没做了!我于是沉下脸很严肃的说:是不是我如果今天没记起来监督你,你以后就再也不继续学了?书后面就有答案,你自己不会检查吗?你如果考虑清楚了想放弃,现在就可以告诉我。孩子底下了头。我不说话了,一直盯着他,当他抬起头的时候,看到的是我的笑脸。我笑着说,你要学的东西都是你将来要用的,我只是评自己的经验提醒你,给你规划,最终还得靠你自己。

然后我自己干自己的事去了,后来不用监督,每天自己学自己的,不懂才问。其实每个孩子心里都很明白事理,家长教育的时候要换位思考,不要整天巴拉巴拉不停。本以为是说清楚了孩子才懂,有可能反倒弄得孩子逆反。


用户5239700212928


针对此问题,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学生都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除开那些智力有问题的学生。学生意识不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这问题,本质上是,学生并没有找到自己学习努力的动力。所以家长和老师应该明白,帮学生“找到自己学习努力的动力”,才是教育工作落实的重点,而不要一味地“好为人师”,赤膊上阵,对孩子指手画脚。

第二,家长和老师如何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努力的动力呢?一是,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学习的直接动力。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和关注事物的魅力,不断挖掘、激发、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当学生自己能够探究出事物的规律,会发现事物的真善美,激发了他的好奇心,这样的学习就会触及他的心灵,学习慢慢变成使他快乐和他喜欢的事,学习就会变成自己的事情。同时当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必须提供展示的平台,让他表现出来。当他的展示得到认可的时,学生就有了对自己的认同心和学习的源动力。

二是,不断培养学生的理想,构建学生学习的长久动力。家长和老师,可以问一下学生有没有一个大致的人生规划,将来想做什么工作,成为什么样的人。一次谈不妥,可以多次进行。若学生回答说从来没有想过。家长和老师引导他做一个人生规划,帮他确立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这样的话,学生学习就有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明白学习努力是他自己的事,不至于,对学习摆出无所谓的姿态。

最后,家长,做好长期努力的思想准备,这事是不是一朝一夕就做好的,要与老师做好沟通,做好配合,一起帮助孩子找到学习努力的动力。作为一位教师,衷心祝愿全国各地的孩子都热爱学习,把学习当成日常生活中不可缺的重要部分。



脱轨的校门


非常好的问题!

首先目前的现状是多数家庭的家长过多的干预了孩子的学习的事情,家长的越界,让孩子感觉学习不是自己的事情,是为家长学的,这是出现孩子学习不主动的根源。

其次呢家长批评式的教育让孩子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就不愿意学习了。批评指责式的家长也不在少数,还有一些老师也是惯用批评式教育。往往家长老师的一次批评,就毁了孩子的一生。而家长和老师自己却不知道。

第三孩子没有一个安全的有爱的家庭是造成孩子不主动学习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别说孩子,我们大人当出现恐惧情绪时,还能正常工作生活吗?夫妻感情不好经常吵架打骂,甚至离婚,孩子怎么有心思学习。

因此,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孩子就能主动学习热爱学习了。

第一是解决父母干预学习多的问题:把学习的事情交给孩子,相信孩子比自己优秀,不去干预,引导孩子自己完成学习的事情。引导孩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

第二父母老师要学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长处,每天不断鼓励和肯定孩子,让孩子得到自信和力量,对学习感兴趣。建议家长看《阿甘正传》,看看阿甘的妈妈是怎样做的。

第三就是为了孩子维系好家庭的爱和温暖,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心理咨询专家朱立贤


首先家长要摆正心态。不要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家长关注过度会让孩子觉得学习是家长的事,否则干嘛那么着急?其次,家长做好表率。家长要做好爱学习的榜样,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培养孩子的热爱学习的习惯。再有就是家长不要过度奖励孩子的学习进步。既然学习是自己的事,学好是本分,就不需要奖励!最后,要告诉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使人智慧,学习使人具有品味,学习使人具有生存能力。学习是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习是终身的活动!做好以上几点,孩子应该能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


鸿雁RV


1、言传,生活中明确告知大人和孩子的权利和义务,例如:爸爸妈妈要做好工作,工作养家是大人的事,孩子要好好学习,学习是孩子的事。

2、身教,不仅要说到,更重要的是做到。孩子学习时,大人可以指导,不可以代替。大人时刻做好自己该做的,孩子自然会效仿。

3、及时肯定和纠正,孩子独立完成的事,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树立孩子自信。有问题的点共同讨论更好的解决办法,及时纠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