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孩子患有輕度自閉症,作為孩子家長應該怎樣干預?

candify


干預的話,即使我在這裡給你詳細說了方法,從理論上沒接觸過ABA的,也不會真正懂得這麼幹預的目的和用意。

即然孩子已經確診,去機構進行康復是必須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只有去了機構,家長才能接觸到那些干預方法,同時可以跟著學習和領會。

孩子在機構康復的同時,家長也學習到了一些基礎操作,那麼在回到這裡聽我跟你說如何進行家庭干預,你會一聽就懂,否則即使我大篇幅的來講述,你也未必真正領悟,不能領悟,教起來也不順手,也不會教。

家庭干預,離不開DTT回合操作模式,康復學校大部分也採用的這種方法,說白了就是一遍遍來回重複著教,期間有強化有鼓勵,隨著隨著孩子的能力變換強化物。

更重要的是要結合孩子的能力和興趣,以及情緒來調整教學和干預時間,干預項目,干預模式。

希望家長可以關注我,看看我的文章——提到過家庭干預法,在機構瞭解了一些基礎知識後就能看明白,順祝寶貝快樂,每天都有進步。


雞蛋殼裡的蝸牛


我姐家的孫子,四歲不說話,問我怎麼辦?我告訴我姐,孩子是敏感型的孩子,不能呵斥打罵,這樣的孩子,真的是規則什麼都不懂,還特別聰明,事無鉅細,必須好好教他,耐心教。後來,就發現,孩子不願跟他媽,他媽淨說他,跟他奶奶。我家的人都特善良,我姐好好的教導他,告訴他,不用害怕,別人說你不是傷害你,所有的事都好言好語的教導,後來又報班學東西,這一年了,跟個神童似的,兩位算數不眨眼馬上說出來,背詩看兩遍就啪啪的背。

我呼籲很久,大家不相信,只相信磚家,自閉症的孩子是因為生活在負面環境才自閉的,家長改變了,孩子自然就變了。


潛意識溝通莉枝老師


我們知道自閉症的三大特徵是溝通障礙、語言發育遲緩和刻板行為。而輕度自閉症可能在某些方面問題比較少,比如阿斯伯格症在語言發育上基本沒有什麼問題,又或沒什麼刻板行為。至於溝通障礙是自閉症的通病,即使語言沒問題也不一定溝通沒問題。不管情況怎樣,都有以下幾種方案選擇:


1、最常規的做法是找一家可靠的機構進行干預康復治療。目前康復機構魚龍混雜,教學質量也參差不齊,即使同一家機構不同老師水平也不一致,進去之前多瞭解一下各機構的優劣,或聽其他自閉症家長的介紹去找一家靠譜的機構。一般來說又好又便宜的機構可能需要排隊等候,為了不浪費時間也可以找其他一家過渡。

2、如果程度允許,比如語言發育不錯或規則執行地不錯,不打人不搶東西、不東跑西跑、能自己吃飯上廁所等,可以找一家幼兒園上著,因為和正常小朋友在一起更有利於成長,也可以先半天幼兒園半天機構,慢慢過渡到全天幼兒園。


3、家長要儘快學習自閉症的相關知識,同時學習自己怎麼訓練去自閉症孩子,看一些推薦的相關自閉症的電影,對孩子的未來有點心理準備,這些在網上都能找到。畢竟與孩子呆的時間最長的還是孩子的父母,特別是自理方面在家裡教更方便。一方面自己可以親自教孩子認知、自理,另一方面學習如何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想法,同時還可以將孩子在學校學習的內容在家裡進行復習消化掉。

4、如果經濟條件允許,自己學習又力不從心,也可以嘗試請家教在業餘時間來教自己的孩子。家教的教學內容可以有更大的靈活性和針對性,家長和老師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制訂特別的學習計劃,這是在機構所比不了的。家教可以直接找機構比較好的老師(如果允許老師接私活),也可以聽其他自閉症家長的推薦。


5、去大城市還是留老家的問題。對於一些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打工一族來說,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相對來說,大城市的干預機構會更專業,教職人員的素質也更好,同時也更早更容易接觸到國際上的先進理念,當然費用也更高,另外大城市機構少想進的孩子太多,都是賣方市場競爭小,便宜點的基本都要排隊等候,時間長的甚至要等上一年多到兩年。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或本人在大城市能得到更好的收入,建議留在大城市做康復,對孩子的康復會更好。當然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好處,也有很多好的機構。小城市機構多、競爭激烈、多半不用排隊, 價格便宜,相對來說小城市的機構更有人情味更友善些,同時如果回到原籍,民政機構對自閉症兒童康復還有不小的補貼,加上一些愛心企業的捐贈,每個月的花費可以縮減不小,甚至有可能1000元不到,經濟條件差點的大都選擇回原籍康復。而在大城市這將是實打實的支出,一分都少不了。

我想這些差不多就這些吧,想到了再補充。



自閉小女孩11成長日記


今天有點累,簡單寫一下。現在主流全社會對自閉症的認識都是錯誤的。我先普及基礎知識。

自閉症不是精神疾病,它是腦神經元發育不完全綜合症。在這個基礎你就明白導致腦神經元發育的原因就很多了。比如基因因素(現在的數據表明大概是佔全部自閉症患者3%)重金屬殘留超標,農藥殘留超標,核輻射,疫苗接種過敏,短時間精神高度刺激,水汙染,空氣汙染等等,這也是為什麼自閉症爆發率逐年增加的原因。有這個知識你就會明白如何降低自閉症的爆發率。為什麼都是孩子發現自閉症呢?也很簡單,孩子的身體機能沒有發育好,不能對抗外界汙染的環境,從而導致腦神經發育不良。同時我們要把自閉症和抑鬱症進行分別!抑鬱症是心理疾病,自閉症是腦神經元發育不出來!這樣的定位就很清楚這之間的區別。自閉症都是幼兒就發生,如果治癒不會復發!抑鬱症大部分是成人心理疾病。兩者之間有重疊的地方確實兩個不同的病症

再次回答問題,家長請關注我們“紅房子啟星康復中心”或者我的頭條號。因為非常專業所以要系統的學習,並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請聽醫囑





你好,現在DSM-5中已經明確取消了對於自閉症譜系中程度的和類型的劃分。比如我們經常所說的阿斯伯格綜合徵,高功能自閉症等;另外對於自閉症的輕重程度也不再特意提及。

有的家長會這樣想:我的孩子是高功能自閉症,那麼不需要格外的訓練和恢復,孩子會發展的不錯;我的孩子是低功能自閉症,不可治癒,那麼幹預起來還有什麼動力。

在輕度自閉症孩子身上,仍然會發現某些方面很顯著的缺陷;而對於重度自閉症兒童,他的身上也有顯著的優點,所以,用程度來劃分孩子,是非常不科學的,也是對孩子的不尊重!

既然孩子已經診斷了,作為家長就要注意為孩子尋求機構的幫助了。選擇正規專業的康復機構,最好是能夠離家近一些,讓孩子及時的接受機構的干預和訓練,這個過程會很艱難,也會浪費很長的時間,但是這是孩子的必然選擇。

家長對孩子的干預最好能夠隨時隨地的展開,有的家庭干預內容機構是沒有辦法替代的。也就是說,機構可能比我們更專業,但是我們卻在孩子的瞭解程度上,孩子的長處優勢的把握上,孩子的進步上都會更加了解一些。所以,抓住機構和家庭干預的重要時間。

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針對自閉症干預更是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所換來的收穫可能會很微小,但是隻有堅持不斷的訓練,孩子才能夠取得進步!


育兒伐木累


一、求助專業的康復機構

每一位家長在最開始一定都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儘管我們很著急,很想幫助孩子,但ASD不是隻有關心和陪伴就可以的,更需要專業的知識,而時間是如此寶貴,因此第一時間尋求專業的康復機構無疑是最佳選擇。

至於如何選擇機構,我建議多天天醫生的建議,加一些家長群多問問,自己實地去看看,然後結合自己的經濟情況和孩子的精力體力,合理地安排課程。一定不要選擇那些鼓吹治癒率的機構,一定不要選擇那些使用稀奇古怪未經證實和推廣療法的機構,即便是靠譜的機構,也一定會竭力讓你上更多的課,這個要理性,有的孩子很小,根本沒有足夠的精力體力。

二、自學加實踐

我始終認為,父母才是最好的特教老師,家庭才是最好的康復環境,我們把孩子送去機構,並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在我們自己可能承擔起干預的責任之前的過渡。為此,我們必須不斷學習,主流的康復原理是ABA,對應的常見的技術有DTT,RBT等等,這些理論和技術本身有些枯燥和不易理解,讓很多家長覺得學習起來有困難,但是為了孩子,還有什麼困難呢?

有了初步的理論和技術,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自己很好地干預,從理論到實踐需要一個過程,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所以如何尋找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需要我們不斷去探索和總結,比如強化物,每個孩子適用的強化物不一樣,同一個孩子不同階段適用的強化物也不一樣。所以學習和實踐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三、計劃和評估

我把干預孩子看成一個教育的過程,無論是生活技能,社交技能,語言能力,文化知識,認知常識等等,都是一個教育和學習的過程。其實和培養普通孩子從本質上沒有區別,只不過需要更多的技巧,更多的耐心而已。那麼,這件事就需要成體系,醫院或者機構大概會給你一個普通兒童各個方面的發育對照表,我們可以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孩子在每一個領域處於什麼階段,離標準差距在哪兒,然後設立短期和長期的干預目標。

有了目標,再做針對性的計劃,細化到每一天要做什麼,誰做,做多久,怎麼做,用什麼輔助物品等等,把這些都準備好,再去幹預,就和老師備課一樣,家長不準備好,就不可能執行有效且高效的干預。

同時,每一天的干預結果都應該有記錄,和普通孩子一樣,ASD的孩子的進步也是螺旋的,有進有退,不是今天掌握了的東西,以後就不會再遺忘了。所以我們要每天評估和記錄孩子的干預效果,清晰地瞭解孩子當前的能力基線,然後去調整我們的計劃,方法。


愛陪娃的熊叔


自閉症孩子干預的好時期為6歲前吧,效果比較好。最好在當地考察一些機構,機構干預效果更好,家長跟著一起學習,回來後在家裡家長幫助孩子鞏固,在家也形成體驗教育的習慣,隨時提醒。

只是家長在家干預,沒有系統性,效果不會太理想,千萬不要錯過最好的時期。

自閉症隨著年齡的增加會出現令人煩惱的舉動,早期干預引導孩子往更好的方向發展更重要。加油,一切都會越來越好的!


芽芽小精靈


找專業的醫療機構針對具體病情制定系統的治療方案應該是比較妥當的方式。


一路遂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