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矩太多孩子逆反,規矩太少孩子難管,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卜坤波


        這個問題正好是我最近在重點關注和研究的一個問題,其實更多的育兒書籍裡邊更傾向於提及“規則”,而不是“規矩”。

         規則就如同兒童世界裡的法律一樣,所以,是至關重要,絕對不能忽視和濫用。

        談到規則,兒童經常會涉及到的一般會有家庭規則,校園規則和公共場合的規則。

        我放了一張照片在後邊,這是孫瑞雪教育機構的幼兒園執行的校園規則,也就是隻有這七項是不被允許的,其他的都是自由和被允許的。

        公共場合的規則有很多也可以參照校園規則來執行的,比如像公共場合也保持安靜,不能打擾到別人。

        接著我主要想說一說家庭規則,在和孩子制定家庭規則的時候,其實就目前的多數家庭的情況來看,無疑主要涉及到零食,零用錢,玩電子設備的時間,洗漱就寢時間,收拾玩具等這些常見的問題。

        首先,我們要明確規則的制定一定是平等和民主的,而不是大人自己想好了直接讓孩子無條件的去接受,孩子有權利參與到規則的討論和制定之中來。

        如果有可能需要全家一起參加才行,和老輩人生活在一起的也需要叫上老人一起參加。

       其次,討論的過程中,如果大家的意見不一致一定要反覆的溝通直到達成一致才可以,討論完的規則可以寫下來貼在牆上,大家都可以看到;如果老輩人不住在一起,但也會經常見面,需要向他們傳達討論制定的規則,這樣家庭內部形成統一的標準。不能爸爸媽媽一套,老輩人又是一套,這樣孩子也會糊塗的,不可能真正養成規則意識。

        最後,規則在執行的時候一定不能妥協,制定的是什麼樣子,在沒有進行下一次修改之前,就要嚴格執行,不能讓孩子想著總來試探,並且發現是可以商量的,那麼規則也失去了意義。一定不能今天執行一下,明天因為什麼事情忘記或心情不同,乾脆不執行,又回到原來的狀態,那麼規則就沒有任何意義。

        但是有一點需要特別說一下,就是規則也需要有一定彈性,比如,你們規定的是每次看20分鐘的IPad,但是,時間到了,現在正在看的還剩幾分鐘結束,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考慮一下孩子的情緒,協商讓他們看完這個再關掉。

        當然,規則制定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我們第一次和兒子制定的規則是每天放學回來最多隻能買兩個吃的東西,後來發現有時候他在幼兒園沒吃飽或者光玩沒顧上吃飯,出來之後很餓,就需要買一些主食,但是買了主食,佔了名額,就沒有辦法買他喜歡的零食了。

        所以,一週之後,我們三個人商量修改了規則,主食不算名額,也不限數量,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規則執行的前期一定會使孩子有些不舒服,有可能會反抗和挑戰成人,不要擔心,這個很正常,注意安撫傾聽他們的情緒就好了。

        其實,當孩子違反和挑戰規則的時候,恰恰是形成規則的最好時機,當你執行一段時間規則之後,你會發現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好協商。

       最讓我驚訝的是,我四歲的兒子可以為了一個心愛的玩具等上二十天,而完全沒有苦惱,很平靜地去接受等待,因為我們規定的是每個月可以買兩個玩具,金額不限。

       最後,我附上最近和孩子一起制定的第三版家庭規則,之前關於看電子設備,我們很早的時候就是讓他看之前自己設鬧鐘,在30分鐘以內,到了時間需要關掉,這一版又討論了每天看的總時間是不能超過一個小時。

       有規則的孩子就會有邊界,不會隨意地到處試探別人的邊界,不會對自己的精力有巨大的消耗,會有更多的時間去發展自己的內心。

       如果還沒有和孩子制定規則,就趕緊行動起來吧。

        我是育兒領域創作者“一枚有墨香的書籤”,感謝關注,如果對規則比較感興趣,可以參考我的頭條號裡之前的幾篇文章,有更詳細的介紹。




一枚有墨香的書籤


我們希望孩子聽話,可是常常碰到不聽話的孩子,但仔細觀察他們不聽話的表現,會驚訝地發現,孩子的不聽話有時是故意的,他們犯錯的動機很多時候都是一個理由,那就是想吸引大人的注意力。這時我們千萬不要直接指責孩子,而是要找到原因,對症下藥,正確引導孩子,讓他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而且並不能得到別人的關注。

如何給孩子制定規則,這裡有兩點小竅門:

(一)規則是孩子心甘情願接受的、可以做到的。

未知世界對孩子來說是豐富多彩的、充滿誘惑的,由於好奇心所致,他們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做出一些違犯常規的事,而大人往往會以一些規則來約束他們。但要實施有效,這些規則必須是孩子樂意接受和可以做到的。比如:我們要求孩子有客人來訪時自己玩,不隨意打斷大人談話。那麼就要先給朋友介紹自己的孩子:這是我兒子,他叫……。讓朋友去問他的年齡,有沒有上幼兒園?在大班還是小班等,在孩子得到關注,其心理需求得到部分滿足時,你再和氣地對孩子說,現在阿姨跟媽媽有事要談,你可不可以自己去看圖書?讓爸爸給你講故事聽?或跟鄰家的同伴玩會兒積木?(用商量口氣,而不是命令語氣)這時你的要求他一定會樂意服從,不會再隨意打斷大人的談話或故意搗亂。

(二)相對時間內規則不能太多,要適量。

孩子自制力較差,自控時間相對較短,如果在一定時間對孩子提出過多要求,孩子就會無所適從,不知道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導致他無法判斷自己的行為,也許還會因此而產生逆反行為。因為工作的原因,我三歲的兒子和爺爺奶奶住了幾天,從那以後,他天天要求和爺爺奶奶住,問他原因,他說:“在爺爺家我想幾點睡就幾點睡,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我很開心,在咱們家你要我按時睡覺,睡前還不能吃東西,不能看電視,我不想過去。”知道原因後,我先對他說:“你和爺爺睡可以,但是你必須聽話,9點上床。”他如願地在爺爺家睡了。過了兩天,我又對他說:“要想在爺爺家睡,在睡前不能吃東西。”再過幾天,我對他說:“在爺爺家上網看電視的時間每天不能超過一小時。”沒想到兒子竟對我說:“媽媽,我想回家和你睡。”回家後,孩子和以前一樣按時上床休息,睡前不再要吃這吃那,每天看電視上網的時間也能遵守,因為此時他明白,在哪睡覺都是一樣的,他必須遵守一些規則,學會自己管理自己。


兒科醫生鮑秀蘭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的言傳身教、身體力行,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同樣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也是需要父母身體力行的事情。

第一、在遊戲的時候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小區裡邊有小滑梯。孩子們從一邊走樓梯走上去,從另一邊滑下來。這時候父母要告訴孩子,玩滑梯的時候需要排隊,先到的先上,後到的需要排隊。當然玩其他遊戲的時候也要遵從遊戲規則,這個在玩的時候要和孩子講明白。

第二、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走在馬路上,要告訴孩子,我們要走在最右邊的人行道上。在中國我們的規則是右手上行,當然也可以告訴孩子,英國是左手上行。不一樣的地方,走路規則不一樣。過紅綠燈的時候,紅燈停綠燈行,這是一個最簡單的規則,但很多父母沒有做好示範。孩子寫作業的時候要注意孩子的寫作姿勢,吃飯的時候少說話。走路的時候要行得正,走得直等等。

生於世間,存於社會,我們必須遵守相應的規則。與規則中尋找自由,在自由中遵循規則。


曉曉筆記


孩子規則意識不強,是肯定的,人天生是沒有規則的意識的,都是後天慢慢學習來的,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一部分。

不能沒有規則,否則孩子散漫沒有教養,也不能凡事都有規則,會導致孩子外表懦弱,內心叛逆!至於應該有哪些規則,這要看家長的目標。

想讓孩子有教養,那就樹立教養方面的規則,或者規矩,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做!

如果想讓孩子能力強,學習好,那就樹立學習方面的規則。

總之,得先想好到底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再去制定相應規則,最後身體力行,耳濡目染,先是家長的行為,後是孩子的習慣!


我負責提問


以前我的孩子見人不打著呼,一點禮貌都沒有。今天在學校完全脫變,見人就xx好!有時我會問他累不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