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太多孩子逆反,规矩太少孩子难管,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卜坤波


        这个问题正好是我最近在重点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其实更多的育儿书籍里边更倾向于提及“规则”,而不是“规矩”。

         规则就如同儿童世界里的法律一样,所以,是至关重要,绝对不能忽视和滥用。

        谈到规则,儿童经常会涉及到的一般会有家庭规则,校园规则和公共场合的规则。

        我放了一张照片在后边,这是孙瑞雪教育机构的幼儿园执行的校园规则,也就是只有这七项是不被允许的,其他的都是自由和被允许的。

        公共场合的规则有很多也可以参照校园规则来执行的,比如像公共场合也保持安静,不能打扰到别人。

        接着我主要想说一说家庭规则,在和孩子制定家庭规则的时候,其实就目前的多数家庭的情况来看,无疑主要涉及到零食,零用钱,玩电子设备的时间,洗漱就寝时间,收拾玩具等这些常见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规则的制定一定是平等和民主的,而不是大人自己想好了直接让孩子无条件的去接受,孩子有权利参与到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之中来。

        如果有可能需要全家一起参加才行,和老辈人生活在一起的也需要叫上老人一起参加。

       其次,讨论的过程中,如果大家的意见不一致一定要反复的沟通直到达成一致才可以,讨论完的规则可以写下来贴在墙上,大家都可以看到;如果老辈人不住在一起,但也会经常见面,需要向他们传达讨论制定的规则,这样家庭内部形成统一的标准。不能爸爸妈妈一套,老辈人又是一套,这样孩子也会糊涂的,不可能真正养成规则意识。

        最后,规则在执行的时候一定不能妥协,制定的是什么样子,在没有进行下一次修改之前,就要严格执行,不能让孩子想着总来试探,并且发现是可以商量的,那么规则也失去了意义。一定不能今天执行一下,明天因为什么事情忘记或心情不同,干脆不执行,又回到原来的状态,那么规则就没有任何意义。

        但是有一点需要特别说一下,就是规则也需要有一定弹性,比如,你们规定的是每次看20分钟的IPad,但是,时间到了,现在正在看的还剩几分钟结束,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考虑一下孩子的情绪,协商让他们看完这个再关掉。

        当然,规则制定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我们第一次和儿子制定的规则是每天放学回来最多只能买两个吃的东西,后来发现有时候他在幼儿园没吃饱或者光玩没顾上吃饭,出来之后很饿,就需要买一些主食,但是买了主食,占了名额,就没有办法买他喜欢的零食了。

        所以,一周之后,我们三个人商量修改了规则,主食不算名额,也不限数量,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规则执行的前期一定会使孩子有些不舒服,有可能会反抗和挑战成人,不要担心,这个很正常,注意安抚倾听他们的情绪就好了。

        其实,当孩子违反和挑战规则的时候,恰恰是形成规则的最好时机,当你执行一段时间规则之后,你会发现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好协商。

       最让我惊讶的是,我四岁的儿子可以为了一个心爱的玩具等上二十天,而完全没有苦恼,很平静地去接受等待,因为我们规定的是每个月可以买两个玩具,金额不限。

       最后,我附上最近和孩子一起制定的第三版家庭规则,之前关于看电子设备,我们很早的时候就是让他看之前自己设闹钟,在30分钟以内,到了时间需要关掉,这一版又讨论了每天看的总时间是不能超过一个小时。

       有规则的孩子就会有边界,不会随意地到处试探别人的边界,不会对自己的精力有巨大的消耗,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内心。

       如果还没有和孩子制定规则,就赶紧行动起来吧。

        我是育儿领域创作者“一枚有墨香的书签”,感谢关注,如果对规则比较感兴趣,可以参考我的头条号里之前的几篇文章,有更详细的介绍。




一枚有墨香的书签


我们希望孩子听话,可是常常碰到不听话的孩子,但仔细观察他们不听话的表现,会惊讶地发现,孩子的不听话有时是故意的,他们犯错的动机很多时候都是一个理由,那就是想吸引大人的注意力。这时我们千万不要直接指责孩子,而是要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正确引导孩子,让他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而且并不能得到别人的关注。

如何给孩子制定规则,这里有两点小窍门:

(一)规则是孩子心甘情愿接受的、可以做到的。

未知世界对孩子来说是丰富多彩的、充满诱惑的,由于好奇心所致,他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一些违犯常规的事,而大人往往会以一些规则来约束他们。但要实施有效,这些规则必须是孩子乐意接受和可以做到的。比如:我们要求孩子有客人来访时自己玩,不随意打断大人谈话。那么就要先给朋友介绍自己的孩子:这是我儿子,他叫……。让朋友去问他的年龄,有没有上幼儿园?在大班还是小班等,在孩子得到关注,其心理需求得到部分满足时,你再和气地对孩子说,现在阿姨跟妈妈有事要谈,你可不可以自己去看图书?让爸爸给你讲故事听?或跟邻家的同伴玩会儿积木?(用商量口气,而不是命令语气)这时你的要求他一定会乐意服从,不会再随意打断大人的谈话或故意捣乱。

(二)相对时间内规则不能太多,要适量。

孩子自制力较差,自控时间相对较短,如果在一定时间对孩子提出过多要求,孩子就会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导致他无法判断自己的行为,也许还会因此而产生逆反行为。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三岁的儿子和爷爷奶奶住了几天,从那以后,他天天要求和爷爷奶奶住,问他原因,他说:“在爷爷家我想几点睡就几点睡,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很开心,在咱们家你要我按时睡觉,睡前还不能吃东西,不能看电视,我不想过去。”知道原因后,我先对他说:“你和爷爷睡可以,但是你必须听话,9点上床。”他如愿地在爷爷家睡了。过了两天,我又对他说:“要想在爷爷家睡,在睡前不能吃东西。”再过几天,我对他说:“在爷爷家上网看电视的时间每天不能超过一小时。”没想到儿子竟对我说:“妈妈,我想回家和你睡。”回家后,孩子和以前一样按时上床休息,睡前不再要吃这吃那,每天看电视上网的时间也能遵守,因为此时他明白,在哪睡觉都是一样的,他必须遵守一些规则,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儿科医生鲍秀兰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同样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也是需要父母身体力行的事情。

第一、在游戏的时候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小区里边有小滑梯。孩子们从一边走楼梯走上去,从另一边滑下来。这时候父母要告诉孩子,玩滑梯的时候需要排队,先到的先上,后到的需要排队。当然玩其他游戏的时候也要遵从游戏规则,这个在玩的时候要和孩子讲明白。

第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走在马路上,要告诉孩子,我们要走在最右边的人行道上。在中国我们的规则是右手上行,当然也可以告诉孩子,英国是左手上行。不一样的地方,走路规则不一样。过红绿灯的时候,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一个最简单的规则,但很多父母没有做好示范。孩子写作业的时候要注意孩子的写作姿势,吃饭的时候少说话。走路的时候要行得正,走得直等等。

生于世间,存于社会,我们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则。与规则中寻找自由,在自由中遵循规则。


晓晓笔记


孩子规则意识不强,是肯定的,人天生是没有规则的意识的,都是后天慢慢学习来的,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一部分。

不能没有规则,否则孩子散漫没有教养,也不能凡事都有规则,会导致孩子外表懦弱,内心叛逆!至于应该有哪些规则,这要看家长的目标。

想让孩子有教养,那就树立教养方面的规则,或者规矩,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做!

如果想让孩子能力强,学习好,那就树立学习方面的规则。

总之,得先想好到底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再去制定相应规则,最后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先是家长的行为,后是孩子的习惯!


我负责提问


以前我的孩子见人不打着呼,一点礼貌都没有。今天在学校完全脱变,见人就xx好!有时我会问他累不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