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庭教育孩子都会让其“每天一家务”,家务怎样让娃大脑受益?

DearJackal


家务当然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中国孩子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只学习和玩,对于做家务几乎没有认识。实际上,做家务可以很好的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对于孩子的规则意识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做家务可以让孩子更有归属感,也能锻炼到孩子的大脑,手脚的协调能力等等。


我一直都提倡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中来,这甚至比让孩子玩玩具更有益处。当然,适合孩子的家务不多,这个需要家长选择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做家务,她经常帮忙洗碗,收拾碗筷。当然,她也会时不时做一些高级一些的家务,类似于做蛋糕、炒鸡蛋之类。

很多孩子学习的时候出现很多问题,这和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自理能力都密不可分。我经常建议家长让孩子多做家务,生活上多自理。

原则上我们应该让孩子先能够自己搞定自己该做的事情,比如自己穿衣服,收拾自己的房间。学习上要求孩子能够自己写作业,收拾自己的书包。


如果孩子的日常很多事情都是家长代劳的,那么我们又怎么能够期望孩子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呢?事实上事情是相通的,如果生活上很有条理,学习上也会有条理。

至少当你跟孩子讲道理的时候,孩子会听你的。

一味地催促孩子学习,实际上会让孩子失去很多成长地机会。到了高年级,各种毛病就会出来。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独立,但是独立需要一个练习的过程,而这个练习,就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

可以说,规则就是从生活中体会出来的。数学很讲规则,一个孩子如果规则意识很强,那么自然就更容易学好数学。当然,这个规则不是因为害怕而且遵守,而是内心认可之后自发地去遵守。


所以,家长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引导,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中来吧!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记得有段时间在朋友圈看到这样的一幕幕:有位妈妈10岁的女儿懂事得让人心疼

她一个人放学回家,一个人去菜市场买菜,一个人麻溜做饭。

有人可能会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可小女孩的父母都是海宁市中医院的医生,自己还是独生女。

爸妈上班忙,下班又晚,懂事的她主动包揽了做饭这件事,从洗菜、切菜、到做饭,不慌不忙,井井有条,妈妈感动得在朋友圈晒起了贴心的女儿。

很多人羡慕这位妈妈有如此懂事能干的女儿,但同样有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痛点:

经常听到有人说,自己是80后,小时候也经常帮爸妈做饭、做家务,为什么看来稀松平常的事,在30年后的今天,一个孩子做饭会变成新闻?

也经常有家长在群里讨论,要不要让孩子做家务?

有人说,孩子那么小,哪里舍得让他们干家务,万一磕到碰到怎么办?

也有人说,让孩子学这些干嘛,他只要把学习搞好,将来考个好大学就行!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只要学习好

”已成为很多父母的共识。

...

诗人于戈曾说过:“你什么都可以给孩子,唯独对生活的经历,喜怒哀乐、成功挫折,你无法给孩子。”

哈佛大学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后就业率15∶1,犯罪率1∶10”。

而在美国豪门洛克菲勒家族,六代相传,从没出过一个败家子,就因为承袭了从小让孩子记账和做家务的家规。

中国半个圣人曾国藩直接干脆的说:“看一个家庭的兴败只看三个地方,其中一点就是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

...


让孩子从小练习做家务,其目的不是为父母分忧解劳,实则是对孩子从身体到心灵的一系列培养

  • 培养责任心

对于孩子来说,家务是什么?家务就是大家的事,是对自己和对家人的担当,包容生活的琐碎,为独立成人做好准备。

通过做家务孩子会明白:他是家庭成员之一,有义务为家庭生活做贡献。


感统训练一般是通过各种各样有针对性的感觉刺激,让孩子的大脑和各大感觉系统在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感统能力的提高,而在平日里,让孩子尝试一些适合的家务,其感统能力一样会有所提高。


  • 帮助练习动作技能

心灵手巧的孩子大多会一些家务或者手工活,不同的家务可以锻炼到不同的部位,比如叠衣服可练习到小肌肉、擦地板则可以锻炼到大肌肉。


  • 提升大脑认知和解决问题能力

孩子从不会做家务到熟练做家务,是一个涵盖家庭各方各面和运用各种家用工具的一个不断完善的认知过程。


在孩子刚开始学习做家务时,一定有做不好的时候,但是父母不需要着急,在练习过程中,孩子会观察父母的做法,父母也可一步一步地进行示范讲解,让孩子通过模仿父母的动作来完成家务、让孩子思考“怎么做才能做得好”,进而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


怎么引导孩子积极做家务呢?


  • 自主安排家务计划

不知道让孩子做什么家务的父母,可以将某一特定任务指定某一孩子去干,让孩子自己安排完成的计划,并确定完成任务的期限,而不是随时使唤孩子。

同时,也列出父母应做的事情,不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只在吩咐他们做家务。作为父母,应该使孩子知道自己也要做比他多得多的工作。


  • 在孩子面前适当懒点

都说:懒妈妈最容易培养出勤快的孩子。

见过很多埋怨自己孩子不做家务的妈妈,“我家孩子就是不会做家务,其他什么都好”,一边这样说着,一边麻利的替孩子包办了一切,孩子插手的机会都没有。

不要说孩子会不会做,给个机会让孩子试试,如果孩子已经习惯一切都是妈妈代劳,妈妈可以在孩子面前稍微示弱下,比如:“妈妈今天有点累,你可以跟妈妈一起做饭吗?”

  • 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权利

很多父母让孩子做家务,孩子表示不愿意,可能是刚好这个家务孩子不喜欢做,父母没有给孩子选择权。


让孩子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两项工作,这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拥有选择和控制的权力。从而心甘情愿去做自己选择的工作。


  • 最好不要用金钱诱惑孩子

很多父母让孩子做家务是有奖励的,适当使用可以让孩子学会理财。

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会让孩子觉得这是场交易,伤害了家庭责任感的建立。

而且,孩子一旦习惯做家务就有钱的意识,假如有天父母没有兑现,父母在孩子心理的威信就会大大降低,引起矛盾。


在很多国家,让孩子从小参与到家务劳动中几乎是共识。精英教育从来都不是只局限在课内学习,家庭生活中的锻炼能带给孩子更多。


看似简单的家务劳动,带给孩子的独立、自信、自强都是一生的财富。爸爸妈妈们应该学会让孩子去体验家务劳动,孩子进一步,大人退一步,这就叫成长!


家务时间表

<strong>


多特儿童专注力


生活不是予取予求!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培养出来的不是孩子,是“祖宗”,你得供着。

说说我儿子的情况吧。孩子会爬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帮忙做家务了,是不是觉得我这个做老师的有点狠?哈哈,先别着急下结论,往下看。

刚学会爬的孩子,最喜欢的就是四处爬,我呢,帮他买了一条抹布裤子(裤子正面都是抹布纤维的那种),这样他爬到哪里,都能帮我擦地。这裤子有点是还能防水,所以稍微打湿一点,他身体也没有凉凉的感觉。

后来他满满长大了,当他会走的时候,我会让他帮我取东西。刚好是需要锻炼肌肉的时候,多走才能走得文档。反正也要走来走去,不如帮爸爸去拿本书,去拿个遥控器之类的。

再后来,倒垃圾、擦桌子、摆餐具都不是问题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充分利用他的兴趣来激发他的热情。我儿子特别喜欢电器,凡是插上电能动、能转、能跑、能震动、能亮、能吹风的东西他都喜欢,同时机械也是他的真爱。

所以从很早开始,家里所有跟电相关、跟机械相关的,能帮助家务的设备,我都会拽着她的手,让他去体验。现在他已经清楚地知道了,哪些电器该怎么操作,所以我也不需要再担心有什么触电的危险了。

现在我会鼓励他推着电动吸尘器,帮忙打扫地面;鼓励他切切水果,用榨汁机榨果汁;鼓励他用手机连上电视给我播视频;甚至鼓励他用螺丝刀拆卸玩具进行修理;鼓励他安装抽屉上的抽屉锁等等。

现在的情况:他自己的房间,从卫生打扫、到物品整理都是他自己负责,当然,我也要妥协一些,他喜欢把绳子缠到很多地方连成一体,他喜欢用双面胶和透明胶粘在晾衣架、电器上面,他喜欢把自己的东西摞得很高,我也不会去强行干涉他。

为什么鼓励孩子做家务呢。第一,肢体运动能够促进脑神经发育,让孩子变得更聪明;第二,家务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毕竟他总要独自面对生活的;第三,家务能让孩子热爱生活,与其把家务当成负担,不如把乐趣藏在里面。

我在鼓励孩子做家务的时候,首先会明确完成任务的标准和时间,其次会启发他做事的方法,再次会明确奖励的标准和方式。所以,几年来,我俩还是合作非常愉快的。

你的孩子几岁开始做的家务?都做什么呢?他喜欢做家务吗?留言聊几句吧。

通俗易懂的教育内容,关注缪老师,就对了。

缪老师妙笔生花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也创造了这个社会,劳动会锻炼一个人的动手能力,意志品质,观察能力和责任心等等。劳动才是我们的孩子必不可缺的一课。我本人是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我经常指派学生劳动,教学生劳动,我也参与在其中。他们劳动结束我都会点评,孩子们在劳动中成长起来了。做家务也是一样的,可能任务繁琐,却恰恰锻炼了他们的顽强意志。可能家务需要细心,恰恰锻炼了他们缜密的思维和动手能力。现在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把孩子娇惯坏了,干一点点的活,家长都会反感,我们的孩子是来学习的不是来干活的。我每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时候真的为家长汗颜,劳动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假如我们有一天真的抛弃了劳动,那么我们连动物都不如了。


青牛西行


别小看教孩子学做家务,这可是培养孩子生活独立必备技能绝对不可或缺的家庭教育内容。同时,每个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家庭责任感,通过家务劳动锻炼大脑、眼、耳、手、脚的综合协调能力。而这些能力可以让孩子主动观察和思考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从而更加聪明,最为直观的表现即为动手操作能力更强。

在中国很多家庭里,家长或老人大都忽略教孩子学做家务劳动,普遍认为孩子大了就会做了。但是这样的观念根本站不住脚,你看那些学业能力差的孩子,往往特别懒惰,不愿意动脑,不愿意动手,哪怕写个作业也喊累,而这一切都拜托家里大人的错误观念所致,相反,家长在孩子稍大一些时,会怪孩子懒惰不堪,这种矛盾的心理很多人不去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

我曾经在做家庭教育个案的过程中,建议家长每天人孩子适当做家务劳动,来改变孩子在学习中的懒惰现象,通过一段时间观察再看孩子,较之前厌恶学习或总嫌学习累的现象明显有改观,甚至部分孩子成绩进步非常明显。这说明做家务可以让孩子更愿意动脑思考,诸如怎样对要做的几件事做合理排序,怎样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完整做好一件事,怎样做好收纳检查和整理细节,而这一切都对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下面我把中美儿童做家务清单与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家长们能够成为有心人,不再包办代替孩子做本该属于他们自己的事。假如你再包办替代,你会让孩子聪明的智商下降,因为懒惰而不愿意动脑动手,且不要说孩子将来会有想像力和创造力,你会直接导致孩子独立生存能力变的越来越差。

图片说明:皆采集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及时通知题主,我会即刻删除。


寒石冷月


让孩子每天做家务,是令孩子终生受益的事,美国走在了前面,可是我们有些父母却对孩子溺爱,怕孩子吃苦受累,却不知是害了孩子。

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让孩子做家务不仅仅是锻炼他的大脑,给孩子整个人格的形成,健康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



亲戚家的孩子只有两岁多,但是从小知道在妈妈的培养下知道做些事情,比如,自己用过的东西从哪里拿的放到哪里,把自己玩过的玩具,最后用完以后收拾好放好,并帮助妈妈简单的拿些东西。

儿子在家一般简单的洗洗涮涮,都是自己做,有时候帮我刷碗,特别是在假期里,他房间的卫生都是自己打扫,拖地,擦桌子。特别是过年的时候在奶奶家到姥姥家还抢着收拾,刷碗,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表扬。



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能够找到归属感,他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应该帮助父母承担,培养他的责任心。在参与家务的过程中,他能够知道,父母的不容易,知道有些事情要一家人来分担。而且他更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能不给别人添麻烦尽量不麻烦别人。在做家务的过程中长大的孩子,不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参与的过程中,更有成就感。

但是在生活中却有很多父母不舍得让孩子干一点活。正在把孩子培养成巨婴,或者啃老一族,始终庇护着孩子。试想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怎么会真正长大?怎么会懂得感恩?怎么会懂得付出?怎么会懂得以后要去承担自己应担的责任?



【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 这张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或许可以借鉴一下。

2-3岁:可以在家长的指示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 或当家长请求帮助时帮忙拿取东西;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岁:更好地使用马桶;洗手;更仔细地刷牙; 认真地浇花;收拾自己的玩具;喂宠物;到大门口取回地上的报纸;睡前帮妈妈铺床,如拿枕头、被子等。 4-5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 并能独立到信箱里取回信件;自己铺床;准备餐桌(从帮家长拿刀叉开始,慢慢让孩子帮忙摆盘子)。 5-6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 并能帮忙擦桌子;铺床/换床单(从帮妈妈把脏床单拿走,并拿来干净的床单开始)。 6-7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 并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 7-12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 并能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间、厕所;扫树叶,扫雪;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 13岁以上: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 务,并能换灯泡;换吸尘器里的垃圾袋;擦玻璃(里外两面);清理冰箱;清理炉台和烤箱;做饭。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从孩提起就应为孩子创造一种环境和条件,给孩子提供了做家务的机会,对孩子进行一些必要的劳动训练,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用自己的勤劳的双手,爱上家务劳动,并锻炼他的动手能力,在劳动的过程中,体验到劳动的快乐,享受到自己劳动的成果,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幸福感,并且使他终身受益。



我是睿妈教育在线,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谢谢。


睿妈教育在线


首先,我们不得不肯定与推崇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的教养孩子的科学方法,非常值得我国广大家长学习与借鉴。

多让孩子做一些家务劳动,诸如扫地抺灰,洗碗洗衣等等,这些事情虽小,但对孩子来说却意义重大。我们知道,劳动的过程,实际上是心理训练的过程。我们要求孩子们热爱劳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创造财富,而是培养孩子自觉劳动的习惯和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我们有不少家长们为了能让孩子专心学习,什么活都为其包办代替,片面地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干家务活会影响孩子的成绩。为此,只要孩子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将来能考上个好点大学,哪怕天天给孩子整理书包、倒洗脸洗脚水,我们的家长们也心甘情愿且乐此不疲。

一些有权威的教育专家就曾指出:培养孩子动手整理自己的物品的能力,应该从孩子2岁时就要开始,而一个12岁左右的孩子,已有能力自己做大部分的事情了,干家务活更应该是经常性的,收拾自己的房间、书包等应该早已是轻车熟路,习以为常了。因为这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劳动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为其减少了生活和学习上的不必要的麻烦,而且有利孩子认真负责任的品行养成,有助于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受欢迎有益于社会的人。

既然做家务对孩子们这么有益,那么如何才能养成孩子们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呢?

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督促孩子多多参加家庭劳动。

2.从孩子特别感兴趣的劳动做起。

3.和孩一起做家务、劳动。



知世达人


美国家庭每天一家务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是非常正确的做法。

孩子从小做家务,可以培养他自信上进,德行责任的好品质。比如从小做家务,在做的过程中,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增强了他的自信心,让他从小就认为我是有用的,有价值的。如果家长再能给予适度的鼓励,那孩子的自信心就会更加强大,即使以后他遇到一些挫折,也不会击倒他。在从小做家务的时候,他也逐步学会了生活,学习的技能,锻炼了思考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动手的能力等等。这样的孩子自然也会有上进心。做家务也是承担责任,家务能够很好的孩子,本身就责任承担好,所以责任心也就得到了培养。综上,做家务有利于培养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


山石家庭教育


在班里和孩子谈话,孩子们经常会回答:我在家帮妈妈做了什么、帮爸爸做了什么、帮奶奶做了什么。我反问他们:那是你的家吗?

孩子们回答:是!

我又问:那为何都是帮爸爸妈妈奶奶做呢?难道你们不该做点事情?

经过反复纠正,现在孩子终于意识到他们也是家庭成员之一,承担家务也是应该的。

我们必须承认,绝大多数美国人家庭观念都挺强,也重视家庭,这与他们的教育思想有很大的关系。

孩子做家务对孩子的成长极为有利。

1、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可以意识到“我会**”、“我有用”,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2、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做事能力会越来越强,效率也会越来越高。

3、承担家务的孩子责任心强。

4、做家务也需要思考,利于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

5、会做家务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强。

一个事事都被包办代替的孩子肯定是竞争不过能够独立处理事情的孩子的。妈咪老师建议家长放手让孩子承担一些家务,为孩子将来的独立发展做好准备。


妈咪老师


我非常赞同美国家庭的这个做法。这与崇洋媚外无关,因为科学研究和时间证明,动手能力和大脑的智力水平是相互促进的,相互提升的。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心灵手巧"所蕴含的道理。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教育名言:"儿童的智慧体现在手指头上。""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聪明。"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如果人的双手经常做精巧精细的动作,手指肌肉相对应的大脑运动中枢细胞就会得到刺激,从而促进大脑功能的发展和提升。

我们大部分家长都能有这个认识,所以孩子在幼儿、儿童阶段,家长就有意识地让孩子以涂涂画画、玩玩具等方式,锻炼孩子手的灵活性,锻炼大脑,开发智力。

当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做家务则不失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大脑锻炼体操"和"情商培养课程"。

首先,家务劳动每天都有,种类繁多,叠被子、整理床、擦地板、洗餐具、清理卫生间等等,不同的家务活都需要有不同的思考,而且要把家务活做得出色,需要更多的观察和思考。从而是大脑得到了锻炼。

其次,做家务还能让孩子掌握必备的生存本领,磨炼意志,培养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他们也能在做家务过程中体会到家长的辛苦,懂得感恩,懂得换位思考,乐于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