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係怎麼處?

韻錦mm


婆媳關係重要

婆媳關係微妙

經歷年齡不同

觀點差異無奈

不是骨肉至親

有些隔閡難怪

婆是丈夫生母

媳為兒子太太

愛夫當敬其母

惜子須憐兒愛

婆媳情緒干擾

男人不可輕待

敬母愛妻護幼

引導良好家風

各自角色分工

價值無可替代

婆婆似母非母

媳婦如女非女

不足需要擔待

長處表示讚許

偶爾存在分歧

真誠面對溝通

換位思考理解

互諒存異求同

不爭是非對錯

只求促進相容

鄰里親朋互動

最忌非議偏見

多唸對方不易

莫將彼此埋怨

各有責任擔當

莫替對方做主

必要互相照應

職責量力兼容

心中不存芥蒂

自然其樂融融


阿豐38543106


都說媳婦和婆婆是天敵,婆媳關係是世界上最難處理的關係!甚至很多姑娘恐懼婆媳關係,一直不敢結婚。


婆媳問題,在中國是一個大問題。根據北京某個市場研究公司的報告,有55%的女性認為和婆婆相處的不算好,41%的男人認為自己家裡存在著婆媳問題。


那婆媳矛盾是怎麼形成的

核心利益衝突一旦出現,婆媳矛盾就會立刻爆發。

對婆婆而言,核心利益究竟是什麼呢?

主要有四種:兒子、孫子、生活習慣、控制慾。


中國的母親,往往有人際邊界模糊的問題,也就是把自己的子女當成私有品,過度的關注和過度的佔有。

  • 所以,當你婆婆發現,或者認為你對她兒子不好,有傷害的時候,一定會爆發矛盾的。

  • 在對於孫子孫女的培養、教育,都涉及了應該聽誰的核心利益問題,許多婆婆是絕不會再這件事情上讓步的。

  • 至於生活習慣呢,往往是和婆婆住在一起的情況下出現。有些兒媳婦就看不慣老人家的生活習慣,總是想要改變她們,結果爆發的只有爭吵而已。

我在算愛研習社裡分析過,不同類型的婆婆的對應方法。


第一種婆婆,叫命令型婆婆。

這是目前來看最難相處的婆婆類型,她們具有極強的掌控欲,對於兒子、孫子孫女和生活習慣都非常看重,也就是說,所有核心利益她都要,都不讓步。


命令型婆婆的家庭裡一般都會產出媽寶男,媽有多能幹,兒子就有多懦弱。


面對命令型的婆婆,你想要不爆發矛盾,一般只有兩種方法。

一種方法是成為逆來順受的小媳婦,什麼都聽婆婆的。


而如果你還不想把一切都交給婆婆的話,那就用第二種方法,叫“消極對抗”。

消極對抗的方法主要是,不要和婆婆住在一起,建立起比較客氣的人際關係,當面從不反駁要全盤答應,背後按照自己的想法照做不改。

消極對抗的核心關鍵在於和婆婆相互成為客人。


所以,消極對抗首先要你和婆婆分開住,然後不要天天見面。見面次數減少後,親密關係就無法建立,你們就變成了客人。

用這種非暴力的方式,消極的對抗,讓婆婆的手,始終伸不到你家裡來。

第二種婆婆,叫配合型婆婆。

這個類型的婆婆,不會強行下各種命令,核心利益裡面也沒有控制慾。

配合型的婆婆甚至會經常的幫助你,替你帶孩子啊,收拾家啊,你有時候還可以指使她。但你千萬不要以為,配合型婆婆就是你可以呼來喝去的。


你得弄明白,婆婆為什麼配合你,為什麼會幫你做事。她們為的當然不是你,而是因為兒子和孫子啊。只要你對老公對孩子夠好夠正確,她們當然願意配合你,幫助你了。


所以只要她感覺到你對老公不好,讓老公利益受損,或者你照顧孩子不夠好,矛盾就會爆發。

面對配合型婆婆,也建議儘量不要住在一起,但可以接受婆婆的配合和幫助。

需要注意的是,對配合型婆婆你一定要會演戲,在她的面前,豁出去的對她兒子好,對小孩好。你對婆婆好基本上沒什麼用,但在她面前能演出來對老公的好,基本上就搞定她們了。

還有一個處理婆媳關係的高招,“生活圈法則”

婆婆和媳婦是很不適合長期居住在一起的。所謂的生活圈法則,指的是和父母分開住,但處於同一個生活圈內。基本原理是,當父母年紀還不大身體還好的時候,保持在五公里生活圈範圍內。也就是你們住的地方和父母住的地方,直線距離五公里左右。而當父母年紀大或者身體不好的時候、單親家庭,則保持一公里生活圈範圍內。也就是直線距離縮短到一公里。


當然,哪怕是生活圈法則,依然是要爹媽讓步的,這裡面必然有很多雙方的博弈較勁。而你最需要的,是堅定的意志,有問題解決問題,卻絕對不改初衷,不被說服,以寧為玉碎的勁頭去實現自己的目的。

想要知道更多對付婆婆的高招,到算愛研習社看完整課程《如何讓婆婆對你挑不出毛病》,

不管在難搞的婆婆,都能成功被你收服!


-一切與愛情有關的煩惱,都來為您解答!


陸琪


婆媳相處儘量收斂自己的脾氣,就算公婆有問題不能接受,我們都不要當面指出。 說說我和我婆婆相處的例子吧。



我是遠嫁,語言,風俗習慣,飲食都和我老公家不同,我和我婆婆相處的很好。應該說彼此相互諒解吧。飲食上我喜歡吃辣的,公婆喜歡吃清淡的,水煮菜之類的。三餐我照樣吃,當然只吃一點,肚子餓了自己動手煮點心,沒要求公婆按照我的口味煮菜。


語言不同。很多外嫁媳婦嫁到當地就得學本地話,很多人也說我怎麼嫁過來好幾年了,本地話怎麼還不回去。婆婆就和他們解釋,是她讓我不用學的,反正也沒有經常在家,普通話也很好溝通。她很體諒我,對媳婦沒有過多要求。

結婚也由著我們兩口子玩幾年再生孩子。(我們農村都是一結婚就生孩子,婆婆很喜歡小孩)生完孩子在我房間打地鋪,幫我坐月子,我自己的媽媽做的也差不多是這樣吧。

老公不停的在公婆面前說我的好話,也是他們對我好的一大原因。認為在外都是我照顧她兒子。

婆婆也有其他的毛病,愛打牌,愛家長裡短等等,就算看不過眼,我們也不講她。她的興趣愛好所在,說她解決不了問題,還讓她不高興。多一點諒解多一點和諧!儘量把婆婆當媽吧。就算不行就相敬如賓,不要製造矛盾。衝突吵架是影響婆媳感情的一大因素。

可能也是我婆婆脾氣好,比較好交流,我們才能比較和諧的相處。


我已非昨日


現在很多夫妻離婚都是由於家庭關係沒有處理好,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婆媳關係,婆婆嫌棄媳婦不聽話,媳婦覺得婆婆太刁鑽,婆媳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那麼如何才能有效避免呢?學會下面3招就夠了!

一.學會以欣賞的眼光看對方

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在婆媳關係中,發現這種閃光點尤其重要。作為媳婦,要懂得時刻讚美自己的婆婆,順著她的心;而作為婆婆,也要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媳婦,不要故意挑刺,時刻表揚媳婦。雙方都以欣賞的眼光看待,長此以往,彼此的眼中都只看得見優點,婆媳大戰自然就避免了。

二.學會換位思考

人多多少少都有些自私,媳婦會覺得婆婆管的太寬,婆婆會覺得媳婦搶走了自己的兒子,互相都看不順眼,很難不起爭執。那麼婆媳兩人就要學會換位思考,當對方做了某件事,而這件事跟自己預期的過程或結果有衝突時,千萬不要著急甚至生氣,要學會換位思考。畢竟兩人的年齡差擺在那兒,有什麼思想觀念不同也很正常,體諒對方,矛盾自然就沒有了。

三.給彼此更多的愛

媳婦嫁進你家,照顧你兒子,照顧你孫子,辛辛苦苦,有時候心裡有些埋怨也是正常,畢竟以前在家她也是享受父母寵愛的;從前你老公照顧你婆婆,家裡只有她一位女性,現在多了一個你,心裡不服氣也很正常。既然雙方都覺得對方搶了自己的愛,那最好的解決方法當然就是互相關愛啦。在日常生活中,多關心對方,有事沒事一起出去逛逛,互相送些禮品,給對方更多的愛。

其實現在也有不少婆媳的關係非常好,親如母女,婆媳之間也是有相處之道的,學會處理婆媳關係,維持好婆媳關係,你的婚姻也就有了一大保障。

邊城情感(bian0083),您身邊的愛情指導挽回專家。


邊城情感芒鞋履痕



一、婆媳關係的本質是什麼?

首先我們看,婆媳關係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它應該是一個結構性的矛盾關係。為什麼叫它結構性的矛盾關係?因為在這個關係裡,有合作,而且合作起來應該比較緊密;但是合作的關係裡面,它又充滿著競爭,這種競爭不是社會層面的競爭,而是心理層面的競爭。

說它合作,是因為在一個家庭裡面,兩代女性、家庭的女主人,她們都需要為這個家庭的發展去努力。應該說婆婆是這個家庭裡上一代的女主人,她應該是這個家庭裡的定海神針。我們說“男人是天,女人是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家庭裡的男主人要在外拼搏、創造。家庭裡的女主人,要在家裡守著這樣的一片土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所以我們經常說,一個好女人,幸福三代人。就是上邊這一代她會伺候公公婆婆,下邊這一代,也會給自己的子女樹立榜樣,甚至還可以讓自己的後代因此受益。很多歷史上偉大的母親就是這樣子的。兩代母親她們共同去維護這個家庭,是一個交替的工作、接班的工作,所以她們之間有一個合作的關係。

合作什麼呢?合作就是共同維護這個家庭的發展,共同讓家庭裡能夠“厚德載物”,上傳下達,上一代的女主人把她的經驗智慧傳達給媳婦,那麼下一代負責進行一個更替。不好的、不合時宜的,進行淘汰。然後將優良的傳統保留下來。如果說這個合作的關係好,這個家庭就是幸福的,這個家庭就會因為這兩個女人的合作而更加健康地向上向前發展。所以我們說,她們是一個合作的關係。

合作的關係同時,它又是一個競爭的關係。競爭是指心理層面的競爭。我們知道每一個人都有自我。我們之所以是一個人,我們講話的時候都是講我怎樣,我怎樣……我要吃飯、我要發達、我要睡覺,我要讓別人聽我講話,我要被別人看見,我要成功……都是“我”!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自我”這樣的一個主題。

同時我們看到,在人的發展中,我們的“自我”裡總會裝著重要他人。比如說媽媽在懷孕的時候,媽媽的自我裡,就不僅僅是自我,還要包括她肚子裡的嬰孩。小孩生下來以後,媽媽會把整個心都操在孩子身上。這個時候媽媽的“自我”是誰啊?媽媽就沒有自我了,媽媽的自我就是她的寶貝孩子。她全部的身心都撲在了這個孩子的身上。

比如說戀愛的時候,我們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我的愛人不見了,我突然之間失魂落魄。這個時候的“我”就不見了,“我”是誰啊?我的一顆心全部被另一個人給佔據了。也就是說在我們的一生的心理發展過程中,我們的“自我”裡總會在某一些時間,裝著某一個、或多個重要他人。

那麼請看,作為這個家庭的男人,對於婆婆來說就是兒子,對於妻子來說就是丈夫。這個男人他小時候是媽媽的一部分,是媽媽自我的一部分。等他長大了以後,找了一個老婆,他是他的老婆的自我的一部分。實際上可以說,他是兩個人的自我。於是就有一個矛盾出現了,婆婆和媳婦爭搶這樣的一個重要他人的競爭關係。

這樣的一個競爭關係,如果她們能夠調節得好,比如說婆婆,她的自我慢慢地轉向自己的生活,轉向自己的丈夫,而不再是隻圍繞著兒子,那麼兒子就會得到解放。兒子就回歸到他自己妻子那裡,成為他妻子一個自我的重要他人。當然這個兒子對於母親來說還是重要的。可是已經不是最重要了。因為我把兒子養大了,我可以放開他了。

但是我們看到,婆媳關係矛盾中,往往是這個自我與重要他人的競爭和衝突所導致的。也就是說母親和孩子沒有分離,沒有科學的分離。有些小孩長大了,他要獨立,他要掌控他自己的人生,可是他的母親並沒有準備好,所以他們之間就產生了衝突。母親就是把她的自我裡邊的大部分還是當做是兒子。所以兒子就受不了。兒子受不了,當然就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如果兒子受得了,兒子也不是一個健全的人,因為他沒有完全發展起來自己的自我,他只是她的母親的一部分。

所以我們在臨床心理諮詢和輔導當中也發現這樣的案例。一個女士過來向我求助,她說她的丈夫每天晚上都要跑到他的媽媽也就是她婆婆的房間裡待上一兩個小時,然後才回來跟她一起睡覺。她覺得這個是非常不正常的,甚至還懷疑媽媽和兒子是有亂倫的關係等等。經過幾年之後,她最後決定放棄了這段婚姻。當然是她決定了放棄這段婚姻之後,來找我做了這個心理輔導。

這種情況的背後是什麼呢?她的丈夫其實是她婆婆的一個重要他人,但沒有完全的獨立出來。自己丈夫獨立的自我人格沒有建立起來,所以有的媳婦就受不了。這是什麼啊,就是合作與競爭的一個關係。所以從她們的合作與競爭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個結構性的矛盾關係。

婆婆和媳婦,她們都在家庭中充當著一個重要的特殊的角色。說她們重要,一個是上一代的女主人,一個是下一代的女主人,同時她們身份又非常特殊。作為婆婆來說,既是丈夫的重要他人又是兒子的重要他人,那麼她的重要他人既有丈夫也有兒子。她的兒子呢,作為她的重要他人同時又是媳婦的重要他人,還有她孫子、孫女的重要他人。所以這兩個人是處在特殊的一個角色和位置。

所以她們的這個矛盾性是天然的矛盾。大家可以看,我們經常在現實中發現有這樣的情況:張家和李家是好朋友,張家的孩子和李家的孩子結婚了。本來沒結婚之前,張家孩子在李家媽媽眼裡,那是非常好的一個乖女兒的,見到女孩子就說,做我的女兒好了。當這個張家的女兒嫁給了這個李家成了媳婦,結果情況就變了。也就是說她們在沒成為‘婆媳關係’這樣的一個關係之前,雙方會覺得非常好,非常欣賞對方。一旦成為婆媳關係呢,這個時候看她的眼神和對她的認識就發生了改變。這種現象,我們把他稱之為結構性的矛盾關係。

再比如,村子裡面有兩個青年,他們從小一起玩兒到大,關係非常非常的好。但是等到他們30多歲的時候,其中一個當上了村幹部。他一當上村幹部,另外一人的身份就變成村民了。另外一個人就躲著這個村幹部走。村幹部就覺得很苦惱,說咱們是兄弟這麼多年了,為什麼你要躲著我走啊!有一天他們到一起喝醉了酒,那個村民說你現在是村幹部了,我們是普通老百姓,我怎麼能跟你在一起呢?請看,也就是說他們一開始是兩兄弟的關係,但是等他的角色發生變化了,他坐上了村長的位置上了,他們就變成了結構性的矛盾關係了:一個是管理者,一個是被管理者;一個是監督者,一個是被監督者。是吧,所以不一樣了。

同樣的,一個媽媽,張家的媽媽和李家的這個女兒他們之間很好,一旦成為媳婦,也是這樣的。姑嫂關係也是如此。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兩個女孩子她們是從小就非常好的閨蜜關係。但是有一天,有一個女孩子嫁給了另一個女孩子的哥哥或者弟弟,她們之間角色發生了改變,於是她們在心態上也會發生微妙的改變。如果她們的人格都比較健全、人品都比較好的話,她們之間還可以相安無事,甚至大面上還都過得去,甚至還會產生和以前一樣的友誼和關係,無話不談。可是,這只是很少的部分,大多數人因為這種角色的變化,會發生一些微妙的關係的變化。這就是我們說的結構性的矛盾關係。

二、結構性矛盾關係背景下,如何處理婆媳關係?

結構性矛盾背景下處理好婆媳關係,要具備良好的心態。良好的心態,就是尊重、接納和平常心。

當我們知道了這種婆媳關係它是結構性矛盾關係的時候,我們就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來去對待。我們知道,事情有很多時候是不能改變的,改變的是我們的心態。我們的心態決定著事態的發展,我們的心態決定了我們接下來應該怎樣去走。我們會有煩惱、會有困難、會有痛苦,我們會有一些無法去做到的事情。但是我們哭過笑過罵過吵過之後,依然還帶著良好的心態去面對。這個叫什麼?這個叫接納、叫平常心,這個叫尊重!

所以,當我們有了接納,瞭解了婆媳關係它是一個結構性的矛盾,我們就要接納這種關係的特點。接納後就不會強求了,懂嗎?你不要強求。通常我們勸別人的時候,鄉下的人吵架,我們會去勸架。如果是婆媳關係吵架,勸婆婆怎麼勸?就勸她說,那是人家生的閨女,不是咱的親閨女,咱們可以愛她但是不能要求她。同樣的勸那個媳婦的也說,這是你丈夫的娘,不是你的親孃。她是怎樣的跟你關係不大,你要好好的孝敬她,但是你不要要求她。你看,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要接納,必須要帶著平常心,必須要尊重,這都要有我們有良好的心態。沒有良好的心態,再好的關係也會被我們搞壞的。

所以這是第一點,結構性矛盾背景下婆媳關係要具備良好的心態。良好的心態,就是尊重、接納和平常心。

講完了第一點,我接下來再講三點:婆婆可以做的事情,丈夫可以做的事情和媳婦可以做的事情。

你說,韋老師,你是一個心理學工作者,你還研究婚姻家庭,研究愛情,這個方面的這個專業。那麼,你分析的前面這個東西,讓我們知道了,哦,是這樣的一個關係,我們不要太強求了,心態就落下了。然後,我就會解決一些問題了。可是我們作為丈夫,怎麼做才能使這個關係更好,家庭更幸福呢?作為媽媽、婆婆應該怎麼做,家庭才會幸福呢?媳婦怎麼做?這三個方面再跟大家談一談。

首先,我們來談一談婆婆可以做的事情。

各位親愛的婆婆們或者未來的婆婆們,在臨床心理諮詢中,我遇到好多女性同胞來我這裡做諮詢。她們在提到自己婆婆的時候,說與婆婆的關係不好,受到了傷害。他們總會說這樣的話,大多數會這樣講:你知道我那個婆婆嗎?我最恨她,最不能原諒她的,就是我坐月子的時候,她對待我如何不好……

我發現,這是一個普遍性的規律。這個普遍性的規律讓我們思考。查閱相關資料,我們會發現有這麼一個現象,就是媳婦和婆婆之間的矛盾,一般情況下是媳婦在生育孩子前後,就是分娩期和妊娠期的前後,媳婦是屬於心理脆弱期,婆婆對待她的行為,讓她體會到的不舒服感覺要比平時大很多倍。

所以,婆婆就要注意一個事項,就是要學會“雪中送炭”。我在講《成語心理學》這門課程的時候,曾經講過“雪中送炭”,也是拿這個做例子。不只是說做婆婆,我們說做人要懂得雪中送炭。你給李嘉誠100萬,他不見得感激你,你給一個吃不上飯的窮人送一個饅頭,他會感激你一輩子。前者是錦上添花,後者是雪中送炭。我們在關係相處中也要學會雪中送炭。

那麼對媳婦來說,什麼時候是“雪中”呢?就是她在分娩前後,她在懷孕期間和她生孩子後一段時間。從現在的產後抑鬱、產前焦慮這樣一個病症多發的現象、一個心理生理的現象來看,這一時期,媳婦作為一個女性,是她一生當中心理比較脆弱,容易受到心理傷害和有不良心理體驗的一個階段。

所以,在這個時候,婆婆應該把握。你的媳婦懷孕和生孩子的那一段時間,你對她要比過去好十倍。平常對她沒那麼好,做一些不好的事、出格的事,她都沒有那麼恨你。過後她都會自己給自己開解:哎,我的婆婆雖然她性格不好,人還是很不錯的。你看她在我們家裡,還是吃了很多苦頭的。老公跟我講她年輕的時候很不容易,怎麼怎麼樣!她會自己開導自己,過後都會好起來的。

但是如果是她的心理脆弱期,就是在生兒育女的那一段時間,假如說你對她造成了心理傷害,比如大聲說話斥責她,還給她冷眼;她需要吃一個東西,你就是不給她吃;人家送來的禮物,你就給拿走。我經常聽到很多媳婦、很多媽媽跟他兒子講,你奶奶,對我不好。年輕的時候生你,人家送來幾個雞蛋送來了一隻雞,她不讓我吃;我那個時候最需要你爸爸在身邊,她就把你爸爸叫走等等……

一個人的一生,他記住的就是他的心理體驗最深刻的那幾件事情而已。其實人就這麼簡單,愛的時候,愛得深,就是最甜蜜的時刻,他記住了;恨的時候又恨得深,也記住了。等到我們離開這個世界,問一問,也不過就是一些破事而已。但就是這幾件破事,構成了我們的人生。所以,婆婆們要明白一個道理,越是在媳婦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越是要對她好。以後她會一輩子記得我們,這個叫雪中送炭。

好,因為這是我臨床心理諮詢的觀察,也是我認為非常科學的。所以各位婆婆,當你的媳婦需要心理安慰,需要照顧的時候,在她生孩子的前後,你要給她足夠的愛。這是我對婆婆要說的話。我只是說了這個點,一個關鍵點,道理咱就不講那麼多了,相信剩下的你已經知道怎麼做了。只要你做得好,那就可以了。

接下來是媳婦需要做的事情。

媳婦需要做的事情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在人與人的相處當中,我敬你一尺,你敬我一丈,這叫投桃報李。如果你看不起我,我更看不起你;你對我好,我要對你更好。你要是給我送一個衣服穿,我會把褲子脫給你穿。人就是這樣的。人是什麼呢?人是給點陽光就燦爛,人就是以心換心。

所以,我們要對人真誠,對別人好。可是婆媳關係不是這樣。各位年輕的媳婦,你對你媽媽好,你的親媽她會有幸福感。你對你媽媽沒那麼好,比如說你一年沒回家看媽媽,媽媽還要找機會給你開脫。鄰居問的時候說,你姑娘怎麼今年沒有回來看你呀?她說,我那姑娘很忙啊,她在上海的那家公司很大的,她那家公司是世界五百強,我女兒很能幹的,所以她回不來。

你看,親生母親,既使你沒有回來看她,她也要把這個事情昇華為積極的事情。如果是婆婆呢?你回來看她一回,然後東西拿的少。人家說你這媳婦不錯啊,老太婆有福氣呀。哎呀,有什麼福氣呀,都是人家的姑娘,看到往她媽那兒拿多少東西,你看到我們這裡又拿多少東西?不一樣吧!

大家請注意,在這個婆媳之間,總會有一種感覺,有一個是親孃和一個不是親孃。兩個從倫理上講,都是娘,可是在她心理認知上卻不一樣。所以,媳婦在對待婆婆這件事上,要有一個非平衡的心態。

請注意我說的這個話,用非平衡的心態去保持你的平衡心態。怎麼說呢?你對她好的時候,把她當作親孃對待。就是說,我給我媽買衣服,也給我的婆婆買衣服。但是,我給我的親媽買了這件衣服,我要求她給我穿上,並且感謝我,就是我有要求。但是,我對我婆婆,我只給她買衣服,不要求她回報我。

這就是說,當親孃對待,又不當親孃要求,這叫愛。愛是什麼?我愛我的孩子,也希望他能感恩,這是正常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我們的愛是不求回報的,對婆婆是最好的。

我發現在這個親人關係裡,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往往是要求回報的。所以,爸爸媽媽一看到孩子不聽話不學習就生氣,我花了這麼多錢,你不學習不考大學,我就受不了了。但是,舅舅和姑姑對待他的外甥和侄兒,可以花他的錢,但不提要求。當然他也沒有爸爸媽媽那樣多的責任。他給了你這個愛,但是他不要求你,為什麼他不是第一責任人。也就是說誰是第一責任人,誰更容易嚴格要求。

學生不學,老師懶惰,是老師沒有教好,這就不一樣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對親媽的愛,可以對她有要求。我今天提著包包,提著禮物回孃家走親戚,我媽做飯沒有給我做好吃的。我說媽媽我給你買這麼多衣服,你不給我做好吃的不行,我生氣了,我可以吵架,可以摔臉子,可以走。我要求母親她也要愛我。

但是,對於婆婆呢?我今天買了東西去了,婆婆做了什麼飯,我就接受什麼飯。為什麼?我愛你,我不要求你。

好了,我又愛你,我又不要求你,我吃飽撐的嗎?我憑什麼呀?憑你是她兒子的老婆。你為了誰?為了你的丈夫!所以大家要想啊,你不是為了這個婆婆,你是為了你的丈夫,因為她是你丈夫的親孃,你等於說是替你的丈夫去行孝。所以你只愛不要求,要求是你丈夫做的事情。明白了嗎?

這樣一來,你就是用不平衡保持住了一個平衡。因為什麼啊?因為你丈夫!因為什麼啊?因為愛情!所以當媳婦在心態上能夠這樣轉變的時候,你就不會有吃虧的感覺,不會有受害者的感覺,不會有吃力不討好的感覺,不會有我敬你一尺你也應該敬我一尺的要求。於是婆媳的關係,就很容易相處。

所以,我跟大家說,這個媳婦的問題是很核心的問題,我這樣說只要你做到了,那真的就會大大的提高幸福感。

最後,我來談一談,丈夫在這裡應該做什麼。

丈夫在這裡邊做什麼呢?為了讓大家更直觀一點,我給大家放一首歌曲,一定要豎起耳朵認真聽。有這個困惑的人,尤其是有這個困惑的家庭,要好好聽一聽。各位男士更要仔細聽聽這首歌,潘長江演唱的《兩個對我恩重如山的人》。

潘長江的這首歌,道出了我們在家庭婆媳關係中作為男人、丈夫應該持有的心態和我們的行為。為什麼這樣講?請注意在歌裡邊,這個男人非常用情,同樣的去孝順媽媽和愛自己的女人。所以我們只要自己真的有愛的能力,只要自己真的是有一顆真誠的心,並且能夠發自內心地去接納,去尊重,去愛護你的媽媽和你的妻子,那麼你在這個過程中,不會差到哪裡去。

所以在家裡做丈夫的,需要做到三點:

第一就是永遠不傳話。永遠不要在你的媽媽和妻子之間傳她們互相說對方的話。除非是積極的語言,永遠不要傳話。我們發現在婆媳關係中,有很多兒子不會做人,導致了她們之間的關係緊張。

第二,永遠不要因為一方而責備另一方。請記住,如果你看見妻子對媽媽做了一些事情,媽媽給你講了,然後你回家責備你的妻子。這個責備會使你的妻子懷恨在心,把最終的氣撒在你媽媽、也就是她婆婆身上。同樣反過來也是這樣,當你氣勢洶洶地去向你的母親興師問罪、責備她的時候,也就在她們之間種下了仇恨的種子。她們就像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可能“巴以合談”將遙遙無期。所以,千萬不要因為一方而去責備另一方,永遠都不責備。

第三,把她們兩個女人當成你的親孃,妻子是你的親孃,娘也是你的親孃;把兩個女人當成你的愛人,你的妻子是你的愛人,你的娘也是你的愛人。

當你把這三點結合起來,再加上我們有一個好的心態、愛的能力,兩個恩重如山的女人的關係就徹底的建立起來了,一切都不是問題。這就是我對於婆媳關係怎麼處理講的四個要點。

有人會說,老師你講得非常好啊!的確,這一堂課就是婦聯花幾萬元請我去給婦女幹部培訓班講,我再加一些案例、加一些闡釋,再繪製一些圖片,放上個小視頻,加上我講的這個婆媳關係怎麼處理這四點,我相信現場也會引來很多掌聲。

可是問題在於,我並不覺得每一個人都能做到。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知道,是我們做不到。所以我們大家想一想,我們怎麼才能做到呢?無論你是婆婆,還是媳婦,還是兒子,你都需要具有愛和被愛的能力。也就是說你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你要能管理自己的心理情緒,你要有愛的能力,你要有方法、有智慧。如果你不學習,你達不到,所以我們需要好好學習。有時候我們總想著,找一個方法馬上就能解決掉我的問題。可是你要明白一個道理,很多時候不是沒有方法,而是因為你不具備能力。如果你有愛的能力,你不需要更好的方法;如果你沒有愛的能力,即使你有好的方法,也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因為你有方法可能會使問題更糟糕。

所以我們當今社會中的婆婆也好,媳婦也好,還有兒子也好,都要通過學習,尤其是學習心理學和其他的一些學科知識,去成長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健康的人,完善的人,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愛的能力的人。

謝謝大家。


一葦渡心



婆媳關係怎麼處。

一、十年看婆十年看媳。

當上婆婆,對媳婦初來乍到往往是指手劃腳,說三道四,看不慣姐婦的做法,生活在一起往往生活中的矛盾衝突,會造成婆媳關係僵化。

當婆婆的往往看不兒媳的長處,光拿兒媳的短處說事,使矛盾衝突達到極端化,就容易打架。

當兒媳當上婆婆後,才知道婆婆難當。人只經歷了,才能知道箇中滋味。等想開了,回頭孝敬婆婆時,婆婆早已離開人世了。

人就這樣,一代接一代地循環不斷。

二、相互理解。

要處好婆媳關係。只有婆媳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珍惜。才能處好。

兩好處一好,婆媳一場不容易,生活在一起風風雨雨,酸甜苦辣,坎坎坷坷。要多看對方的好處,相互包容,相互珍惜,共度一生。



用戶zmj情感嘚啵嘚


你遇到的問題一半以上的年輕人都會遇到,這屬於中國式的婆媳關係,基本上屬於無解。這裡面說的無解是躲不開的,所以還是要面對,為什麼躲不開呢?本質是經濟不獨立!

這裡面堅持一項原則就好:婆婆和媳婦都是好相處的人時,兩者最好是同事關係、朋友關係(關係較好的那種);不好相處時,媳婦把婆婆當成領導就可以了,留一份敬重,少一點接觸。

婆媳問題的本質是年輕夫妻的經濟能力不足。

婚禮、買房、裝修、育兒,在這四件大事上不獨立,是婆媳矛盾得以爆發的根源。中國的父母常常對子女說“我不圖你任何回報”,其實在執行過程中,確是“拿人手短、吃人嘴短”。

另外,因育兒理念的差異,而產生的矛盾自是不計其數。更關鍵的是,做兒子的看不慣自己父母帶孩子的方式,還可以直接說,甚至吵幾句也無妨,做媳婦的只能忍,小矛盾最後憋成一個大糾紛。

其次,不要過分強調婆婆和媳婦之間的親密關係。

媳婦就是媳婦,婆婆就是婆婆,不要硬把兩者扯成“母女關係”。心理學研究者李建學認為,母子的關係因有親近血緣關係,彼此之間是“應有之情”,而婆媳關係應該定義為“真有之情”,夫妻之間的關係也是“真有之情”。所謂“應有之情”,是指本身就存在,不太需要維護也能持久的感情;所謂“真有之情”,是指本來不存在,但因某種原因而觸發的感情,其維護成本較高。


臨床心理專家於際敬


怎麼樣處理好婆媳關係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最近,類似這樣的問題在頭條屢見不鮮。參與人數和點擊次數空前之多,眾說紛芸,七嘴八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人人暢所欲言,個個各抒己見。婆說婆有理,媳說媳有理。我在這裡也插插嘴,僅考參考。

一、換位思考。不管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什麼事情,都應角色互換。婆當媳,媳當婆。應該是很正常的,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婆婆也是從媳婦那過來的,媳婦二十年後也要當婆。這樣媳婦孝順婆婆,婆婆心痛媳婦。是順理成章、理所當然的事情。和諧的婆媳關係是在換位中建立的。

二、相互尊重。也就是現在常議的熱點,婆把媳當女兒看,媳把婆當親媽待。人們常說婆媳關係不融洽,主要是兩個女人與一個男人爭寵。我覺得這不是主要的問題,作為當父母的誰不盼兒女夫妻和睦、家庭幸福;當媳婦的也想讓婆婆心情愉快、身體硬棒,可以安心搞自己的工作。“兩個女人一臺戲",如何演成"母女"絕配。這是一個很值得做好的課題。不過話說回來婆媳沒有絲毫血緣關係,彼此能成母女還真難。能,也是暫時的和表面的。但婆媳也要清楚地認識這一點:同愛一個男人(兒子和丈夫)、同愛一個孩子(兒子和孫子),共同經營一個共同的家。沒有什麼值得爭的,沒有什麼值得鬧的。"和為貴",家和萬事興。

三、學會賞識。在人際交往中,人與人之間要相互欣賞,多看別人優點。何況還是一家人呢?都說好媳婦是誇出來的,我很贊問這一點。一個婆婆如果老在別人面前說媳婦不是,一旦話被傳入媳婦耳裡,再好的忍性也會爆發的。所以,"家醜不可外揚",更何況說的都是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這就要求婆婆少說媳婦不是,有誠意的多多誇獎。當媳婦的聽了就當"耳旁風",不要"還擊"。也要學會賞識婆婆,如飯做的好吃、衛生搞的好、孩子帶的好。

四、經常溝通。溝通是打開婆媳關係心結的一把鑰匙。互相體諒、互相包容,不管誰鬱悶了,都應主動與其交談,一家到江邊和公園散散心。雙方有事不要憋在心裡,敞開心扉、開誠佈公。


言勸


我老公之前是我堂姐的男朋友,我姐就經常叫我和他們一起出去玩。也許是日久生情,我老公會漸漸打電話給我,當時我沒想那麼多,隨著時間久了之後,我老公漸漸表明他的心意,我也對他產生了好感,雖然知道他是我姐的男朋友,但是愛情這東西,本來就自私的。後來,我老公就跟我堂姐分手了,我堂姐知道因為我才導致他們分手後,她很討厭我,曾幾次都打電話來罵,我都沒有還口,從那以後,我們就沒有聯繫過。後來我老公跟我說,第一次見我就已經喜歡上了我,覺得我是個很直爽的姑娘。

和老公在一起一年後,我們就結婚了。嫁給他的時候我還很年輕,二十歲左右,雖然都是在農村,但是作為家裡最小的,從小都有爸爸媽媽以及哥哥姐姐的窮愛,幾乎都是沒做過什麼家務活,在脾性上也就任性了許多。初次成人妻,為人媳婦,很不適應,在很多行為禮儀上也都不懂。很快,女兒就出生了。從那以後,我的脾氣變得更古怪,很難伺候。老公當時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很多事情都不會做,而為了擔起責任,老公在生下女兒的第三天就外出打工去了,所以家裡的事幾乎是婆婆一手操辦,包括給女兒洗澡穿衣,給我做飯洗衣服等等。坐月子的時候不能離開房間,吃喝拉撒都是在房間裡解決的,當時都是婆婆幫我端屎端尿。而我只知道生了孩子,然後就應該被照顧,被哄著,婆婆做的這些都是天經地義的。

我們那裡的習俗是坐月子的人都是砂鍋燉雞肉來補身子,而我就是吃不慣,老嫌棄婆婆做的不好吃,怪她是因為省錢才不願意給我買其他營養品,只能每天吃雞肉。婆婆一直解釋說,她們之前都是這麼吃過來的,而且月子不適應吃其他東西,對身子不好。我哪裡聽得進去,硬要吃其他東西,否則就不吃飯了。婆婆也知道天天吃相同的飯菜會沒胃口,畢竟她是過來人。所以她就到處問其他人,坐月子的時候還有什麼東西補。後來婆婆就去縣城買了燕窩之類的補品回來。坐月子半個月的時候老公回來了,他看到家裡的燕窩,就問我是不是其他親戚給的,我說不是,是我實在吃不下雞肉了,然後婆婆買回來的。我老公就跟我說,婆婆一個人只是在家做農活,本來就沒什麼收入,之前在醫院時就花光了所有錢,我走的時候也沒錢留給她用來照顧你們,她哪有什麼錢買這麼貴的補品。我卻不相信,硬說她有私房錢,藏著不願讓我們知道而已。老公對我勸說無果,便作罷了,因為我在做月子,他不想激怒我。而我還始終相信自己的推斷。

女兒滿月酒的時候,很多親戚都來家裡道賀,都說我女兒長的很可愛。兩個姑姑也來了,她們跟我談起了,在做月子的時候,不只是媳婦辛苦,做婆婆也是很辛苦的,她們都談起了她們伺候她們自家媳婦時候,都是早起晚睡,不敢有一刻懈怠。有時候還被自家的媳婦不理解,偶爾還會有爭吵,可作為長輩,最後都是妥協的。也是是偷偷在房間裡哭,可是都不敢說出去,怕影響媳婦的聲譽。我聽著聽著,彷彿覺得是在說自己和婆婆的經歷。回想自己對婆婆的埋怨,猜疑,還時不時對她發脾氣,而婆婆每次都是和聲細雨地照顧我們母女兩,從沒對我說過一句不好的話,她這一個月來的含辛茹苦,都不知道她是怎麼熬過來的。也一定有苦卻不能言說。姑姑還說我婆婆對我很好,因為上次婆婆去向她們借錢說要買燕窩的時候,起初她們是勸說婆婆不要買,按習俗就好了。可婆婆堅決要買,她怕我胃口不好,對身體不好。聽了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曾經的猜疑是自己的小人之心罷了。雖然我一直怨他,怪她,不理解她,但是她對我始終如女兒般對待,一心對我好。

在晚上客人走了的時候,我跟婆婆說了對不起,深情地去擁抱她,她哭了,這是我第一次見她哭,我知道,這個擁抱就能包含所有的感情,我相信婆婆也能明白我的用意。當媽的不容易,可我知道當婆婆的更不容易,以後我一定會好好對婆婆,好好照顧她,像她對我那樣去照顧她。


youth1638


一、爭吵時要保持冷靜。幾乎所有的婆婆都不喜歡媳婦在很小的爭執中,就容易引發很大的脾氣。甚至控制不住自己、會動手打人。所以要記得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靜,不要因小小的口角而引發大矛盾、引起長時間的不愉快,這是很不值得的。萬一如果發生了什麼,事後一定要及時地道歉,說聲“對不起”。

二、平日裡多微笑面對。相信大家都比較喜歡和藹可親、笑容滿面的人。所以不管你性格是怎樣的,在遇到婆婆時多給個笑臉。不要板著臉或一張苦瓜臉去面對婆婆。這也會讓你處理婆媳關係時輕鬆很多。試想誰不喜歡性格積極陽光的人呢?

三、婆婆面前更要對丈夫好。可能平日裡你偶爾會把“欺負老公”作為生活的小樂趣。在看完電影后,放著車不坐,硬是要他揹你回家;會要他大半夜的去替你買想吃的東西。這些在婚後婆婆面前可不能表現出來哦。在她看不到的地方欺負就好啦。試問誰願意自己的兒子被欺負、受這些罪呢?如果你不小心表現出來了,也要堅持適度的原則,不要太過分就好。

四、多給老人買點小禮物。人都愛美,婆婆也不例外。平日裡逛商場時,稍微留心一下婆婆喜歡穿的衣服款式、保健品或其他小玩意兒。自己買護膚品時,別忘了偶爾也給婆婆帶一套。這樣會顯得你是把她記在心裡的。這樣貼心、大方的媳婦兒誰不喜歡呢。不一定要過年過節才送,平日裡的意義會更重大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