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黑斑病,三七重點防治病害詳解


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黑斑病,三七重點防治病害詳解

為害三七的主要病害

三七別名田七,為五加科,人參屬,多年生草本。以根入藥,有散瘀活血、消腫定痛、止血的功效。在中藥材生產中的地位僅次於人參。三七苗期病害有炭疽病、立枯病,以炭疽病發生更為普遍;成株根部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疫病及一種莖線蟲病;地上部病害有鏽病、黑斑病、炭疽病、疫病、白粉病及斑點病等;生理性病害有蔭棚透光度過大引起的幹葉、灼斑。

1、三七立枯病

立枯病是三七苗期的重要病害,嚴重時種苗成片死亡。種子、種芽發病變黑褐色腐爛,幼苗被害後,在假莖(葉柄)基部出現水漬狀黃褐色條斑,隨著病情發展變暗褐色,後病部縊縮,幼苗折倒死亡。

病原物為立枯絲核菌,屬半知菌亞門,無孢目。病菌以菌絲和菌核在土壤病殘體上越冬。菌絲直接侵入,在病部產生菌絲後擴展為害鄰近植株。立枯絲核菌為低溫菌,一般在18℃左右發生嚴重。三七種子播種期在 11月至次年1月,低溫下幼苗出土緩慢,易引起感染。育苗選地不當、土質粘重、土壤未經消毒、播種過密以及保溫保溼草蓋得過厚,幼苗生長瘦弱,容易發病。

防治措施

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整地做床質量,以利幼苗出土和生長健壯。出苗後及時調節天棚高度或寬度,保持田園30%-35%透光度為宜。及時增施磷、鉀、鈣套餐肥嘉美紅利、贏利來,提高植株抗病力。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40%立枯靈1:1000倍液,50%利克菌1:800倍液澆灌病株基部。播種前用多菌靈或惡黴靈進行土壤消毒;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在病株周圍撒施石灰粉,並噴灑5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或90%惡黴靈1000倍液;70%敵克松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灌根,噴霧。

2、三七炭疽病

炭疽病在雲南、廣西等產區發生很普遍,三七地上部分全年均能發病,造成損失嚴重。

為害葉、葉柄、莖、花及果實等部位。幼苗發病,在假莖(葉柄)的基部出現梭形紅褐色斑或長條形環繞凹陷縊縮斑,引起幼苗折斷倒伏。頂部若發生壞死斑造成幼苗頂枯。葉片發病病斑灰綠色,有同心輪紋,後變褐色,上生粉紅色或黑色孢子堆,後期破裂穿孔。莖和葉柄發病,產生梭形黃褐色潰瘍斑,致使葉柄盤曲以及莖扭折,七農俗稱“扭下盤”,發生在花梗和花盤上的則稱“扭上盤”,造成乾花幹籽。莖基部發生的病斑除引起成株倒伏,並誘發羊腸頭(根莖芽)腐爛。果實被害產生圓形或不規則形淺黃色凹陷斑,果皮腐爛。

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黑斑病,三七重點防治病害詳解

病原物主要為膠孢炭疽菌,其次是黑線炭疽菌,均屬半知菌亞門,黑盤孢目。病菌以分生孢子粘附在紅籽(即三七果實,內含種子1-2粒)表面,或以菌絲潛存於軟果皮層組織內,為初次侵染的來源並引起遠距離傳播。帶菌羊腸頭或殘樁株葉也可作為侵染來源。病部產生的分生孢子通過風雨淋濺、昆蟲等近距離傳播,可不斷引起再侵染。

病害的發生及流行與氣象因素和蔭棚透光度關係密切。病部溼潤有水滴或水膜是孢子的生成、傳播以及萌發侵入的重要條件,因此該病多發生在高溫高溼的6-7月,尤其是連續降雨或久雨不晴容易造成病害的大發生。雨後天氣悶熱、不及時打開園門排溼以及天棚過稀、透光度過大,均可導致病害嚴重發生。

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黑斑病,三七重點防治病害詳解

防治措施

清潔田園,及時燒燬枯枝落葉;調節影棚透光度均勻。

選用無病三七作種,移栽前用1:1:200波爾多液浸一下,涼幹後移栽。

種子用100-150倍的40%福爾馬林浸l0min用清水洗淨,晾乾後播種。

發病期噴65%代森鋅500倍或50%退菌特1000倍液或5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或25%苯醚甲環唑1500倍液,7天1次,連續2-3次。

3、三七根腐病

根腐病是三七的重要病害,雲南、廣東、廣西等產區一般發病率為5%-20%,嚴重時高達60%-70%。生長年限越長,發病越突出,嚴重影響生產。

根腐病又名雞屎爛,為害根部,受害根部黑褐色逐漸呈灰白色軟腐漿狀汁,有腥臭味。多發生在6、7、8月雨季,種植年限越長,發病越嚴重,病株常由側根先爛,延及主根,或在根狀莖頭及莖基部出現黃褐色病斑,不斷擴大蔓延,致使全部腐爛,病株出現葉色不正常,繼而地上部萎蔫,下垂直至全株枯死。剖開病根可見沿維管束組織變黃褐色。後期病根全部呈黑褐色或灰白色稀泥漿狀,七農俗稱"雞屎爛"。

病原物以腐皮鐮孢黴根生專化型為主,其次有尖鐮孢、串珠鐮孢中間變種。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厚垣孢子在土壤、病殘體上越冬。通過菌土轉移(灌溉流水和土壤耕作等)或帶病種苗傳播;病殘體堆制未腐熟的肥料也能傳病。病菌通過根部傷口或從根莖(羊腸頭)自然裂口侵入。冷害、機械傷、時干時溼和栽苗時傷根以及地下害蟲和線蟲為害造成的傷口是病菌侵入的最好途徑。

如雲南產區一種莖線蟲為害根部,加重三七根腐病的發生。輪作年限短、土壤粘重、地勢低窪、排水不良、耕作粗放及整地不平等因素對三七根莖發育不利,根腐病發生都較重。排水不良、耕作粗放及整地不平等因素對三七根莖發育不利,根腐病發生都較重。該病在3月出苗期就有發生,6-9月高溫多雨時發病最重,10-12月低溫少雨發病率明顯下降。

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黑斑病,三七重點防治病害詳解

防治措施

選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雨季及時排水。

選用無病健壯的種子或種苗種植。種植地最好選土壤疏鬆排水良好的生荒地。

及時拔除病株和用石灰消毒病穴,可用多菌靈、瑞毒黴錳鋅1∶500倍液處理。

老病區應採用5年以上的輪作制,可與玉米、菸草輪作。一般三七不宜連作;施用腐熟肥料、適時澆灌。施用未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是造成爛根爛芽的原因之一。因此若是用豬糞、油枯等農家肥,一定要堆漚3個月以上,使之充分腐熟,少施用氮素化肥。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25%代森鋅500倍液或5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澆灌病區。選擇健康種苗移栽,並用1:300倍的瑞毒錳鋅+多菌靈進行種苗處理30分鐘後帶藥移栽。加強冬季管理及時清除病殘體並消毒處理。防治根腐病的輔助性措施,可採用殺細菌性藥劑葉枯淨和殺真菌性藥劑敵黃鈉、多菌靈等復配使用。每畝用10%葉枯淨+80%敵黃鈉各1千克製成藥土撒施,防治達70%以上;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300-500倍液灌根。

4、三七黑斑病

黑斑病在廣西、雲南產區普遍發生,一般發病率為20%-35%,嚴重時達90%,是造成三七減產、種子乾癟主因之一。

三七的莖、葉、葉柄、花軸、果實、果柄、根、根莖及芽部等部位均受害,尤以莖、葉、花軸等幼嫩組織受害最重。莖、葉柄及花軸受害,初為橢圓形凹陷褐色斑,上下或不規則形水漬狀褐色斑,潮溼時病斑擴展很快。後期病斑破裂,葉片脫落。果實和種子被害也生褐色斑,果皮幹縮,種子變米黃色至鏽褐色。為害根芽部(羊腸頭)產生褐色腐爛斑,向下擴展形成根腐,一年四季都可發生。

病原物為人參鐮格孢菌,屬半知菌亞門,絲孢目。病害的初侵染源主要是病殘株和帶菌種子。種子和種苗(子條)帶菌是造成苗圃和新闢三七園發病的原因。當環境條件適宜時(氣溫15℃以上,相對溼度80%左右)分生孢子即可萌發侵染為害,引起再侵染。分生孢子靠風雨、澆水飛濺等方式傳播。一般3月出苗期就可在莖部出現病斑,4-5月天旱少雨發病少。6-9月雨季氣溫與溼度增高,病害蔓延迅速,葉片、葉柄、花軸等部位相繼發病,10-12月低溫乾燥病情也相應下降。二年生以上三七發生根腐,由於上年莖葉受害枯死而後侵染根莖及根所造成。

防治措施

選用無病種苗,做好種苗消毒工作:用代森銨或多菌靈1:500倍液浸種半小時,浸種苗5-10分鐘,可達到消毒種苗的目的。

嚴格選地:三七園一般宜選用生荒地,忌連作,尤忌與花生連作,可與非寄土作物如玉米等輪作3年以上,以減少田間菌源數量。

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除中心病株、病葉、病根與雜草,並一同燒燬作肥料用。合理密植,田間透光度應控制在25%-30%(或更低20%以下)。加強水肥管理,使苗壯抗病力強。除施足基肥外,要適時追肥與澆水,注意氮、磷、鉀、鈣的適當比例,追施有機活化營養套餐肥嘉美贏利來,控制氮肥用量,1年中可施用糞水4-5次。

藥劑防治:代森銨、代森鋅(1:300倍)混合液或代森鋅、退菌特(1:300倍)混合液或炭疽福美1:800倍液對此病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或用1.5%多抗黴素15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用65%的代森鋅300倍或退菌特500倍液防霧噴治;專用防治黑斑病藥:苯醚甲環唑、丙環唑、戊唑醇、異菌脲。

5、三七鏽病

鏽病在廣西、雲南三七主產區發生普遍,為害嚴重,發病率一般為20%左右。

三七整個生育期都可感染髮病。主要為害葉片,莖、花梗和果實等部位也可受害。初在葉背產生針頭大小、水青色至黃白色的皰斑,擴大後呈近圓形或放射狀排列,邊緣不整齊,破裂後露出鏽黃色花朵狀的夏孢子堆,外圍有褪綠暈圈。皰斑也可發生於葉面。後期病斑多痂化或穿孔。嚴重發生時病葉捲曲不能展開,或葉片黃變脫落光稈。花果受害萎黃乾枯。後期在葉背均勻散生桔黃色的冬孢子堆,鏽粉不脫落也不散開。

病原物為人參夏孢鏽菌,屬擔子菌亞門,鏽菌目。病菌在病殘枝葉和根莖芽(羊腸頭)上潛存越冬。帶菌種苗也是病害的侵染來源。次年早春2-3月,病菌侵染新抽生葉的葉背,導致葉片捲縮,變黃,枯萎脫落。產生的夏孢子通過風雨傳播,成為株間再次侵染的菌源,4月後陸續出現夏孢子堆,擴展至葉面,7-8月鏽病為害加劇,孢子堆亦大,造成第二次落葉高峰。11月以後在葉背產生冬孢子堆。氣溫在18-22℃左右、雨水多、相對溼度高或葉面有凝結露滴時,最適於發病。天棚蓋得過密,棚內光線弱,空氣不流通受害也重。在浙江鏽病發生也有二次高峰,分別在5-6月、9-10月。

防治措施

及時播除中心病株;噴0.1-0.2波美度石硫合劑;或1:200-300倍波爾多液噴灑。

化學防治:發病期噴200-300倍二硝散或波美0.3度石硫合劑,或敵鏽鈉300倍液,7天1次,連續2-3次。

6、三七白粉病

白粉病是廣西、雲南三七產區常見的病害之一。

主要為害葉片,其次葉柄、花盤及果實等。葉片受害,主要在葉背上產生灰白色近圓形的粉黴斑,繼而黴斑迅速擴大連接成片,嚴重時粉斑變黃白色,葉片乾枯脫落。花盤、果實受害時開花不結籽,影響種子飽滿度。

病原為粉孢黴,屬半知菌亞門,絲孢目。病菌的菌絲體在根莖羊腸頭上越冬,因此幼苗出土即開始發病。病斑上產生的分生孢子通過氣流傳播引起再侵染。一般日平均氣溫在20-28℃,相對溼度49%以下的高溫乾燥及大風天氣發病蔓延最快,為害最重。

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黑斑病,三七重點防治病害詳解

防治措施

冬季清園並剪除病株葉,發現中心病株,立即拔除,深埋,銷燬,噴波美1-2度石硫合劑。

加強田間管理,合理降低密度,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加強肥水調理,施用嘉美紅利、贏利來既注意了氮、磷、鉀、鈣等營養的合理搭配,又保護了土壤,增加了土壤通透性及緩衝性能,為三七根系生長膨大提供了有利的土壤環境及充足的營養。

發病初期噴波美0.3度石硫合劑或5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或粉鏽寧(500-800倍液),7天1次,連續2-3次。

7、三七疫病

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暗綠色不規則病斑,隨後病斑顏色變深,患部變軟,葉片似開水燙過一樣,呈半透明狀乾枯或下垂而粘在莖稈上。莖稈發病後亦呈暗綠色水漬狀,病部變軟、植株倒伏死亡。又名“搭葉爛”, 是三七苗期毀滅性病害。

病原為惡疫黴(Phytophthora cactorum)屬鞭毛菌亞門,霜黴目。

三七疫病常在多雨季節發生,一般早春陰雨或晚秋低溫多雨均易誘發此病。參床通風透光不好,土壤板結,植株密度過大都有利於此病的發生和蔓延。乾旱少雨天氣轉涼後發病輕。

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黑斑病,三七重點防治病害詳解

防治措施

加強田間管理,降低溫溼度;保持田園清潔,冬、春清除枯枝落葉集中燒燬,並噴施波美0.8-1.2度的石硫合劑。

藥劑防治:發病前用1:1:50-100波爾多液進行預防,半月1次,連續2-3次;發病後可用7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40%克黴靈300-400倍液和25%瑞毒黴700-1000倍液進行防治或噴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或敵克松500倍液,7天1次,連續2-3次。專用防治疫病藥:甲霜靈錳鋅、抑快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