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偏爱洛阳,也是死在洛阳,为什么葬在安阳?

belisow


曹操是安徽毫州人,因其养祖父曹腾是东汉地位较高的宦官,官至中常侍,大长秋,而曹操的父亲曹嵩也在朝中为官多年,因此曹操的童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京城洛阳度过的,洛阳是当时东汉的都城,是全国最繁华的城市。

曹操是官宦之后,京城洛阳商贾云集,达贵聚合,童年的曹操少不了与一班纨绔子弟接触,因而结识了四世三公的袁绍等人。



不仅曹操的童年在洛阳度过,而且从20岁开始,曹操在洛阳多次为官。

174年,20岁的曹操在洛阳担任郎官,升任洛阳北部尉。

180年,26岁的曹操在洛阳担任议郎。

188年,34岁的曹操在洛阳担任西园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196年,42岁的曹操在洛阳迎接汉献帝到许昌。



220年正月,66岁的曹操病逝于洛阳。

洛阳是东汉的都城,曹操的一生与洛阳有颇多交集,无论是在朝中为官,还是南征北战统一北方期间,洛阳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曹操始终无法绕过的城池。不是曹操偏爱洛阳,而是洛阳实在太重要。

曹操称魏公前,一直把许昌作为奉天子的临时都城,洛阳在许昌的西北方向,曹操如果从许昌去关中地区,洛阳是必经之地,也就是说曹操征关中、凉州及汉中时,必须要经过洛阳。



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曹操刚刚退出汉中,结果汉中之战,之后曹操从关中赶往洛阳坐镇,从关中长安一路向东就来到洛阳,洛阳南下就是宛城,宛城再南下就是襄樊,从洛阳到襄阳有350公里,骑兵只四五天就能赶到。

曹操称魏公后,建立魏国,国都是邺城,邺城是今天河北省的临漳县西南邺镇、三台村迤东一带,包括今天河南省安阳市的北边,漳水的南边,而曹操死后所安葬的高陵,就在河北临漳县西南和河南安阳市北郊一带。



曹操之所以在洛阳病逝,就是因为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从关中赶到洛阳的曹操,就一直坐镇洛阳,关注襄樊之战,关羽被杀后,曹操也在次月病逝于洛阳。

曹操为什么葬在安阳?

很简单,曹操死前已经称魏王了,当时安阳的高陵是曹操这个魏王的封国,死后安葬在自已封国的土地上再正常不过。



况且曹操的遗嘱也明确说明,在自已死后要求安葬在安阳的高陵。曹操的《遗令》中写道: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

意思是:下葬时穿合适的服装,安葬在邺城西边的山冈上,靠近西门豹祠堂附近,不要放金银珠宝。

曹操自已都要求安葬在安阳了,当然曹丕就要照办。而经过现代考古发掘,确认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就是曹操墓的准确地址。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曹操死在洛阳是因为当时形势使然,跟喜欢洛阳没有关系。

曹操年轻时是生活在故乡谯县,父亲曹嵩在京都洛阳做官,他也因为这个关系,往来洛阳,后来也被父亲通过关系,朝廷任命曹操为洛阳北部尉,曹操这才在洛阳工作过一段时间,这也是曹操人生履历中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后来曹操还担任过顿丘令,议郎等职务,这个“议郎”也是在朝廷做官,负责匡正朝纲,上言朝政得失。曹操对这个工作也不是很满意,更多的是对汉灵帝宠信宦官不满,所以他后来干脆称病辞职,回老家隐居去了。

中平五年(188年),汉灵帝决定改革,任命大量名士,名将出任地方,并组建了西园军,在这个格局之下,曹操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出任西园军的典军校尉。

后来(189年)灵帝驾崩,何进在政变中丧命,董卓进京,曹操不肯屈从董卓,选择回乡起兵反董。

这是曹操起兵之前,三次在洛阳工作的经历。

此后,汉献帝东归至洛阳,征调诸侯进京,曹操接受董承的指使,率一千人赶到洛阳,掌控了朝廷,和董承等人策划,把汉献帝接至许都定都。

这是曹操人生履历中第四次去洛阳。

后来,曹操在平定北方,荆,扬等地后,开始向关中、凉州用兵,多次率军路过洛阳,仅此而已。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放弃汉中,返回关中,恰逢关羽率军北伐,围攻襄阳,曹操赶紧征调大军前去增援。曹操当时是坐镇洛阳,观察局势的。

等关羽战败被杀后,曹操也在下个月(二十五年正月)病逝于洛阳。

所以,曹操对于洛阳并不存在多余的感情。他死在洛阳是因为战局形势的缘故,并非是喜欢这里。

要说曹操对雒阳没有一点感情,这也是不对的。(事实是曹操对洛阳有感情,但谈不上喜欢)

曹操在临死前那段时间里,还特意去巡视洛阳北部尉府的旧址,这里毕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做官的地方,曹操此时已经60多岁,想想当年才20出头,至此阔别四十年,重返年轻时壮志满酬的起点,感慨万千。

洛阳成了曹操人生履历中的起点和终点的结合,也算是一段佳话了吧。

为何安葬在安阳?

很简单,曹操生前已经封了魏王,定都邺城,并在邺城外建设了家族宗庙,他死后入宗庙,这是正常的操作流程。

汉代的邺城在现在的行政区划中被分为安阳、邯郸两地,如今安阳发现“曹操墓”,将曹操安葬地点的话题带动起来,在目前的证据之下,曹操墓在安阳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划重点:是可能性很大,并非确定)


浔阳咸鱼


洛阳在古代历史上的地位绝对是屈指可数的,而名人也在这里辈出,不论是出生在这里,或是在这里发展的,许许多多英豪之中,曹操也绝对是其中的一个。

那么曹操如此偏爱洛阳,为何葬在安阳呢?

我觉得,先要看看曹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演义中,将曹操列为反派奸臣,但是正史之中,曹操虽然大权在握,可是始终没称帝,就连国号也一直是汉,从头至尾,他也以汉臣自居。

虽然高陵中出土器物上印有“魏武帝”字样,但是那是他儿子曹丕追封的,并不是曹操自己的想法。

若这么看来,由于洛阳是当时的国都,曹操这个汉臣葬在这里,就会违反礼仪,所以他选择回到了自己的封地邺城安葬,也即是安阳就无可厚非了。

当然,这都是我们的考量,究竟曹操如何思虑的,无人可知。

当然有些喜欢演义的朋友,若觉得曹操天性多疑,疑冢众多,正是因为所有人都觉得他会葬在洛阳,他却反其道而行之,葬在了安阳,也算是一种大胆的猜测。

<strong>


井夫子


曹操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所以说曹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官三代”。

熹平三年(公元174年),20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此后,曹操一生的多个重要时刻都与洛阳分不开,包括下令重修被董卓烧掉的洛阳城,在洛阳厚葬关羽等。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在洛阳病逝,终年66岁。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六月,颁布《终令》:“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去世前,曹操又颁布《遗令》:“吾死之后,葬于邺之西岗,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

根据曹操的《终令》和《遗令》,建安二十五年二月廿一丁卯日(公元220年4月11日),曹操被安葬在自己的封地邺城西郊的高陵。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对外公布,曹操高陵在该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被发现。之后,国家文物局认定河南安阳东汉大墓墓主为曹操。2013年5月,安阳高陵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操为何多次交代死后要葬在邺城呢?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曹操虽然大权在握,但始终没有称帝,而洛阳是当时的国都,一直以汉臣自居的曹操如果葬在洛阳,将有违礼仪,所以曹操死后会葬在邺城。今人在高陵出土的器物上发现印有“魏武帝”字样,那是他的儿子曹丕追封的。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十月,魏王曹丕取代汉朝,自立为皇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洛阳晚报


我也纳闷为什么会偏爱我们大安阳呢!有很多人也质疑过说我大安阳的曹操陵墓是假的砖家吹嘘的…不过经过资深砖家认定过墓中有两具尸骨一个年老的是曹操的这个毋庸置疑,还有一具年轻的尸骨被认定为曹操小时候的!没毛病老铁双击666


下一秒待续59615718


洛阳是首都,房价太贵,只能买个二线城市的经济适用坟。


qzuser225528011


原因很简单,安阳(邺)是曹操做魏王时的封地,也就是魏国的首都,这个魏国是三国建立前的魏国,可以理解为汉朝的一个诸侯国,汉的都城在洛阳不假,可此时魏的都城却在邺,曹操没有称帝就是汉臣就是魏王,死后当然要葬在自己的封地,不然他魏王的合法性就有问题了。


特浪镨


历史上的帝王不仅是曹操偏爱洛阳,大多数皇帝都偏爱洛阳,隋唐两朝皇帝更钟情于洛阳。至于死后葬在哪里不要用普通百姓的传统风俗去定义帝王的观念,宋朝皇帝活在开封死在开封,最后葬在巩义。



再造碧水蓝天


曹操就在洛阳葬这哩!安阳的墓是假的!真的曹操墓还没找到!应该在洛阳万安山附近!曹家篡夺的是东汉政权,东汉的皇陵在北邙山上,与之对应的曹魏古城南边的万安山肯定是曹操的理想墓地!


独坐龙头


你确定曹操葬在安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