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出來的孩子,不是考教師就公務員,難道沒有更好的選擇嗎?

田俊超白


農村出來的孩子,不是考公務員就是教師,難道沒有更好的選擇嗎?對於我們廣大農村來說,作為父母的更希望以及孩子金單位,考上公務員或者進入教師隊伍,成為一名人人羨慕的職業。公務員屬於行政編制,而教師屬於事業單位性質,基本屬於事業編制,只有部分學校領導屬於行政編制。



其實不管是編制,在多數農村家庭中,父母的觀念裡一直就覺得公務員和老師的職業是比較受人們認可的。大家都知道作為一位農民長期生活艱苦,而且收入來源又比較少,很多農民都是靠種植莊稼為生或者通過打臨工,以及做建築行業,進廠做普工等維持家庭生活。

而這些工作在父母覺得都是比較辛苦而且收入不穩定的工作,經常風餐露宿,而且基本是體力活。而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希望自己兒女繼續像他們一樣受苦。



公務員和教師的收入在現在來說並不算很高,很多人進了這些單位很多年生活也不見有特別大的改觀。但在農村傳統觀念裡,工作除了收入之外,還有就是工作的性質更受人敬仰和羨慕,“鐵飯碗”因此一直是人們追捧的目標。

我們從每年的競爭激烈的公務員考試中就可以感受到,每年一些職位招考比例甚至達到5000:1,即5000個人同時爭搶一個職位的現象。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那麼這麼就只有公務員和教師等體制內的工作才更有出路嗎?顯然不是。



在農村生活的我們都可以感受到,由於環境、教育、生活等影響。“寒門難出貴子”現象確實存在,農村孩子在教育環境、資源等各方面沒有城裡人那樣廣。特別是教育理念上,農村父母沒有文化居多,很多人對於孩子教育也稍微欠缺。因此觀念上存在一定侷限性,就是認為體制內才是最好的工作。

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農村孩子除了進體制以外,很多人在互聯網、金融等各行各樣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特別是互聯網的發展,電商平臺趨起、自媒體以及新型產業的發展更是讓更多農村青年大顯身手。


鄉村波比


●為什麼農村畢業生考公務員.

從農村出來的大學畢業生很多都去考公務員,這是有一定的社會原因的。農村大學生從小生活在農村裡面的那些村官,其實也是當官的,農村的父母從小就看到了這些當官的人有人給他們送禮,還能夠幫別人找工作,所以他們就覺得公務員是一個不錯的職業。

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及他們的父母也覺得公務員是一個很體面的工作,工資水平在本地還算可以,而且工作比較穩定,社會地位也高。

●就業困難.

從農村地區走出來的那些大學生整體素質和那些城裡面的孩子是要查一些的,這些大學生無論是在人際溝通還是資源利用等方面,在將來的就業過程中,找到好工作的難度都是比較大的。


●家庭的期望.

很多農村家庭,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這樣的話,公務員,教師事業單位就成了這些父母希望孩子將來做的工作的第一選擇。如果自己的孩子將來做老公用的話,對自己本身家庭的發展也是有幫助的。

●我覺得越是經濟發展落後,信息比較閉塞的地方,公務員考試的競爭激烈程度越高;而那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反而公務員考試的激烈程度要低一些。


饕餮視聽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替舊人。萬物皆有新陳代謝,人類也有新老交接。孩子不光是祖國的未來,更是家庭的希望。孩子不管是兒子是閨女,都是父母身上掉下來的肉。可憐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哪個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成龍成鳳,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大化呢?農村長大的孩子家庭環境和社會背景在社會層面中居於底部,天生缺乏參與社會公平競爭的基礎,豐滿的理想和骨感的現實往往成為不可調和的矛盾。在競爭比拼綜合實力的當今社會,農村出來的孩子往往成為失意者和失敗者。大多數農村家庭經濟狀況不佳,供養孩子讀高校往往壓力太大甚至負債為之;家長文化素質不高眼界視野狹窄,迫切希望孩子畢業後迅速就業獲得一個穩定的工作,緩解家庭經濟壓力,成就孩子未來人生。家長接觸瞭解的範圍中,公務員和教師都是吃公家飯的可靠職業,旱澇保收,不會失業下崗。因此 ,農村孩子大學畢業後,報考公務員和教師的不在少數。讓人心情沉重的是,好多孩子學力不夠,未能如願以償。被迫改弦易轍 ,另謀他業。因而題主的觀點還是切合實際的。除了公考的“華山一條路”外 ,農村的大學畢業生難道就沒有更好的選擇了嗎?有!肯定有!我身邊兩個農村家庭的孩子,一個在滬本科畢業後,沒有選擇回鄉公考,而是留在就讀城市發展,去年過年也沒有回家。另一個外省建築專科畢業後,和同學一起在同學父親手裡承包小工程來做。他能吃苦耐勞,已經開始寄錢補貼父母。也有同事高校畢業的兒子,不知咋整的,大學畢業沒有拿到學位證書,又緊咬公考一根筋,連續幾次筆試均龍門點額,鎩羽而歸。所以說走公考道路的不光是農村孩子,教師子女也大有人在。尋根究底,還是城鄉經濟發展不協調,城鄉差別過大,教育發展不均衡造成的結果。發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大力發展經濟,消除城鄉差別,讓所有的孩子都在同一起跑線上一決高下,農村孩子的人生道路才會越來越寬廣,越來越有希望。


手機用戶15934716121


農村的孩子就業觀點比較務實,務求收入平隱固定,是因為農村的切實生活迫使的真實寫照。農村孩子能考上當教師或者是公務員,會被認定為最優秀最有前途的人了,讓人羨慕不己。其本人在村子裡也挺有面子的,風光盡顯。想一生服務於人民服務於國家這類型的孩子佔有相當一部分的。隨著國家對農村新建設力度加快,農村的新興產業冒現,農村孩子擇業又有新的機遇,不再於“鐵飯碗”為主導了,新的思想觀念轉變,有了就業創業宗旨,新型種殖業、養殖業、林業、水產業、電商、互聯網應用、傳統特色的農村產品等都時刻等待著有志的農村孩子們去開發利用。現在農村孩子擇業機會寬廣,前景光明,就看你如何去挖掘潛能,創造條件了。


梁凱光


農村出來的孩子,不是考教師就是公務員,難道沒有更好的選擇嗎?

教師和公務員在農村、在農民心目中都是比較體面的工作,既有文化,又有權威,到目前為止,是令農民最崇拜、最羨慕的工作。農民總在想,自己能否有機會爭得取那份榮譽,自己的親戚朋友是這份工作時,怎樣去爭取占上一點光彩而榮耀,總盼望自己的孩子有朝一日能考上大學,去做老師這樣有文化的工作,去考有各種權威的公務員,能光宗耀祖。這都是農村人的真實心理,真實想法。

農村孩子在父母和農村這些現實思想影響下,勤奮拼搏,刻苦學習,十年寒窗,一舉考起大學。當農民的父母就受農村這些表面現象影響,給孩子讀師範類、政史類、管理類等專業,畢業後督促孩子去考教師和公務員這類夢中祈求的理想職業。


總之,不是農村孩子不能選擇其它職業,也不是農村孩子沒有合適的職業可選,主要是受農村人最羨慕、最崇敬、最光榮的心目中的理想職業的思想影響,走不出農村父母真實思想範圍。因此,畢業後,紛紛選擇教師和公務員職業。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旭日東昇付先


當然有更好的選擇!

那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正如你所說,不是教師就是公務員呢?那是因為傳統觀念所致。自古以來,讀書人都想考個秀才,考個舉人,中個狀元,這樣既能養家餬口,也能光宗耀祖。農村人總是想方設法要“脫掉農袍”,“吃國家糧”,現在叫做“鐵飯碗”,那是因為作為農民,幹一輩子農活是"沒有多大出路“的,農民一直是付出最多、收入最低的人群,如果能為政府做事,是一件倍兒有面子的事情,而且收入比當農民高多了。

雖然目前農村一般都富起來了,但是根深蒂固的觀念卻沒有大的轉變。對於年輕人而言,能為國效力,找一份體現的工作,找男朋友、女朋友也容易得多。收入高了,工作體面了,父母在左鄰右舍也能昂首挺胸了,自己回家時也會迎來許多羨慕的目光了。

但我個人覺得,這些都是目光短淺的表現。現在很多行業,收入都會比公務員高。就是一個開小店的小商人,收入也可能高過公務員。春節期間,我孩子的一個同學,賣奶茶,租了一個不足6平米的小地方,春節期間從正月初一到初七,一個星期的時間,純收入居然過了2萬元。

當公務員是一條出路,但也僅僅是一條出路,三百六十行,還剩下有359條路供你選擇。沒必要在一棵樹上吊死。能創業是最好的。

看看馬雲,看看任正非,哪一個是公務員?哪一個公務員又能趕上他們呢?你能說他們不“光宗耀祖”麼?


喬夫實用英語


不能說沒有別的選擇,我覺得要認真分析自己的處境,再做決定。為什麼很多農村出來的不考教師就考公務員,因為這兩者穩定,每個月也有一些收入。對農村的孩子來說,沒有家底,還需要照顧父母。出去闖,失敗的代價承受不起,這兩種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我們不能為了自己的夢想,放棄父母不管。有些農村真的很困難。對家庭困難,上的大學一般,能力不是很突出的孩子,還是好好努力找份穩定的工作,養活自己再談理想。

那是不是沒有更好的選擇,也不是。對於一些農村孩子上的大學很好,專業不錯,在大城市有很好的發展。其實不用侷限於教師和公務員。有能力,有實力,不愁外面的天地不夠廣闊。當然做決定前要充分的認識自己,因為生活最終歸為柴米油鹽。

這是我的一些觀點,希望能幫助到您。大家可以一起交流。 可以互相交流。




艾米說教育


目前在家待著準備考公務員考教師,話說之前我是沒有這個想法的,畢業以後兜兜轉轉,換了幾次工作,感覺沒有歸屬感,不安定,福利待遇啥的都沒有事業單位的好,雖然工資偏低,但是有周末,節假日休息,五險一金,相對穩定。而我之前從事的行業,需要經常出差跑來跑去的,工資也不高,週末沒有休息,福利待遇也不好,還經常不發工資。感覺久了就開始疲乏了,想找個穩定些的,最好是在家鄉的事業單位。父母也期望這樣,兒女工作穩定,以後有保障。所以大多數農村父母都有這樣的想法。現在我也感受到了父母的想法也沒錯,能進事業單位最好。


鐘不為


六六老翁。


老七35341


教師鑽錢眼兒,公務員有權不用過期作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