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山東哪個地方的人最好客?

i村小二


這個問題作為山東人都不知道如何作答,在我看來山東各個地區人都是樸實豪爽、熱情好客的。山東省的旅遊形象標誌上面清清楚楚的寫著四個大字“好客山東”山東是一個整體,省內齊魯文化的大氣、孔孟之鄉的禮儀都代表著山東是一個歡迎五湖四海朋友的省份。而且,山東人走到全國各地,基本都會被人豎起大拇指。

不過山東省各個城市雖然都比較熱情好客,但是各個地區還是有一些差異的,尤其是東部沿海地區和西部內陸地區有很大差異,每個地方的一些人文風情不同,物產菜系不同,所以招待客人的風俗也不盡相同,下面就簡單的就幾個城市招待客人方式說說看法。主要體現在酒文化上。
首先說下臨沂,臨沂的沂蒙兒女在山東的好客程度是實打實的,沒有藏著掖著的說法,別看沂蒙山區以前比較貧窮,但是現在已經完全不是過去。去了臨沂酒桌上一般都是可勁喝,有給長輩端酒的說法。外地朋友去臨沂基本嚴格按照酒桌的風俗坐在大客的位置。並且臨沂人很有陪酒的說法,一般來了客人都會喊當地比較德高望重的人來陪酒,以顯示對客人的重視。
再說下煙臺,煙臺地處膠東,膠東地區的農村一般是有“炕”的存在,冬天去煙臺家裡做客,主人一般都會說一句“脫鞋上炕”在炕上吃飯,這是因為炕上比較暖和,只有真正把你當成客人對待才會讓你上炕,不要認為在炕上吃飯有多麼不衛生或者不習慣,不會盤腿的人主人也會給你拿個小凳子。其他各個城市都有自己好客的方式,歡迎留言評論。


地理有意思


我是山東本地人,這些年去過山東很多地方,如果要說哪裡最好客,我覺得很難比較。

但要說給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應該是膠東的威海榮成一帶。

九十年代中期,我當兵在青島,我們部隊有個下屬單位在威海榮成石島那邊,由於是導航需要,運轉的是大型柴油機,每個月都要用解放車送十幾桶柴油過去。

有一天我們一行四個人,駕駛一輛大解放給那邊送油,因為下午走得晚,又是冬天,剛進入威海地界天已經黑了,離目的地還有一百來里路的時候,忽然車胎爆了,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沒有備胎,公路上幾乎沒有了行人。加上車上沒有工具,當時可真愁壞了。

就在我們大眼瞪小眼的時候,有個人騎著摩托車經過,看到我們站在車下面,停下來問我們怎麼了?我們趕緊說明了情況,他告訴我們最近的補胎地方在前面大概三公里左右,當聽說我們工具沒有的時候。他讓我們等一下,他們村離這邊不遠,他回去給我們拿。

過了半個小時左右,來了三輛三輪車,呼啦啦下來四五個人,其中一個竟然是村長和村書記,二話沒說,就開始幫我們拆輪胎,然後幫著裝到三輪車上。我正想跟著三輪車一起去補胎的時候,村書記一把拉住我說:不用了,讓開車的自己去就行了。你們留下一個看車的,其他三個人跟我回村吃飯去,等吃完飯回來輪胎也就差不多拉回來了,不耽誤時間。

盛情難卻,於是留下一個司機看車,三個上了他們的三輪車,順著路邊一小路走了一里多路,來到一個漁村,不遠處就是海。

進到村主任家,炕上擺好一張飯桌,飯菜早已經做好了,七八個菜。全是大盤子裝的,有魚有肉,海鮮居多。印象特別深的有一盤鮑魚片拌香菜梗,溜尖的一盤子,估計至少得七八個大鮑魚。拿到現在城市酒店的標準,這一盤鮑魚片沒有一千塊錢絕對拿不下。

總之那頓飯吃的特別忐忑,雖然人家三個人陪著,一個勁勸酒,但我心裡光想著一會吃完給人家多少錢合適啊?只喝了一杯白酒,就匆匆作罷,等我拿出三百塊錢(身上全部家當)的時候,村主任立刻急了,對我說:你這是幹麼?看不起我們咋滴,拿錢打我們臉呢,我們再窮還管不起你們解放軍一頓飯了?

說完,他提起早準備好的給我們看車司機吃的飯菜,就去發動三輪車。

後來,實在覺得過意不去,硬給他們卸了一桶柴油。(380斤那種圓鐵桶),正好他們漁船用。

至今多年過去,一直忘不了那天的盛情款待,那個漁村,還有那盤鮑魚片。。。。。。


我心渡


山東人是好客之人,最好客之人當屬沂蒙山區的老鄉。1980年,我受單位工會委託,兩人一組到沂水沂南農村搞職工家庭情況調查。從縣城我是騎自行車依照縣地圖一路諮詢,由於居住分散,一天最多能去兩家,帶著中午乾糧和水。農村我去過多個地區,沒見過這一帶的老鄉們待人如何“粘糊“的,進村一打聽,聽說是到誰家的,放下手中活計,一路小跑在前領路到家,不管是否飯點,是否帶有乾糧,是否再三推辭,不吃頓飯是堅決不行,上來先把自行車鎖住,千方百計給我們備菜飯,那時正值冬季,又不象如今集市,搜刮找借弄上四個菜,有的烙餅,有的擀麵條,並且連連說對不住。家家只能拿出的最高待遇的墩雞、炒雞蛋、煮醃蛋,吃得我眼含淚。這是吃的錢罐子啊。臨走的核桃栗子熟雞蛋裝一袋子。我偷偷放下5元錢,那時我的工資46元/月,每天補助1.20元。近40年過去的事,我不該佔用頭條篇幅浪費大家瀏覽時間,不過跑題也不算遠吧。我和我的同事和家人多年敘說讓他們都聽的膩膩的。可我想起來又說,唉!人老了沒治。

(當時的照片交單位歸檔,以下圖片來自網絡)。


泰山木32140178


你要是問山東什麼地方放最好客,我只能告訴你山東大多數地區都比較好客。我給大家說說為什麼山東人那麼好客,我給大家舉幾個方面。

我們都知道只要山東人不管再任何地方,只要人家問你你是哪裡人,你說是山東的人家就會說山東人實在、能幹、老實、能攢錢、還有最大的特別就是犟。我們大家都知道山東人出了很多文人孔孟之鄉,作為孔孟之鄉山東人的禮節特別多,如果我受過你的恩惠那作為山東人我的加倍的奉還。從過節過年的時候就能看到到處都是送禮的(送給親戚的人情往來),送禮越多越好,不管你是哪裡來的朋友只要你到山東來做客你的第一感受就是實在,什麼吃的喝的走的時候還的給你拿一些特產。所以說山東人都是好客的。





農村小哥樂趣多


就衝題主這個話題的意義、文采斐然的表達、寬廣博大的知識面,就應該認真回答這個問題。


我是土生土長山東人。

既然題主從歷史、地理、人文等角度簡要闡述了山東,那麼我也從這個角度入手。

首先,我認為山東是中國的縮影。

啥個意思?中國人文風土的南北分界線是長江,氣候地理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那麼,山東也存在這樣一個分界線。這條線就是膠萊河。


中國南北分界線:


山東東西分界線

膠東地區屬齊國的範圍。稱為膠東,廣義上這幾個城市主要包括青島、煙臺、威海、濰坊;通常專指青、威、煙。如果按飲食習慣和民俗民情來說,濰坊屬膠東是無疑的,尤其是高密、昌邑、安丘、老濰縣,這些都在膠萊河附近。

當然,山東還有個分界線,這要從齊魯兩個古國說起。這條分界線基本就是齊長城的走向。


齊魯分界線

從民風、經濟發展水平等來說,膠東板塊很明顯迥異於魯中魯西南魯西北魯南地區;而齊魯分界線(齊長城)的南北差異反倒不那麼明顯了。

所以,一般認為,膠東地區地處沿海,向來有開放、領風氣之先的意識和氣質,比較類似中國南方地區;而膠萊河以西,民風更加樸實、包容,更接近中國北方的風土人情。


結論

到底是北方人還是南方人更好客?山東哪個地區更好客?我想這兩個問題可以合併一起回答。從歷史、地理、民風傳承角度分析,應該是舊魯地、膠萊河以西兩個區域的疊加部分(當然,膠東本不是魯地,問題就更簡化了),才是山東最好客的地區。


長可以萬言,短可以單字。

無論長短,不抄襲、不敷衍。

“略深刻的理工狗”榮譽出品,我的每一個回答都是認真的。

喜歡請點贊、關注、轉發、收藏。期待!


略深刻的理工狗



手機用戶金清美顏


越窮的地方越好客,越富的地方越欺生!太偏遠的地區除外!旅遊區除外!全國都一祥!

本質上山東人好客源自祖傳的禮數,不管識字不識字,禮數都是言傳身教的,比如出門見到熟人要按照輩分喊稱謂,七十多的喊三十來歲的一聲大姥爺,這不稀奇!遇到生人打招呼就喊老師,就算對方是個孩子,你是個大人也一樣!

還記得以前大街上來了賣菜的,中午在誰家大門口歇腳,主家都會沏一壺茶端給賣菜的喝,雖然不是什麼好茶,也盡了地主之誼!

還比如說,家裡來了親戚,雖然很窮,但也得盡其所能即便是借錢也得好酒好菜伺候著,飯菜緊著客人吃,自家人陪客的基本捨不得吃菜,等著客人吃完了,吃些殘羹冷炙勉強管飽!

現在麼,時移世易,沒那麼講究了,老的傳統雖然覺得很迂腐,與現代人格格不入,但卻懷念那種待人接物的樣式!遙遠而又親切有人情味!

雖然風俗改變了,但大部分山東人骨子裡的忠厚老實義氣一直傳承著!即便幹了什麼糊塗壞事,也都勇於擔當改過自新!


魯小蛇


首先要說,“好客”是山東在全國人民心目當中的一個標籤,走到哪裡,但凡說是山東人,一般都會讓人覺得大方、踏實、厚道,這點是山東人的優點,當然也有理由為此自豪。

但要說山東哪個地方“最好客”,這個還真不好說,筆者試著從文化角度做點小分析吧。

山東主要分為“齊”、“魯”兩大文化圈,雖然同屬儒家傳統影響,但兩個文化圈的表現,還是略有差異,相對來說,魯文化以農耕為基,更注重傳統禮儀,偏保守一些,齊文化面向海洋,偏開放也更加現實一些,由此也就造就了兩者不同的待客之道。

以喝酒為例,如果你在魯西一帶做客,上了酒桌,基本上就要按照主人的要求來喝,不過你一旦表現出不想喝,或真的是量到了喝不下去了,主人一般也會盡量尊重客人的要求,不再強行勸酒。但如果是在膠東,那情況可能就不太一樣了。膠東酒風之盛,在以“能喝”著稱的山東,可謂首屈一指,主人為了表達熱情,往往會盡全力勸酒,即便你不喝,他也會自己“先乾為敬”,這樣無形中讓你不好意思不喝了。

山東“好客文化”源遠流長,有一種說法是齊魯大地內陸既有大片良田,東邊又瀕臨海洋,物產豐饒,人民吃穿不愁,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這當然不無道理。更重要的是,在“熱情好客”文化氛圍下,大家都會自覺不自覺的按照那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文化一旦被認可和傳播,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力,這也是山東人為啥給人“熱情”印象的重要原因。


齊魯壹點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在山東,凡是遇到外鄉人問路的必須給予認真、正確答案的,那麼這裡的人們則具有豁達的包容心態,肯定是好客的;同時,好客熱情的客觀因素則是豐衣足食、鄉里鄉黨之間能和諧相處,這些關鍵因素就形成了好客的民生特點。山東孔先聖道: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則道出了千百年以來做為山東人必須好客、包容異鄉的千古絕訓;迴歸到現今,我們瀏覽一下山東版圖可以大致劃分為四大區域:魯北、魯西、魯南、膠東半島,四大區域各自形成了獨特的民風特點,比如魯北魯西地區在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勾勒出來的山東人都是豪爽有致的形象,而魯南地區的民眾給國人的歷史印象之一,就是五十萬民工推著小輪車幫助人民解放軍南下淮海戰役,這種對新中國的企盼與對解放軍的熱愛熾熱之心,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沂蒙精神”;而膠東半島是當年許世友將軍領導的解放軍華野第九縱隊根據地,在這片土地上也是民風淳樸,善良包容。因此,我們說,山東人好客具有普遍的時代特徵與遺風積澱,幾乎很難區分哪些地方的人、區域最好客,而山東旅遊局當年打出來的“好客山東”這一品牌都被省內的十七個弟兄視為自家的門臉去爭相呵護著……








璞行天下361度


魯西南之菏澤、聊城、濟寧一帶,豫東與之民風相同,語言相近,情感相親。皆說豫語、聽豫劇團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