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做的都是小事,可這苦難的家庭卻送給她至高的禮遇!

她做的都是小事,可这苦难的家庭却送给她至高的礼遇!

“俺們家都不知道該怎麼感謝黃主任,俺媽一直催我來給你們送個錦旗……你看我們家的情況……”說話的張女士眼含淚水,幾次哽咽,激動的情緒久久不能平復。她是受她媽委託來替她哥哥給市中醫院質控科主任黃海麗送錦旗的,感謝黃海麗對她們一家人的幫助。

看到這裡

大家不免會有疑問

黃海麗和張女士一家是什麼關係呢

為什麼是張女士來替她哥哥送錦旗

那她哥哥去哪裡了

張女士的二哥張某某,49歲,先天性聾啞,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雖然張某某是個聾啞人,但是他也是家裡唯一一個能幹體力活的人。因為張某某的大哥也是個先天性殘疾人,骨質較脆,容易骨折,就是我們說的“玻璃人”,不能幹任何重活。10年前,張某某的父親又因腦出血做了開顱手術,術後恢復效果也不太理想,除了能正常說話外,幾乎全身癱瘓,日常生活起居必須完全由他人照顧。這樣的情況,無疑是給本來就困難的家庭雪上加霜,讓她們一家更加陷入了無底的深淵。

她做的都是小事,可这苦难的家庭却送给她至高的礼遇!

很難想象這個小家庭有多麼困難,年邁的母親,患病的父親,殘疾的大哥……生活的重擔全部落在了張某某單薄的肩上,他靠著種地得來的微薄收入支撐著這個家。雖然家庭接連遭遇不幸,但他還是一次次挺了過來。

俗話說:禍不單行。去年3月份,張某某因為食管裂孔疝,做了手術。因為經濟條件的限制,加之術後沒有得到很好的休息,整個身體狀態急劇下降,幾乎幹不了體力活兒了,全家一下子被愁雲籠罩,一家人的希望也坍塌了。就在他們陷入絕望的時候,根據組織安排,市中醫院質控科黃海麗成了張某某的結對幫扶人,更成為了他們一家人生活道路上的“攙扶者”,幫助他們解決了一系列的問題,使他們終於看到了生活中的陽光。

她做的都是小事,可这苦难的家庭却送给她至高的礼遇!

市中醫院黃海麗從第一次到張某某家走訪時,他們一家人的生活狀況深深地震撼了黃海麗,讓她從內心深處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家人一樣盡最大的努力去幫助。自那以後,黃海麗每個月都會去張某某家走訪,而且沒有一次是空手去的。去年11月份,得知張某某母親乾眼症越來越嚴重,已經嚴重影響了正常生活,黃海麗立馬為張某某的母親安排到中醫院進行檢查。為了進一步詳細檢查,她又親自開車帶著這個老太太到其他醫院做了檢查,拿了藥才舒了口氣。後來,老太太的藥用完後,黃海麗又自己花錢買了藥給送回去。12月份,張某某又因身體不適住到了市中醫院,黃海麗更是忙前忙後,從聯繫醫生到每天的打飯都是親力親為,就連CT、胃鏡等各種檢查都是陪同在身邊,一天往病房跑好幾趟。出院時也是親自把張某某送到家裡。所有的醫生和護士都還以為張某某是黃海麗的家的親戚呢。每次一談到張某某一家,黃海麗都是緊皺著眉頭,為他們一家的情況發愁。有一次幫扶回來,黃海麗感嘆道:“這一家人真是太不容易了,突然感覺自己好無能為力啊,能幫他們做的實在是太少了……”

她做的都是小事,可这苦难的家庭却送给她至高的礼遇!

雖然黃海麗沒有幫張某某和他們一家人做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是生活本來就是由一件件小事組成,黃海麗做的只是把一點一滴的小事真真放在了心上,並把這些小事付諸到了行動上,也正是這些暖暖的細流感動著張某某一家人,讓他們把黃海麗當成了自己的親人。所以才有了文章開始送錦旗的事,因為張某某和父母活動不方便,所以他母親再三叮囑讓他妹妹,也就是張女士給黃海麗送來了錦旗,表達他們無以言表的感激之情。

一面錦旗代表的不僅僅是感恩,更是一份信任、一份肯定。黃海麗在接到錦旗的時候不是滿心的歡喜,而是責備,責備他們為什麼要花錢去買錦旗,家裡本來就困難,雖然錦旗不值多少錢,但是就這樣,黃海麗也不想他們為了她而去花這麼一份“冤枉錢”。因為她深知每分錢在張某某家都是有很大用處的。

她做的都是小事,可这苦难的家庭却送给她至高的礼遇!

看到這樣一個為了表示感謝滿含眼淚送錦旗,一個愛意滿滿嘮叨責備接錦旗的畫面,在場的每一個人都被深深感動了。去年以來,市中醫院已經報道了很多錦旗背後像黃海麗這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故事。我們相信,雖然每一面錦旗都有不同的故事,但是它們都飽含了一樣的深情,每一個燙金的大字都鐫刻著濃濃的感情。

她做的都是小事,可这苦难的家庭却送给她至高的礼遇!

據統計

2018年,市中醫院各科室共接收錦旗百餘面、感謝信20餘封、牌匾7塊。一面面鮮豔的錦旗,一封封樸實的感謝信,一塊塊厚重的牌匾,都是對中醫院人的肯定,同時也是一種鞭策。今後,市中醫院將更加盡心做好工作,全心全意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她做的都是小事,可这苦难的家庭却送给她至高的礼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