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蘇北地區的發展?

淋不壞的傘


我認為,蘇北的發展潛力我認為是很大的。

1. 基礎條件:有地(平原)有水(有河、有大湖、臨海)有人口(5500萬人)有文化底蘊(都是歷史文化名城)基礎教育發達(南通考爆全省)

2. 再看歷史上:蘇北現在的經濟地位是歷史上和平年代最低的。 徐州淮安,在農耕時代歷來都是全國前二十的大城,南通更是當過近代第一城,揚州更不用說了。

經濟暫時落後的原因:1、交通極端落後(江蘇的高鐵通達率只有不到50%,廣西都有71%了,全國倒數)2、之前的省內政策,發展偏重蘇南。

現在的機遇:蘇南產業升級遇到困難,建國以來,省內第一次開始真正重視蘇北的發展1.高鐵上馬,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蘇北之前交通落後全國平均水平30年。2.對口幫扶,蘇南的部分產業轉移,雖然不是核心產業但是蚊子腿也是肉啊。3.個人認為本質原因是,省內現在的思路是加強南京的中心地位,逐漸把蘇北納入自己的腹地,發展蘇北等於變相加強南京的中心地位。

感想:一些人說蘇北發展不起來是因為思想落後,我很不認同,交通那麼落後還有耕地紅線壓著拿頭髮展?從鹽城去上海做個車要5個小時,南京呢?只要1小時,兩者距離差不多遠!!那麼高鐵通了以後呢?鹽城到上海也是一小時!南通半小時!?你說發展潛力大不大?

得知內參


如何看待蘇北地區的發展?

在討論“蘇北”地區發展之前,首先要對”蘇北”地區有個整體全面的認識和分析,才能對“蘇北”地區的發展有個相對合理的思路和見解。江蘇傳統意義上分為三大版塊—“蘇南、蘇北、蘇中”,蘇南一直是江蘇乃至全國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和創新驅動的發動機,蘇中發展目前也逐步呈現快速上升追趕蘇南的勢頭,尤其是南通、揚州、泰州。江蘇要全面建設高富美和整體發展躍上新臺階,最大限度留置好二次發展潛能和潛力,“蘇北”振興和推動,是繞不過去的難點、痛點和關鍵點。

目前“蘇北”主要指長江以北的五市(徐州、淮安、連雲港、宿遷、鹽城),2018年上半年“蘇北”五市GDP產值為10879億元佔全省總量的23.1%,人口3197萬佔比43.2%,土地面積5.23萬平方公里佔比51%,從上述數據簡單對比分析,足見“蘇北”在全省發展的危機玄差和難點,經濟發展與資源優勢和人口紅利懸差扎眼,所以推動蘇北追趕發展迫在眉睫。江蘇省早在2003年就提出振興“蘇北”已經15年了,可見痛點所在,一直沒真正一以貫之抓好關鍵點。個人認為,要推動和發揮“蘇北”發展的潛力,為江蘇整體二次飛躍發展鉚勁促潛力,可以從以下方面考慮,“蘇北”發展會加快擺脫短版,成為全省持續發展的“動力機”。

一、意識先行,改變被動承接,主動出擊,轉變和樹立心理優勢。

從傳統意義上來說,大家意識和腦海裡一直習慣以“蘇北”稱呼,一方面讓”蘇北”人思想意識裡就是“發展落後,貧窮侉子”,讓蘇南蘇中人心理多了點自然的心理優勢,”蘇北”人莫名地罩上了“陰影”而有所自棄。人最大的優勢就是心理上的優勢和自信,會帶給人意想不到的潛力和潛能。個人建議將傳統的劃分方式轉化為“蘇東臨海經濟圈”,在整個中國西、北都代表著落後,東、南都代表著發展發達。而這一觀念意識的引導和轉變,需要政府從各個層面長期引導和灌輸。本文以後專用”蘇東”特指。

其次,”蘇東”要改變傳統的等政策、靠扶持、依振興的被動意識和觀念,主動要政策、抓特色謀發展、不依賴。思想改變了,馬上就能體現在行動上,落實在手頭上而不只是嘴皮上,也就抓到了實處,我們為什麼屢見東北的營商環境北嗤之以鼻,根本原因是沒有意識危機和不能對市場有足夠的敬畏意識,自然而然體現在經濟發展的主觀能動性上。

二、政策驅動,規劃先行,優化成業結構。

從蘇東區域發展來看,客觀上省、國家政策需要加強。政府在各個時間段採取不同的政策驅動,是必須的也是正確的。從80年到目前,應該說蘇南在國家、省的政策上是有優勢的,從國家級蘇州工業園到遍佈蘇南的多少家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的確立和認定,成為蘇南經濟發展的強勁推動裡,也創造裡蘇南的輝煌,同時蘇南人自創的八九十年代的鄉鎮集體經濟,實現裡國家和民營經濟的良好互補。

目前江蘇全省在國家一盤棋的全力推動南京江北新區建設及南京首位度發展,也是在各方面全力推進。應該說,江北新區是國家層面發揮南京對北方城市的輻射和帶動,南京首位度是南京自身發展的需要,從目前國家級中心城市佈局、科教新城的確立,南京有優勢但未必能獲青睞,這些都是後期發展帶動的動力。

從產業結構上看,蘇東地區目前產業結構相對來說不夠合理,呈現四“不”現狀,工業化水平不夠,信息化產業不多,服務業不強,活力不強。要改變產業被動承接的心理和依賴,意識上囿於跟隨,主動規劃產業結構,圍繞省國家產業整體佈局,合理精細化謀劃特色產業承接,主動出擊。所以在目前形勢下,要加快蘇東發展,從政府層面必須準確規劃定位,重點政策落實到位,持續推動上位,以蘇東目前還未發揮而後期確為優勢的潛力來說,必定會有很好的提升,這也將助推“高富美”的江蘇高質更快實現和達成。

三、優化交通,修“路”織“網”,佈局完善路網。

中國一句古話,要想富先修路,想必有其道理,國家層面為什麼加快佈局高鐵路網、優化擴建機場佈局,意圖很明確,通過“快”路建設,加快物資流通,流通加快,成本降低,生意跨區域和成本優勢才能顯現。

從目前蘇東快速路網體系來看,進程遠遠低於蘇南水平。首先五市高鐵直達泛指可存,更談不上縣縣如蘇南基本覆蓋的現狀。當然這一層面的規劃和謀劃,需要國家和省的共同和整體佈局,還是有一定的難度,但要全力爭取。

其次是高速公路網和鐵路網的規劃和佈局,要使蘇東縣縣半小時直達高速路網,這一目標的達成,勢必為經濟的振興提供強大的動力和快速追趕的基本條件。目前江蘇省政府已經意識並加強成立了江蘇鐵路集團就是追補合理的路網規劃,逐步改變蘇東地區有路無網的局面。組合江蘇省機場而成立東部機場集團,更是加快快速路網的差異化優勢,交通先行的大局規劃已經形成,想必蘇東將快速享受由此帶來的發展紅利。

四、加快臨港優勢發展和東部海洋經濟的資源開發和利用。

蘇東以前的發展重點還沒找準自身的優勢,重在土地上騰挪,沒看準臨港和臨海優勢。整個蘇東地區,海岸線長達744公里,與日本、韓國近海相望,水上交通優勢明顯卻未挖掘。如此好的天然稟賦就一直未能好好重視和發展,除連雲港目前成為繼南京、南通和蘇州之外的第四個億噸輪渡港口外,鹽城根本就忽略了,究其原因根本是因為市區在“內陸”,自然優先一切條件把其投資好建設好。至於縣臨海臨港優勢再好的條件畢竟“精力”有限,要徹底屏棄先搞好自己再搞好縣裡的小農意識,樹立發展大局觀。

從全省的規劃定位,已經將連雲港、鹽城定位於臨海東部海洋經濟圈,一個東部海洋經濟圈名稱的改變,政府層面的觀念意識裡也是有差巨大的突破和改變。同時成立徐州淮海中心城市群,大大強化蘇東海洋和港口城市優勢,進一步強化和發揮徐州的中心城市優勢和引導輻射地位,徐州一直享有北部“老大哥”,也具有服眾的優勢和規劃。從徐州城市外環的完善、地鐵的規劃和建設,都逐步得到顯現。

五、充分利用好現成自然稟賦和穩住好本地人口紅利。

蘇東地區自然豐富,土地自然遼闊,不僅陸地自然自然還包括海洋自然資源。徐州的煤炭和重工業,淮安的精鹽芒硝和歷史上有名的淮鹽,連雲港的水晶和金紅石都在全國享受盛名,要進一步發揮好優勢自然的品牌宣傳和效應推廣。土地資源尤其寶貴,土地自然除蘊涵自然礦產,還是後期城市化發展的有效載體和空間,這也是後期潛在巨大優勢。

為什麼現在深圳、香港、澳門都有“飛地”的概念,究其原因土地自然有限,發展空間受限,只得通過“飛地”合作,突破發展的瓶頸,合作互利共發展也帶動“飛地”的經濟發展。

要思考如何穩住和實現本地人口的“紅利”,蘇東五市,近4000萬人口,佔據全省人口的43%,非常可觀,現在發展除了土地成本之外最大的就是人力資源和人力成本了。蘇東大部分的人力資源被上海及蘇南所吸引,也助推了其經濟發展,而要穩住本地區人口的紅利,通過上述方面將會得到體現,交通便利了,經濟發展好了,收入增加了,城市化進程提升了,肯定就留下來了、穩定住了。土地資源、自然資源和人口紅利是蘇東目前和今後發展乘勢追趕的最大優勢,也是潛力所在。充分發揮好,蘇東發展肯定逐漸前景喜人,步步向好。

以上僅個人觀點,不對不妥之處,歡迎探討交流。




行者好色


其實蘇北城市就五個,當然有人會說揚州泰州鎮江南京南通都是。這裡駁斥下,他們是屬於蘇中地區。

從江蘇省提出南北掛鉤以來,蘇南蘇北的概念漸漸清晰。蘇北就上面5個:徐州,淮安,宿遷,連雲港。鹽城。蘇中南京,揚州,泰州。蘇南5個:常州,無錫,蘇州,南通,鎮江。江蘇省一共13個市。


回到主題,個人認為蘇北地區目前雖然發展勢頭很猛,不能掩蓋自身不足,如果能抱團,協同發展,或許未來會更好。

下面分開重點說下。

徐州的發展前景,個人總結是

現在規劃比較凌亂,定位並不明朗。徐州一方面想組織淮海經濟區,另一方面又把宿遷淮安踢掉,一路向西發展直奔魯西南,皖北找存在感。想當老大,又不帶宿遷玩,反正就是一定要有氣場。

徐州經濟總量很大,但是市區佔比越來越小,可謂是強縣弱區。新沂跟沭陽連雲港抱團成東隴海經濟帶。豐沛一直想要快速路而不得?往西出省去搞地鐵,省裡往東還有收費站,有些奇怪。

淮安未來前景個人總結為:南船北馬(鐵),物流中轉。淮安未來定位就是蘇北樞紐中心,淮安目前有兩個重要規劃,一個就是倡導淮河生態經濟帶,另一個想搞運河中軸發展,往南聯合揚州泰州。大力發展交通樞紐,未來南北貿易都要分一杯羹。


鹽城面積很大,但生態保護區也不小,想發展自己還得考慮生態紅線。據鹽城老姐說鹽城太依賴海洋出口經濟,一直想弄活中韓貿易區,只是現在有點落寞。最近也開始提創新創優,相信未來經濟也會提速不少。

連雲港再下一盤大棋,像一位老者看似垂釣,其實是在長遠佈局,即使目前發展速度減緩,但有句話叫不看今朝看明日。百億級大項目儲備很多,等石化產業,醫療製藥都投產,別說甩開宿遷,就是追上淮安也不是問題。這叫後發先至,磨刀不誤砍柴工。

宿遷的定位很尷尬,一直想彎道超車,趕學比超,突破自己,想上大項目,但是大佬們說彆著急,放下心態,提質增效,綠色共贏。宿遷你有兩大湖,兩條河,兩座山,旅遊資源豐富,多往這邊發展發展。其實很對,分工明確,找對方向也挺好。


楠楠的旅行


蘇北的發展·失望與希望

1.省里根本沒有怎麼想讓蘇北發展,每年都要求蘇北把建設用地指標 賣給蘇南,支持蘇南優化發展。

2.蘇北的發展都是“望梅止渴”,像什東隴海經濟發展帶,淮海經濟區,沿海大開發,淮河生態發展帶……各種節點城市……只不過給你些安慰。

3.現在合肥發力騰飛帶給南京的威脅,又提什麼提高南京首位度?南京偏安一隅,已經享受了那麼多國家政策,佔用了那麼多省內資源。發展的再好,輻射不了江蘇任何更多的地方,完全是在為安徽做嫁衣。

4.看南北路網蘇北似乎有些改觀,但蘇北的發展亂象,政商環境,人文環境等等…這些內因不得不提.

5.對於蘇北的發展,提點不成熟的建議!蘇北五市,徐宿淮鹽,連,佔江蘇一半強的面積,卻是一片大農村!沒有一個像樣的城市。

首先應該以點帶線,我把點,選在鹽城,線選在徐宿淮鹽,到南通接上海一線。強力幹線發展高鐵,航運,高速,形成超大動脈,徐滬一線全程高架高鐵,給以後發展留點便利,防止鐵路人為阻擋。

其次,把提高南京首位度,改成提升鹽城首位度,承上啟下的地理位置,每年增加的土地資源,會給城市帶來無窮活力!(不要說灘塗,荷蘭想要這樣的灘塗也沒有啊)

再次,蘇北掘起,鹽城掘起能夠把經濟戰火引向蘇北,上海這張牌沒有辦法的辦法,國家層面的經濟中心無法動搖,就在蘇北尋找突破口。

個人看法而已,有的放矢,不要漫罵



鑫鑫家水果


嚴格意義上來講,在江蘇地理來看,尤其在歷史上,蘇北主要是指長江北邊的地市,這些地區,都屬於蘇北地區!

至於蘇中,只是一個當代、衍射出來的相對概念!就好比說,全國很多省、自治區、直轄市,一般描述他們的地理概念,大多仍以“南、北、東、西”等方位來總述,偶爾也會用到“中部”這個概念,如:閩南、閩北,皖南、皖北,魯南、魯北,陝南、陝北,藏南、藏北,南疆、北疆……當然,現在也會出現東、西、中的叫法,如浙東、浙西……其實,主要還是看一個省的地理的橫向、縱向跨度以及地域氣候、語言、生活方式而定,與經濟發展程度無關……


傑然不同2479


蘇北,廣袤的平原基本繼承著原始的稻麥收種,發達的河網跳不出小魚小蝦的巢臼,有土長不了人參,有水產不了珍珠;缺少高大上的科技工業支撐,只有在古老的農業基礎上爬行。且不談數十年前的蘇南鄉鎮企業模式,就論今天相關企業上市:蘇南發達的一個小鎮可能有十數以上的上市公司,而蘇北的每一個地級市才有幾個企業上市?再說江南那麼多上市企業又有幾個是真正搞傳統農業方面的?假如同是交通發達:南方把自己的一車工業品送出去帶回了一車票子,而北方把一火車糧食拖出去則捎囬來一節廂日用品,差距不能說不大吧?若說蘇北人沒有沖天志向和幹勁肯定是不現實的,中國夢絕對不會掉隊,但發展振興是複雜系統綜合工程,一方水土的運作,怎麼又能離開天時地利人和呢?加油!蘇北。


小中103


指望南京蘇北人早就餓死完了,要想發展砍掉南京要回天長,省府遷到淮安和宿遷之間、兩市合併大有可為、南京一直這個死樣子江蘇就好不了蘇北也好不了,指望南京它寧願投資寧滁城際、寧馬城際,也不會出錢支援蘇北修條路,我們蘇北的發展完全自主自立、到現在我們大徐州不欠這個省一分毫


白手的旅程


蘇北大片限制開發區域,只准種田,能發展得這麼好已經很厲害了,都是全國百強市,人均可分配收入不在百強的也只有宿遷。江蘇經濟這麼好,產糧也不落人後,自給自足還有富裕,如果真的不限制開發,區位優勢在那,蘇北不會比蘇南差多少。但沒辦法,全國平原少,大家總要吃飯,總得保護環境。



開往冬天的電瓶車


支持蘇北獨立建省,大家耳邊清淨,省會揚州!


紫雲山來客


根本原因是人的思想認識。我總結了長江以南,人的思維模式與江北還是有區別的,江南人肯幹敢闖,就像浙江人的性格。而蘇北人觀念陳舊,不求上進缺少活力。就拿近兩年的蘇北新農村改革,政府動員農民承包地轉讓,取消鄉村編制。改善住居環境,參照城市住房模式,共享公用設施,可是我們一些老鄉想不通,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讓人心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