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是怎麼劃分的,它包括哪些地區,以老的膠河為界嗎?

老實人部吃虧456


這個問題迷茫的主要是當地人啦。對外地人無所謂,現在咋規定的就咋說。

迷茫的核心是膠東一詞的含義。

膠東實際上多重含義,都基於以下兩個含義演繹的。

其一,是膠州區劃內的東部,屬於膠州管轄的部分,就叫小膠東吧。

其二,是膠州區劃外的東部,不屬於膠州管轄的部分,就叫大膠東吧。

膠州區劃

古代的膠州區劃,


就是膠河流域為核心的區域。

古代的膠河流域,是圖示的膠河與膠萊南河兩部分,你看膠州城就在這片區域中間嘛。

膠萊河,那是老遠以後的事,是人工開鑿的人工河,主要就是把膠河萊河連接起來成為運河。

這是理解膠東的起點哦。

膠州區劃內的膠東---小膠東

此圖時代的膠東,就是指膠州區劃內的東部。你看膠州區劃內的南部,就叫膠南,有個膠南市嘛,剛剛徹市還是咋的我也沒搞清楚。

後來由於青島德佔,青島以北以東的原來屬於膠州的部分獨立出來,劃歸青島,就不是膠州區劃內的膠東了,變成膠州區劃外的膠東了。

我的高中老師,今年都八九十歲了,當年總說在膠東工作十幾年。那個膠東就是膠州區劃內的東部,也就是青島區劃外的西部呢。

膠州區劃外的膠東---大膠東

膠州區劃外的膠東,原本就不是個事,咋就突然重要起來呢?

當然是膠萊河的緣故啦,人工運河哎,全國焦點呢。所以把原本是膠州區劃內的膠東稱呼,擴展到膠萊河以東的區域,再擴展到整個膠萊河東部的所有陸地,於是乎膠東半島幾乎就是山東半島了。

其實,這個擴展主要是膠濟鐵路的功勞,還有就是拜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呢,膠東區黨委直接東到海邊呢。

請注意,青島那旮旯是膠州區劃外的膠東哦。



這個大膠東擴展還沒完呢,改開以來實行市管縣市吞縣,膠州自身沒了,成了青島的一部分,也就成了大膠東的一部分了呢。

至此,膠州沒了,膠州區劃內的膠東也自然沒了,膠州區劃外的膠東也沒了,誕生了一個新的大膠東--膠東半島!



關於膠州膠東

談膠州的歷史,得從遠古談起,不是秦漢,周的齊國是起步價。更遠古的是膠州境內的:三里河新石器原始氏族社會文化遺址,龍山文化遺址、牧馬古城遺址等。

不要以為膠州消失在歷史發展長河中,就泯滅了膠州的輝煌。是先有膠河流域,再有膠州一方,後有膠東居上反吞了膠州。

秦朝在原先齊國東部,也即膠水以東設了膠東郡,郡治即墨城,轄膠東半島全境,包含了今青島、威海、煙臺等城市。

即墨城,實際就是膠州區劃內的膠東。

西漢時期,設了膠東國這一封國,膠東國的都城在古即墨(今平度市古峴鎮大朱毛村一帶)。膠東國這一封國曆經多次廢立,最終於西漢末期徹底廢棄。

這個平度市古峴鎮大朱毛村,與即墨市界一河之隔,依舊屬於膠州區劃內的膠東。

膠東郡、膠東國等建制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山東省東部習慣稱呼為“膠東”也就不奇怪了吧。

再一次看一眼這個清末地圖,清末山東省行政區劃,青島在地圖上找不到,膠州:治膠州,轄即墨、高密2縣。

夷人簡史

夷人生活在山東半島,隨姜子牙們經營齊國的成功,沿泰山山脈東酈逐漸向南收縮,最後的避難所,就是膠州灣為中心的區域,圖示中的夷國,也就是現在青島那一片區域。

後來的,堅強不屈的夷國投入了楚國懷抱,絕不向世仇齊國投降。

這就是青島這一旮旯的人,為何總有股子不服濟南的倔勁,實在是歷史基因的沉澱,都到骨子裡靈魂深處啦,不知所以然就要依然如故反濟南呀。

東夷人為啥要沿著這個路線跟楚搞到一起去呢?

地形自然分割決定的。再者,楚也是南蠻子嘛,也是不入周王朝主流法眼的啦,東夷主流遷徙就是必然啦。參見中國龍脈

當然東夷人往東海邊的煙臺威海方向跑有沒有呢?自然是很多的,所以都被稱作膠東半島嘛,也就是都是東夷人。

東夷人的語言,在膠東話裡存留很多的,正是有了東夷人語言與中原語言的結合,才有了獨特的膠東話啦。



皮皮孫_壽元調養231


在地理上膠東就是膠萊河以東的地區

山東在地理上習慣上常被分為:魯東、魯中、魯南、魯西北、魯西南五個地區。其中“魯東地區”又被稱呼為“膠東地區”,這兩個概念是基本通用的。

“膠東”的這個“膠”是指流經青島濰坊的膠萊河,膠萊河以東就是“膠東”了。

膠東地區三面環海氣候宜人,是著名的療養聖地,但冬天的雪也是非常大。由於海岸線比較曲折,山東省的幾個大港:青島港、煙臺港、威海港都在膠東地區。

(膠東大體位置)

公元前221年秦帝國滅掉齊國統一天下,之後秦始皇聽從了李斯的建議廢除了分封制,將全天下分為36個郡(後增至46個郡)。其中在山東東部就設置了“膠東郡”,這是“膠東”首次作為一個行政單位出現在史料中。

漢朝建立後膠東郡被改為藩王的封地,置“膠東國”。第一任膠東王是劉邦之孫劉雄渠,不過因為他參與“七國之亂”而被廢除。

漢景帝重新設立膠東國,封皇子劉徹為膠東王。但劉徹尚未就藩就被立為太子,也就是後的漢武帝。

劉徹被立為太子後,景帝封庶子劉寄為膠東王,王位在劉寄這一脈中傳了六代,最後被王莽廢除。

膠東國被廢除後,歷史上再也沒有以“膠東”為名的正式行政單位了。但是“膠東”這作為一個地理稱謂卻被保留了下來。

目前“膠東半島”在地理上之包含了:青島市、煙臺市、威海市。但是在文化和民俗習慣上濰坊市通常也被認為屬於膠東地區。

(青島夜景)


千佛山車神


膠東有兩種分法,一種是文化上,一種是地理上。

1、文化上的膠東

是以膠遼官話-膠東話為母語的地區,生活習俗趨於一致的地區,指青島、煙臺、威海三市外還包括濰坊東部和東營東部地區;

2、地理上的膠東

地理意義的膠東,即膠萊河以東,通常是指青島、煙臺、威海三市,簡稱青煙威。

膠東古時候因地處膠萊谷地以東而得名,是秦朝時候的膠東郡。

秦漢之後,淡出歷史,名稱很少出現。一直到近代有著抗戰時期設置的膠東根據地開始,膠東之名才又開始傳起來。

簡單回答,祝好!


地理愛好者


說起膠東很多人會把膠東半島和山東半島混為一談,從地理上看山東半島是以羊口——秀珍河為界。現在的山東半島除了煙臺威海青島外,還應包括淄博濰坊東營日照等地區。

而膠東半島只是山東半島的一部分,傳統上是以膠萊河為界。膠萊河南北分流,南流入膠州灣,北流入萊州灣,河名取兩灣首字而成。流經昌邑、萊州、高密、諸城以及青島市的平度、膠州、膠南等縣。膠萊河以東就是地理位置上的膠東半島了。它包括了現在濰坊的一部分,以及煙臺青島威海的全部。這就是地理意義上的膠東半島了。

當然還有一個說法就是膠東人,實際上這個說法比較籠統。實際上從生活習慣上來看主要是講的半島三個沿海城市,煙臺威海青島。這三個地方的人民都是靠海而生,生活離不開大海。和大海有天然的親切感。而城市的發展也都是典型的海洋經濟。

從語言上來看,膠東半島的方言稱為膠萊方言從這一點上來看,也可以大致確定膠東半島的範圍了。





光頭說事兒


膠東是指膠萊河以東的地區,此膠東與正在建設的膠東機場沒有關係。


青眼天下


青島嶗山人,從來沒有過膠東人的意識,2014年去濟南,出租車師傅說你是從膠東來的,我當時覺得很彆扭,第一次聽別人這麼說,再一想可不是就是從膠東來的,從那以後在去省內膠東意外的地方別人問我,我就說從膠東來的,感覺挺有意思。


九水明漪


現代的人們都以膠萊河為膠東半島的分界依據,但我認為,一個地理區域上的劃分,應以古人的劃分依據為準,只要古人們的劃分依據還沒有消失就不應該改變。

我們都知道,古代地名的確定經常由自然地理界線決定,其中有以山、以水為界最常見,比如以崤山分關東關西,以濟水為界,分濟南、濟北、濟東、濟西,以淮水為界南北有淮陽、淮陰,以長江及洞庭湖為界分湖南、湖北等等。

我們再回頭說膠東,膠東這個地理名詞在秦漢時便已經出現,秦置膠東郡,西漢設膠東、膠西國,要知道,膠萊河其實在以前是一條人工運河,元代修建,後因淤塞廢棄,成為了一條不具有運輸能力的河流,而我們重點要講的,是膠萊河最大的支流――膠河。

膠河之名的由來在於其水色如膠,早在春秋時期便有記載,膠河源自膠南鐵钁山,一路向北,經膠萊谷地進入膠萊平原入膠萊河,這是現在的膠河。以前的膠河進入膠萊平原後向北徑直入萊州灣,膠萊河大部分河道也是膠河的一部分,是與濰河並流入海的膠東大河。曾古代的山東半島地圖上看,膠河正好將山東半島東西分開,源頭南邊不遠便是黃海,這正符合古人劃分地理區域的標準――以自然地理界線劃分。

在上文中我已經提到,秦漢時便有膠東膠西的地理名詞,而元代才有膠萊河,這已經說明膠東之名最早便是由膠河衍生而來,很明顯膠河以東便是膠東,膠河以西便是膠西,這是正源。

我認為現代我們以膠萊河為膠東半島的分界線有兩個原因:其一,膠萊河最大限度的以最短的距離將山東半島分隔開來,從萊州灣到膠州灣。其二,膠河與膠萊河在地理區域的劃分上相差不大。古膠河大部分河道成為了膠萊河的一部分。但我認為,膠河並沒有隨歷史消亡,而是保留了下來,我們便應該遵循以前的原則劃分地理區域。以膠萊河為界已經把膠州黃島地區完全踢了出去(膠河以東),不符合古人對膠東地區的定義。曾經我也在相關提問中表達過這種觀點(回覆式,回答過於簡略),這是沒有任何異議的。

文章的最後我要說,可能有些讀者覺得根本沒必要這麼斤斤計較,沒什麼作用,我不這麼認為。就好比一部影視劇,只有斤斤計較,才能成為經典,成為史詩。相同的,一段歷史,只有斤斤計較,才能不會出現偏差,貫通古今,為後人的理解提供便利。



20歲的大男孩


元代才開挖膠萊河,秦代時就有膠東。歷史上的膠東是指膠水(也稱膠河)之東,並不是指膠萊河以東。

位於膠州市青島新機場的膠東機場不是膠水之東,不是膠萊河之東,更不是膠縣之東,而是指膠州之東(現為膠東街道辦事處,因當時還沒膠縣),這是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日軍侵佔青島後,膠濟鐵路更改車站名稱時由大荒站所更改出的膠州之東。

1901年4月8日,膠濟鐵路由青島至膠州段通車,德國人在大荒莊西設立大荒火車站(現存的膠澳地圖上標為字母Ta hoa),1903年4月膠濟鐵路由青島通至青州,該站標註漢字大荒站(現存青島至青州間山東鐵道汽車時間表上標為漢字大荒站)。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侵戰青島後,更改了青島市區原有的路名、街名,其中包括膠濟鐵路部分車站名稱,因大荒站與大港站發音相近容易混淆,便以大荒站地處膠州東部改名為膠東火車站。

同期改名的還有大行站,也是因大港站發音近似,後改為北臺站。


用戶2993892353771


在我的記憶和所學當中,膠東半島就是以膠萊河為分界線,河東區域屬膠東半島。濰坊掛邊,青島大部,煙威全部。

這片土地,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山東GDP一二名青島煙臺盡收其內,威海的空氣質量衛生狀況全國拔尖,經濟收入民眾富裕程度以煙青還勝一籌;綜合勢力難比京津長三角珠三角,然而在全國來講,還是排名很靠前的,這裡不光景色宜人,山川俊秀,人民更淳樸敦厚樂善好施,所有的山東人民的優秀品質,在這裡盡顯無遺!

我是萊陽人,又是膠東人,更是大山東的人!我驕傲了嗎?



黃羽飛雲超


一條河不能隔開兩岸文化,就比如江南一樣,並不是說必須在長江以南,而是長江流域以及長江以南。

膠東的含義應該是膠萊河以東以及膠萊河周邊區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