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加九錫”的人幾乎都篡位了,這二者是高度巧合還是歷史必然?

天闕867


很顯然,是歷史必然,因為加九錫就是篡位稱帝的前奏,要麼自己來,要麼等下一代。

九錫就九種特賜用物,分別是車馬、衣服、樂縣、朱戶、納陛、虎賁、斧鉞、弓矢和秬鬯(chàng),各朝代具體事務略有區分,但象徵意義都是一樣的,即位極人臣。

九錫只是一種最高禮遇的表示,漢武帝就曾經讓臣下討論九錫之禮,而能夠篡位的大臣,哪一個不是位極人臣?為了加強自己的身份地位,在篡位之前,他們必然會接受九錫,這是個必要過程。

權臣篡位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再沒有消除眾多反對聲音之前貿然稱帝,很可能會激起叛亂,會不會大亂不好說,可有亂子總是不行的,但歷史上的禪讓篡位從未出過亂子,那是因為篡位者做足了準備,篡位前就消除了反對派。

歷數歷史上加九錫的,都是皇帝管不了的人,如王莽、曹操、孫權、士燮、司馬懿、司馬昭等等,要麼是權臣,要麼是割據一方的勢力。

當然,有些人是在準備過程中翻船的,比如司馬冏,在西晉八王之亂中他一度掌控中央政府,加九錫,然後沒多久就被其他王爺搞死了。

最後一個加九錫的是李淵,唐朝滅亡後的五代十國實在太亂,政權更迭飛快,後漢僅僅存在三年。

這時候有兵就能立國,有什麼叛亂立國後再處置,大家都這麼玩,加九錫的準備規矩就沒了,先篡了再說,好歹當幾天皇帝。


平沙趣說歷史


加九錫,主動要求就是“篡位前奏”,主動授予就是“管不了你”。追認的不算呦。

元雜劇中有一段戲詞:「某姓董名卓,字仲穎,乃隴西臨洮人也。自幼為將,頗有邊功。比因十常侍作亂,何進薦某入朝,遂至官封大師之職。如今又加九錫:一車馬,二衣服,三樂器,四朱戶,五納陛,六虎賁,七斧鉞,八弓矢,九矩鬯。出稱警,入稱蹕。頒曰詔,降曰制,言曰宣,語曰敕。」


九錫,並沒有統一的標準,歷代有所差異。可以理解為至高無上的政治禮制待遇。如上臺詞。

歷史上加九錫的人,或者篡位了,或者兒子篡位了,或者在篡位路上掛了,少有例外。

如西漢王莽,自任假皇帝,再改朝換代,為“新”。

如曹操,兒子曹丕接受禪讓。

如司馬昭,兒子司馬炎接受禪讓。

如東晉桓玄,自立桓楚。

如南朝“宋齊梁陳”的開國皇帝,劉裕、蕭道成、蕭衍、陳霸佔,都是依樣畫葫蘆,接受前朝九錫。還有一個著名的侯景,也受了九錫。

如東魏的高洋,受九錫,建北齊。

如北周的楊堅,受九錫,建隋。

如隋的李淵,受九錫,建唐。

等等。還能列出一串,但沒有這幾個有名。




有文章說有一個例外的,叫司馬冏,擁立晉惠帝復位,被授九錫,但沒篡位。客觀說,這個九錫是個過程量,並非結果。因為他不久就其他司馬給殺了。

孫權也接受過魏授的九錫,後來自立為帝。這個不能算篡位,是“管不了你”的拉攏。

歷史上還有一些人,拒絕九錫。如司馬懿,在高平陵政變後,明確拒絕。蜀漢的李嚴也曾勸諸葛亮晉九錫,但諸葛丞相也拒絕了,說等全國統一再說吧。……後來李嚴被辦了。

九錫在唐以後就幾乎被淡忘了。趙匡胤陳橋兵變前,也沒弄個九錫。ヾノ≧∀≦)o


幾葦渡


九錫自古可以說是篡逆的代名詞了。那我們來看九錫是指什麼?

九錫

九錫當然是指九種東西,是由皇帝賜給大臣的九種東西,那分別是什麼呢?

一,車馬,金色大車,再加黑馬八匹。

二,衣服,袞衣和冕,也就是上朝的禮服與冠服,還有黑色的鞋子。

三,樂縣,用來定音校音的器具。

四,朱戶,也就是紅色的大門。

五,納陛,就是特定的木階梯,這樣登殿登臺階的時候使用。

六,虎賁(ben 1),就是衛士,一般為三百名,然後會執大戟等武器在旁護衛。

七,弓矢,也就弓和箭,有紅色與黑色的兩種。

八,斧鉞,就是那種寬柄的大斧頭。

九,秬(ju 4)鬯(chang4),一種祭祀所用的特別的香酒。

都有哪些人加過九錫

我們知道歷史上,加過九錫的人也是蠻多的,而且他們最後都篡位了。那我們來看看都有誰。

西漢王莽加九錫,封安漢公,最後建立了新朝。

東漢末年的曹操加九錫,封魏公,魏王,他的兒子曹丕建立了三國魏朝。

三國魏的司馬懿加九錫,司馬昭加九錫,封晉王,他的兒子司馬炎建立了晉朝。

西晉趙王司馬倫加九錫,自稱皇帝。

前趙石勒加九錫,後封趙公,後來建立了後趙。

東晉桓玄加九錫,後稱帝建立了楚國。

南梁侯景加九錫,封漢王,然後逼蕭棟禪讓。

南朝的宋劉裕,蕭道成,蕭衍,陳霸先都是從前面的朝代加了九錫後創新朝。

東魏高歡加九錫,高歡之子高洋,創立了北齊。

北周楊堅加九錫,後創立了隋朝。

隋朝李淵加九錫,後創立了唐朝。

以上,可以看出加九錫的人都基本走上了篡逆的路,當然也有拒絕加九錫的人,比如蜀漢的諸葛亮,他就拒絕了李嚴跟他說的加九錫的建議。

為什麼要加九錫

最開始時,九錫是皇帝對重臣的一種很崇高的禮遇,但重臣很有可能會變成權臣,最後篡奪了前朝,而後面的有野心的大臣,都是用加九錫的方式向天下昭告,他正有此意,然後看看皇帝,看看群臣,看看天下的反應,然後再接著走後面的稱公,稱王,稱帝,或者讓自己的子孫來做的步驟。


這個就像,我現在發個公示,看看你們怎麼想的,如果沒有意見的話,那我就要篡位了哦。


歷史簡單說




可以說啊。中國古代封建政治最虛偽的就是加九錫和 禪讓了。簡直虛偽到了無恥的地步。

我們先來說說何為九錫。九錫是春秋時期周王賜給諸侯大臣的最高器皿禮遇。據《禮記》記載九錫是指衣服,車馬、朱戶,樂縣、虎賁、納陛、弓矢,斧鉞、秬鬯。這九種器具過於繁雜,簡單的來說,就是給予諸侯在 出行的車馬,穿衣服飾,居住房屋的規格,上殿面君的禮儀等一系列的繁瑣禮節禮儀。

一個大臣如果接受九錫不是離戶滅九族就在眼前 ,就是離登基做殿不遠了。因為九錫非人臣所能接受的。凡是受九錫的真是幾乎篡位了,這是在封建制度所必須的。晉九錫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禪讓登基,這是封建禮法所必須經歷的 過程,用以證明自己受賜合禮和合法性。當然也是封建權臣篡位的遮羞布。

根據史書記載第一個受九錫的是王莽,王莽是外戚出身,是新元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為西漢孝平皇帝的皇后。公元4年加九錫,後翁篡婿位。建新朝。第二個是曹操。大家很熟悉,我就不多說了。在就是孫權,孫權的九錫是曹魏主動給的,為了拉攏孫權孤立劉備。此後一共有十幾個人加九錫,也有追授的。有的雖然自己沒有登基,也讓自己的兒子登基,如曹操,高歡。

這個是歷史的必然,絕非巧合,政治不存在巧合,封建政治只有殘酷和醜惡。後世有一副對聯用來譏諷受九錫篡位的權臣。上聯:昔日曹公晉九錫,下聯:今朝魏王欲受禪。橫批:不是東西。上聯是寫曹操,下聯是寫魏忠賢。


清水空流




狼的影子319


九錫是中國古代皇帝賜給諸侯、大臣有殊勳者的九種禮器,是最高禮遇的表示。

九錫包括車馬、衣服、樂縣、朱戶、納陛、虎賁、斧鉞、弓矢、秬鬯。

從個人角度來說,就是官做到了極致,只能上不能下了,就是騎虎之勢也成。還有就是前面的道路已經沒有了,所謂日暮途窮則倒行逆施。

從哲學的角度上說就是量變導致質變,官越做越大,做到極致就是皇帝,而加九錫就是質變的過程


華衣夏服


不是巧合,也不是必然,而是封建專制制度的發展規律。九錫禮源於先秦時期的九命之禮,興於西漢,盛於魏晉至隋唐,他的產生和存在客觀上削弱了封建專制君主的權利,而它的衰弱以及滅亡,又是中國封建專制主義進一步加強的必然結果。


九錫制度本身就是與君主專制相剋相生的。它的產生本是對功勳之臣的賞賜,用意在於提高功臣的地位,同時讓功臣履行相應的義務。然而就像“伊尹霍光之志”一樣,不同的人在運用時只選擇自己需要的部分,忽略自己不需要的部分,而世人一般都十分默契的不去戳破,致使其成為野心家篡奪權位的工具。

起源

九錫禮源自周王朝九命之禮,是中央政府對各級政府的權利饋贈,同時也是一種政治索取,維護中央政府的權威。類似於雙方簽訂的一種契約,在秦朝以前,諸侯還都遵循契約精神,即使在春秋戰國時期,也不會輕易加九錫,受了九錫禮,就想要效命於皇室。

興盛

西漢開始,九錫禮就開始變了味道,開始斷章取義,只享受權力而不承擔義務。

漢朝到隋唐期間,是九錫禮最繁盛當然時期。

授九錫大概分兩種,一種是勞苦功高,眾望所歸,比如王莽和曹操,你可以說他有不臣之心,但是九錫禮是大臣建議,皇帝授予的,相對來說名正言順。


一種是逼迫皇帝下令的,這種就是名副其實的權臣,並且意圖十分明確。比如司馬昭和南朝的諸位開國皇帝。其實主要都是學習王莽和曹操的,只不過越到後來吃相越難看罷了。

其實還有一種特殊的,就是拒絕授賜的,這類人功績很高或者實力很強,但是並沒有不臣之心,大多數是忠臣典範,其中標誌性人物就是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傳為千古佳話。除此之外還有公孫淵等。


衰敗

有記載最後一位受九錫禮,最終做了皇帝的是李淵。從宋朝開始,君主權力越發集中,外戚、宗親、武將的勢力逐漸被削弱,而文臣集團一般不具備受封的資格和條件。因此九錫禮就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即使偶有被提及,也不再是什麼榮耀的事,反而和罵人八輩祖宗差不多。

因此,九錫禮就是挑戰君權的一件工具罷了,在君權相對薄弱的時期,君主視之如下山猛虎;君權強勢以後,九錫禮就只存在於史薄之中了。


尹禾


曹操、司馬昭、桓溫:生前未稱帝,是死後被追封的。"既不能流芳後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耶。"的名言,便出自桓溫之口。說一下桓溫:

桓溫此人素懷野心,北伐不是真正想收復中原,而是志在立威,伺機取晉室而代之。因此,他在作戰中務求持重,在大好形勢下常觀望不進,貽誤戰機。如果說,王敦只想做霍光,那麼桓溫才是真的想做曹操,他一直有篡晉自立的野心。攻滅成漢、三次北伐,都是在樹立自身威信,撈取政治上的資本,為篡立做準備。

北伐之後,桓溫獨攬朝政。371年,桓溫帶兵入朝,威逼褚太后廢除司馬奕的帝位。理由則是司馬奕不能生育,褚太后只得集百官於朝堂,下詔廢司馬奕為東海王。而後,桓溫親率百官至會稽王邸,迎司馬昱入朝,擁立為帝,是為晉簡文帝。桓溫廢立皇帝后,大力清除異己,其誅除庾氏,威勢極盛一時,新繼位的簡文帝雖為皇帝,卻形同傀儡。

372年七月,簡文帝病重,急召桓溫回朝,並在一晝夜內連發四道詔書,桓溫卻推辭不肯入朝。簡文帝只得傳下遺詔,讓桓溫攝政,效仿周公。但侍中王坦之卻據理力爭,將“攝政”改為“輔政”,隨即簡文帝駕崩。桓溫原本以為簡文帝臨死會禪位給自己,或讓自己攝政,而今大失所望,怨憤不已。後桓溫病漸沉重,但仍逼朝廷加其九錫之禮,並多次派人催促,謝安、王坦之見其病重,藉故拖延。不久後,桓溫病逝。

曾經王珣曾問桓溫:箕子與比干,行事雖有不同,用心卻都一樣。不知您肯定誰,否定誰?桓溫道:同樣被稱為仁人,那我寧願做管仲。(箕子:商末貴族,紂王叔父,輔佐紂王與建立箕氏侯國。比干:殷商王室重臣,紂王帝辛之叔父,輔佐殷商兩代帝王,忠君愛國,為民請命,被稱為“亙古忠臣”。管仲:春秋齊國政治家,尊王攘夷,助齊稱霸。)可見其野心。


史詩雜談


所謂加九錫,從來都是掌權者的遊戲而非皇帝本人的權力!

一如禪讓——還得三次拒絕之後,再勉為其難的接受?奪權就是奪權,搞這麼多虛的,還得是我自己不想幹了,你有才,你來當!

九錫是啥?

這是天子賜給諸侯、大臣有殊勳者的九種器用之物,分別是車馬、衣服、樂、朱戶、納陛、虎賁、斧鉞、弓矢、鬯

而這些東西代表了什麼?皇帝如果選擇為一個人加九錫,意思就是

從今天起,加了九錫的你,除了不叫皇帝以外,衣食住行以及權力都和我差不離!

這特麼,跟禪讓是一樣的——大哥,求求你了,我不想當皇帝(連說三回)

總而言之,是被逼無奈,才會如此

少見一個小文官就篡國當皇帝的,無論是否加過九錫,篡國者都有一個共同點

手裡有兵,朝裡有人——孤家寡人的小皇帝,你還玩不?


沒有人願意揹負罵名,哪怕是寧負天下人的曹操

縱觀歷史上加九錫的人,權勢都是滔天的水平,加九錫只是走個流程

因為天下早已在他的手中掌握,皇帝也只是個傀儡

試問,哪個皇帝希望有人跟自己一樣是老大,又有哪個皇帝會覺得自己水平不行,把天下拱手相讓呢?

於是,加了九錫的人,很多都是早就盯上了皇位,只不過在這之前要走個流程

但也有一批人,會為了那點面子選擇讓自己的兒子完成最後一步

最知名的當屬三國時期的曹操,誰都知道曹賊的心思,但他就是不戳破這層窗戶紙,結果他一掛,曹丕立刻就上了位

風水輪流轉,該到司馬家。篡了位的曹魏集團還沒傳幾代,就讓司馬家給奪了權

司馬昭加完九錫學曹操,讓自己的兒子完成了最後一步

還有北齊創始人高洋,都是和司馬炎、曹丕一樣,接老爹的班當老大

九錫是必不可少的流程嗎?

有些人的眼中,加九錫這種假惺惺的流程還是免了吧

優秀代表是趙大,他就是一禁軍首領,因為群眾基礎不錯,還有一幫鐵哥們。搞了個陳橋兵變就上了位,後周小皇帝柴宗訓也無話可數,連過程都不走?至少先加個九錫吧?

當然了,有的人認為這很重要,面子工程要做足

比如南北朝中南朝四國均是如此更迭,劉裕、蕭道成、蕭衍、陳霸先四人先後從前朝受九錫,之後成為新朝的開國皇帝

無論是否有過加九錫,這批人都已經有實力改朝換代,建立自己的政權

只是,有的人注重這個流程,有的人覺得無所謂(或者說,避免節外生枝)

很多時候,加九錫一事實為試探,一個人權傾天下,其他人可以接受;那麼這個人想要奪取天下呢?是不是有人就會揭竿而起?

一定程度上,加九錫作為奪權的前兆,是否有人會站出來阻撓或是反對自己的計劃

作為一種手段和試探,加九錫很好用

挾天子號令天下,有的人不會反對;但是你要是自己做天子,有的人就會反對

那麼,加九錫就成為改朝換代的前兆——餐前酒

大家先適應一下子,要是行,這事就這麼定了

要是不行,看情況再定。是滅了你繼續進行,還是說緩一緩從長計議,都能夠做到有的放矢,遊刃有餘

說到底,這就是一種政治手段,加九錫從來都是掌權者的遊戲而非皇帝的權力!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再走咯,關注一下是最好了!


置身黑白的精彩


首先,我要更正一下這個問題的因果邏輯關係。並不是加九錫後,出現篡位或者不臣之心。其中的邏輯關係恰巧相反,而是此人現有篡位不臣之心,才會有加九錫之行為。本性使然,加不加九錫,其人必反。所以給人一種但凡加了九錫必然不臣的錯誤理解。

1、什麼是加九錫

九錫是天子賜給諸侯、大臣有殊勳者的九種器用,是最高禮遇的表示。九種特賜用物分別是:車馬、衣服、樂、朱戶、納陛、虎賁、斧鉞、弓矢、鬯。 在周朝前期是天子為表彰諸侯之禮儀,是周天子一種主動的恩賜諸侯。周王室衰落以後,這種加九錫多是周天子被動賜予臣子的無奈之舉,更是臣子謀權奪勢的必走之路。如同脅迫天子或者皇帝給予最好地位的認可,以便牽制群臣。

2、歷史上都有哪些人加九錫?其結果又怎樣?

(1)王莽被漢朝授九錫,後篡漢建立新朝。

(2)曹操被漢朝授九錫,封為魏王,其子曹丕篡漢稱帝。

(3)司馬昭被曹魏授九錫,其子司馬炎篡魏建立晉朝。

(4)孫權被曹魏授九錫 ,後稱帝建東吳

(5)桓玄被東晉授九錫,後建桓楚國

(6)南朝四朝開國皇帝劉裕、蕭道成、蕭衍、陳霸先都曾從前朝受九錫,然後分別創立宋齊梁陳。

(7)楊堅從北周接受九錫,後建立隋朝。

(8)李淵從隋朝接受九錫,後建立唐朝

(9)王世充要求隋朝皇泰主楊侗給予九錫成功 ,後自立國號鄭。

(10)北齊獻武皇帝高歡,死後魏帝元善見也給他加九錫。後他的兒子高洋,創立北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