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帝国兴衰——奋六世余烈, 遗六世隐患

公元前221年,一位男子统一了一个偌大的国家,这个国家虽然只短短存在了十四年,但它的名字却彪炳史册。几十年后司马迁为它写下了曾经辉煌的见证和波澜壮阔的一生。它的主人就是那位被称做千古一帝的——秦始皇。

秦帝国兴衰——奋六世余烈, 遗六世隐患

没有人会知道静静地躺在骊山脚下始皇陵里的嬴政在想些什么,这位自信到连三皇五帝都不放到眼里的帝君,他肯定不会相信为什么他的大秦在他死后仅仅3年就灰飞烟灭!暮鸦回旋,落日下的咸阳故殿甚是凄凉,斑驳的旧墙述说着一个落没的王朝。它虽然曾经是那么耀眼,屹立在遥远的东方,又以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席卷九州,荡平四宇。可惜它最后的结局,不过是“秦失其政,逐鹿中原”,在陈胜、吴广一记铁拳下轰然倒塌。

那么是什么导致它的灭亡?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先回答秦为什么会统一中国?为什么不是齐,楚,晋这样的大国?偏偏是它。有人说是因为它经过商鞅变法的改变,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秦帝国兴衰——奋六世余烈, 遗六世隐患

西陲之地崛起

战国初期,是一个诸华,诸夏都日趋腐朽的时代。秦——以一个马背上民族的身份,将从西陲带来了蓬勃的生机注入到华夏早已迟钝、停滞的血液之中。开放碰上了礼乐,激烈的摩擦开出了绚丽的花朵,西北的雄风加上华夏的绮美,造就了一个兴兴向荣的秦国。就连后世的大唐盛世的缔造莫不是如此。历代君主励精图治,襄公的稳扎稳打,孝公的锐意进取,惠王的知贤纳用,昭王的开疆拓土,整个国家意气风发,“待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秦,终一统天下。秦这个出身于小王国的新王朝,面对着如此辽阔的疆域,它终于还是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它小王国时候的老路,不可避免地一步步走向了自己挖掘好的坟墓。

商鞅变法

仔细一想,秦和它的统治者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暴戾而无情,残酷而严苛。残暴的始皇帝用着他继承商鞅的厉法,来统治一个前无古人的帝国,他想用霸道来驾驭六国的人民,六国终于忍受不了,给了秦一击致命。

秦帝国兴衰——奋六世余烈, 遗六世隐患

攻占别国缓解自身矛盾

一个人性情的培养只需10年,而一个国家性情的培养却需百年!早已埋尸黄泉的秦孝公他并不知道,商鞅变法振兴了秦国,但也埋下了隐患。新的军功制度使得秦国贫民也能走上拥有权利的位置,这些新兴的贵族阶级与老贵族阶级不断内斗,消耗了秦国内部政治资源,派别林立。

在改革的初期,这个隐患并不明显,但经过百年岁月的无限放大,加上嬴政骨子里的惟我独尊,法家思想里的只重法治的严苛让秦走上了与二战时期日本同样的道路。对内的军事扩充,对外的无尽侵略,靠着略夺别国获得的财富来填补自己内部的矛盾空洞。何其相似!如若国家一旦统一,没有了所谓的“产地”,国家内部的矛盾就无法像之前那般缓解。突出的矛盾只需要星星之火,就会彻底爆发。这时如果只一味地严法苛治,只知道霸道镇压,那么兴盛何其难的教训,就会很快变成灭亡何其容易!

秦帝国兴衰——奋六世余烈, 遗六世隐患

法家思想严苛

韩非子说过“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国。”曾经的始皇帝是那样深以为然,他不知道法家里的严刑峻法缺少的正是这俩者的人道天理。后世的汉武帝就意识到了这一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改革,让汉朝在承袭秦制的同时,迈出了与众不同的一步。好大喜功的武帝虽然长期对匈奴征战,但是凋敝的民生却没能让汉朝走上秦朝速亡的覆辙。这正是儒家思想里的“仁”中和了法家里的“霸”,“霸”是一种王道,至刚至强,过满则亏;“仁”却是一种清新而柔和的思想,让人民能够更加从本质上驯服。

秦帝国兴衰——奋六世余烈, 遗六世隐患

法不留情,这里的情当然指的是私情,可法一旦排除所有的仁义,只讲功过,那么就会走上偏激的道路,让整个帝国变成地狱,而帝国的官员就只是统治者控制百姓的冷血工具。始皇不死,余威犹在,可嬴政一旦驾崩,新的皇帝能否驾驭得了这个桀骜不驯的国家和人民?可惜答案是不能。一句“天下苦秦久矣”,道尽了六国对秦苛政的怨恨,于是在大泽乡里农民的呐喊声中大秦江山风雨飘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