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鞌之战是因礼仪而起吗?

李蔷蔷


鞌(an)之战,又名鞍之战。是春秋时期晋、齐中原争霸之战。作战地点就是鞌,今天的济南长清。先来简单说一下这场战斗的过程。


公元前589年,齐顷公率军伐卫、鲁两国,卫鲁派人向晋求救,于是晋派郤克率军八百乘来支援。双方列阵于鞌,可由于齐顷公的轻敌,出战时马不披甲,人未早餐,结果被晋军大败,自己也差点被俘。(齐顷公在逃跑时与下属逢丑父换了衣服。他们被晋军中军司马韩厥追上,逢丑父假装命令伪装的齐顷公去打水,齐顷公趁机逃脱。)

那么这一战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这就要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形式说起了。

晋、齐鞌之战是在周定王十八年(公元前589年),此时距离晋、楚邲之战(公元前597年)才过了八年,当时晋国大败于楚庄王,元气尚未恢复,不复霸主之威。
邲战之后,楚国西联秦,东联齐,东南联吴越,灭江、六、舒、蓼等小国,声威赫赫,较城濮之战前有过之而无不及。晋国势力则一落千丈,不仅受到来自西方秦、南方楚联盟的威胁,而且北有白狄之患,东有赤狄之祸,陷于秦、楚与赤狄、白狄四面包围之中。
而齐在桓公之后,虽然失去霸权,但仍然是东方大国,独立于晋、楚、秦三强之外,其屡次兴兵侵卫、侵鲁,在东方扩张势力。晋、楚双方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都想拉拢齐国。在邲战之后,看到晋国势力被削弱,齐国就想称霸东方,存了与晋国一较高下的野心。

周定王十四年(公元前593年),晋在消灭赤狄以后,想在断道(今山西省沁县东北)以霸主名义召开诸侯大会。次年春,晋侯派大夫郤克出使齐国,征召齐国赴会。齐顷公却借机侮慢郤克,郤克回国后便时刻想着报仇,而齐顷公又拒绝参加断道之会,跟晋国唱对台戏,加上郤克对晋侯的游说,这就让晋消了拉拢他的心思,又遇卫、鲁求救,于是晋、齐鞍之战就此爆发。

照历史课本的说法,这就是一场非正义的诸侯争霸之战,当然,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