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漢人效忠蒙元,被南宋扣留後以蘇武自比,成為忽必烈侵宋藉口

1261年,忽必烈發佈文告稱,“朕即位之後,深以戢兵為念,故前年遣使於宋,以通和好。宋人不務遠圖,伺我小隙,反啟邊釁,東剽西掠,曾無寧日。朕今春還宮,諸大臣皆以舉兵南伐為請。朕重以兩國生靈之故,猶待信使還歸,庶有悛心,以成和議。留而不至者,今又半載矣。往來之禮遽絕,侵擾之暴不已,彼嘗以衣冠禮樂之國自居,理當如是乎。曲直之分,灼然可見。今遣王道貞往諭,卿等約會諸將,秋高馬肥,水陸並道而進,以為問罪之舉”。

大意是說,我們以生靈為重,打算和南宋修好,沒想到南宋徒然以禮儀之邦自居,竟然扣押了我的使臣。現在我們打算等到秋高馬肥的時候,水陸兩路大軍同時出發,興師問罪。

這個漢人效忠蒙元,被南宋扣留後以蘇武自比,成為忽必烈侵宋藉口

事實上,這篇檄文發佈的時候,忽必烈正在忙於和弟弟阿里不哥爭奪汗位的內戰,並沒有能力南下。

文中所提使臣,即忽必烈著名的漢人幕僚,郝經。他是許州臨穎(今河南許昌市)人,宋末元初著名大儒。金朝滅亡後,遷居河北,成為漢人軍閥張柔的賓客,期間師從趙復,學習程朱理學。

1253年,郝經向忽必烈傳授治國安民之道,深得賞識並留於王府。蒙元中統元年,即1260,郝經以翰林侍讀學士,充任國信使,奉詔出使南宋。

這個漢人效忠蒙元,被南宋扣留後以蘇武自比,成為忽必烈侵宋藉口

郝經是蒙元陣營中著名的鴿派,極力提倡和好南宋,向忽必烈講述“古之一天下者,以德不以力”,認為蒙古國“諸侯窺伺於內,小民凋敝於下”,而南宋則是“君臣輯睦,政事修明,無釁可乘”。

這個漢人效忠蒙元,被南宋扣留後以蘇武自比,成為忽必烈侵宋藉口

1260年,忽必烈派遣郝經佩金虎符出使南宋。郝經此行有兩大目的,一是通知南宋蒙古國新任大汗忽必烈已經即皇帝位;二是依據所謂的“鄂州和議”,要求南宋割地稱臣歲貢。

問題是,此時的南宋,權相賈似道正如日中天,郝經來的時機非常尷尬,因為他正命令手下門客編撰文集,歌頌自己在保衛鄂州,再造南宋的戰功。

這個漢人效忠蒙元,被南宋扣留後以蘇武自比,成為忽必烈侵宋藉口

偏偏冒出來一個郝經,口口聲聲指名道姓要求自己遵守鄂州和議。正巧此時,剛剛任命的江淮都督李璮擅自進攻南宋淮安軍(今江蘇淮安)等地。南宋兩淮制置使李庭芝因此對郝經一行的和談誠意產生了懷疑,認為郝經和談不過是為了給李璮進攻南宋作為掩護。

最終,在賈似道的授意之下,郝經一行被扣留在真州,並且被封鎖了與和談有關的一切消息。

郝經被扣留期間,屢次拒絕勸降,說:“吾家業儒凡七世矣,顧肯虧忠義大節,以辱中州士大夫乎!”郝經還上書李庭芝、賈似道和南宋皇帝,請求入見或者歸國。這些書信前後累計寫了幾十萬字,無一不是在苦口婆心地勸說,反覆辯論古今南北戰和利害,希望南宋君臣認清形勢。

這個漢人效忠蒙元,被南宋扣留後以蘇武自比,成為忽必烈侵宋藉口

這些信件究竟有沒有送到宋理宗或者宋度宗手中,沒有人知道。

忽必烈於1261年和1263年接連派人出使南宋,責問郝經等人的下落。

郝經在長期的監禁中始終不肯屈服,他曾經對隨行人員說:“如果我受皇命不肯南下,那是我的罪責。我們現在進入大宋境內,死生進退與否,一切聽憑宋朝處置,我決不屈服。你們不幸被我連累也遭到監禁,應該耐心等待,以我來看的話,宋朝的壽命不久了。”

1274年九月,在被扣押十四年後,備受煎熬的郝經飼養了一隻大雁,試圖效仿漢代蘇武“鴻雁傳書”的典故,將自己的下落告知忽必烈。他在布上題詩:“霜落風高恣所如,歸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繳,窮海累臣有帛書。”

最後蓋章落款是“中統十五年九月一日放雁,獲者勿殺,國信大使郝經書於真州忠勇軍營新館”,隨後,選擇吉日將帛書系在大雁的腳上以後放飛。其實忽必烈早已改元“至元”,但是郝經不知道,仍然寫作“中統十五年”。

1275年3月,大雁果然被在汴梁被養鷹人獲得,此時元軍已經大舉南下,賈似道已經在2月下令釋放郝經歸北。

這個漢人效忠蒙元,被南宋扣留後以蘇武自比,成為忽必烈侵宋藉口

這一年夏天,郝經一行回到了闊別十六年的大都,忽必烈賜宴於廷,賞賜有加,並向郝經諮以政事。

秋,郝經病死,諡文忠。

這個漢人效忠蒙元,被南宋扣留後以蘇武自比,成為忽必烈侵宋藉口

不久之後,南宋也滅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