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登的球权有多恐怖?全新神秘数据带你独家揭秘

哈登天神下凡的表现世人有目共睹,支撑起他近乎变态的高得分的是精湛的一对一技术、命中率与射术、充沛的体能与强悍的身体以及纵览历史无出其右的球权集中度;与此同时,在结合上自己的拉开空间能力、移动牵引力与传球能力之后的哈登在场上对球队进攻端带来的直接影响力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用一个不太恰当的说法来比喻,如果把哈登比作皇帝,那么火箭就是1729年的清朝——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一年。大权独揽,事无巨细,在球权的分配上大包大揽,一言九鼎。

哈登的球权有多恐怖?全新神秘数据带你独家揭秘

众所周知,哈登的强大不仅体现在高得分,还有可怕的助攻数、高到离谱的投篮效率与命中率。遗憾的是,在所有现行的基础与高阶数据中,无论是ORPM(进攻真实正负值)、USG%(回合占有率)或者是真实投篮命中率、有效命中率都无法直接、准确的同时反映出哈登的球权集中程度与对球队进攻端无可替代的正面影响。ORPM固然相对准确(它的含义是球员每百回合能够给球队在进攻端带来多少得分),但是不仅算法复杂,也难以体现球员在进攻端占据的球权、出手权此类数据;回合占有率则只是单纯的将出手数与失误结合,完全无法体现持球时间、助攻得分等持球与进攻影响能力两方面的因素。

基于此,为了更加准确、全面的反映哈登的球权使用度与在进攻端的强大正向影响,经过查找、筛选、分析与计算,我重新设计了一个全新的,由得分、助攻得分、触球次数、传球、助攻、失误次数和"投失球得分'"七个元素组成的全新公式,力求最大程度的真实反应出哈登的球权与进攻影响力。

哈登的球权有多恐怖?全新神秘数据带你独家揭秘

公式的具体算法是用球员的上述数据相加求和,减去失误数与助攻数(已经在助攻得分中体现),再除以球队的得分、触球数-失误与助攻数、投失球得分三大项之和。即:[(球员场均得分+助攻得分+场均触球次数+传球次数-失误数-助攻数+投失球得分)/(球队场均得分+场均触球次数-失误数-助攻数+投失球得分)]*100%。在该公式下,除投失球得分外其余元素的权重都是1,投失球得分根据三分、两分及罚球的不同出手分别赋予3、2、1不同的权重(不同的出手对球队进攻端的影响是不同的),表达的含义是这些出手假设在不投丢情况下的分数价值。

哈登的球权有多恐怖?全新神秘数据带你独家揭秘

公式体现的逻辑是将所谓球权使用率拆分为控球权、传球权与终结权三部分,分别通过触球数据、助攻得分数据、得分与投失球得分数据予以体现。

哈登的球权有多恐怖?全新神秘数据带你独家揭秘

从理论上讲,这个公不足之处是由于NBA官网的改版,场均控球时间无法通过NBA stats.com访问,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个使用困难的查询网站,所以我将控球时间调整成了相差不多的触球次数与传球次数;另一个则是考虑到公式设立的目的是体现球员的球权集中程度与进攻影响力,所以没有将投篮命中率与效率考虑在内,所以无法体现球员的效率,也就是说在该模型下球员投篮命中率高低与最终的结论关系不大;最后一个则是得分权重与传球权重的问题,得分与传球之间理应存在着不同重要程度的关系,故此应当在某项内容之前乘以某个比例系数,但是最终的比例系数无法确定,所以权重暂时都按照1来处理。

哈登的球权有多恐怖?全新神秘数据带你独家揭秘

查阅相关数据,哈登的场均得分36.3分,助攻得分20.2分,触球91.6次,传球53.5次,助攻8.3次,失误5.6次,投失球得分36.5分;火箭全队场均得分112.2分,投失球得分130.5分,触球369.5次,失误14.11次、助攻20次,经过计算,最终的"修正后真实球权使用率"是38.79%,这是一个综合了多个因素后的进阶数据,大意是无论哈登是否在场,平均对火箭全队在进攻端任意一个要素的影响力都是在接近四成、38.79%上下。

哈登的球权有多恐怖?全新神秘数据带你独家揭秘

套用这个公式,横向对比来看,全联盟除哈登外球权使用率最高的5个球员的修正后真实球权使用率大部分都在30%上下,只有维斯布鲁克的37.53%可以勉强接近哈登的38.79%。即便放在历史环境中纵向对比,也只有上赛季维斯布鲁克的38.38%还算与之接近,剩下无论是场均35.4分的科比还是热火时期的詹姆斯都很难接近这个数字。

哈登的球权有多恐怖?全新神秘数据带你独家揭秘

根据相似的原理,我们可以创造出多个衍生公式,根据不同的逻辑将反映传接球、触球、出手、得分的数据依照规律与权重组合。例如将得分换成出手,将三分出手与罚球出手乘以一定的比例系数,再计算失误与助攻队友的出手……亦或者可以将反映所有类似表现的数据与这之中的正向数据做差,比照不同球员间的差值等。

不管怎么说,哈登正在创造着有记录以来从未有人做到的创举。在保罗与卡佩拉复出之前,这个数字很有可能进一步上涨。这个数据的难点在于同时兼顾持球与传球,得分与创造得分,如何保持两边的平衡而又能够齐头并进。在数据停止爆炸之前,且看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