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實戰臨床講稿】不可多得,經方臨床實戰性的總結!

【中醫實戰臨床講稿】不可多得,經方臨床實戰性的總結!

葛根用於下痢,下痢越重,用藥越重

* 顧志君:連翹,通透十二經,善清血中毒素,大劑量應用還可以升高白細胞。另外,和中消導不可小視

* 《皇漢醫學》:大人小孩嘔吐不止,可用連翹加入任何藥方之內

* 小柴胡湯是和法的代表方,不是補益,也不全是清熱,而是對機體抗病能力的調整。所以,對於反覆發作的疾病,所謂往來寒熱的疾病,一般都可以考慮小柴胡湯。現在看來許多過敏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精神神經系統疾病是常常反覆發作的,具有往來的特徵。藥理研究,也提示小柴胡湯有抗炎、抗病毒、抗過敏的作用。所以,小柴胡湯是天然的抗病毒劑。臨床上一般都會加連翹、山梔,以清熱瀉火。

* 單純性皰疹——小柴胡湯加味(連翹、山梔)

* 帶狀皰疹,也屬於熱毒感染,也可以考慮小柴胡湯加連翹

* 半夏瀉心湯,可應付一半的中醫脾胃病。臨床變動不能大,或加味一二,或肉桂,或大黃,或山梔子,或連翹,或厚朴,或附子

* 治療慢性胃炎、胃潰瘍,如見效以後,當守方,多服些日子。

* 人賴胃氣以生,藥亦賴胃氣以運

* 氣血俱虛,其特徵是羸瘦、形容枯槁,此時可以考慮炙甘草湯

* 炙甘草湯絕對不可以用於肥胖之人

* 炙甘草湯是古代的止血強壯方,又稱“復脈湯”。方中大劑量的生地黃、阿膠是重要的止血藥,人參、桂枝、炙甘草、麥冬是強心定悸的藥,30枚大棗能給身體充足的糖分能量,所以用於體液極度匱乏,“脈結代,心動悸”的人,無疑是一劑強心劑和強壯湯

* 炙甘草湯全方用量不宜過大,過大會導致腹脹。煎煮時要加“清酒”文火久煎

* 黃連黃芩治煩悸,甘草桂枝治動悸,龍骨牡蠣治驚悸,半夏茯苓治眩悸,人參麥冬阿膠甘草治虛悸

* 脈浮與出汗、出血有關;脈沉與腹瀉、過量發汗有關;脈浮緊,提示可以使用強烈的發汗劑;脈滑實,提示可以使用瀉下劑

* 咳加五味子、乾薑、細辛;腹痛加芍藥;口渴、小便不利加茯苓、白朮;氣上衝加桂枝;咽痛加桔梗;不嘔去半夏;無汗、小便不利去桂枝;咳去人參

*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治咳嗽胃痛;防己黃芪湯治汗出而腫的糖尿病;黃連阿膠湯治漏下不眠;白虎加人參湯治出血

* 大劑量黃連除煩,小劑量黃連消痞

* 心下痞硬,提示一種虛弱消瘦的體質,提示汗、吐、下之後病人津虧液涸,提示病人飲食不佳,提示脈弱無力,提示舌面乾燥,提示用參、草、棗等補益中藥

* 嘔吐——柴胡桂枝湯證為“微嘔”,小柴胡湯證為“心煩心嘔”,大柴胡湯證為“嘔不止”;大黃甘草湯證為“食已即吐”,大半夏湯證之“胃反”則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 腹痛——小陷胸湯證“按之則痛”,大陷胸湯證“硬滿而痛,不可近者”是不按也痛,大小建中湯證之腹痛也有輕重之別

* 腫——甘草附子湯證“身微腫”,桂枝芍藥知母湯證“腳腫如脫”僅限於腳,防己黃芪湯證“腰以下當腫及陰”,氣部位在腰以下,越婢湯證則“一身悉腫”,其範圍更為廣泛

* 下利——葛根湯證的“自下利”與葛根芩連湯證“利遂不止”迥然不同

* 桂枝湯是古代益補劑,凡是在寒冷、飢餓、極度勞累、精神緊張後,患者出現自汗、心悸、腹痛、脈弱等情況,均可使用

* 麻黃湯是發汗劑,但是是比較安全的發汗劑。若發汗太過,可用桂枝甘草湯解

* 小青龍湯是氣管與支氣管炎症的專方,是劇烈咳嗽和大量稀痰的鎮咳劑與化痰劑,具有明顯的近期療效。本方不能作為老慢支的根治藥而久服,一旦病情緩解,即當改為苓甘類方繼後

* 小柴胡湯一直作為和解劑用來治療少陽病

* 病毒性感冒發燒,患者面色通紅,出汗而體溫持續,微微惡風,或咳嗽,或咽痛者,小柴胡湯加連翹40克

* 類風溼關節炎腫痛,晨僵,加連翹20克、生地20克、黃柏10克,白芍12克,且甘草的用量適當增加

* 過敏性皮炎、蕁麻疹0、異位性皮炎、過敏性鼻炎等,其發病具有休作有時的特點,此外,患者大多對風冷過敏,屬往來寒熱的範疇,可考慮小柴胡湯加荊芥10克、防風10克、石膏30克、連翹15克

* 支氣管炎、遷延性咳嗽服用抗微生物藥無效者,加五味子、乾薑

* 甲狀腺功能亢進或甲狀腺瘤,出現胸脅苦滿者,可用小柴胡湯加牡蠣、知母等

* 臨床上突發性耳聾、中耳炎、鼓膜炎等,用小柴胡湯加連翹、山梔等

* 甘草大劑量使用時,要加澤瀉、茯苓一防出現水腫

* 小柴胡湯不能作為散劑來使用

* 小柴胡湯中的柴胡是北柴胡,人參是用的黨參

* 小柴胡湯的主症:“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嘔”“默默不欲飲食”

* 柴胡體質:體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暗黃,或青黃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澤。肌肉比較堅緊,舌質不淡胖,舌苔正常或偏幹。患者主訴以自覺症為多,對氣溫變化反應敏感,情緒波動較大,食慾易受情緒影響女性月經週期不準,經前多見胸悶乳房脹痛結塊等

* 小柴胡湯為免疫調節劑

* 大柴胡湯,天然的胃腸動力藥

* 膽汁反流行胃炎及食管炎,胃切除後的傾倒綜合徵,均症見嘔吐,考慮用大柴胡湯

* 胃癌大部切除後的傾倒綜合症,不要一概的認為是虛證而予補法。須先解決胃腸的逆蠕動、嘔吐

* 膽囊炎、胰腺炎,大柴胡湯是專方

* 大柴胡湯是天然的解痙鎮痛劑

* 大柴胡湯是天然的脂類代謝調節劑

* 大柴胡湯克用於實胖減肥;防己黃芪湯用於虛胖減肥

* 帶狀皰疹——五苓散

* 炙甘草湯是一張古代軍醫用於戰士在戰場上的大量出血有效方劑

* 治療食道癌時,炙甘草湯中麥冬要用到60克或更多;嘔吐者加半夏,肺癌還要加天冬40克、甘杞子15克;心悸甚者加龍骨、牡蠣,桂枝再加量;貧血時加鹿角膠;便秘用麻仁,不寐者,可改為酸棗仁;次方治療肺氣腫,多加山茱萸肉30克、五味子10克、龍骨20克,冬季服者,可以熬成膏劑

* 五苓散是一張調節人體水液分佈異常的方劑

* 五苓散治療以下疾病:1、以腹瀉、大便糖稀為變現的疾病;2、以水腫腹水等為表現的疾病;3、其他水液代謝障礙性疾病

* 水蓄於下則小便不利;蓄於中則見“心下痞”和水如則吐的“水逆”;蓄於上則見“吐涎沫而顛眩”;蓄於表則有汗出;蓄於腸則下利;蓄於肌肉則水腫

* 只要出現口渴,小便不利,舌體胖大邊見齒痕者,都可以考慮五苓散

* 五苓散治療下利,機理是利小便以實大便

* 慢性肝炎、肝癌、腸癌等疾病出現水樣便、腹脹、舌體胖大邊見齒痕,也多用五苓散加味治療

* 多汗症,用黃芪、麻黃根等固表止汗的藥無效者,當細審有無口渴、小便不利之方證

* 豬苓湯是治療尿路感染如膀胱炎、腎盂炎以及尿路結石、腎積水等泌尿系疾病的專方

* 尿路結石伴有疼痛者,則豬苓湯要和芍藥甘草湯合用;腎積水者,豬苓湯加牛膝、桂枝

* 豬苓湯在生殖系統疾病中運用也相當多。女性盆腔炎、附件炎、陰道炎症見帶下量多色黃,經來腰痠腹墜,常加黃芩、黃柏、連翹、山梔或合用二妙散。這種配伍同樣適合於男性前列腺炎的治療,尤其是嗜酒者,下肢有浮腫者。另外豬苓湯合用四妙散治療痛風,加山梔、連翹治療失眠,治療小兒老人的下利等

* 苓桂術甘湯可以看作桂枝甘草湯加茯苓、白朮,有利水作用。桂枝甘草湯,以心悸為主症。茯苓、白朮主治小便不利兼有浮腫者,是常用的利尿劑

* 苓桂術甘湯用於以心悸、浮腫為主訴的心臟病,尤其多見於以風心為代表的心瓣膜病

* 桂枝甘草茯苓這個方根,多用於體質虛弱的瘦人伴有心悸者

* 半夏厚朴湯是主治咽喉部異物感的專方

* 半夏厚朴湯經典主治的兩大特點:1、病位多在咽喉,2、病性多為自我感覺的異常

* 臨床,對於咽喉部的疾病多用半夏厚朴湯做加減治療

* 若紅腫疼痛等炎症明顯是可加山梔、連翹、黃芩、桔梗以增強消炎作用。小兒咽痛也可以用這個方子

* 半夏厚朴湯對自我感覺異常為特徵的疾病運用機會也很多。這種自我感覺異常是多部位、多系統,臨床上絕不能只侷限於咽喉上

* 自我感覺異常還表現為幻覺,如幻聽、幻視、幻嗅等,其人多有精神的過敏,一聞到不適氣味就想嘔吐,噁心是常見的症狀

* 半夏茯苓是很好的精神鎮靜劑

* 半夏厚朴湯多以精神上的不舒服為主,其體質往往相對較好

* 半夏厚朴湯半夏厚朴,能除胸滿腹脹,有化痰降氣的作用,又是胃腸道和呼吸道疾病的常用方。如心下痞、腹脹為主訴的慢性胃炎、食管炎、小兒厭食、過敏性結腸炎;呼吸系統上的上感、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對於治療胸悶、腹脹不思飲食,本方於四逆散、小柴胡湯合用的機會也不少

* 常用半夏厚朴湯加枳殼、麥芽治療小兒厭食症

* 厚朴、紫蘇有抑制喉反射的作用,生薑、紫蘇有健胃、促進胃液分泌及腸管蠕動作用

* 半夏厚朴湯與溫經湯(《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方。組成:吳茱萸三兩,當歸、川芎、芍藥、人參、桂枝、阿膠、牡丹皮(去心)、生薑、甘草各二兩,半夏半升,麥門冬一升(去心)。)合用治療冠心病和帕金森病

* 梔子除心煩,厚朴消胸腹脹滿,枳實除心下痞痛

* 黃連之煩是煩悸,梔子之煩是煩悶,連翹之煩是煩而汗;黃連煩悸而心下痞,梔子煩悶而胸中窒,連翹煩汗而咽中痛

* 梔子柏皮湯,特點一個“黃”統之

* 梔子柏皮湯常配合小柴胡湯、豬苓湯、五苓散、半夏厚朴湯、茵陳篙湯等方

* 瀉心湯是人體上部出血的特效止血劑。本方可用於吐血、衄血、咳血及顱內出血(包括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等出血性中風和腦外傷造成的顱內出血)

* 瀉心湯中的黃芩用於充血性出血,大黃能引血下行,使人體下部充血,調整體內血流的異常分佈

* 鼻衄,只要無嚴重貧血或全身虛弱的狀態,就可以考慮使用本方,而且原方就有效果

*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也屬於衄血的範疇,是所謂的“肌衄”,可用本方合牛角地黃湯,另服用阿膠等

* 瀉心湯還可以用於治療肺部感染。如哮喘患者,見咳嗽多黃痰,唇紅舌紅,大便乾燥難解者,多用大柴胡湯加黃連、連翹、生石膏等,也就是瀉心湯合大柴胡湯

* 對於現代社會的那些大腹便便,面紅目赤,舌紅苔厚,活動則氣喘,營養過剩的人,瀉心湯是他們最好的保健藥

* 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以心動過緩為表現的心臟病,如房室傳導阻滯、病態竇房結綜合症等。麻黃可促使心跳加快,附子有強心的作用。臨床常配合肉桂、黃芪、甘草、乾薑、紅棗等

* 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性功能低下。患者多為壯實的中年男子,如果是體格瘦弱的白面書生,就要慎用

* 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感冒、鼻炎、哮喘、急性腰扭傷、腰椎間盤突出、閉經、嗜睡、遺尿等。其患者共同特徵是面色黃黯,皮膚乾燥,體格壯實,唇舌不紅,無高血壓、糖尿病,心肺腎等重要臟器無損害。臨床上結合具體疾病,作加減如下:感冒合葛根湯;鼻炎合玉屏風散、桂枝湯;哮喘合小青龍湯;急性腰扭傷合芍藥甘草湯;腰椎間盤突出合黃芪桂枝五物湯;閉經合陽和湯、溫經湯;嗜睡合葛根湯;遺尿合五苓散

* 芍藥甘草湯是治療“腳攣急”的主方,本方能夠有效解除肌肉的痙攣,緩解相應症狀,是解痙止痛的基本方。在實質上抓住“攣急”的特點,在部位上又要突破“腳”的侷限

* 葛根芩連湯治熱利之方。黃芩黃連是瀉心湯的核心成分,不僅止利,更主治心下痞而煩;葛根升清止利,其用量和下利程度呈正比

* 葛根芩連湯所主的熱利多變現為大便色黃黏穢,肛門灼熱,見於現代醫學的腸炎

* 防己黃芪湯是治療腰以下水腫的利小便代表方

* 體質而言,防己黃芪湯症多見於虛胖體型,氣人多肌肉鬆軟,觸之如盛水的皮囊;皮膚多黃,上半身多易出汗,而下半身皮膚乾燥。其人多為悠閒者,或為養尊處優之人,或為大病恢復期養病之人

* 葛根湯作為對項背強急的感冒發汗劑使用;落枕、頸椎病也會用到,但只有對那些體型肥胖大便不實的病人才能取效滿意

* 黃胖之人面部痤瘡,清熱瀉火藥無效,可試用葛根湯

* 葛根湯也是一張提神劑,是抗疲勞的良方。對於思睡、注意力不集中、經常哈欠連天,精神不振,面部似有浮腫貌,可試經歷充沛

* 葛根具有顯著的擴張腦血管作用,可使腦血管阻力下降,腦血流量增加。麻黃也有興奮中樞神經的作用,可興奮大腦和皮層下中樞,引起精神興奮

* 當歸芍藥散可以看作是半張膠艾湯和半張五苓散的合方。與膠艾湯相比而無出血證,與五苓散相比又無水氣上逆。雖血行不利卻無有形之淤,故不用桂枝茯苓丸;雖有水停卻因於血,故不可單純利小便,以免旋利旋生

* 當歸芍藥散臨床上使用最多的是治療女性月經不調而導致的黃褐斑、眼袋加深、晨起面部浮腫、下午下肢浮腫、脫髮等

* 澤瀉湯可視為內耳眩暈症(梅尼埃綜合症)的高效方

* 苓桂術甘湯也主眩,但所主是起立時身體動眩,平臥時則緩解,具有明顯的體位性特徵。澤瀉湯則不受體位影響。前者以起則欲倒的頭眩為主,後者以視物旋轉的眼眩為主

* 五苓散也主眩,但其證有口渴與小便不利

* 澤瀉湯不是梅尼埃綜合症唯一處方,吳茱萸湯、旋覆代赭湯、小半夏劑小半夏加茯苓湯、苓桂術甘湯、五苓散都有運用的機會,臨證要仔細辨別

* 越婢湯治療“風水”之方。“風水”類似於現代醫學的急性腎小球腎炎的初期以及慢性腎炎的急性發作期。臨床所見以頭面周身浮腫,小便不利,脈浮為特徵。發病前多有受涼感冒史,或遭雨淋溼,緊接即發熱、浮腫

* 越婢湯所主是見有表症的水腫。本方麻黃和石膏同用,呈現的作用以利尿為主,服後通常尿量大增,由於本方的強大利尿作用可以使血壓下降,因此不必擔心麻黃的升壓作用

* 心臟病的水腫多出現在下身,而且伴有心悸、喘促;肝性的水腫又以腹水為常見;特發性水腫則有周期性特點。越婢湯所主的水腫為全身性的水腫,血容量高和心功能好是用方的必要條件

* 防己黃芪湯也主汗出、水腫,但是下半身;五苓散也主水腫、小便不利,但所主有口渴與上衝;真武湯所主的水腫多伴顯著的寒症;大青龍湯所主的“溢飲”則是無汗而煩疼

* 麥門冬湯經典主治是“大逆上氣,咽喉不利”。上氣是指嘔吐或咳嗽,“大逆上氣”指乾咳或嗆咳。“咽喉不利”是指咽喉乾燥、疼痛或黏膩不爽,吞嚥困難等

* 臨床上麥門冬湯常合炙甘草湯,用於以羸瘦、肌肉萎縮為特徵的疾病

* 麥門冬湯相當於神經肌肉的營養劑

* 枳術湯主治水飲停於心下所致的“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現代醫學中的胃擴張、胃瀦留、胃石症、胃下垂等

* 枳術湯中枳實下氣消痞,仲景用枳實,腹脹痞滿多配伍厚朴大黃;胸悶痛多配伍薤白栝蔞實;腹痛多配伍白芍。白朮是治水要藥,白朮多有水停之徵

* 主悸與小便不利之方,可無白朮,但少不了茯苓;主眩可無茯苓,但少不了白朮;當白朮所主的水病兼見悸和小便不利時,則必是茯苓與白朮合用之方

* 枳實行氣,即是促進胃腸蠕動,加強胃排空,減緩胃瀦留,是中藥的胃腸動力劑。白朮則可以將瀦留在組織間和腹腔、胃腸腔等體腔內的多餘水分“拉入”血管內,然後再通過腎臟排出

* 消化道既有動力阻礙,又有水液停留在官腔,此時枳術湯是第一考慮的方子

* 白虎湯是陽明熱症之方,也是溫病常用之方,也是一張治療傳染性疾病的方子

* 臨床上白虎湯治療血液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等;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本病表現為消瘦,情緒激動,煩躁不安,怕熱多汗,多飲多食易飢等神經興奮與高代謝狀態。這些變現於陽明熱症很相似,因此可以用白虎湯治療;治療糖尿病,白虎湯常與增液湯合用,以白虎湯治糖尿病要抓住“幹”這個特點,包括口乾渴、舌面乾燥乏津,大便乾結如慄,皮膚乾枯。

* 白虎湯是鎮靜劑,含麻黃的葛根湯則是興奮劑;白虎湯又是機體的代謝抑制劑,含姜附的四逆湯則是代謝的增強劑、促進劑

* 對於糖尿病患者出現下肢無力,行走困難的情況,多加赤芍、石斛、牛膝、丹參四味(四味健步散)

* 黃連解毒湯歷來是治療急性外感熱病的有效名方,方證以熱病煩悶兼有錯語、呻吟、不得臥位特徵,多見於顱內感染或中毒性腦病

* 血壓高,心律偏快,紅細胞計數高,血紅蛋白定量高,血液粘稠度高,而且精神興奮性也偏高,可以說”高“是黃連解毒湯的特徵所在

* 黃連解毒湯多用於壯實性體質,故與大柴胡湯合用的機會很多

* 黃連解毒湯是一種天然健腦藥。對於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外傷的顱內出血等出血性腦病的恢復期,出現面色潮紅,舌質黯紅,苔黃口臭等表現,也可用黃連解毒湯加大黃治之

* 黃連阿膠湯,黃連,小劑量除痞;大劑量除煩、安神;黃連還主下利;又主腹痛;又主煩熱;還主血證。芍藥主攣急腹痛。阿膠主血證。雞子黃為營養劑,增強抗病能力。

* 黃連阿膠湯,主當為煩熱,不得眠,心下痞,腹痛下血或下利便膿血者;以腹瀉便血為特徵的痢疾,腸傷寒穿孔出血、出血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等;以出血為特徵的月經過多等;還有以心煩失眠為特徵的神經症、老年性痴呆、精神病等

* 人體下部出血,包括大小便出血,婦人下血,都能使用黃連阿膠湯

* 黃芩湯是治利祖方。和黃芩阿膠湯相比,沒有黃連、阿膠、雞子黃,可見其心煩、出血必定不甚。用甘草、大棗,其人必反覆下利,消瘦而食慾不佳。

* 黃芩湯所治的下利,除了細菌性痢疾之外,潰瘍性結腸炎也可以用本方

* 黃芩湯單用機會不多,大多與梔子厚朴湯、四逆散、半夏厚朴湯、黃連阿膠湯合用

* 黃芩湯主治腹痛而出血。先兆流產也表現為腹痛而陰道出血,也可考慮用此方。黃芩有安胎作用,白朮也安胎,但白朮所主為水利,黃芩所主為熱症

* 風溼關節炎出現煩熱、腫痛等熱痺表現時,也可使用黃芩湯,但多與柴胡、甘草、黃柏、連翹合用,黃芩的用量宜大。可達20克以上

* 在免疫性疾病治療中,黃芩湯是中藥中免疫抑制劑

* 甘草瀉心湯,作為治療黏膜疾病的方子來使用,換言之,甘草瀉心湯是黏膜修復劑。可以是黏膜的一般損傷,又可以使充血、糜爛,也可以是潰瘍。臨床變現或癢,或痛、或滲出物與分泌物異常等等

* 大青龍湯是強烈的發汗劑。能經得起此方發峻汗的,其人體質必定強壯,年高體弱者顯然不適合用此方

* 大青龍湯峻汗,中病即止,若不過服,一般不會有大汗之虞

* 治療溢飲,即是通過發汗後體內瀦留水分重吸收而達到消腫目的。在這紅情況下,即使發汗過多,也不至於出現厥脫,體內多餘水分會及時吸收入血,以補充血容量,相當於內補液

* 溢飲多見於急性腎炎,若為心源性水腫,萬萬不可使用大青龍湯

* 麻杏石甘湯的經典主治是支氣管哮喘

* 麻杏石甘湯臨床上治療過敏性鼻炎、血管神經性水腫、花粉症、蕁麻疹、小兒喘息性支氣管炎,這些疾病連同支氣管哮喘都屬於I型變態反應,即過敏反應。可認為是“I型變態反應的拮抗劑”

* 小陷胸湯中栝蔞實既是治胸痺的要藥,又可清熱潤燥化痰。胸痛,痰黃黏稠不易咳出,大便乾結時此藥必用

* 小陷胸湯臨床上很少單獨使用,多與他方合用,使用廣泛,但總以舌紅苔黃膩,脈浮滑為客觀指徵

* 小建中湯是體質性用藥,是改善虛弱體質的名方。小建中湯是一張改善體質之方,它的真正意義應當是強壯“病的人”,而不是治療“人的病”

* 體質虛弱,經常性腹痛是可用小建中湯緩急止痛

* 飴糖為滋補劑,有強壯與緩和作用

* 大建中湯是溫補性鎮痛劑。本方除飴糖外,又屬烏梅丸的組成成分,故治療蛔蟲病;飴糖為滋補性強壯劑,多用於瘦人腹痛便幹;人參多用於心下痞硬而不能飲食;蜀椒乾薑散寒止痛,乾薑又可止嘔,蜀椒除殺蛔蟲外,對腸管活動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小劑量可以增強腸蠕動,大劑量又可抑制腸蠕動,蜀椒還有局部麻醉作用。因此,可認為大建中湯是局麻性止痛劑

* 四逆散治療範圍及辯證,四逆散治療以精神神經緊張為特徵的疾病,多見於“柴胡體質”者,疾病發作多與情緒緊張有關,其證之“四逆”,即是由於緊張或疼痛造成的四肢血管收縮而呈現發冷,多伴有手心汗出,但多精神飽滿,症狀陣法性反覆性出現,這是與四逆湯症最大的區別。方中柴胡疏肝解鬱,具有鎮靜作用;四逆散治療疼痛、急迫、攣急性疾病,方中用芍藥甘草枳實,均有緩急止痛作用;四逆散治療多為平滑肌疾病

* 柴胡桂枝湯,是治療虛弱體質遷延性疾病的最常用之方

* 柴胡桂枝湯所主的遷延性疾病多見於,外感病的遷延階段,證見低熱汗出、頭痛食慾不振,尤其感冒更為多見;以腹痛為主要表現的消化系統疾病;以肢節煩疼為表現的肢體關節疾病;另外對出汗過多的過敏性鼻炎、頑固性蕁麻疹、更年期綜合症伴汗多惡風者也可使用

* 柴胡桂枝湯之所以治療遷延性疾病,可能取決於本方既能調和營衛,又能調少陽之樞這兩個重要環節

* 疲倦憔悴,食慾不振,時時噁心,自感身體多處疼痛,動則極易出汗,汗出而又易感冒,脈細軟弱,這個很適合用柴胡桂枝湯

* 柴胡桂枝湯中桂枝湯是滋補劑,小柴胡湯是中醫的“干擾素”,就組成來說,實是腫瘤病人改善體質的一張良方

* 仲景用乾薑,每於吐瀉之後,此是定例

* 柴胡桂枝幹薑湯證實質是疾病未去復見津液耗損匱乏,此渴用瓜蔞根,可知程度之甚,此小便不利,非為水氣,故不用茯苓;頭出汗,大便溏洩,水走他途故小便不利

* 柴胡桂枝幹薑湯,從病位而言,所治主要在胸脅部。另外,從口渴來看,糖尿病患者出現渴甚,頭汗出而不利,可用此方

*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廣泛應用於神志異常性疾病,是中醫的精神神經鎮靜劑。本方還用於抽動綜合症、癔症、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恐懼症等神經症也有效

*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胸滿是辯證的核心所在,也是柴胡的指徵之一

* 龍骨牡蠣不僅是鎮靜劑,而且還是很強的收斂藥,因此桂枝加龍骨牡蠣湯證見外洩外漏脫失證者,諸如多汗症、遺精、遺尿、帶下、崩漏、脫髮等。就體質而言,本方證多見素體虛弱、體型偏瘦、皮膚色白、紋理較細、肌表比較溼潤者

*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適合於體質虛弱的失精家,側重於收斂固澀;而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則適合於相對強壯的柴胡體質,側重於鎮靜安神

* 五苓散是全身水液代謝障礙的調節劑,桂枝茯苓丸則是全身血液循環障礙的調整劑,是經方中祛瘀血劑的代表

* 桂枝茯苓丸中,桂枝擴張動脈,芍藥擴張靜脈,並於桃仁、丹皮改善血黏度,血行不利則病變處必有水腫,故以茯苓利水以利血行

* 桃核承氣湯的病症臨床上有兩類,一類是以下腹部急迫疼痛為主而伴有精神亢奮的疾病,另一類是以精神神經症狀為柱狀

* 大黃有瀉火、止血作用

* 與黃連解毒湯相比,桃核承氣湯瀉火不足而祛瘀勝之;與瀉心湯相比,止血不足而通下緩急勝之;與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相比,安神不及而瀉火逐瘀勝之;與桂枝茯苓丸相比,活血祛瘀不足而瀉火勝之

* 桃核承氣湯所主有瘀熱上又狂熱,病變多涉及血的層次,病勢多有上衝外滲,既無犀角地黃湯證之血熱,也無大小承氣湯證之腑實

* 大黃牡丹湯是腸癰的專方

* 大黃牡丹湯臨床上被廣泛運用在感染性疾病,其疾病主要有,一,從部位而言,主要用於下腹部及會陰部炎症;二,從疾病分期上講,多用於感染性疾病早期,表現為明顯的紅、腫、熱、痛,陽熱症狀明顯。若為慢性感染,多有陽氣不足,本方寒涼太過,恐有不宜;三,病人的體質比較壯實

* 冬瓜仁有排膿作用

* 大黃牡丹湯為內在腸癰而設,但體表皮膚的疔瘡溼疹也一樣可以用

* 理中湯是治療消化系統虛寒性病證的代表方。這種虛寒性疾病,其特徵是消化液分泌亢進但吸收功能卻低下。在上可見口腔唾液分泌增多,成人可為多唾,小兒可為流涎。此症也可繼發於口腔潰瘍。在中可因胃液分泌增多而有脘腹疼痛,噯氣吐酸。在下則腸液分泌增多而有洩瀉。消化液分泌亢進還可表現為膽道術後分泌異常增多。

* 理中湯證痛不如大小建中湯,脹不如大小承氣湯,痞不如瀉心湯

* 理中湯證純寒無熱

* 理中湯臨床單用機會不多,嘔吐者加半夏;黃疸者加茵陳;見肢冷神委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湯;兼煩躁、心下痞痛,舌紅苔黃膩者加黃連,名連理湯,慢性胃炎、口腔潰瘍多見此方證;兼汗出惡風者加桂枝,名桂枝人參湯;伴冷食積滯胃腕脹氣者,加青皮、陳皮民治中湯;加半夏茯苓名理中化痰丸,治療本方證兼痰溼內聚,嘔吐清水者;加枳實茯苓,名枳實理中丸,治理中湯證伴腹脹痞滿者

* 理中湯雖為虛寒,但夾溼、夾痰、夾熱、化火、兼氣滯也用此方

* 真武湯是溫陽利水劑,適用於“寒水”,“寒”既病人自己主觀感到畏寒喜熱,也有醫者客觀診到的四肢冷,脈微弱無力,且患者怕冷並不因天氣變化而變化,“水”則指患者體內有過多水分停留。

* 溫經湯當有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的“內有久寒”,當有膠艾湯的下血癥,當有桂枝茯苓丸的瘀血證,當有麥門冬湯的“火逆上氣”證,也當有當歸芍藥散的血虛而無停水證

* 溫經湯成為“子宮發育促進劑”“卵巢功能衰弱的振奮劑”

* 半夏瀉心湯證有上、中、下三部為表現,即上嘔、中痞、下腸鳴,病變在整個腸胃道。三者之中,又以痞為必見

* 半夏瀉心湯中黃連黃芩具有廣泛抑菌作用

* 半夏瀉心湯所主在胃腸,其證特點是寒熱錯雜,可以看作胃腸炎症的消炎劑和胃腸功能紊亂的調節劑

* 當歸四逆散是現在治療凍瘡、雷諾病的一張名方

* 當歸四逆散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並能解除血管痙攣,從而改善局部缺血狀態

* 四逆湯所主的四逆是由於全身血容量不足,心功能衰竭,新陳代謝低下所致。四逆散所主的四逆是由於精神緊張,或疼痛造成的反射性血管收縮,此二者血管本身並無病變,但本方所主卻為血管性病變

* 當歸四逆散可認為是末梢血管功能的調節劑,是小動脈的擴張劑

* 附子理中湯治療上消化道虛寒出血,其人多舌淡脈弱,出血紫黑;心悸、冷汗加肉桂;加糖,可補中氣

* 三黃瀉心湯治療內有鬱熱之出血,其人面色當紅,脈象當滑數

* 大承氣湯,功專力宏,擅於峻下熱結,通腑導滯,治療痞(上腹部不適無法進食)滿(腹部形如覆瓦,氣脹如鼓)燥(大便乾燥難解,甚至堅硬如石,也指舌苔乾焦無津)實(大便秘結,數日不解,可見腹部按之硬,猶如充滿氣的輪胎,甚至拒按疼痛)之症,臨床不完全腸梗阻、腸梗阻等為此症

* 大柴胡湯原用於心下按之滿痛的宿食症。支氣管炎痰多黏稠,可用大柴胡湯合梔子厚朴湯;支氣管哮喘胸滿唇黯,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湯;肺炎發熱或支氣管擴張,見痰黃黏稠,大柴胡湯合小陷胸湯,如出血,則大柴胡湯加黃連

* 大柴胡湯,適合的人群一般體格健壯,以中老年較多。此類患者上腹部充實飽滿,脹痛,進食後更甚,按壓輕則為抵抗感或不適感,重則上腹部有明顯壓痛,腹肌緊張;多伴有噯氣、噁心或嘔吐、反流、便秘、舌苔厚等

* 退熱經驗方(柴胡40克、生甘草10克、黃芩15克,連翹50克,水1500ML,煎煮半小時,每三小時服一次,汗出既止),主治感冒發高熱,汗出熱不退或無汗身熱,次方由小柴胡湯加減而來,因是急性發熱,故去人參、半夏和生薑、大棗;加連翹,因為連翹擅長清風熱;柴胡退熱,必須量大

* 桂枝湯治療術後自汗,桂枝湯是調和方、強壯方、抗疲勞方。術後自汗是體質虛弱的變現之一,桂枝湯不僅僅是單純的收斂汗液,更是調整體質,是通陽氣。

* 小建中湯是經典的理虛方,強壯性解痙止痛劑

* 黃芪桂枝五物湯是古代血痺病的專方,主治以肢體麻木、自汗而浮腫為特徵的慢性疾病。經常治療身體臃腫龍鍾的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其身體特徵是面色黃黯或黯紅,舌質多淡紅或淡胖,或紫黯,肌肉鬆弛,皮膚缺乏彈性,腹部按之鬆動,下肢多為浮腫;食慾雖好,但容易疲乏,頭暈、氣短,尤其是在運動時更感力不從心,甚至出現胸悶胸痛,或頭昏眼花。服用後患者大多氣力增進,浮腫消退。

* 桂枝茯苓丸善於消解少腹腰腿瘀血。女人痛經、漏下、閉經、不孕者,男人便秘、腰痛、前列腺增生、下肢浮腫、腳痛等,都可以使用此方。加大黃、懷牛膝更佳。大黃、桂枝、桃仁,為活血化瘀的經典組合,能通調血脈,清除淤積。牛膝利腰膝,能痛經活血,並治少腹痛

* 麻黃甘草湯,治療浮腫無汗者。後世用麻黃甘草,炒至微黃,研為細末,每服三錢,用水盅半,鍋內滾一大沸,溫服後蓋被,不使透風,汗出為度。可治療諸風寒感冒頭痛,疔瘡初起,風痺不仁,手足麻木,皮膚癬等

* 溫膽湯是壓驚治病的最佳方,溫膽湯是中國傳統的壯膽方,也可以看作是治療當今常見的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專方。本方原治療膽寒症。

* 八味除煩湯,是經方半夏厚朴湯與梔子厚朴湯的合方,再加上連翹、黃芩

* 八味除煩湯功效:第一,除煩。包括失眠、胸悶、頭昏、心悸、汗出陣陣,還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決斷力下降等,也包括強迫、焦慮、抑鬱等心理障礙在內;第二,消除異物感。口腔、鼻腔、食管、氣管延伸,凡是這些部位有異樣感覺的,都可以使用半夏厚朴湯,也可以用出煩湯;第三,除腹脹。凡舌苔膩而舌尖紅點者,後胸悶腹脹而劍突壓痛者,或咽喉不適而充血者,用除煩湯最有效果

* 老年痴呆,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與桂枝茯苓丸梔子厚朴湯合方對老年痴呆有近期療效

* 五苓散是治療水逆病的專方。水逆病,是一種口渴而不能多飲水,進水即吐,並伴有浮腫、小便不利、水瀉、多汗等的病症。

* 喝酒後用一些五苓散粉劑,有利於解酒保肝

* 五苓散治療夏秋季的嘔吐水瀉很靈驗

* 藿香正氣散善於理氣,其證多有噁心嘔吐,腹脹不欲食;五苓散善於利水,其證多有口渴,頭暈心悸,煩躁而多汗。雖也有腹脹,但少噯氣,而有胃內振水聲

* 服用五苓散後,必須多飲熱開水,不能吃西瓜、冰茶等寒涼之物

* 豬苓湯治淋,所謂淋,就是以尿頻尿急尿痛為特徵的一類病症,並伴有尿血、口渴、浮腫、失眠等症狀

* 半夏瀉心湯,是治療上消化系統炎症的古方,凡嘔吐而腸鳴、心下痞者,都可以用半夏瀉心湯,嘔吐是本方證主要特徵

* 半夏瀉心湯原方治療慢性胃炎有效;久治未愈,面色黯淡,舌質淡紅的胃病,可以加肉桂5克;咽喉疼痛、胸悶明顯者,可加山梔、連翹,效果更好;糜爛性胃炎導致的出血,可加制大黃

* 甘草瀉心湯,治療白塞病專方,臨床變現為,複發性口腔潰瘍、陰部潰瘍和眼色素膜炎的三聯徵

* 黃連解毒湯是瀉火要方

* 咽喉幹痛專方,桔梗10克,生甘草20克,玄參30克,麥冬50克,制半夏10克。水煎,日三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