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时觉得HR给的工资低了,拒绝了该公司,后面又后悔想去该公司,合适吗?

用户8481309004227


茉莉有个朋友就是吃了回头草的,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故事,回头草不怕吃,重要是好吃。

茉莉的朋友是当时同时面试了两个公司,一个公司很着急,三天就发出了录用通知,另外一个却等了一个星期都没有什么反应。也说一下两个公司的背景,出了录用通知的是国企,另外一个是外企。薪酬来说外企更好。平台的话没入职还没能确定。由于当时有经济的压力,所以茉莉的朋友就选择了国企。但是入职一个星期后,外企发出了录用通知,这个时候就纠结了,其实外企的工作钱多,离家近,只是转行。当时茉莉的朋友纠结了三天,但是还是打电话和外企商量是否可以入职。

在外企办好入职手续后,同步在国企那里协商辞职。当然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毕竟才入职不够一个月,大家也可以知道这样必然遇到压力。

最后经过协调,还是成功入职外企。现在工作还算顺利。

所以这里茉莉和大家分享几个感受。

第一,入职前充分和人事沟通。其实茉莉的朋友在获得了国企的录用通知时,完全可以打电话给外企的人事,了解自己的面试情况,是否能获得录用。而不是盲目等待。而没有类似这样的情况的,只有一个公司面试过的,也一样可以和人事沟通,了解自己的情况真是很正常的。

而且,通过和人事的沟通,也可以侧面了解这个公司的很多信息,例如是否加班,例如人际关系。其实像之前茉莉朋友的外企,发出录用通知慢,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们的工作效率低,所以这个问题也会在后期的工作中体现出来。但是前面的国企的问题就是他的直属上司是一个比较鲁莽的人,急躁。

但是茉莉的朋友没有做好的事情就是没有主动沟通,导致自己要重复选择,这样就自己增加了成本。

第二,综合判断公司的情况。

这里说的是发展前景,收入情况,福利情况。

这些都是可以在入职前做好调研的,例如可以上这些公司的网站看公司财报的情况。还有公司的假期福利,例如茉莉朋友的外企,年假是统一15天,双薪和其他福利都是满满的,但是国企那边就不一定的,要看当年的收益。而且从行业上来说,外企的行业是朝阳,而国企却难说。而且茉莉到现在依旧觉得,国企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综合来说比外企复杂很多。

所以,在入职前,一定要综合考虑清楚,想想自己最想要什么,这个公司是否能满足。


Molly小秘书


合适或者不合适,完全取决于你当时是如何拒绝的。


如果你当时说的很委婉有礼貌,类似于:我回去考虑一下,也非常感谢您给我这次机会。

这样的话,整个事情是有转机的。HR也明白你是在做各种比较,当你觉得这个待遇合适的时候,你会回来联系HR。

这样你就可以和HR再联系一下,说自己回去考虑成熟了,给他一个充足的理由,比如觉得很喜欢贵公司的某些方面,包括工作氛围、环境、前景等等,然后看看HR的态度。


如果你当时硬邦邦的直接说:你们的工资太低了,我无法接受。

那么就算了,你回去和HR谈,他会极度怀疑你在这个公司只是一个跳板或者过渡。即便是公司急缺人手暂时录用你,估计待遇也不会特别好,也不敢把你放在一个关键的位置上。所以就不要自取其辱了。


沃特艾窝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里有个疑问,就是你因为工资低而拒绝该公司之前是否该公司已经决定录用你,这个非常重要。

如果企业已经决定录用你,但是因为提供给你的工资低,你拒绝,这是一种情况。

如果公司还没决定录用,只是进展到谈薪资这块,而你觉得薪资低,于是拒绝,这又是一种情况。

无论怎样,之前你都拒绝了该公司,而原因大家都知道,就是你觉得工资低。

在这个前提下,你又后悔,觉得你要去该公司,那么是不是因为你没有找到更好的企业?是不是其他的企业提供的工资比之前这个企业提供你的工资还要低?或者说你干脆就没有找到有接受你意向的企业,而前面你拒绝的这个企业仅此一家对你有意?

现在找工作都是双向选择,只有企业和应聘者都达成一致,那才是皆大欢喜。



我们先说上面提到的第一种情况。

假如现在你后悔,你必定要联系当时的HR,结果很明确。

第一,因为你的拒绝,企业又面试了其他人,录用了其他人,这样你就没有这个机会了。

第二,企业还没招到合适的人选,刚好你想去,有可能达成一致,然后你被录用。

但这两种可能,你都会遭到别人的质疑,质疑的问题就是我上面提到的,所以说你要做好心里准备。

我们接着说说第二种情况。

这种情况很简单,本身人家企业还没决定录用你,再加上你嫌弃工资低,即使人家没招到人,也不可能再录用你。

所以对于本问题而言,没有合适与不合适,只有你能不能被录用之说。


陪娃乐趣多


就提示一点:假如不考虑面子问题,你觉得合适吗?

而且这个面子问题还是单方面的,也就是只有你觉得会不好意思,会有合适不合适的问题。

既然你后来想去这家公司,那就说明之前困扰你的工资问题,其实是能够接受的,或者市场行价相比不低,或者自己想清楚了能接受,总之公司和薪水都是你能接受,并想要的。


那对方的HR 会怎么想呢?他会不会因为你之前拒绝过,就不再欢迎你入职了?

“因为你 以前拒绝了我,现在我也要拒绝你!”

我从没有见过这么考虑问题的HR ,面试通过基本就代表HR 对你本人适应该岗位的认可了。

双方能就薪水达成一致,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你终于浪子回头接受薪水了(没准HR也觉得低,但他没权利给出更高的,自己还很遗憾呢),那HR高兴还来不及呢。


换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场景,买衣服。

你看上一件衣服,跟老板还价,没有还到想要的价格,放弃了。

最后发现还是喜欢那件衣服,回去再买。

老板高兴吧?高兴。

你高兴吧?虽然纠结了半天,但买了喜欢的衣服,还是高兴的。

那其中谁会不合适呢?

没人不合适!


看明白了吗?

你做出的这个选择,这么看上去,没什么合适不合适的。

但是,假如再纠结下去,衣服被别人买走了,就真的不合适了!

不要在无谓的事情上浪费时间,特别是面子问题。

凡是跟面子相关的问题,都不叫问题,面子跟里子相比,永远不重要!


我是玲珑一刀,二胎妈妈,外企职场小姐姐,能力有限,不敢自夸,但求做头条最用心最有温度的分享者!期待你关注!


玲珑一刀



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是:您对自己能被提供的薪资水平是否有个清晰的认识?换句话说,您有没有通过面试至少拿到3至5个口头offer来比较衡量出自己在市场的合理价格。


如果还没有,请继续尝试足够多的机会,给自己更多的数据支持再给自己下定论到底值多少钱。一个两个offer只能说明您还没付出对得起自己的足够努力,还没有尝试应该尝试的机会数量。


只有当手中有那么几个像样的offer时,你才能从各方面因素(公司性质、基本工资、福利待遇、休假制度等等)来权衡,并充分了解到自己的市场价格是多少。至少做到不轻易亏待自己。因此,除非对方给出的数字低得离谱,您面试当场拒绝对方是极其不明智的;同时,您在没有更多尝试的情况下又轻易的反悔,也不明智。


如果您已经有了好几个offer在手,被您拒绝的这个仍然是目前最好的一个,那么您当然可以尝试回去和HR商量。成年人的选择都是权衡利弊的结果,无关乎对错,更无关面子。只要您当时话没说得太绝,也许对方能够重新考虑。但风险是,对方有可能认为您以此作为跳板,而提出质疑,您需要有合适的应对方式。


如果您确实想以此为过渡,骑驴找马,那么还是建议您慎重考虑,该公司所处的行业及薪资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与现实。虽说很多人都在唱"先就业,后择业",但对此我不以为然。我认为慎重的对待每一次选择,特别是行业的选择非常关键,这将决定一个人是否站在了合理的发展起点。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千万不要一次又一次的短期进出,浪费时光。


希望以上对您有所启发,祝您好运!


平衡木上的鱼


这个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你是去工作的,你是去用你的劳动换取你的工资,你只要工作上没有问题,那么完全没有必要在乎这个东西,你如果能去我觉得这正是现在职场中好多人需要具备的素质。

那就是脸皮要厚,咱们这里的厚不是那种厚颜无耻的厚,这里的厚是我们生活中和工作中都需要的,比如说你追女生需要脸皮厚一点,你总不能要求女生倒追你吧,那样你可是要特别优秀了,还有就是对待客户要脸皮厚,不能客户一说拒绝你,你脸上就挂不住了,或者是领导说你两句话,你马上就感觉自己的自尊心收到了极大的伤害,那么你这其实就是玻璃心了。

你如果能做到脸皮厚,其实很多时候这是一个人成功必要的条件,像马云也是做过推销,你说要是别人拒绝他了,他就不好意思了,他也没有这么大的成就,像咱们老过的亮剑里面的李云龙那个角色,他的脸皮那可是真的厚啊,领导马上去都能笑脸相迎,这其实就是职场的一种智慧,我还记得有次王健林开会,有一个他的员工说错了一句话,当时当着那么多人,王健林就说了他,如果是个脸皮薄的是不是就应该收拾东西走人呢,其实那是不成熟的表现。

所以我们都是成年人了,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言行去负责了,如果我们发现我们之前错了,那没关系,谁不犯错,是人就会犯错,但是我们犯错了及时的改正不就可以了嘛。小时候老师就教我们知错能改是好孩子。

不要去在乎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你所要做的任何事情都是要对自己负责的,如果你不能对自己负责,那么你在职场真的很难生存下去的。





小花职场直说


不要瞻前顾后,有想法就去做。

纠结的人成不了什么大事。




感受齐风韶韵


我作为一名HR,建议你可以尝试和用人单位的HR联系看看,用人单位拒绝与否,有时和招聘的岗位也有关系。

不过这也要看你当初面试时是以什么样的语气拒绝的公司。如果你当时很傲慢的态度,那我不建议你再次联系。


80后小万


国际旅游摄影网,一个传播旅游摄影的乐园,这家单位非常不错。



徐长红137135569


这个问题取决于您当时对这份工作的渴望程度。如果急需这份工作,那就没有必要考虑了,如果在职的话,建议您考虑清楚后再做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