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掏10万仍后继无人 山东“野生”吕剧团濒临消失


吕剧是山东省的地方剧种,是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主要是用山东方言来演绎的街坊邻里戏、家乡戏。虽然没有京剧、黄梅戏那样有知名度,但在山东省的大部分农村地区,这一剧种深受群众喜爱。位于黄河三角洲的山东省滨州市、东营市被认为是吕剧发源地,这里有一些热爱吕剧的民间艺人,他们自发筹钱组成民间剧团,利用农闲时间到各地去演出,团长宋客光和他的梨园吕剧团就是其中之一。

1996年的冬天,由团长宋客光带头,18个人组成的梨园吕剧团就这么成立了。成员都是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花官镇的农民,他们扎根在土地,以种蒜为生。成立剧团不仅是因为热爱“唱戏”,而是他们有着代代相传的技艺。早年拜师学艺,跟老艺人一句一句的学,经过长年累月的演出,又在老吕剧剧本上加工和改编,形成了有剧团特色的表现方式,修改了《定僧扫雪》、《空棺记》等吕剧剧本的一些内容。

演员在“上香”,“上香”是行话,就是表演前化妆换戏服。因为资金有限,所有的“香”都是大家十块、二十的凑钱买的,品质不高,常年使用,让女演员们看起来都要“老”。这几年吕剧不景气,一年不如一年,剧团的人走了又走。为了维持这个剧团,宋团长自掏腰包,几年来已投入十万多。“明年剧团还能不能支撑下去都不好说”宋客光说到。


他们四处奔波游走卖艺,一来是为了补贴家用,二来是希望他们这一带的民间吕剧不要在自己这辈手里消失。借了一辆货车,拉着他们的全部家当,在山东省东营、潍淄博一带,挨个村挨个村的转,每次出去他们必带一筐大白菜,冬天白菜便宜又扛饿,演完就从车后面拿出炉子和锅碗瓢盆,跟当地老乡借个火,煮一锅白菜,就着干粮吃。剧团的人都笑称自己是“野生”剧团。唱戏间隙,一名准备上场的演员。

“我们这个就是干了一个辛苦活,谁不想回家过个年,可过年这几天有的村镇联系我们,我们就来”。“现在跟原来不一样了,现在我们唱戏都求着别人,一年不如一年,去年就有几个人退出了,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到什么时候”宋客光说。每到一个村庄,当地的村民家里阴暗潮湿的杂物室,就成了这些演员的临时住处,条件十分简陋。

吕剧,原来就是“驴戏”。宋团长说到,原来我们的老艺人就是出来“讨生活”,骑着一头假驴,一边走一边唱,图个热闹,能给个钱的就给个钱,没钱了就赏口饭。我们就是不想让它就这么没了,老人们传给我们的段子就这么没在我们手里了,想想心里就难过!


零零散散的观众。“去年这个村还有不少人看戏,今年就不行,看来明年村里就不请我们来了”,宋客光很平静的说。对他来说这已经习以为常了,现在即使是农村人也都在家看电视、上网,哪还有人愿意大冷天的出来看戏,而且现在的年轻人都在追赶时尚,已经不愿意接受这种“老土”的民间艺术。

分钱,按照参加表演的人头,一天下来每个人能分得几个钱。剧团这几年老艺人身体吃不消唱不动了,年轻人没有人愿意学,团长宋客光这些年一共收了9个徒弟,到现在还依旧唱戏的,只剩下了他的大徒弟许希梅,“没有徒弟带已经快十年了,团里最小的演员,今年都37岁了”。“年轻人去打工一个月都好几千,学这个没有“前途”家长也不同意”。

旅途,为了节省路费开销,全部家当包括演员在内的所有人全部蜷缩在后车厢内,路线也只能选择不收费但是路况不太好的国道省道。从淄博到滨州一行人要在后斗上颠簸5个小时。


宋客光也想过让吕剧传承下去的方式,就是取得资金支持,开办专门的学校,为此他还曾四处奔波,找过相关文艺单位,但像他这样的野生剧团想要被重视太难了。货车慢慢的开在乡间小路上,载向不知道未来的远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