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拉玛蒂亚号航空母舰的舰岛为什么在中间?

啸鹰评


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原因很简单,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是从俄罗斯送给他的基辅级载机巡洋舰的四号舰“戈尔什科夫”号基础上改装而来。俄罗斯基辅级准确来说并不是一艘航母,而是载机巡洋舰,是一艘可以携带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作战的大型巡洋舰。因为是巡洋舰,其上层建筑并不是航母通常的侧置舰岛,而是位于靠近船身中央轴线的舰桥。改装成航母之后,舰岛没办法改了,只能留在原来位置,所以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舰岛位于船身中央,在左侧还有着一块空地,简直就是浪费。


基辅级少见的彩色照片

基辅级载机巡洋舰是冷战时期的产物,源自于前苏联海军的另类发展模式。前苏联和美国的海军发展理念是不一样的,美国海军的发展模式是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水面打击群。而前苏联不如美国家大业大,于是为了对付美国的航母战斗群,前苏联海军的发展模式是以水下核潜艇为核心的打击群。因为缺少水面护航舰艇,前苏联的“航母”叫做载机巡洋舰,有着强大的单舰作战能力。


随着前苏联解体,俄罗斯无法负担这几艘点错科技树的载机巡洋舰,于是便开始了外售。2004年,俄罗斯将这艘载机巡洋舰送给了印度,并开始了相关改装工作。根据双方签署的合同,这艘航母是免费赠送,但是改装费用则完全由印度方面承担。印度的要求是要得到一艘可以用于起降米格-29K舰载机的常规航母,于是俄罗斯就对这艘甲板上布满武器的载机巡洋舰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工作。


首先第一件事就是拆除前甲板的反舰导弹,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和两个炮位,空出甲板位置,并在舰首加装14.5度的滑跃甲板。左舷加宽,设置斜角飞行甲板,作为飞机降落区域。同时向右延伸甲板,增大甲板面积,用于设置停机位。原本的舰载机垂直起降改为滑跃起飞,阻拦索回收降落的模式。改装完成后的戈尔什科夫号载机巡洋舰改名为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成了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不过,它依然有着一个尴尬的问题,那就是舰岛的位置,从一开始的时候,它的设计就是一艘巡洋舰,上层建筑位于中央轴线的巡洋舰。

甲板可以改,武器装备可以拆除,但是这个巨大的上层建筑却没有办法直接往左移动,这也是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舰岛位于中央的最直接原因。其实印度人也注意到了这个尴尬,想过将舰岛全部拆除,然后重新设计全新的现代化舰岛,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就可以了。但是这样做的工程量非常巨大,戈尔什科夫号原本就是一艘理念落后的军舰,如今进行现代化改装,如果工程量太大,产生的成本过高,那还不如委托俄罗斯重新建造一艘全新设计的现代化航母。而且,舰岛在这个位置也不是不能用,改装之后的维克拉玛蒂亚号有两个起飞位置,其中一个就正好顶在在舰岛旁边,虽然比较挤但并不会影响舰载机的起飞。
这就是维克拉玛蒂亚号,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的上层建筑,完全位于船身中心轴线之上。飞行甲板的停机位是后来改造之后扩大而来,飞机起飞位贴着舰岛,有着众多不合理之处。

原本号称双航母战斗群的印度海军如今只剩下这艘有着各种瑕疵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了。而且这艘航母在改造过程中还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改进方案不合理,船电系统缺失,动力系统故障,甚至还出现了海试失火的事故,改造费用也从最初的几亿美元追加到了22亿美元。但是印度自始至终都没有想过放弃,俄罗斯再坑它也默默掏钱,以保证自己的海军有航母可以使用,保证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和对南亚地区的绝对掌控。这一点也从侧面印证了印度作为新兴大国的野心。

库兹涅佐夫级则好多了

再说一点题外话。其实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库兹涅佐夫级的舰岛和基辅级非常相似,库兹涅佐夫级的设计是在基辅级上延伸发展而来,几乎使用了一样的的舰岛设计。都有着体型巨大,舰桥低矮的特点。不同之处在于,库兹涅佐夫级的设计明显更加偏向于舰载机的使用,于是按照常规航空母舰的设计思路,将舰岛设置在了侧舷,甚至还为了扩大飞行加班做了一定的外飘处理。这一点就体现了前苏联已经承认自己在航母发展上点错了科技树,并且开始了自我修正,重回常规航母的路子上来了。


赤焰哒哒哒


维克拉玛蒂亚号之所以舰岛设置在上甲板中部,是因其改装原因。维克拉玛蒂亚号前身为前苏联“基辅”级航母4号舰“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该舰前部为巡洋舰设计,后半部为飞行甲板。

2004年俄罗斯和对该舰垂涎多年的印度达成军售协议,由俄罗斯为印度进行大规模改装工程。长达近十年的改装过程中,俄罗斯将原舰艏的大量导弹发射系统和其他武器系统全部拆除,改装为滑跃起飞甲板,斜角甲板上加装三条拦阻索,由此成为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 。


但是俄罗斯就是做出这些改装都用了十年时间,还坑了印度24亿美元,最后维克拉玛蒂亚号还成为一艘有缺陷的航母,原先位于甲板中部的舰岛俄罗斯并没有改装能力,因为前苏联在设计这艘航母的时候舰岛就在中部,而前苏联所有的航母建造设备如船坞、人员、设备等都在黑海沿岸的乌克兰境内,俄罗斯的航母建造和改装能力也是等于白手起家。而印度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俄罗斯去如此改装也没有任何办法。


如今维克拉玛蒂亚号已经在印度海军服役数年,动力系统已经换装意大利的柴油发动机,前苏联时期的大量雷达和电子设备也已经被竭尽所能拆除了。满载排水量45000吨,最高航速30节,续航力2.5万公里/18节,船员1800名。配备舰载机为16架俄制米格29K轻型战斗机和6架各型直升机,滑跃甲板角度14.5度。该舰服役至今先后发生过毒气泄露和锅炉爆炸等多个事故,战斗力存疑。


西凉宣抚使


想挪是不可能挪的,一辈子都不可能挪的,舰岛放在中间,既凉快,又拉风,看起来还威武,特别有大国风范。。。

印度航母维克拉玛蒂亚号的舰岛为什么在中间?这事咱们得从它的原型,“戈尔什科夫元帅”号航母说起,实际上,“戈尔什科夫元帅”号并不是航母,而是载机巡洋舰。当年苏联很有一批反对建航母的高层人物,多次以“航母是活棺材,核武器才是未来”的理由毙了海军提出的建造航母的方案,没办法,苏联海军只能“曲线救国”,提出建造载机巡洋舰。

不过苏联高层也不是好蒙的,既然是载机巡洋舰,当然首先它得是巡洋舰,然后仅仅能够多装几架飞机而已,所以“戈尔什科夫元帅”号的舰体实际上是按照巡洋舰来设计的,庞大高耸的上层建筑,居中的舰岛,堆砌在前甲板上的反舰导弹发射器,在那时候就已经决定了。

而印度购买“戈尔什科夫元帅”号之后,将它交给了俄罗斯北方造船厂进行改造。注意,俄罗斯北方造船厂从来没有生产和改造航母的经验,苏联所有的航母都是在如今已经破产的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建造的。经验不足,不敢大改,所以俄罗斯北方造船厂只是给“戈尔什科夫元帅”号套了一个壳子而已。

如果要将“戈尔什科夫元帅”号的舰岛往边上挪个位置,首先涉及到的是舰岛内庞大而复杂的烟道系统,“戈尔什科夫元帅”号可是传统的蒸汽动力航母,里面还在烧锅炉。其次,需要重新调整整艘航母的重心,“戈尔什科夫元帅”号的舰岛重达几百吨,而航母就像一个跷跷板,这么重的家伙要挪个位置,稍有不慎,整艘航母就有可能翻船,俄罗斯北方造船厂明显没有这个实力。即使强行挪位置,那么和重新建造一艘航母的工程也差不多了,谁来出这个钱呢?要知道,仅仅只是套个外壳,俄罗斯就宰了印度几十亿美元。

所以舰岛放中间就放中间吧,米格29撞上去就撞上去吧,反正死的是飞行员,又不是决策的印度高官。


铁翼苍穹


关于印度航母维克拉玛蒂亚号奇葩的舰岛,还要从这艘航母的身世说起。

维克拉玛蒂亚号(又称超日王号)是由前苏联基辅级载机巡洋舰的四号舰“巴库号”改造而来。

巴库号载机巡洋舰,红海军鼎盛时期的代表,基辅级载机巡洋舰的四号舰。由于与基辅级的前三号舰相比,巴库号进行了大量的改进,也有人将该舰单独列为巴库级载机巡洋舰。这艘舰艇之所以被成为载机巡洋舰而不是航母,上面的这张照片可以说明问题。由于苏联海军独特的装备思路,直至解体前也没有发展美国那样的大甲板航空母舰,而是发展了载机巡洋舰这种怪兽。说它是航母吧,它拥有大型战斗舰艇上齐全的反舰、防空和反潜系统;说它是巡洋舰吧,又搭载了喷气式战斗机可以执行侦查、防空等任务。这艘舰怪异的定位就决定了其航空运作能力聊胜于无,舰岛是否影响舰载机运作不是什么要紧事,而航海性能才是更重要的。所以即便在改装成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以前,该舰的舰岛也有点靠近中线,就是为了平衡左舷外飘的飞行甲板。而且舰岛上塞满了各种天线、甚至前方还有两门大口径舰炮!与绞尽脑汁缩小体积的航母舰岛相比,巴库号的舰岛更像是一艘巡洋舰的舰岛。

巴库号主要的舰载机就是十几架雅克38。这款飞机跟鹞式差不多,但是火控系统差距较大,在短暂的服役生涯中算不上形成了战斗力。而且,与英国佬使用滑跃起飞、垂直降落的方式不同,基红海军的雅克38是垂直起降,大大限制了载荷航程性能,因此被奚落为“桅杆保卫者”。这说明,红海军在航母使用思路上一直没有摸到门道。

随着红色帝国的解体,破落的俄罗斯没有能力继续维持航母这样的吞金兽,巴库号在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故后黯然停在码头上,默默等待宿命来临。

但是,国际形势的风水轮流使得巴库号(此时已经改名为戈尔什科夫号)等来了自己的真名天子。印度正在满世界寻找“维兰特”号的接班人。1999年,“慷慨”的俄罗斯向印度提出一个建议:免费把戈尔什科夫号送给印度,但是印度要掏“一点点”改装费。当时预计这个费用是9亿美元,印度被这个从天而降的馅饼砸晕了。

心高气傲的印度海军当然瞧不上载机巡洋舰+雅克38的废柴组合,三哥想要一艘真正的航母,毕竟人家是二战后航母使用经验最丰富的亚洲国家。于是,对戈尔什科夫号载机巡洋舰的改装是脱胎换骨的。简单的说,改装工作的核心就是围绕着飞行甲板,使其成为一艘带滑跃角的全甲板航母。

关于改装的内容笔者就不多说了,上面这张照片一目了然,简单的说就是拆除原来舰首部分的反舰导弹发射装置、舰炮等,使得飞行甲板贯穿全舰,而且在舰首增加了一个滑跃角。

在这一系列改装中,舰艇左舷后半部门增加了一段耳廓状甲板(笔者用红圈标注的部分),通过将甲板尽量向外延伸的方式,使得甲板尺寸整体不大的维舰获得了与辽宁舰差不多长度的1号长起飞点,注意看该起飞点的位置,在该点起飞的米格29发动机喷口是朝向舰艇外侧的,比较安全。这块外飘的耳廓状甲板的好处还不仅如此,它还增加了数个停机位,而且是直接可以上长起飞点的停机位。维舰的甲板运作能力能与比它大50%的辽宁舰等量齐观,这块耳廓甲板功不可没。不得不说,毛熊虽然江河日下,但是真的底蕴深厚。

但是为了增强航空运作能力而采取的一系列加大甲板面积的改进措施(尤其是这块外飘的耳廓甲板重达几百吨)使得该舰重心严重左倾,影响了航行性能。为了平衡重心,维舰不得不在右舷增加甲板,使得舰岛进一步向舰体中线靠拢,也就是题主所提的问题。但是,毛熊这种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救场措施也带来了一点好处:舰岛右边的这点空间可以较方便的进行弹药之类物资的补给调度,提高了甲板作业的安全性。这一点跟英国上个世纪60年代胎死腹中的CVA-01级航母有异曲同工之妙。

英国CVA-01型航母效果图,注意看舰岛右侧的空间竟然可以容纳两架舰载机进行整备作业,不知道维舰是不是有这样的操作。

总之,在磕磕绊绊的改装后,戈尔什科夫号变成了今天的维克拉玛蒂亚号,但是其改造成本从原来“拉钩不许变”的9亿美元涨到了“日他先人”的29亿美元。很多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中国网友嘲笑三哥被毛熊“钓凯子”。但是实事求是的说,固然有俄罗斯方面宰人的嫌疑,但是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印度能以30亿美元拿下一艘中型航母,也算是合理(坊间传闻辽宁舰的改造费用也在200亿人民币左右)。当时在改装过程中面对俄罗斯方面一涨再涨的改装费用,被印度记者质问的印度国防部长说:谁要能以20亿美元的价格给印度弄一艘航母,我马上就打款(网络传言,笔者不负责真伪)。

认真的讲,无论我们怎么奚落印度,作为二战后航母使用经验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印度在围绕航母打造海上力量方面的思路值得我们这个刚在航母之路上起步的国家学习。笔者觉得,尊重与学习永远比不知好歹的奚落与嘲笑更好一些,尤其是在我们将要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航母强国的当下。

如今,我们也是拥有双航母战斗群的主儿了,而且还会有更多。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印度人当然知道不好,但是没法改啊。

维克拉玛蒂亚航母前身是苏联的基辅级航空母舰最后一艘,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基辅级航空母舰是现在的叫法,而在上个世纪苏联内部正式的称呼应该是1143型重型载机巡洋舰/重型反潜巡洋舰,从这个名称就可以看出,这是苏联红海军在前往美国那种航空母舰道路上的实验阶段产品。整个基辅级仍然强调了单舰火力和独立作战能力,配置了大量的常规反舰导弹、防空导弹以及火炮,在这种背景之下,飞行甲板如同是附带品,设置在中央舰岛的后侧方。

当时基辅级配属的舰载机主要是反潜直升机,承担的主要航空作战任务还是反潜。

时过境迁,昔日苏联变成了俄罗斯,1143这种型号变成了鸡肋装备。正在犯愁之际,印度人找上了门,高兴之下,俄罗斯决定免费赠送这款战舰,但是附带的条件就是,整个改装费以及配属的米格-29舰载机还有弹药都是要从俄罗斯购买。

经历了苏联解体之后的分裂,俄罗斯的水面舰艇研发和制造能力大幅缩水,尤其是航空母舰的建造能力更是下降严重,在这种背景之下,俄罗斯造船厂将前甲板改成了滑跃式起飞甲板以供米格29起飞,优化了甲板面积,但是原本处于中央位置的舰岛依然保留,就形成了现在这种尴尬一面。

这种航母堪称最为“搞笑”的产品,没有前起飞点,起飞的时候无法同时进行降落作业,航空运行效率大打折扣。

不过,谁让印度自己没能力研发和制造,还想保持航母舰队呢,那么只能接受这种货色的产品了。


OK,关于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吧。😊

获取更多军事、航空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


老鹰航空


因为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被改造前不是航母,是巡洋舰!全称是重型载机巡洋舰。

巡洋舰的舰岛自然在中间。

我们先看一下它的样子:

如果

把它右半部直通甲板遮住,是不是典型的导弹巡洋舰?只不过这艘巡洋舰有点特殊,额外增加了一个直通甲板,搭载作战飞机(包括可垂直起降的固定翼飞机)而已,所以叫:重型载机巡洋舰。

这是个什么古怪舰种?前苏联难道没造过真正的航空母舰吗?中国的辽宁舰是不是航母?说来话长,此事和前苏联一位传奇人物:海军总司令库兹涅佐夫有关。



二战之后,从斯大林开始,苏联一系列领导人都是导弹控,认为导弹就可决定海战的胜负,因此非常排斥并禁止制造航空母舰。斯大林曾说过:在导弹和核武器的面前,航母不过是棺材盒子!而当时的海军总司令库兹涅佐夫深通海军,明白航母在未来海战的重要性。可又不能和最高领导硬来,于是在精心策划下,巧妙的发展了“莫斯科”、“基辅”两级“巡洋舰”,只是都可以带一定数量的舰载机进行“反潜”。这样既不和大领导的最高指示冲突,又保留了航母制造技术的火种。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因为没有航母受尽了美国的羞辱,此后苏联领导人才意识到航母以及制空权在现代海战的重要性。于是终于在随后也就是苏联解体前造了最后一个批次共三艘真正的航空母舰。其中一艘苏联解体后被拆毁,一艘远涉重洋来到中国改成了辽宁舰,还有一艘就是俄罗斯今天最后的一艘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对,就是以这位前苏联的航空母舰之父命名的!

库兹涅佐夫号航母


至于印度,改装时这船的舰岛是没有办法大改的,合不合适就将就用吧!谁让明明是匹骡子,非要当马骑。


朴刀sword


维克拉玛蒂亚号又称超日王号航空母舰,在印度是一个响亮的名字,样子有些奇葩,舰岛几乎中置,看上去有些不伦不类,其实印度也不想这么做,这是理想与现实使然。

印度对航母狂爱甚至到了畸形的热爱,自己一直在表白,在亚洲装备航母最早,经验最丰富。的确是,印度第一艘航母维克兰特,第二艘维兰特号,都是来自英国,虽然退役转现役,但为印度带来荣耀,在印度次大陆张扬武力。然而都太老了,需要替换,但是很难。俄罗斯真好,上门送礼了,为印度送来了重型巡洋舰巴库号,俄罗斯叫戈尔什科夫号航空母舰,免费赠送,俄罗斯只要改装费7.9亿美元。印度觉得天上掉馅饼,马上掏钱。时间不久俄罗斯又说算错了,重新计算过,需要29.5亿美元。印度又气又怒又没办法,谁叫自己需要呢?谁叫自己没技术呢?经过讨价还价,最后定在了23.5亿美元。经过各种曲折,延期,终于入役印度海军,成为主力,成了炫耀武力的宝贝。



其实印度自己也肯定提过这个问题,航母舰岛怎么中置呢?其实常识就明白,都是动力惹的祸,飞机舰船都是这样,可以这么说,动力决定一切。4.5万吨的重型巡洋舰改成航母,扩张飞行甲板,使船体外飘,这比较容易。最难动的是动力位置,他一动全都动,就是重新设计制造了。印度正是因为不会制造,所以才买。俄罗斯正是因为不会,才让印度掏钱,自己练手,目的不同,结果是一样的。



其实这艘航母舰桥是能动的,可以外移,但是动力是不能动的。而在常规动力舰桥中,甲板上面排气道是核心,排气道必须顺畅,动力才能顺畅。下面核心动力不能动,烟囱也不能动,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其实可以想象,如果动力足够大,甲板还能够扩张,甲板扩张越大,舰越靠近中心,就越来越奇葩了。

看着这个奇葩式的航母,你笑阿三奇葩了吗?笑笑得,印度也是一个有理想的国家,希望大家从战略上藐视,从战术上重视,才会事事不怠,你觉得呢?



大志远思想空间


因为其前身基辅级航母,舰岛是建在船体,为增加左舷降落区跑道宽度,增加左船外漂,为平衡重量只能增加右舷舰岛外漂,从而变成现在的样子。

印度的维克拉玛蒂亚号前身,是前苏联基辅级航母4号舰巴库号(后更名为“戈尔什科夫“号)。但基辅级原本就是载机巡洋舰/反潜巡洋舰的定位,是垂直起降型航母,主要是依靠搭载的反潜直升机和雅克-38垂直起降战斗机,左舷跑道其实是垂直起降平台。



但是基辅级自身火力非常强大,大型巡洋舰级的火力,舰岛除了航空指挥功能外,还集成了大量的火控和电子设备,因而舰岛十分巨大,是直接建造在船体结构之上,是作为巡洋舰的上层建筑而存在。

所以基辅级航母外漂很小,其水线宽度32.7米,最大舰宽47.2米。飞行甲板面积很小,只有6000平方米,最后一艘巴库号增加到10800平方米。

正常起降的航母,为了方便舰载机起降和调度操作,是尽可能的增加甲板面积。舰岛面积尽量缩小(过大的舰岛容易产生乱流,影响起降),舰岛也建在外漂结构上,平衡降落跑道外漂。
辽宁号正面,其水线宽38米,但是舷宽达到75米,外漂增加了将近一倍的宽度。

也正是这方面原因,维克拉玛蒂亚号从垂直起降航母改装成常规起降航母时,为了增加飞行甲板面积,特别是降落跑道长度。增加了斜角甲板夹角,不得不增加左舷外漂。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持左右船舷重量的平衡,不得不也对应的增加右舷外漂。


对比巴库号,维克拉玛蒂亚号改装后增加了将近1万吨的排水量,舰宽从47.2米增加到59.8米。这样两侧一增加,就变成舰岛中置的钉子户了。

不过维克拉玛蒂亚号的右舷空间也不是完全浪费,俄罗斯给印度规划这个区域可以用来临时存放弹药和停放甲板车辆,比如说拖拉机。


五岳掩赤城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说点么事小历史。

第一眼,从这个角度看,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是不是与我国的辽宁舰和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很像啊?

但它实际上是基辅级航母中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的改进版,我们再来看看基辅级的样子。从上图的角度看基辅级航母的甲班宽度较窄,舰岛巨大。

我们再从这个角度看维克拉玛蒂亚号。很显然,改装后的航母甲班加宽了,而且为了保证左右平衡是两侧都加宽,舰岛前面的武器区域也变成了滑跃起飞的跑到。

那么为什么舰岛不往边上移呢?这是与原设计有关的,对于常规动力航母,其舰岛不仅要与下部船体联通,还要与动力系统的排烟口紧密结合。因此,在原基辅级航母上改装,航母的整体结构是无法改变的,所以从现在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上看,其舰岛在中间,实际上舰岛的位置没变。

希望我的回答符合题主的想法,谢谢!






雪露微茫



印度的新航母维克拉玛蒂亚号原型是一艘前苏联时期的“基辅”级航母最后一艘“戈尔什科夫”号,好像是千禧年吧,普京访问印度的时候免费送给了印度,并帮助其升级改造。


由于基辅级航母本身就是一艘载机巡洋舰,所以在舰体结构设计之初,并没有现在航母所具有的船舷外飘设计,现在看到的也是后来在俄罗斯升级改造后才有的。基辅级受制于常规动力的选择,需要设置排烟道,再加之当时为了提高锅炉燃烧效率和减少烟囱对舰体内部空间的影响,所以并没有刻意将烟囱设置在舰体最右侧,而且当时的舰载机也主要以直升机和垂直短距起降的雅克38为主,所以对于甲板的要求不是很严格,舰体结构就设计成当时那个样子了。



后来俄罗斯在经历自己用的时候频繁发生事故的和经济下跨的影响下,便以免费送的名义卖给了印度,舰体是免费送的,不过升级改造需要印度自己掏钱,而且这个费用也经历了多次涨价,还间接帮助俄罗斯升级改造了能够建造航母的船厂。

最终的改造型航母也终于服役了,相比于原来的基辅巡洋舰舰体甲板面积增大了许多,原来舰艏的导弹发射系统改成了滑跃起飞甲板,甲板整体外飘更大,增加了拦阻索以便让米格29K可以使用拦阻方式降落。不过受制于原始设计,这个本来就居中的舰岛在改造后更居中了,距离航母右舷的距离更宽了。都能停放米格29k舰载机和横着放印度版的舰载机牵引拖拉机了。所以在经过升级改造后,由于舰体右舷也进行了甲板外延伸后舰岛的位置更靠近中间了,这个最影响舰载机起降的劣势竟然没有被消除反而更加严重了,其实这也没办法,因为这毕竟是改造的,受制于原始设计的劣势根本没办法改变,而且这是一艘常规动力的航母,舰岛内不光有指挥舰桥,也有很大的烟囱存在。要想将舰岛整体挪到航母最右舷,就势必要动航母内部结构,这样改造下来还不如重新建造一艘新的划算呢。


印度在经历了这场时间金钱的拉锯战后,真的是有苦说不出,听起来是免费得到了一艘准航母,但是升级改造的钱都能直接买一艘直接能用的航母了,而且还帮助卖家升级了船厂基础设施和练了手。最后得到的却是一艘性能不怎么先进的航母,连本能够提升舰队预警能力的美国E2-C舰载预警机都没办法使用,而且服役后问题不断。
真的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