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首詩歌讚美人間四月天?

西域之子cyj


四月,春正濃,花爭豔,讚美四月天的詩句首先會想到林微茵的《你是人間四月天》,還有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詩人眼中的四月是一年中最為美麗最具情懷的的一個月。

說起情懷,我認為在這四月天裡,最讓人融入感情的應該是大詩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詩人在這個細雨紛紛感懷親人的節日裡,看到路人掃墓祭祀,不免觸景傷情,希望用酒消愁,放牧的孩童給他指路,那個遠處杏花怒放酒旗飄飄的村莊就是酒家。

人們讚美春意盎然,花俏鳥鳴的四月的同時,清明,這個集節氣和節日於一身的日子,無不為四月徒增了份量,在氣候宜人,綠色滿眼的四月,我們邂逅了清明這個中華民族重要的祭祀節日,清明節也叫踏青節,祭奠親人,踏青賞景,清明也是春耕播種的好時節,自有農諺‘清明前後,種瓜點豆’,預示農民種下希望,來年豐收的意境。

四月,大氣溫潤,小雨如酥,櫻桃滿市,杏花鬧枝,輕輕柳色,盈盈水波,徜徉在四月天裡,感受春天的美好。




魚嫋嫋


問題:如何用一首詩歌讚美人間四月天?

引言:

人間最美四月天,不負春光與時行。四月天春光乍瀉,賦予人身心的愉悅,更增添了對光陰故事的豐滿。人的一生,能享受多少個春天,但未必能讀懂每個春天。

白居易筆下的四月天是姍姍來遲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但隱藏在任何地方的美,都會被人們發掘。

宜人而潤澤的四月,染綠了山野,催開了桃花,也催開了蘊涵在人們心底的千般憧憬。


崔護筆下的四月天是纏綿悱惻的:“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桃花依舊美豔,佳人已不知去向。同樣是人間四月,她不但能帶給你燦爛,同樣也會有悽然。

王安石筆下的四月天表面上是遊子對故鄉的美好思念:“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其實在字裡行間也寓著他的個人理想,似乎已經借時生根,破土萌芽,在春光的沐浴下,蔚然興起。


蘇東坡筆下的江南四月春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萋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杜甫筆下的四月春色:“兩個黃鸝鳴翠鳥,一行白鷺上青天。”而到了杜審言筆下的春景又是這樣一種情景:“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最有魅力的是民國才女林徽因筆下人間四月天:“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人間最美四月天。

她的風,她的雨,她的陽光,還有情懷。

是乍暖還寒的愜意,是挾著細雨的暖流,是煦風裡的溫柔;是江南濛濛細雨中的雨巷;是江北淺淺的新綠。

四月,古往今來,都能給人一種無窮的遐想——她的美好表達一個嶄新,一個成長,一個勃勃生機。

柳絲嫋嫋,芳草萋萋,透著美妙,揉著堅強。


針對題主提問,總兩首詞表達我心目中的“人間四月天”,應該是這樣的:

【虞美人•春歸】

春潮送暖南來信,不覺殘寒盡。

雪泥融洩潤無聲,萬物復甦柳岸孕溫情。

林光暗動驚棲鳥,慵醒嫌春早。

夢華飛逝影空留,四季輪迴苦旅幾時休?


【蝶戀花•探春】

春色滿園芳草路,垂柳籠煙,擎露粘飛絮。

一帶輕陰源上樹,鶯聲婉囀啼何處?

枝上李桃佳麗妒,灼灼其華,穠豔開無主。

物是人非心難駐,崔郎空望南莊苦。

【溫馨提示】兵法天下,詩詞文化。原創不易,碼字辛苦。相互交流,敬請關注!



兵法天下


人間四月天

時序又輪轉到四月,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和風、麗日、翠柳和鳥鵲;嫩草、綠苗、繁花和蝴蝶;更有那紛至踏來賞春人的笑靨。

四月是繁忙的,農民忙著播種,嫩筍忙著抽芽,百花忙著爭豔,蜜蜂忙著採花;

四月是旖旎的,桃花紅,梨花白,杏花粉,櫻花嬌,還有那菜花黃,海棠勻,月季濃,牡丹豔……

四月是柔情的,春風柔柔,春雨柔柔,春水柔柔,春日柔柔,春草柔柔,

四月是輕盈的,柳絲輕盈,白雲輕盈,新燕輕盈,花瓣輕盈,

四月是溫暖的,暖和的風,暖和的日,暖和的水,暖和的笑靨,

四月更是充滿期盼的,種子期盼發芽,農民期盼收穫,花兒期盼結果,愛情期盼生長,人們期盼前程,

願一切的一切,在四月中競發,祥和;

望所有的所有,沐著四月的陽光,乘著四月的風,高歌猛進,一帆風順!

四月,你好!


用戶9759381614450


關於人間四月,我馬上會想到白居易的詩。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常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這首詩把春殘寫絕了。

是的,向陽花木春來早,春卻在高山深谷,雖開放遲,但確讓人流連。唐人的另一首懷春詩。

古原春色舊來遲,

二月垂柳未吐絲,

即今河畔水開日,

正是長安花落時。這就像人生,生在大田就茁壯,受惠多,路途順,困難少。

而生在山高土瘠之地,則成熟晚,受若多,但味道特味。但不管怎樣,也能開花結果,晚也有好處,不於人爭春,正如毛主席的詞,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如果同時開,白居易也就不感嘆常恨春歸無覓處了。也就沒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色了。


蘭竹944


初夏

巴林盧永財

透過開滿鮮花的太陽

濃濃的看到春的模樣

不是四月了嗎

春天像一個無賴小童

抓緊一切不放

為山川大地換上最潮的時裝

俏豔的花叢蝴蝶正捉迷藏

微風掠過林花香

太陽的溫度像潮水慢慢上漲

是夏天嗎

一切都是春天的模樣

布穀鳥“布穀,布穀”的歌唱

紫燕雙雙築巢忙

日曆上看到立夏的字樣

白日一分一秒的延長











巴林盧永財


答:四月有清明,滿腔懷念!

多少海外人士,乘著飛機,不遠萬里,帶著思念,帶著感恩,來到故土,多少在外勞累的打工兒女,坐著火車,懷著內疚,懷著感激,來到家鄉……

手抓黃黃熱土,放在墳瑩,懷抱紅紅鮮花,插在碑前,點上三支檀香,對墓躹躬三次,默唸著親人,淚水奪眶而出,一掛鞭炮響起,祝他們在天國幸福……

四月有播種,熱火朝天!

豔陽高照,遼闊的田野裡,幾輛紅色拖拉機來回穿梭,布穀鳥在空中歡鳴,布穀!布穀!由遠而近,由近向遠,寬闊的水泥路上,男人們女人們歡聲笑語,男人們打著赤足擼起袖子在田裡播種,女人們則全身香氣穿著皮鞋站在路上端著種子欣賞著自己的男人,同老公說著開心的話兒,目光溫柔,村子裡,炊煙裊裊,魚肉飄香,那是老人們準備了豐盛的飯菜,……

四月有鮮花,秀色可餐!

藍天,一碧千里,不見一絲雲彩,山上的杜鵑開了,紅燦燦的,似一朵火雲臥在山上,地裡的桔樹、橙樹也開花了,白的耀眼,藏在綠葉之間,空中彩蝶、蜜蜂上下翻飛,高興極了,村莊上的樟樹開花了,百鳥歡唱,無數黃黃的大叢花,從蔥綠的葉子中鑽出來舒展,微風輕輕的吹著,各種香氣混在一起,沁人心脾,村中小河清激,泛著激動的漣漪,令人賞心悅目,舒服極了,……

讚美你,四月!你有美麗的景色!

讚美你,四月!你給人間帶來了豐收的希望!

讚美你,四月!你讓人類更加懂得感恩,積極向上!

四月是一首動人的詩,四月是一曲悅耳的歌!





黃羅漢


又是人間四月天

翻過三月的乍暖還寒

翻開這一幀 人間四月

迎來一位溫婉的美髮師

手持吹風機 是溫潤精緻的瓷白色

風是波浪式的捲髮

使每一個過路的植物

綠色的羽毛 蓬鬆而乾淨

花兒們也一撥接一撥走上舞臺

秀粉腮 秀蘭花指 秀芳芳

她們秀個體之美豔

也秀簇聚之紛繁恣肆

你好 四月

我還見證了枯木逢春的煊赫

萎靡原來是一種向死而生的姿態

繁密的叢花 是骨骼緻密處滲出的熱望

一架馬車載著女神欣然趕來

她的模樣被水畔的垂柳模仿

葇蔓的手指盪開水紋

水光柔媚 光線正好

一張接一張痴迷於自拍

與往年不同

這次我回觀自己

心還在跳 就是這四月的一部分

藏在樹冠深處的鳥兒

也要時常打理自己的羽毛

偶爾遊離於現實

扯一片飄逸狀雲絮遮掩塵胎

指點人間四月


雲K物散


清明穀雨緊相連,最美人間四月天。暖風駘蕩千山翠,芙蓉舒心萬里田。蜂喧蝶舞隨花去,燕舞鶯歌任流連。杜鵑啼血杜鵑紅,八桂三湘茶滿園!(清明穀雨期間,正是湘桂採摘穀雨茶的季節)











湘浦凡夫


人間四月天隨筆

(一)

四月清明穀雨天,

進入季春與夏連,

拜祭故人記恩德,

佑我後輩永向前。

(二)

四月清明穀雨天,

花豔蝶戀舞翩翩,

草青樹翠贊春景,

蛙鳴鳥唱悅耳邊。

(三)|

四月清明穀雨天,

一年之計記心間,

爭日應把穀物種,

不忘農時耕好田。











伯平11


提到讚美四月天的詩,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與友一起來欣賞: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此詩只有短短的四句,從內容到語言都似乎沒有什麼深奧、奇警的地方,只不過是把“山高地深,時節絕晚” “與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節候,做了一番紀述和描寫。而就是這首平淡自然的小詩,卻寫得意境深邃,富於情趣。

詩的開首“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兩句,是寫詩人登山時已屆孟夏,正屬大地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從緊跟後面的“長恨春歸無覓處”一句可以得知,詩人在登臨之前,就曾為春光的匆匆不駐而怨恨,而惱怒,而失望。因此當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衝入眼簾時,該是使人感到多麼的驚異和欣喜。詩中第一句的“芳菲盡”,與第二句的“始盛開” ,是在對比中遙相呼應的。它們字面上是記事寫景,實際上也是在寫感情和思緒上的跳躍—— 由一種愁緒滿懷的嘆逝之情,突變到驚異、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開頭,詩人著意用了“人間” 二字,這意味著這一奇遇、這一勝景,給詩人帶來一種特殊的感受,即彷彿從人間的現實世界,突然步入到一個什麼仙境,置身於非人間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這一感受的觸發下,詩人想象的翅膀飛騰起來了。“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詩人想到,自己曾因為惜春、戀春,以至怨恨春去的無情,但誰知卻是錯怪了春,原來春並未歸去,只不過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樣,偷偷地躲到這塊地方來罷了。

這首詩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寫得具體可感,形象美麗;而且還把春光擬人化,把春光寫得彷彿真是有腳似的,可以轉來躲去。且不只是有腳而已,它簡直還具有頑皮惹人的性格。在這首短詩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寫得是如此的生動具體,天真可愛,活靈活現,如果詩人沒有對春的無限留戀、熱愛,沒有一片童心,是寫不出來的。這首小詩的佳處,正在立意新穎,構思靈巧,而戲語雅趣,又復啟人神思,惹人喜愛,可謂唐人絕句小詩中的又一珍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