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北京双城记|18世纪的都市营造

东京的前身江户,是位于关东平原江水的入海口,随着幕府统治的确立而成为日本的政治中心。北京曾经是元明清三朝的帝王之都,如今是中国的首都。18世纪的东京处于江户幕府管制之下,同期的北京处于康乾盛世时期,两地从营造规划到百姓生活,再到丰富多彩的手工技艺,以及城市的个性,折射出两国文化的差异。

东京·北京双城记|18世纪的都市营造

北京城是依据儒家经典《周礼》的理念建造的都城,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与建设的典范之作。它设有多道分隔内外的城墙,属于典型的城墙围绕型城市。皇帝所在的紫禁城即宫城位于中心,包围着紫禁城的『皇城』,由宫廷方面的政府机关与宫苑组成,皇城外则是各级官府衙门所在以及官僚和百姓居住的『内城』。『内城』、『皇城』、『宫城』依次嵌套,而内城南侧又增筑了『外城』,整体形成凸字形布局。清朝规定内城基本上由隶属于八旗的旗人居住,汉人官吏和商人等平民百姓皆在外城居住。

东京·北京双城记|18世纪的都市营造

这幅十九世纪后期的《御制北京宫殿禁城内外全图》,详尽地展示了清朝时北京城市的布局。除皇城、内城、外城以及城门、衙署(官署)之外,还详细地绘出了胡同及主要街道、满族八旗在内城的驻防分布。该城图由江苏阳湖(现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出生的清代画家赵宏所作,左下角有『阳湖赵宏恭绘』署名字样。

东京·北京双城记|18世纪的都市营造

不过这幅图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皇宫内标出的殿宇往往存在着位置错误,比如文华殿、箭亭、养性殿、重华宫,以及莫名其妙的景福宫等,不知道这『御制』、『恭绘』了半天,怎么竟是这样一个情况,难道是为了故意迷惑外间?

东京·北京双城记|18世纪的都市营造

作为等级森严的帝都,一切皆有规制,哪怕连房顶上的瓦当都不例外,如这件瓦当的正面是五爪龙形纹饰,装饰图案大气,当面立体感极强,器型规整,背面钤有『赵』字。根据颜色、造型、制作等推测,应是用于皇家最高等级建筑物的。

东京·北京双城记|18世纪的都市营造

琉璃瓦通过颜色来区分等级。黄色等级最高,用于皇宫、社稷坛、天坛及先祖庙等。绿色其次,用于亲王宅邸、皇帝离宫等次等重要的建筑物,以及重要的佛教、道教寺院的主殿。

东京·北京双城记|18世纪的都市营造

明清两代北京的内城共有九座城门,各有不同功能。朝阳门在元代时称齐化门,因紧邻运河,而运河是南方物资运至北方的通道,所以凡是运送粮食的车辆皆由此门过,作为城墙防御体系的瓮城门洞内刻有谷穗一束。

东京·北京双城记|18世纪的都市营造

此模型是按照比例制作的朝阳门城楼模型,原有的朝阳门城楼与宣武门比较类似,面阔七间,通宽32.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25米。

东京·北京双城记|18世纪的都市营造

这是明代正阳门正脊上锡质压胜宝盒。过去规模比较大的建筑在修建过程中,在正脊位置专门放置一个盒子,按照五行理论在盒子里放入代表金木水火土的物品。

东京·北京双城记|18世纪的都市营造

『金』代表物:五枚金属锭;

东京·北京双城记|18世纪的都市营造

『木』代表物:方木;

东京·北京双城记|18世纪的都市营造

『水』代表物:五色丝线;

东京·北京双城记|18世纪的都市营造

『火』代表物:五色宝石;

东京·北京双城记|18世纪的都市营造

『土』代表物:五谷;

东京·北京双城记|18世纪的都市营造

以及佛经等物,取趋利避害,保护建筑物免遭天灾人祸之意。

东京·北京双城记|18世纪的都市营造

江户这一地名据说取意于『入江门户』,早在镰仓时代的文献里即见有此称谓。12世纪,以该地名命名的江户氏统治这一区域,进入室町时代后因其势力衰退,被太田道灌取而代之,在此筑城作为其大本营。1590年(天正十八年)德川家康分封至关东后,因江户地域广阔、水运畅通,故在此安营扎寨,开始了新城的开发建设。1603年(庆长八年),家康成为征夷大将军并设立幕府,江户也成为日本的政治中心。至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又开始营造以石垣围筑的内郭为中心的江户城,环绕江户城郭的街区也随之逐步得以完善。

东京·北京双城记|18世纪的都市营造

日本享和三年江户名胜图是一幅从空中俯瞰、并采用一点透视法描绘的江户城景观图。该图将整个江户城尽收其中,各处名胜和街景都有细致地描绘。

东京·北京双城记|18世纪的都市营造

画面中央的上方绘有江户城内城和内护城河。

东京·北京双城记|18世纪的都市营造

下方绘有外护城河的一部分——日本桥川以及架在河川上的日本桥。

东京·北京双城记|18世纪的都市营造

日本宝永二年便携式江户地图,因版面小巧,所以只记录了较大的寺院和大名(高级幕僚、幕府家臣)的宅邸,但是此图清晰地显示出了当时江户城的组织结构以及街道分布情况。

东京·北京双城记|18世纪的都市营造

江户城是由石砌的城墙以及呈顺时针螺旋状的内护城河与外护城河共同围成的防御性结构。在内护城河环绕的『内城』里,坐落着以幕府的中枢机构『本丸』(主城堡)为首的『御殿』(府邸)。外护城河内侧的『外城』里,靠近螺旋中心处是与德川家较为亲近的『谱代大名』(世袭家臣)的宅院。顺着螺旋的方向往外,依次为『外样大名』(旁系诸侯)、直属于将军的武士『旗本』(禁卫军)和『御家人』(下级武士)的居住区。

东京·北京双城记|18世纪的都市营造

再往外,便是『町人』(商人、手艺人)的地界。武士与商人、手艺人的生活空间比邻,形成了江户城极具特色的城市结构。

东京·北京双城记|18世纪的都市营造

这是一张详细的御殿所在的地图,可惜,我忘了拍说明牌了,所以具体的绘图时间等信息,只好一概阙如了。

东京·北京双城记|18世纪的都市营造

不过,上面的大奥两字,让我想起了日本同名的电视剧。看来,无论中日,后宫中的女人们都是宫斗戏的主角。

东京·北京双城记|18世纪的都市营造

建立江户幕府的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的肖像画。因其生前的丰功伟绩,德川家康在去世后被视为神明供奉在东照宫,并成为江户时代人们信奉的对象。这幅画像描绘的是作为神明的『东照大权现』德川家康的形象。

东京·北京双城记|18世纪的都市营造

这把武士刀非常亮眼,是日本南北朝时期(公元1336年—公元1392年)第一代加贺国景光制作的长刀。

东京·北京双城记|18世纪的都市营造

刀的茎部有『景光』二字铭文。

东京·北京双城记|18世纪的都市营造

虽然此刀已经距今600多年,但依然寒光闪闪,锋利非常。

东京·北京双城记|18世纪的都市营造

这把带金属配饰的梨皮地水车纹泥金三叶葵纹缠柄长刀是土井利盛从第二代幕府将军德川秀忠手中领的恩赏。

东京·北京双城记|18世纪的都市营造

配套的刀柄上配有土井家水车纹泥金彩绘的家徽,因此一般认为,刀柄是在获赠长刀后制作的。

东京·北京双城记|18世纪的都市营造

利胜是家康的堂弟,跟随效忠了家康、秀忠、家光三代将军,历任老中(幕府政务官)、大老(幕府最高级幕僚)。

东京·北京双城记|18世纪的都市营造

他决定铸造宽永通宝,取代此前流通的永乐通宝等明朝货币,是一位为巩固幕府统治立下汗马功劳的人物。

东京·北京双城记|18世纪的都市营造


注1:照片为作者四库全叔拍摄。

注2:文字参考展览说明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