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隐忧,管理层如何应对维护股市稳定?

用户3117782963


商誉减值问题其实很久之前就存在了,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来进行爆雷,我觉得好奇怪!!值得深思一下!!底部出现的利空是真利空,还是假利空?同样的,顶部区域出来的利好,是真利好还是假利好呢??总之好多超跌的绩优股并没有商誉减值,也没有业绩爆雷的,居然也大跌的非常厉害,这就有错杀嫌疑了!!


有一种套路叫“商誉计提”:利用商誉计提的机会,大幅度计提公司所有的潜在负面开支,顺便也把公司老总情人一百年的卫生纸费也计提进去了,做低股价,然后大股东以稳定股价为由抛出增持计划,再来一次精准的增持抄底。计提10-12亿,拿出1-2亿增持抄底,拿出1亿,做多下一年的业绩,造成业绩剧增10-100倍,进一步推升股价,3年后公司股价暴涨了5-10倍,然后高位套现,质押,再次套现20-40亿。这样一个来回,3年内,公司啥事不用干,就可以稳赚10-30亿。多好的玩法啊!这就是现在很多公司热衷于商誉计提的主因了。对于计提过的子公司孙公司,3年后还可以高溢价转让出去,再次爆赚10-20亿。


所以不排除有些上市公司利用这种“商誉计提”的套路进行诱空,甚至挖坑的行为!而管理层则是应该这样的情况下,维持市场的稳定,公平,提高投资者的信心,进行一系列更有强度的利好进行维稳市场,预防风险!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谢谢您们的支持。


琅琊榜首张大仙


A股这几天关于“商誉减值”的雷层出不穷,防不胜防,在广大散户还在一脸懵逼“什么是商誉减值”的时候,早已被按在地板上摩擦了,可以说亏得不明不白,那么,究竟什么是商誉减值呢?

所谓商誉减值,是指对企业在合并中形成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后,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通俗点来说:假如A公司收购了一家有瑕疵的公司B,那么B公司被收购过来之后可能会对A公司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商誉减值就是量化这个影响到底有多大,坦白来说,这个可以说是一笔“糊涂账”,很难给出一个公正、合理的估值,而现在许多上市公司为了给自己的亏损找理由,“商誉减值”就是最好的挡箭牌了,那么作为管理层,如何才能杜绝上市公司滥用商誉减值的行为呢?我个人认为应该可以这么办:

一、合并或收购的公司,12个月内不得做商誉减值!

为什么要这样?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作为上市公司,你在收购或合并某家公司之时,肯定会算过B公司收购过来之后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在合并报价上也会做相应的打折,即便是B公司合并过来之后公司业绩要大变脸,那也起码得一年以后才可能显现出来,而现在很多上市公司可能存在合并不到半年就做商誉减值的情况,这显然是不正常的!因此,我建议对于合并或收购的公司要做商誉减值起码要等一年以后。

二、商誉减值的比例不得超过收购价格的30%或更低:

对于已经合并很久的上市公司,如果要做商誉减值,除了要有时间限制,还得控制商誉减值的幅度,如果两公司的收购价是1个亿,你要做1个亿的商誉减值,个人认为这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难道B公司一文不值?即便是出现判断上的估值偏差,也不会差得那么离谱,如果是变脸十分严重,那只能说明在合并或收购的时候A公司聘请的资产评估公司有问题,由此产生的损失应该由评估公司承担,而不是由大小股东买单!

以上是我的一点不太成熟的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K涛资本


2019年1月底的这场天雷盛宴又将注定载入中国证券史册,短短几天,数百家上市公司出现了巨额的亏损预告,让广大股民见识了千股涨停、千股跌停、千股停牌的股市奇观后,又见识了一次千股暴雷的新景象。

之所以这么多上市公司集中在近期对2018年的财报进行暴雷,源自财政部1月4日的会计准则委员会网站的消息看到,财政部会计司依据“商誉及其减值”议题咨询了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意见,意见同意了“商誉摊销”,即后期上市公司的商誉处理方面将不再是前期的商誉减值测试,而是转变为商誉摊销。直白一点就是后期上市公司通过公司并购的举动累积的商誉值,如果需要计提损失,就需要通过定期摊销来完成。

这个摊销准则,导致很多盈利能力不强的公司未雨绸缪,如果摊销到每年计提损失,那很可能未来多年的业绩都是亏损的,中国股市的制度规定,连续亏损3年的上市公司将进行退市处理,于是集中对于2018年度的报表进行一个大洗澡,把所有的计提包袱一次性处理。

当然,从本次暴雷的数量和金额来看,有相当多的上市公司存在着猫腻的可能,即将此前大股东挪用资金,利益输送的相关资本操作,借此机会也混在商誉减值计提里通过财务手段进行蒙混过关,这种上市公司大股东和实控人的行为是非常恶劣的。

上述怪相的本质还是中国股市的相关交易制度和退市制度的不完善,目前连续亏损3年的退市制度存在重大漏洞,上市公司只要通过财务手段,让某一财年形成巨亏,而后一个财年形成微利,即可轻松躲开退市制度的红线,这就屡屡造成大量上市公司”洗一个财务澡又可以混三年“的迹象,而且通过和所谓游资庄家勾结,大股东和庄家通过财务洗澡的配合,在低位进行增持或筹码收集,再盈利后拉高股价,从而在股价高位抛筹和质押套现,形成明目张胆的股价操控行为。

管理层核心必须是完善目前的退市制度和处罚制度,对于处罚绝不能是”罚酒三杯“的象征意义,几十万罚金对于获利几十亿的作恶者,基本上等同于鼓励;对于退市制度,必须坚决堵住财务洗澡骗取盈利假象的公然操作。只有把违法成本真真切切的落实到高位,才能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广大投资者。


千寻谦语


最近几日的A股上市公司似乎“疯了”,出现了一个大面积计提商誉减值引发年报巨亏的潮流,今日盘后到晚间又涌现超过50家企业2018年预亏超过10亿元,其中绝大多数都和商誉减值有关,天神娱乐更是预计2018年净亏损73亿元-78亿元,其中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65亿元。。。

如此这般大批量上市公司集中在2018年进行大幅的商誉减值引发巨亏实在太不正常,2018年经济是困难,但是也不至于让上市公司集体业绩大幅倒戈,亏损至此,恐怕是一些上市公司在趁机进行财务洗澡,把过去亏损的、隐匿的、未来可能引发资产减值的统统赶到2018年年报去,方便之后轻装上阵,实在太不要脸了。而由此也引发了二级市场的恐慌潮。

再不管束下,只怕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会浑水摸鱼加入到“财务大洗澡”的浪潮中,出现越来多的2018年报业绩炸雷,引发越来越多的股票雪崩,A股市场秩序将陷入更凌乱的格局,局面发展至此,已经不能再简单采取问询函,然后等待回复的模式了,必须规范化商誉减值的可进行范畴和必要性,如果是浑水摸鱼的要数倍重罚,以震慑上市公司,维护A股市场稳定。

源自风生焱起的个人分析,欢迎关注本账号以便获取更多财经知识


风生焱起


这几天商誉地雷爆炸,大家被炸得血肉模糊,南北不分,开始意识到商誉的危害性了。其实这个东西存在了很多年了,只是年年增加,风险越来越大,戏法儿变不下去了,干脆一次性解决了拉倒。所以大家不约而同把准备提足算了。

商誉的由来大家应该都清楚,就是溢价的并购,多出来的部分。这里就不做更多解释了。

管理层如何控制风险?

一是要加强财务知识宣传,让大家知道商誉不是好东西。

二是要从源头上控制商誉的发生,比如商誉在上市公司交易过程中占比不能超过百分之多少,绝对值不能大于多少。超过的要经过监管部门审批。

三是对高商誉公司实行特别警示,比如ST,同时限制散户购买。

四是要全面检查已有商誉,对涉嫌诈骗的要尽快启动司法程序,该抓人要尽快,省得跑国外难抓。

五是出台补救措施,比如因计提准备亏损暂不按一般亏损处理。只有当真正损失时再确认亏损等等。稳定市场情绪。

总之这个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解决了,要采取相对稳健的方法处理好。


金色招财猫


商誉是个嘛东东?凭嘛这么值钱?这个钱是想当然想出来的,还是已经兑现给了某人或某些人(想起了某著名导演)?既然这么值钱,公司又凭嘛想要就要,不想要就扔?既然这么多的商誉“雷”爆炸,且炸声一片炸声轰鸣,这些恐怕就不是某个公司某个人能解释清楚的,而是监管层需要回答的问题。长期以来总以为股市对于小民来说、对于小钱来说,是相对公平正义的,你买我卖你情我愿,不用参杂其他因素。想不到这个你情我愿的背后竟有那么多的“雷”要趟!明明股指已经跌去2/3,人家仍能通过减持而大赚特赚!明明昨天还是绩优,今天就变st!这回好了,一个商誉减值计提,就让你所有的财富划归为0!这让俺如何响应领导号召,坚持价值投资,奔向幸福的明天呢?


星辉175307310


最近几天,A股市场天雷滚滚,现在股民见面已经不问股市涨跌了,而是问:挺好的,没踩雷吧?目前处于业绩预告的密集发布期,很多上市公司业绩出现大变脸,主要就是商誉计提亏损,可以说,商誉计提亏损成为2018年业绩变化的杀手锏,很多公司一夜之间由盈利变为大幅度亏损,甚至包含中国人寿这样的老牌绩优股,真的一时间A股市场雷区遍布,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管理层如何应对稳定股市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要清楚的了解管理层的职责。管理层的一项核心职责就是:维护市场稳定,保证不发生系统性危险。

从这个表述上就能够看得出来,股市涨跌有经济规律,市场交易有股东做主,管理层要做的就是,打架跌倒可以,但如果大面出人命,那就不行了。前段时间曾流传一则消息,会计准则修改,也许商誉计提分年摊销,最后这则消息被否认。

从这个事件就可以看得出来,A股市场自2015年到现在已经连续跌了3年多的时间,虽然还没有到历史大底,但估值绝对不贵,很多股票价格已经跌去了2/3,在这个时候,再加把劲儿挤一挤,让商誉亏损这个隐患一股脑的排除,虽然个股上还会有阵痛,但至少股票已经不在高位,在低位上再踹一脚,也无伤大雅,趁这个机会能够把个股的水分挤一挤,为未来的牛市行情打下基础,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而且现在科创板块要上市,科创实行新的交易制度和规定,而且要严格的落实退市制度,这个时候利用经济手段,把一些伪优质的上市公司淘汰出局,净化一下A股市场的环境,真正的做到优胜劣汰,也符合未来A股市场改革发展的方向。而从管理层的角度来讲,只要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大局的国有上市公司不出现重大问题,其他问题都是小问题。

综上,管理层维护A股市场稳定的决心和手段是有的,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能力是有的,目前市场的这个状态是可控的,而对于股民来说,一定要参悟透管理层的意思,否则真的是瞎交易,乱交易。


小散李大鹏


商誉减值不可怕,可怕的是几十亿几十亿的减值,没有这种计算方法。这不是经营亏损,一年亏多少就是多少。商誉,是历年积累下来的,只要有并购溢价,就会产生商誉。商誉的减值按理也应该是逐渐摊销到年、月,而不是到了年底突然之间一锤子把多年的商誉一下计提减值完毕,造成天量的人为的巨亏。

这种算法,俗称大洗澡,是为了第二年业绩暴涨埋下的棋子,是一个局。所以,对于经营局面还不错的公司,此时挖下的坑,正是开始中长线布局的好时机。

管理层维护股市稳定的方法?这几天的走势你也看见了,拉大盘股稳定指数,屡试不爽咯。

你指的股市稳定又是什么呢?是稳定下跌还是稳定上涨?稳定上涨就不要想了吧!稳定下跌还是可以实现的!


春秋大A


你的问题也过于雄大了,真非一两句话能讲清楚。

1.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隐忧? 这是问题吗? 应该说上市公司部分商誉减值吧,而另一部分是增值的,认同吗? 另,部分公司减值也是非常正常的,市场总要淘汰一些,更长周期淘汰大部分公司,100年后回头再看现在的上市公司,你认为会剩下几个呢?我估计不会超过10家,甚至不到5家。如从这一角度看商誉减值,然后公司死亡,那就非常正常了。不必当心,就如人会老,终会去见马克思一样。

2、管理层如何应付维护股市稳定? 我并不知道你到你说的管理层是上市具体某公司的管理层还是证监会的管理层?如我没有理解错的话,应该是公司管理层吧。 我想稳定股市是政府的事情与公司管理层没有关系,公司管理层做好经营管理公司就好,股市升升跌跌很正常,除非你公司也参与炒股或……,不然与管理层和管理公司关系不大。

如上市公司管理层,真想要维护股市?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够,就是让公司永远赚钱,赚很多很多的钱,然后分给股东们,而不是画饼圈钱。


随心随拍随写


商誉实际是上市公司利益输送的产物。商誉的存在为上市公司某些人提供了披着合法的外衣干着违法的狗当。某些上市公司借重组拼购的名义,实际高价收购高估值标的皮包公司,严重危害资本市场,损害中小股民利益,监管层如任由此弊端存在下去,实体经济将严重滑坡,严重冲击二级市场,呼吁监管部门关注事态发展而採取有效措施,对重组拼购产生的商誉做出明确规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