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險的繳費期,長短該如何選擇?

張進娣


目前市面上推出的重疾險基本上保障終身的,而我們也一定要選擇這種保障終身的。繳費期間有一次性、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終身繳費的不等。那麼這麼多的期間怎麼先選擇呢?我們首先要知道重疾險是可以有附加險的選項的,其中一條附加險就是有繳費期間發生重大疾病理賠的,免交後期的所有保費,就是保費豁免。而我們無法準確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發生理賠?那麼就是繳費期越長越好,而且繳費長每年所交的保費會少,比如十年繳費每年5萬和三十年繳費每年2萬,從家庭生活角度來說生活品質也會有所不同,基於這兩點,我們說盡可以長時間的繳費是自己的保障利益最大化。當然如果說工作不穩定,或是資金鍊容易出現問題。可以選擇短期繳費。不過因為在投保重疾之前肯定會有從業人員給專門講解,會針對每個人的經濟狀況的不同會給出適合的建議和規劃的。畢竟我們用於購買基礎保險的錢是佔我們年收入的20%左右的,都是可以有能力長期繳費的。所以推薦20年繳費,如果被保險人年紀小的話30年繳費也是沒有問題的。一般不推薦終身繳費。


曉薇617


重疾險的繳費期以我的經驗選擇15~20年為宜,因為重疾險都有患輕症享受保費豁免功能,假如某客戶,男,30歲,2008年在某保險公司購買重疾險5份,保額50萬,繳費期限20年,年交保費7500元,在2013年不幸患輕微腦中風,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後,客戶身體恢復正常,客戶出院後拿著醫生的診斷證明來到保險公司進行理賠,經過保險公司的核實,並按合同約定屬於理賠範圍,於是保險公司理賠室做出如下理賠:

1,按著合同約定輕症提前給付保額的20%,即10萬元;

2,按著合同約定豁免後期保費,由保險公司代繳,重疾保障仍然有效。

如果繳費時間過短,假如該客戶的繳費期為5年,那麼如果他在2013年不幸患上輕微腦中風,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後,身體恢復正常,出院後拿著醫生的診斷證明到保險公司理賠,經過保險公司核實後,按著合同約定,理賠結果如下:

1,按著合同約定輕症給付保額的20%,即10萬元;

2,由於該客戶繳費期為5年,已經繳費完畢,因此不能享受保費豁免功能。

這就是重疾險繳費期長短的區別。


張立平—05


一個從業七年的主管來告訴你,我個人建議繳費期選的越長越好,為什麼呢,完全因為重疾險的一個保費豁免功能!

所謂“保費豁免”功能,就是如果在繳費期間,被保人或者投保人發生重疾/高殘、身故風險,那麼以後所有的保費都不用交了,無論你還有多少年沒交,以後的都不用交了,但是保障繼續生效。

拿我自己舉例子,現在30歲,投保一份健康險,保額30萬。

5年期交每年25691元

10年期交每年交14496.38元

15年期交每年交10444.19元

20年期交每年交8507.26元

30年期交每年交6847.91元

重點來了,假如都是在5年以後發生風險,都賠30萬,那麼

5年期交一共交了128455元,獲賠30萬,相當於賺了保險公司171545元。

10年期交一共交了72481.9元,獲賠30萬,相當於賺了保險公司227518.1元。

15年期交一共交了52220.95元,獲賠30萬,相當於賺了保險公司247779.05元。

20年期交一共交了42536.3元,獲賠30萬,相當於賺了保險公司257463.7元。

30年期交一共交了34239.55元,獲賠30萬,相當於賺了保險公司265760.45元。

數據不會說謊,我是拿我自己舉例子的,換成是你們自己,你們願意選擇5年交還是10?抑或15?20?30?我想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長期的繳費年限!


獨行彩雲間


題主應該問的是終身重疾險,那麼只聊終身重疾險的繳費年限。

到底是選擇比較長的繳費年期還是比較短的繳費年期呢?這是很多朋友在購買重疾險的時候都會糾結的問題,尤其是終身重疾險,這個險種相較於一般的定期或者消費型險種,保額較高、保障更久,因而總費用是相對較高的,倘若選擇不合適的繳費期限,那就會對自己造成不必要的經濟負擔。那麼到底是選擇多少年的繳費年期比較合適呢?

一、繳費期限一般都有幾年?不同的繳費年限的保費都有什麼不同呢?

  • 以香港終身重疾險來講,一般有5/10/15/18/20/25/60歲/65歲/70歲不等的繳費期限。而不同的繳費年限下的每年保費自然也是不同的,我們以某香港保險重疾險為例,倘若受保人是35歲非吸菸女性,基本保額是10萬美金,那麼5年期的年繳費費用是8103美元,10年期的則是4517美元,20年期的則是2834美元,25年期的則是2515美元(上述費用皆沒有考慮折現因子和通貨膨脹因素)。

二、那麼重疾險的短期繳費和長期繳費都有什麼特點呢?

  • 1.短期繳費。
  • a) 短期繳費的最大特點就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供款。倘若投保人有著較為充足的供款資金並且極其渴望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供款,那麼可以考慮使用例如5年、10年一類的供款期限。
  • b)保費有折扣。繳費期限越短的保單,總保費費用越低,但是考慮到通貨膨脹以及折現率問題,除非折扣力度非常大或者保險公司有特別優惠,否則單純地計算折扣意義不大,還是要看折現保費。
  • 2.長期繳費。時長在10年以上的長期繳費期限有很多優點,其中包括:
  • a) 經過折現和通貨膨脹影響之後的實際保費較低。我們都知道,貨幣都是有時間價值的。同樣是1萬元,20年年前的1萬元與現在的1萬元能起到的作用是完全不對等的。我們假設年折現率為4%(折現率應是短期且無風險的,一般的內地銀行理財基本都能達到4%或以上,因而這個假設的數值是相對可信的),那麼我們把5000元存到這些理財產品中,20年之後這筆錢就會搖身一變成為10956元了。複利的力量是不是很神奇?
  • 我們可以觀察下圖,假設保額為30萬美金,受保人為內地32歲非吸菸女性。

  • b) 不論是香港保險還是內地保險,終身重疾險往往享有保費豁免功能,因而保單生效前期有著較高的收支槓桿比。我們還以前文中的那位35歲女性為例,倘若這位女士到保單生效後的第3年年末出險,如果是5年繳費期的話,豁免的保費總額僅為16206美元,而20年繳費期的豁免保費總額高達48178美元(皆未折現)。考慮到40週歲以上的成年人出險概率已不是小概率事件(多項研究結果、保險公司統計報告表明,當內地/香港居民達到或者超過40週歲時,出險概率基本會超過5%),那麼40週歲以上的朋友請儘量選擇年限較長的繳費期限,而年齡較小的受保人可以考慮下較短的繳費期限。
  • c) 降低每年繳費壓力,間接為客戶提供較強的現金流量。這個不難理解,減少每年的繳費壓力,我們可以把多出的現金用來投資預期回報率更出色的地方去。

三、到底是選擇短期繳費還是長期繳費?

  • 我個人認為,除非是有較強的短期繳費需求,否則一般建議優先考慮長期繳費方式。在通常情況下,長期繳費是性價比最高的繳費方式。當然,個人情況可能各有不同,最終決定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香港保險泰山仁 原創,手打不易,如有不當,煩請斧正。


香港保險泰山仁


對於想買保險的朋友們,我認為保險的繳費期越長越好,原因有以下2點。

拿某重疾為力,30歲男,保終身、保額為30萬的情況下,

如果是20年交,保費一共是4113*20=82260元;

如果是改成30年交,保費一共是3279*30=98370元。

相比之下,如果繳費年限是30年的話,要多交16110元。

但是,你忽略了兩點:

1.買保險跟還房貸不一樣,房貸是早還晚還都要還,但是保險不是。保險是預防風險的,誰也不知道風險什麼時候會發生,如果中途發生理賠,理賠後的保費就不需要再交了,而且有的保險還規定,發生輕症可以豁免後續保費,

舉個例子,假如小明買了一份重疾險,5年交完了保費,一共是12981*5=64905元。小王在同一天跟他買了一樣的保險,但選擇繳費期為30年,交到第5年是3279*5=16395元。

很不幸,第5年兩人都得了重疾,然後理賠,合同終止,結果顯而易見。

2.錢是有時間價值的,你說是現在的1萬塊值錢,還是10年後的1萬塊值錢?當然是現在,因為通貨膨脹是客觀存在的。


橙保說


沒那麼複雜。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選20年或30年。

國內大部分重疾險有個特點,就是含有輕症保障。意思是:如果得了輕症,除了額外賠付保額的20-30%之外,後面的保費都不需要再交了。保障依然有效。

所以,繳費期長,其實更人性化,每年保費壓力也沒那麼大。

當然,如果年齡都35歲以上了,一般也不建議交30年啦。想想如果60歲還要繳費,也挺累的。

PS: 科普一下,輕症一般是還沒有惡化成重疾之前的病症,比如原位癌,輕微腦中風,冠狀動脈介入手術(非開胸)。屬於臨床高發的疾病,好的重疾險一定要有輕症保障。


餘廣2019


這也是很多朋友來問保叔的問題:

一款保險產品除了保障有期限外,

往往還有很多個繳費期供選擇。

那我究竟應該選擇哪個呢?

這真是個好問題,

因為可能在有些人看來,

保險繳費期長,

每年的保費就可以少一點。

那麼,今天我們先來看看

到底有多少種繳費期吧,

為了便於理解,

保叔整理出這張圖片。

明白了保險繳費期的區別後,

我們再根據保險產品的類型

來看下繳費期到底該如何確定。


01
保障型產品


先選擇“期交”。由於每期保費較低,對於經濟壓力也就最小,我們可以以最少的當年支出來獲得同樣的保障內容。保險的金融槓桿作用可以發揮到最高。如果你買了有保費豁免責任的產品,還可以在繳費期內發生保險事故後,豁免剩餘的各期保費。


不同期繳產品的保費合計可能會差別很大。我們可以來做個對比,以最近很熱門的百年人壽“守衛者一號”為例。

期繳期數越少,保費合計就越便宜。繳費期為20年,所交的保費,比10年貴了20%。而30年所交的保費,比10年貴了44%。

但反過來講,每期交的保費,是繳費期越長越便宜。20年交每年的保費是10年的60%,而30年交只有10年的48%。

從這組數據對比就可以看出,多年期期交保費的優勢了。如果在保費豁免的話,那麼優勢就更明顯了。

假設,A在交了15年保費後,不幸身患一種輕疾,TA在獲得保險賠付後,不用再交後面的保費,但保障繼續有效。

如果TA當時選了10年期交的話,保費是已經交完了。如果選的是30年期交的話,僅僅交了123600元。就獲得和10年期交相同的保障內容。

對於有穩定收入的人群,我建議選擇最長的繳費期限。

但如果您超過40歲了,哪怕是產品可以讓您選30年繳費或繳費至70週歲,建議還是選20年,因為有可能60歲以後收入會變不穩定,而這個時候還有一筆保費需要支付,可能會給自己造成較大的經濟壓力。


02
理財型產品

<strong>


果買了年金險、萬能險之類的理財型產品。建議採取躉交或選擇繳費期數最少。因為理財型保險的最大優勢是複利,所以一次性投入的本金越多,後期的收益就會越高。

保叔再多嘮叨一句:理財型保險並不是適合大多數人,只有自身以及家庭保障很充分的情況下,未來又需要一筆金額有預期的錢,可以考慮理財型保險。


保險駕到



首先我們需要弄明白重疾險繳費期長短的主要區別:

1、繳費時間短,交的總保費會越少,這跟買房換房貸一個道理。

2、繳費時間長,每一年交的保費會越少,但交的總保費會較多,還是跟還房貸一樣道理。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繳費時間長短不僅在交保費多少有區別影響,同時對於重疾險而言通常有一個條款叫“豁免”。

比如被保人發生了輕度重疾,在獲得理賠後,豁免生效,後面還沒有交完的保費保險公司給承擔,合同繼續有效。

這就意味著發生豁免的時間越早越划算,一方面能豁免更久的繳費期,另一方面自己前面繳費較少。


另外在發生輕度重疾或者重大疾病理賠的時候,如果選擇繳費時間較長的方式,那麼每一年繳費較少,假設都是在第二年就發生了重疾,都是賠付100萬,選擇躉交的已交保費肯定比選擇30年交的已交保費要多得多,那麼這個時候選擇30年交的就相對划算。


如果是一二十年都沒發生理賠,那麼一次性躉交或者說短期繳費可能就會划算些。具體躉交划算還是20年或30年划算,對於不同的險種因為保費不同也有差異,也可通過計算器算出來。

我用“長城吉康”給你舉例計算:

被保人18歲男性,保額10萬,保險期間:終身。


若一次性躉交則需要26390元。若分20年交,則每年需要1900元。


拋開假設中途發生“豁免”或重疾理賠的情況外,到底誰划算呢?


假設客戶理財年化收益率為4%,通過TVM計算器可以計算出:現值≈26854元,那麼這種情況選擇一次性躉交要划算。


假設客戶理財年化收益率約為4.22%,通過TVM計算器可以計算出:現值=26390元,這個時候一次性躉交和20年繳費是一樣的。


所以可以根據個人的情況來選擇!A:考慮繳費期間風險的發生 B:考慮自己理財收益率。


親優


先說結論,建議儘量延長繳費期。

原因:

一、豁免期:大部分重疾險都有被保人豁免,部分有投保人豁免。也就是當被保人或者投保人發生重疾或者身故等情況,可免交剩餘的保費。

繳費期越長,在繳費期內出險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是必然趨勢,貨幣貶值,購買力降低。也就是說我們每年繳納的保費其實是不斷貶值的,即使長年繳費比躉交的貴很多,實際價值確實差不多的。

三、槓桿率:繳費期限越長,分攤在每一年的保費其實越低,說白了用較少的保費轉移了較大的風險。

綜上所述,對於重疾險來說,繳費期選擇越長越好。


保險要參


從2個方面來考慮這個問題:

1、保費:目前市場上的重疾險,繳費期最短的有躉交的,就是一次性交,最長有30年交費的,如果是同一個人,相同保額,選擇繳費期長,那麼每年所交的保費就相對更低,幾十年交以來總保費相對更多,選擇繳費期短,總保費是少了,但是每年交的保費又多了。就看你是怎麼想的了。

2、大部分重疾險都有一個豁免功能,就是總繳費期還沒完成的時候,如果這個人發生了重疾或者輕症,產生了理賠,那麼保險公司是可以豁免餘期保費的,而保障繼續有效,所以如果選擇繳費期長的話,等於拉長了保險公司豁免功能的時間,對客戶來說是有利的。

綜上:如果一個人預算有限,選擇的產品又帶有豁免功能,那麼可以選擇較長的繳費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