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為什麼要選擇投靠歐美國家,和俄羅斯作對呢?

幸福地帶2



第一,烏克蘭現任總統波羅申科是在歐美國家扶植下上臺的,不是歐美國家的扶植,波羅申科一個生意人,怎麼可能成為烏克蘭總統?既然受到歐美國家扶植,波羅申科當然要投靠歐美國家。但是,這也僅僅是以波羅申科為代表的統治者投靠歐美國家,並不代表烏克蘭人民投靠歐美國家。


第二,克里米亞問題是烏克蘭與俄羅斯作對的導火索。克里米亞人民為啥要選擇公投?公投之後,為啥克里米亞會併入俄羅斯?原因很簡單——波羅申科被歐美國家扶植上臺後,一味迷信歐美國家,一心想加入美國主導的北約。要知道,如果烏克蘭加入北約,那麼,美國主導的北約的炮臺可能安裝在烏克蘭,對準烏克蘭人民,對準曾經的一家人、烏克蘭的兄長俄羅斯。克里米亞人民不願看到美國主導的北約,利用自己的地盤和家園收拾甚至殘殺自己的同胞和兄長,所以果斷選擇公投,果斷併入俄羅斯。然而,烏克蘭統治者看不到問題的實質,認為是俄羅斯吞併了烏克蘭的領土。因而,波羅申科治下的烏克蘭,必然會投靠歐美國家,必然會與俄羅斯作對。


第三,波羅申科投靠歐美國家、與俄羅斯作對的結果是什麼呢?一方面,歐美國家並不接納烏克蘭,烏克蘭也無法加入北約,烏克蘭何其悽悽慘慘慼戚;另一方面,因為波羅申科不斷挑起事端,與俄羅斯的關係日益緊張。時下的烏克蘭,在波羅申科的瞎指揮下,可謂兩面受敵、處境艱難。今年3月,烏克蘭將舉行總統大選,極有可能當選總統、目前支持率排名第一的烏克蘭前總理季莫申科表示,如果她當選烏克蘭總統,將致力於與俄羅斯改善關係。可見,波羅申科投靠歐美國家的歷史可能結束。遠交近攻,這是治國大忌,波羅申科嚴重犯忌。所以,雖然波羅申科渴望連任,而且不惜挑起俄烏衝突以提升支持率,以期實現連任,但烏克蘭人民估計不買賬——波羅申科連任沒門。


毛開雲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不要說烏克蘭,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所有的原蘇聯陣營都向往西方,希望融入歐盟過上富足的生活。這本來無可非議,但是首先要看具體情況的,換旗易幟了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就經濟發達了。這是有一個過程的,全世界實行歐美西方議會體制的國家並不少,大多數並沒有實現經濟飛越的美夢。烏克蘭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簡單的認為只要投靠西方,餡餅就會從天上掉下來,這是天方夜譚。



烏克蘭的情況不同於歐洲的其他國家,尤其是不同於其鄰國波蘭和羅馬尼亞。從原東歐來看波蘭和羅馬尼亞相對而言,轉型比較成功,很快的就融入了歐洲經濟。而烏克蘭情況與上述兩國不一樣,烏克蘭是原蘇聯解體之後獨立出來的國家。因為與俄羅斯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原先與俄羅斯同為基輔羅斯斯拉夫人不說,在經濟上與俄羅斯原來是一個國家,有著產業上的區域不同分工。


雖然經過1991年各自獨立,但是烏克蘭與俄羅斯還是有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經濟關係。烏克蘭獨立以後不可能馬上割裂與俄羅斯的經濟聯繫,就是至今為止,俄烏關係極為對立的情況下,俄烏經濟關係還是非常緊密。在2014年的烏克蘭事件之後,烏俄關係近乎破裂,但是令人奇怪的是,烏俄兩國的經貿關係還在繼續發展。在你死我活的情況下,2018年烏俄貿易一直在增長,而且今年僅一至五月就比去年增長28%以上,雙方經濟存在著不可或缺的互補關係。

在能源上更是不必說了,烏克蘭離不開俄羅斯能源,歐洲購買俄羅斯能源經過烏克蘭,烏還可以從中獲得過境費。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關係癥結在於,烏克蘭內部民眾的分裂。烏克蘭東部地區的民眾說俄語親俄,而烏克蘭西部的民眾親西方討厭俄羅斯,烏克蘭同一個民族內部產生了嚴重的分裂。從人數上來看,烏克蘭的親西方民眾多於親俄民眾,所以美國西方在烏克蘭插手干預容易得手。

2014年的烏克蘭事件之後,烏克蘭內部就馬上分裂了,烏克蘭東部地區的克里米亞和頓涅茨克以及盧甘斯克都已經脫離了烏克蘭。剩下的還有部分親俄州,俄羅斯實在是沒有精力,比如哈爾科夫等州,不然也已經脫離烏克蘭了。目前的烏克蘭已經不是一個領土完整的國家,烏克蘭政府包括大部分民眾都是親西方勢力組成的。這部分烏克蘭民眾不說俄語,不認同與俄羅斯一樣的東正教,而是天主教。

自從2014年的烏克蘭事件之後,烏克蘭從西方得到了什麼?什麼都沒有得到。除了口頭上的支持和安慰,以及美國支持的一些武器裝備,烏克蘭在這幾年裡經濟每況愈下。2014年之前,烏克蘭還有人均4000美元以上的GDP,如今烏克蘭的人均GDP只有2388美元了,在歐洲如今經濟排名為倒數第二。烏克蘭與俄羅斯作對,是美國西方挑唆的原因,是烏克蘭政客沒有責任感擔當的原因,是烏克蘭民眾親俄和親西方族群矛盾的原因,更是部分親西方民眾盲目崇拜美歐的後果。

烏克蘭不一定要親俄,但是絕對不能反俄,因為這是不符合烏克蘭利益的,烏克蘭的政客沒有能力處理好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所以造成了如今的尷尬局面,烏克蘭因為沒有從實際出發,已經將國家帶到一邊倒親西方的危險路上。與俄羅斯作對,這是烏克蘭親西方政客的一廂情願。看看今年在烏俄關係極為對立的形勢下,烏俄雙方的經濟貿易額,就能夠知道,與俄羅斯作對是不是符合烏克蘭的利益。


亦新湖


這個涉及到東烏克蘭和西烏克蘭的問題。

東烏克蘭人是俄羅斯,而西烏克蘭則有很多是波蘭族。是波蘭入侵烏克蘭留下的後裔,被沙俄和蘇聯清洗過幾次,所以西烏克蘭人也就是波蘭人的後裔一直仇視俄羅斯族。

另外說一下,烏克蘭的基輔是俄羅斯人的發源地,後來被蒙古人的金帳汗帝國攻破,把俄羅斯人發配到現在的莫斯科,俄羅斯的皇族和金帳汗貴族通婚,所以俄羅斯的皇族有蒙古人的血統。

後來有一支莫斯科的皇族回到克里米亞半島,建立了克里米亞汗國。(裡面有大量的蒙人血統),當時莫斯科那邊也是以克里米亞汗國這邊的俄羅斯人為尊。只不過後來克里米亞汗國被土耳其給滅了,莫斯科那邊才做了俄羅斯人的老大。

當然後來莫斯科那邊也發兵克里米亞,把土耳其人趕走。

西方國家不信任俄羅斯人的原因是很正常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俄羅斯人和蒙古人差不多。不過也只有俄羅斯皇族才擁有蒙古人血統,普通百姓沒有。

而烏克蘭投靠歐美跟俄羅斯作對的原因,你們看完上面的內容已經不用我多說了。

這是西烏克蘭人,也就是波蘭人後裔推動的,這裡面不但有仇,而且信仰也不同,一個信天主教,一個信東正教。

西烏克蘭人早想和俄羅斯人一刀兩段,只不過一直沒有機會。

後來大家都知道的,索羅斯的“開放社會基金會”在背後推動顏色革命。西方國家也趁機搞事,而西烏克蘭人也一拍即合,才有了今天的事情。

(圖片來自互聯網)


一號風手


烏克蘭投靠歐美國家,從現在看來還沒有實現,原因在於烏克蘭還遠遠達不到加入北約和歐盟的條件。所以說其現在只能說是在對外戰略上倚重於歐美,目的是為了獲取必要的支持來對抗俄羅斯。

有人可能會有疑問為本來是兄弟國家的俄羅斯與烏克蘭,為何會反目成仇?

其實從來就沒有所謂的兄弟國家,國家之間的關係簡單的將就相當於原子排列關係。這就決定了國家行為體之間不存在任何感情色彩,一切以利益為先導,優先考慮的是自身的生存問題。所以國家主權是優先於任何其他任何關係要素的。一個國家可以包含任何多個民族,但是主權卻只有一個。如果一個國家跟鄰國大談民族兄弟情義,講民族關係置於國家主權智商,那麼這個國家明顯就動機就不純。

(俄羅斯與烏克蘭)

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關係存在這種問題。雖然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曾經是一個國家,但是其語言、宗教、文化等多方面還是存在明顯區別的。烏克蘭民族在歷史上曾經被受到多個外族所統治,結果就導致烏克蘭獨立之後,在以烏克蘭為主體民族組成民族國家時,其內部的文化認同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尤其是東烏克蘭與西烏克蘭之間的不同。這恰給了俄羅斯借民族統一主義,干預和控制烏克蘭提供了藉口。這實則是對於烏克蘭領土主權的一種侵犯,也就是國與國之間的衝突。

(俄羅斯與烏克蘭)

烏克蘭在受到威脅後,必然會倒向西方。

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支持烏東分離主義勢力。這些都違反了1994年簽署的《布達佩斯備忘錄》對於烏克蘭領土主權完整不受侵犯的承諾。因為當時簽訂這個協議的目的是為了,以安全保障來換取烏克蘭放棄“核武器”。然而往事如煙,現在普京領導的俄羅斯翻臉就不認人了。烏克蘭在失去了安全承諾保障,並且領土主權已經遭到侵犯的時候。其必然會去向《布達佩斯備忘錄》的另外兩個承諾國美國和英國尋求支持和幫助。英國和美國也有義務去給予烏克蘭幫助來對抗俄羅斯。

(布達佩斯備忘錄簽署)

烏克蘭倒向西方的另外一個原因還是為了實現自身的發展。烏克蘭經濟社會的硬件條件和基礎非常不錯,然而糟糕的政治經濟社會體制束縛了烏克蘭的發展。這種束縛某種程度上將是俄羅斯對於烏克蘭控制的結果。烏克蘭為了實現“真正的獨立”,其本質就是為了自身發展。相對比於俄羅斯而言,歐盟的市場、資金、技術、政策要好上不止一倍。波羅斯海三國和那些中東歐國家加入歐盟之後,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這些烏克蘭的老百姓可是都看在眼裡的。所以他們想讓自己的國家加入歐盟獲得發展,而跟俄羅斯混下去,只能成為其附庸而已,最後徹底失去經濟的獨立性。

(尷尬)

結語

在上世紀90年代葉利欽當政的時期,俄烏關係比較融洽,主要就是葉利欽本身也是親西方的政策。然而普京當政之後,作為俄羅斯保守的民族主義者而言,俄羅斯的傳統勢力範圍是不能被侵犯的。其根本就沒有真正將烏克蘭視為一個與俄羅斯平起平坐的主權國家,而是從民族關係去看待兩國關係,將烏克蘭當成了屏障。而且普京寄希望於利用獨聯體,以及其形勢來最終實現復活“蘇聯”的遠大目標。所以普京在阻撓烏克蘭與歐盟接近。然而該發生的還是發生了,廣場革命之後,烏克蘭徹底倒向了西方。這也就導致今天俄烏關係的緊張局面。

(烏克蘭民眾抗議普京)

本文圖片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加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關注!


古姿



烏克蘭選擇歐美是烏克蘭的自由。但烏克蘭與俄羅斯本身也有關係,完全可以成為八方玲瓏的美人,而烏克蘭卻選擇完全翻臉,這樣就是對鄰國強大的刺激。俄羅斯的經濟規模一直不大,對烏克蘭的經濟增長幫助不大,而歐盟與美國的經濟體量,市場都是非常誘人,並且歐盟與美國一直在烏克蘭基輔進行輿論造勢,希望烏克蘭擺脫俄羅斯的影響,加入歐盟的懷抱。據說,美國在奧巴馬時代曾經向烏克蘭有過鉅額的經濟援助許諾,這是對烏克蘭很有吸引力。


但從歷史傳統上看,俄羅斯與烏克蘭有非常緊密的聯繫,而烏克蘭也對俄羅斯的安全產生重大的影響,所以烏克蘭局勢的走向並不是僅僅侷限於烏克蘭,俄羅斯也要表達自己的意見。就像美國認為加勒比海是自己的後花園,就不允許其他國家在這裡設立軍事基地,佈置殺傷性武器一樣。俄羅斯也有這樣的擔心。當烏克蘭的反對派把民主選舉的烏克蘭總統推翻,俄羅斯的不安就到了極點。而這個痛點再亞努什維奇前往俄羅斯以後,普京就下決心,與其你義無反顧倒向美國,歐盟,並且還翻臉不認人,你不仁我就不義,用奇襲的首選合併了克里米亞。


所以烏克蘭如果要離開俄羅斯,事先要做好多重準備,首先北約的軍隊進駐烏克蘭,其次烏克蘭政府對自己的全境有100%的控制能力。甚至可以借出敖德塞軍港給美國第五艦隊,這樣俄羅斯也不敢直接動武。但烏克蘭認為俄羅斯已經衰落,不能對烏克蘭的離去作出激烈的反應,烏克蘭西部的反俄勢力推波助瀾,這樣才有烏克蘭的刻意與俄羅斯的翻臉。這時烏克蘭已經沒有了回頭路。只能站在俄羅斯的對立面,堅決與俄羅斯作對,換取美國,歐盟的更多援助。


橋本看日本


首先我想、是烏克蘭國內有一部分所謂的“精英"層、而且是手握財富的寡頭政客們,極度地崇美迷歐。

美歐們既有錢又發達、而且又霸道、可以橫行世界、吃香喝辣很隨欲又愜意,這可能是烏國政客們羨慕的原因?自已一旦加入、即就吃不上肉、起碼也能喝上湯、啃到人家給的骨頭,所以極力鼓動老百姓支持他們政變上臺掌握權力、好儘快實現他們的一廂意願!

結果,這樣莽撞的行動、觸動了鄰居大哥(曾經的夥伴)的戰略跟基、也正好迎合了美歐的政治意願、一頭撞進世界兩大政治軍事集團摶奕的中心交點上,現在是進退兩難、處於不能自拔的境地!這也許是烏國現在的政客們、始料未及、實在不想要之結果!

但加入歐美富人俱樂、是要先表決心、付出代價的,那有那麼好的事情、一進去就想跟人家平起平坐、坐享成果呢?於是烏克蘭的所謂”精英"們只能掉轉身和鄰居俄羅斯大鬧,以期儘快得到北約們的認可,好迎來大量的資金援助、擺脫困境!


崇尚良知在初心


烏克蘭作為斯拉夫人,與俄羅斯,白俄羅斯都是親兄弟,都處於蘇聯大家之中。本來斯拉夫分東斯拉夫,西斯拉夫,南斯拉夫。西斯拉夫就是指波蘭;南斯拉夫主要指塞爾維亞;白俄羅斯,俄羅斯,烏克蘭,都屬於東斯拉夫特別是烏克蘭和俄羅斯都與蒙古混血,因而他們之間的感情甚至比白俄羅斯基因關係更近,白俄羅斯就是說更加純種的俄羅斯人。


1991年蘇聯解體後,烏克蘭與俄羅斯都從母體中獨立出來,不過烏克蘭和俄羅斯一樣,都有親西方的傾向。因為正是由於親近西方,所以才在西方作用下,慢慢蘇聯解體,烏克蘭俄羅斯獨立。但是分別獨立的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並不是水火不相容。但是2014年烏克蘭的顏色革命成功,一味向美歐靠攏,並且積極加入北約,成為遏制俄羅斯的馬前卒,俄羅斯才策動烏克蘭俄族地區群眾反對烏克蘭糖果大王波羅申科總統的親西方政策,俄族人積聚的克里米亞地區要求公投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聯邦。值此,俄烏關係才進去一個緊張的新階段。


回顧歷史,就是讓大家看看歷史脈絡,知道烏克蘭親美歐國家主要是將烏克蘭語言的一部分烏克蘭的經濟寡頭以及他們自己綁架了烏克蘭的民意。從烏克蘭東部地區都講俄族,他們對俄羅斯有深厚的感情,同時許多烏克蘭東部人本身就是俄羅斯境內遷移而來的!

目前俄烏衝突緊張局勢升級,主要是烏克蘭希望加入北約,俄羅斯極力反對。這是問題最根本原因。其他一切問題都是這一根本問題派生出來的。之所以烏克蘭的政客例如波羅申科之流,就是希望通過親美反俄,提振自己支持率,獲得繼續執政的資格。也希望通過給俄羅斯製造麻煩,讓歐洲美國高興,減輕中東地區的壓力,在美俄博弈中佔據優勢地位。但是如果烏克蘭這樣做,俄羅斯不反制嗎?一定會不遺餘力地打擊烏克蘭的親西方分子。


錦繡中華一捧土


沒有為什麼:

烏克蘭獨立後,有多邊條約,特別是與俄羅斯的雙邊條約,權利義務明晰,過渡比較平穩,訂約的時候,好像並沒有打算毀約。

問題來了,咋搞成這個樣子呢?

烏克蘭與俄羅斯有著特殊的歷史關聯,烏克蘭又地處俄歐的關鍵地理位置,是處於奇貨可居,可遊刃於東西方,待價而沽,確保並提升國家的影響力,獲取各方的利益的有利位置。

可惜,烏克蘭搞砸了!

烏克蘭的政治家們受東西方勢力的嚴重影響,民意受東西方的嚴重影響和滲透,雖然烏克蘭的政府數次更換,也沒有確定適合烏克蘭的國策;

搖擺於東西方之間,甚至寄幻想於歐美,結果是,國土裂而力益衰,幾乎完全喪失了了自主的討價還價的能力,這是烏克蘭的悲哀,歐美的負擔,俄羅斯的潰瘍,全輸!

目測:

烏克蘭會痛定思痛,找出一條正確的道路,國內局勢日趨穩定,國際形勢漸趨好輕,丟掉幻想,走在自己的發展道路,

考慮到烏克蘭的國土和人口,烏克蘭也許會發展成為歐洲的一箇中等強國⋯


bindong1


烏克蘭向投靠歐美國家的主要是兩個群體:一是一些希望通過投靠美國來攫取權力的政客,二是幻想一旦投靠美國就能經濟得到發展的部分民眾。

在蘇聯解體以後,烏克蘭應該說發展的並不順利。從工業角度來說,烏克蘭繼承的蘇聯遺產還算豐厚,像航空工業、造船業和重工業都比較發達。但是在失去了原來蘇聯這個大市場以後,產品因為標準和西方國家不同,進入西方市場困難,在國際市場上又不具備和西方國家競爭的能力,所以萎縮的很嚴重。

在這種情況下,本來正常的做法應該是一邊維持和俄羅斯的貿易,畢竟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工業有一定互補性,烏克蘭的產品在俄羅斯有一定市場,雙方合作在國際市場上也有一定競爭力,而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也有助於減輕烏克蘭經濟上的負擔。然後逐步升級產業結構,打開西方市場。

不過烏克蘭國內有些人看不起俄羅斯,總覺得一旦向美國靠攏,大把的美國援助就會到來。一些政客就利用這種思想興風作浪,而美國在媒體上的優勢,也利於他們控制輿論,掌握權力。

對於這些政客來說,權力既然是來自與和美國合作,那麼自然也只能繼續抱美國大腿,當衝鋒陷陣的馬前卒了。


不沉的經遠


烏克蘭為什麼要投靠西方?

①歷史原因。歷史上烏克蘭是分為2部分的,即西烏克蘭與東烏克蘭。歷史的恩怨很複雜,分不清,理還亂。我們只須知道,東烏克蘭是親俄的,信奉東正教,說俄語,為烏克蘭較發達的工業區,與俄羅斯經濟關係密切。西烏克蘭是親西方的,說烏克蘭語,許多人信奉天主教,歷史上曾歸屬立陶宛大公國及波蘭的勢力範圍,為烏克蘭農業區,對俄羅斯具有疏離感。

②現實原因。烏克蘭前政府是以東烏克蘭人為主的執政黨掌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通過煽動“顏色革命”推翻了前合法政府。通過重新選舉,以波羅申科為首親西方人士,掌握了國家最高權力,將國家航向導向西方,加大了西丶東烏克蘭間的裂痕。

③人們對現實往往是不滿的,而對未來充滿憧憬。前蘇聯解體後,烏克蘭人(尤其是西烏克蘭人)對投靠西方充滿幻想。可烏克蘭向西方一邊倒,並沒有使烏克蘭人經濟快速發展,人民富裕起來,反而讓國家墮入分裂和災難,陷入美丶俄2大強國的夾縫間而不能自拔。幻想很美麗,現實很骨感。這是廣大烏克蘭人民始料未及的。

〇烏克蘭的親西方政客甚至不顧國家和人民利益,為了個人政治前途,蓄意不惜製造戰爭氛圍,來向西方討好,尋求支持。結果並未獲得美國及北約任何實質上的支持(美國及西方肯為烏克蘭而與俄羅斯兵戎相見麼?肯定不會)。對於美國及西方來說,烏克蘭政客及烏克蘭人只是他們與俄羅斯博弈的籌碼或棋子。這正是烏克蘭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