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海外,年逾七十,霍梅尼为何能逆袭伊朗巴列维王朝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巴列维国王被迫流亡海外,绵延近3000年的伊朗君主制度寿终正寝,而这场革命的始作俑者,就是后来的伊朗最高精神领袖--霍梅尼!

流亡海外,年逾七十,霍梅尼为何能逆袭伊朗巴列维王朝

霍梅尼

霍梅尼生于1902年,祖上有印度血统,父亲也曾在印度学习工作多年,深受印度独立运动领袖甘地影响,因此取名为:赛义德.甘地。赛义德回到伊朗后,成为了当地的阿亚图拉(伊斯兰什叶派的宗教头衔,可以理解为博学的人),由于他仗义执言,经常为当地百姓争取利益,1902年被地主雇人杀害。

霍梅尼的母亲同样出身于神学家庭,但她在霍梅尼父亲被害不久也去世了,年幼的霍梅尼只能和虔诚的婶婶生活在一起。

幼年的霍梅尼没有机会上学,只能跟着当地毛拉学习古兰经,稍微年长些又去到伊斯法罕求学,十九岁那年,霍梅尼在阿拉克拜哈依埃里为师,次年师徒一起来到库姆,并在此开启了毕生的事业。

流亡海外,年逾七十,霍梅尼为何能逆袭伊朗巴列维王朝

霍梅尼在祷告

库姆距离德黑兰只有一百多公里,是伊朗什叶派的圣城,许多年轻人在这里学习神学,年轻的霍梅尼花了十年时间研究伊斯兰伦理学、信仰学、神学、哲学和法律,三十岁的时候,他已经是当年小有名气的神学教授,在他的教导下,许多学生投身神学事业,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后来成为中东地区著名神学家。

教学之余,霍梅尼还不断著书立说,他一生完成三十多部神学著作,在这些书里,他大肆抨击巴列维王朝,认为是他们造成了伊朗社会的各种问题,不仅如此,霍梅尼对进入伊朗的西方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深恶痛绝,认为这些不良风气带坏了伊朗年轻人。

霍梅尼的观念为他带来了大批拥趸,也引起了伊朗王室的关注,据后来披露的历史文献显示,上世纪40年代,霍梅尼的相关资料就进入了德黑兰王室,巴列维王朝开始密切关注他,关于他的一举一动都被记录下来。

流亡海外,年逾七十,霍梅尼为何能逆袭伊朗巴列维王朝

晚年的霍梅尼

1961年,伊朗什叶派领袖博罗吉尔去世,由于他生前没有指定接班人,伊朗内部围绕宗教领袖展开一场斗争,巴列维王朝希望通过指定一位温和派阿亚图拉来继承衣钵,从而缓解宗教压力,但霍梅尼明显更具声誉和威望,最终,教会高层人士选择了霍梅尼。

刚刚上台的霍梅尼正面临伊朗自上而下的“白色革命”,巴列维国王希望通过这样一场类似土改的运动环节国内矛盾,推动国家工业化,但这场不成功的运动却引发了伊朗更大规模的 动荡。

而霍梅尼却看到了机会。

1963年新年,霍梅尼号召信徒们不要庆祝,并在此后开动宣传机器,猛烈抨击伊朗王室。为了避免引发骚乱,巴列维国王逮捕了霍梅尼,但迫于压力,不久又释放了他,同时警告他:除了自由、独立和外国势力这三点,你什么都能讲。霍梅尼回答说:除此以外,我还有什么可说的。

流亡海外,年逾七十,霍梅尼为何能逆袭伊朗巴列维王朝

伊朗民众纪念霍梅尼

教徒们出于安全考虑,希望他依据他地,但霍梅尼拒绝了,他对信徒们高喊:我准备让刺刀穿透我的心脏,但我绝不向暴君屈服。

当年六月四日,信徒们在霍梅尼的煽动下,对当局开始了更大规模的冲击,狂热的信徒冲向街头,打杂商店,烧毁汽车,冲击政府机关,甚至把不带面纱的妇女用石头当场砸死。

霍梅尼再次被逮捕,并流放到土耳其,但他在土耳其只带了11个月,就转到了伊拉克。其时伊拉克因为库尔德人问题和伊朗闹的不可开交,萨达姆认为,霍梅尼可以成为他与伊朗政府讨价还价的筹码。

双方的友谊一直维持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霍梅尼什叶派的身份,与伊拉克掌权的逊尼派矛盾渐深,伊拉克担心霍梅尼的到来,会引发伊拉克内部的教派冲突,加之巴列维王朝频频示好,1978年,霍梅尼被驱逐出境。

流亡海外,年逾七十,霍梅尼为何能逆袭伊朗巴列维王朝

印有霍梅尼头像的伊朗钱币

此前一年,霍梅尼的儿子在伊朗国内突然死亡,坊间传闻他是被伊朗政府害死了,由此引发了大规模骚乱,许多国家因此害怕霍梅尼到来影响与伊朗关系,所以拒绝霍梅尼入境。

最终,政治嗅觉灵敏的法国接纳了霍梅尼,并给了他一份旅欧签证,允许他继续从事反政府的事业。巴黎由此成为伊朗革命的遥控中心。

1978年底到1979年初,伊朗局势恶化,霍梅尼在巴黎的宣传人员不断把他的讲话传到伊朗国内的清真寺,许多青年教徒将他的讲话录制下来,打印成传单语录到处发放,最终引发了伊朗社会剧变,军队在宗教渗透下保持中立,失去权力的巴列维王朝黯然下台,同年一月三十一日,霍梅尼返回祖国,就任伊朗最高精神领袖。

霍梅尼的胜利可以看做是伊朗矛盾激化的产物,巴列维王朝晚期虽然采取了一些行动来缓解社会矛盾,但这些措施并没有受益到占伊朗绝大多数人口的普通民众身上,土地改革后,伊朗农业人口急剧下降,从75%降低到30%,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但工业化却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报酬,这些人成为社会动荡的主力军。加之社会上层腐化堕落,无力解决面临的问题,社会矛盾愈发严重。

流亡海外,年逾七十,霍梅尼为何能逆袭伊朗巴列维王朝

霍梅尼纪念邮票

比起物质领域的变革,精神领域的冲击更加严重,伊朗是传统的伊斯兰国家,宗教底蕴深厚,巴列维王朝上台后大力推行世俗化,希望借此肃清宗教对政治的影响,为了驱离伊斯兰教,巴列维国王不惜耗费巨资纪念波斯王朝成立2500周年,以分割波斯种族与伊斯兰教的关系,希望用民族主义代替宗教意识,打击伊斯兰教在伊朗国内的影响。

巴列维的激进做法遭到了宗教群体的强烈反对,作为传统深厚的国家,伊朗下层民众对宗教认同感很高,贫困的生活更是增加了他们对宗教的皈依感和认同感,面对西方文化的入侵,他们无力反抗,只能回过头来,从文化传统中寻找出路,这更像是社会变革时期社会思潮的一种回流,在传统国家转型期并不罕见,遗憾的是,巴列维王朝没有意识到这种思潮背后隐含的危机。而霍梅尼却抓住了机会,将民众的不满引向政府,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