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為什麼要反美?

昇公子


伊朗反美這個事情,我的個人看法美國是屬於被坑的,在伊朗巴列維國王時代,美伊兩國,不是一般的友好,在五次中東戰爭裡,也沒有伊朗的身影,然後伊朗就發生了政變,原教旨主義的什葉派領導人霍梅尼上臺,對美關係急劇惡化。很多人對伊朗可能有誤會,覺得這個國家在中東,而且也是穆教國家,所以伊朗也是個阿拉伯國家,不是的,伊朗其實是波斯人國家,雖然後來也信奉穆教,但在歷史上,確實是阿拉伯人的死敵波斯人。



而近代跟阿拉伯人誓不兩立的以色列猶太人,卻與阿拉伯人是由同一民族的閃米特人所分化出的兩支。中東戰爭伊朗作為地區人口大國,共同信仰,卻沒有參與,跟伊朗當時親美有很大關係,所以我始終認為,伊朗原世俗的巴列維政權被反美的宗教政權顛覆,背後有所謂溫和的遜尼派的身影,美國被拖下水了,當時霍梅尼上臺後開始,伊朗簡直就是為反美而反美的一個存在,弄到美國不惜在邊上伊拉克也扶持出一個薩達姆政權,並立即朝伊朗開戰,然後我一直很好奇,打了八年的兩伊戰爭,伊拉克是有美國支持的石油大國,而伊朗,據說巴列維下臺,就是因為國內經濟搞到大家要造反的程度,石油有是有一點,但還不足以支撐經濟,那一幫狂熱宗教者,是怎樣支撐過八年戰爭,還養活過億人口的?


年青時,並沒有注意到這些事,現在感覺裡面有許多名堂,我的感覺,就是阿拉伯世界,揹著美國,在自己內部有一系列小動作,讓一個地區裡非常親美的伊朗,突然變得極端反美,因為在霍梅尼之前,美伊兩國的淵源上看,完全找不到需要如此反美的理由。


李三萬的三萬裡


如果要在當今世界上選出一個最反對美國的國家,伊朗絕對算得上一個。

有人可能會說,俄羅斯也是反對美國的。其實世界上很多和美國“槓”著的國家,基本上都不是因為反美才對抗美國,而是為了各自的國家利益才和美國對抗。而伊朗卻是因為反美才對抗美國。

伊朗反美 ,不是為了世俗的利益,而是為了伊斯蘭教的宗教信仰而反對美國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

大家都知道,伊朗是在波斯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最高領袖阿亞圖拉霍梅尼發動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伊斯蘭教教義首次上升為國家主權層面的信條,伊朗也成為中東地區,乃至世界上伊斯蘭教的倡導者。

(伊朗前最高領袖阿亞圖拉·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

伊朗反對威斯特伐利亞秩序,倡導以宗教信仰為基礎的國家關係

大家都知道,西方社會是以基督教及分支宗教為信仰的社會。但在經歷了30年戰爭後,現代西方社會是以維護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為秩序的世俗社會。而伊朗堅持伊斯蘭教教義為國家主權的最高層面,認為20世紀的中東地圖是“帝國主義者”和“自私的的暴君”製造出來的非伊斯蘭產物,“國家間的關係應以宗教信仰為基礎”,不應建立在國家利益的原則至上。因此,伊朗的使命就是要推翻伊斯蘭世界的所有政府,代之以“一個伊斯蘭政府”。

2013年春,在中東地區發生“阿拉伯之春”時,伊朗領袖哈梅內伊宣佈:通過宗教信仰、知識、道德和不懈的鬥爭,伊斯蘭文明會給伊斯蘭烏瑪和整個人類帶來先進的思想和崇高的行為規範,讓人們擺脫西方文明的物質主義、壓迫觀念以及腐敗的行為規範。

2011年,伊朗領袖哈梅內伊再次宣稱:現在我們的伊斯蘭共和國是各民族覺醒運動的中心。

(伊朗最高領袖阿亞圖拉·賽義德·阿里·哈梅內伊)

伊朗這樣的表態,無疑會被認為是對現代國際社會秩序的挑戰,遭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的極力打壓。伊朗與美國在這種意識形態上的巨大差異,導致對抗也就在所難免了。


秋葉觀之


木叔和以色列人聊天的時候,當地人也這麼問:伊朗為什麼要反以色列。其實他們對中東歷史很瞭解,這麼問只是一種無奈的表現罷了。同樣,在特朗普強硬以對伊朗的當下,美國人應該心裡也很清楚,為什麼伊朗人要反美。

木叔從歷史和現實兩部分來回答一下:

先說歷史:

其實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前,也是一個獨裁政府,巴列維王朝時期對老百姓的權利壓制很深,但該政權與美國等西方國家關係好,算是一個在經濟上自由開放、在社會生活方式細化,在王朝上層走親西方路線的一個君主專制國家,比如今的沙特主要就是強在老百姓的生活沒那麼宗教色彩,比如女性甚至可以穿短裙在大街上溜達,海灘上的比基尼更是到處都是。

但是伊朗人畢竟是穆斯林,長期以來的思想宣傳對這個還是發自內心牴觸的。再加上巴列維王朝腐敗不堪,老百姓生活卻水深火熱。私下很多反封建的組織層出不窮。


他們認定沒有美國和西方的支持,巴列維王朝早就倒臺了。正是美國人助紂為虐,伊朗人才如此貧困,而女性才如此腐化墮落。

事實上,美國人一點也不冤,確實對腐敗的巴列維王朝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是為了滿足伊朗作為美國盟友,處在對抗蘇聯前線地位的戰略需要而已。長期忽視伊朗社會不滿情緒的集聚。


結果1979年伊朗革命爆發,巴列維王朝不堪一擊,國王先是去了突尼斯後來逃到美國。

伊朗人對美國人的憤怒化成了行動。革命後違反國際法,佔領了美國大使館,將上百名館員綁架成人質,提出的條件就是美國人要交出巴列維國王。美國人始終沒答應,國王后來病死。但這麼嚴重的事件,讓美國和伊朗政權結下了樑子太深,伊朗從此被美國人認定是邪惡政權。

再說說現實:

這個就比較簡單了。因為兩國長期對峙,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涉及到方方面面,伊朗人就覺得美國目的是要推翻政權,所以把美國當成頭號敵人。

同時把追隨美國的以色列和英國等也牽扯進來,甚至與美國結盟的同宗國家沙特,也被伊朗拿來洩憤。每次的抗議集會上,都會燒燬他們的國旗,特別是美國,被宗教領袖霍梅尼定義為“大撒旦”,因此伊朗人對美國的仇恨,已經被定義為“宗教戰爭”了,很難有很好的迴旋餘地。

這也就是為什麼特朗普始終想直接與伊朗人談判,但伊朗人根本不理的原因——你都是大撒旦了,我怎麼能和魔鬼對話?


你瞭解這個問題的背景了嗎?


木春山談天下


伊朗是個文明古國,只是到了近代19世紀的後期,成了英法美奧俄等國的殖民地,這種現象持續到20世紀初期巴列維上臺,與美國的關係好到了頂點,伊朗現在的F14戰機就是那個年代從美國獲取的。巴列維和美國的關係遭到了伊朗的宗教領袖霍梅尼的反對,巴列維逮捕了霍梅尼,然後把霍梅尼驅逐出境。到了1979年,霍梅尼回國,巴列維逃往美國。美國自此結束了它在伊朗的好日子。

這年的11月4日,伊朗發生了近代史上一件影響深遠的事,一群伊朗學生攻佔了美國駐伊朗大使館,扣留了52名美國人質。美國還曾派軍隊乘2架直升機進入伊朗,企圖救出被扣人質。不料,“偷雞不成反蝕把米”,墜毀了一架直升機。美國總統卡特因此影響了連任,只到里根上臺,才解決了這些被扣了400多天的人質。美國在這件事上顏面盡失,美伊關係也從此跌到了地獄。如今39年過去,美伊關係如舊,美國是老人政治,特朗普,博爾頓都是年過七十的人,很清楚美伊關係的來龍去脈,反伊是意料中的事。伊朗不用說,被美國製裁近40年,天怒人怨,從民眾到官員反美有深深的基礎。

前幾年伊朗紀念這件事,在美駐伊朗使館前豎起了一枚射程為2000公里的導彈。美伊的相互仇視到了特朗普上臺更進了一步。本來伊核協議簽署後,伊朗有意願發展同美國的關係。美國國內一部分人卻對伊朗仍抱有敵視的態度。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後,企圖在經濟上困死伊朗,狂妄地宣稱不讓伊朗出口一滴油,話雖落空,但給伊朗造成的損失也是非常大的。所以,伊朗不是天生就反美,它們之間也有過好的時候,伊朗有與美國恢復關係的意向,但美國的立場是非常頑固的。“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伊朗除了和美國對抗下去,難道還有什麼出路?


天太2


讓歷史告訴當下,昭示未來。

19世紀初,歐洲列強不請自來,沙俄從北,英國自南,先以戰爭施壓,最終迫使波斯王室簽署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包括1813年的戈萊斯坦條約讓俄國控制了波斯在高加索的領土。1901年,一個英國人獲得堪稱“奇葩”的租借權力,租佔波斯129.5萬平方公里、佔其國土80%共60年開採石油,回報是每年2萬英鎊+等額股票,以及石油紅利的16%。1907年,英俄正式劃分在波斯的南、北勢力範圍,並一再出兵干涉其內政,擁有悠久歷史的波斯淪為半殖民地國家。

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波斯開啟現代化改革,包括政教分離、置產興業、發展教育、文官制度等,對外堅定地維護民族權利和國家利益。1935年,波斯正式更名伊朗,繼續實施西化(世俗化)改革。二戰爆發後,伊朗以“中立”地位暗賭德國獲勝,以便借力驅逐英、蘇。1941年8月,兩國又一次從南北出兵,逼走老國王,21歲巴列維繼位。二戰後,美國助推英、蘇勢力退場,自己填補“真空”。1953年,CIA策動政變推翻代表民族主義的摩薩臺政府,伊朗成為美國推行中東政策的中堅,美默許伊朗研發核技術,出售當時最先進的F-14戰機。巴列維在國內實施“白色革命”,大力推進國家現代化,實行土改,賦予婦女選舉權等,70年代,伊朗成功舉辦亞運會,GDP達到與西班牙相仿水平,波斯繁榮昔日重來?

福兮禍所伏,急進的現代化、世俗化嚴重觸犯宗教勢力和地主階層的利益,對美“一邊倒”傷及民族感情,伊朗人素以濃郁的宗教感情、強烈的民族熱情著稱,20世紀70年代後期,國家經濟停滯,社會矛盾激化,異族離心顯現,流亡國外的宗教領袖霍梅尼振臂一呼,國內應者如雲,軍隊變“中立”,美國露曖昧。1979年2月,霍梅尼與巴列維地位互換,世俗伊朗一朝而成宗教國家。美國也為西方干涉史付出代價,住德黑蘭大使館52名外交官被扣444 天,國家顏面喪盡,在伊利益歸零,“一次別離”長達近40年仍看不到盡頭。

伊朗反美,一個重要因素是後者堅定支持以色列。巴列維時代伊朗以色列“眉來眼去”,但伊斯蘭時期兩國視若水火,不共戴天,“仇敵的朋友”自然是敵人!


ruixuezhaofeng


反美談不上。只是不親近美國。

畢竟伊朗還沒有叫板的實力。

這事得從兩伊戰爭說起,當年美國支持伊拉克 ,自然伊朗就不會給美國好臉色看。

後來伊朗要發展核武,美國肯定不幹,各種打壓甚至差點兵戎相見。結果伊朗手快,直接炸響一顆,這下美國老實了。來不及了。

其實美國並不怕伊朗的核彈,畢竟跟他們的比,伊朗的算小兒科級別。真打核戰,就伊朗那點縱深,估計一輪下來也平了。

美國最怕核技術擴散,畢竟他的敵人太多了。要是人人都會造核彈,這會要了美國人命的。不過誰讓他們壞事幹得太多了呢。

目前沒看出來麼,波斯灣雖然戰雲密佈,各方都是保持高度剋制,嘴炮為主。

別覺得美國海軍真的不敢進波斯灣,只是暫目前沒有這個打算。

伊朗也極力控制局勢,以警告為主,因為它明白,真打起來,也就是十天半個月的事,伊朗政權就會挺不住。剩下的,就成阿富汗了,無休無止的游擊戰。

但阿富汗沒有核技術,所以美國說打就打,伊朗不行,核技術一旦擴散,這才會要了美國的老命


善良之子86


全世界沒有那個國家要反美!包括俄羅斯,伊朗在內。美伊關係曾經多年的蜜月,如膠似漆。今天的伊朗許多武器裝備,f14戰機等全是美國貨。伊朗人知道,跟美國人作對沒有好果子吃!從80年代開始的制裁已經讓伊朗損失慘重,銀行資金被凍結。國家發展停止不前。伊朗人還在等著那天美國開恩。

30多年來,美國對伊朗經濟制裁已經讓伊朗痛苦不堪,許多國際貿易業務偷偷摸摸進行,被美國凍結的幾百億美元只有在奧巴馬時期解凍了一部分,用於人道或聽話的獎勵。這一切不能全賴美國人。79年之前的美伊關係親密無間,伊朗的神職領袖霍梅尼推翻了巴列維國王,國王逃到美國避難,霍梅尼要求美國引渡巴列維國王,遭到拒絕後,伊朗的無數學生衝擊了美國使館,把50多名美國外交官抓來作人質。



這個事件的性質非常惡劣。引起全世界的一致譴責。伊朗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激進革命,開歷史倒車的狂妄,引起了世界的反感。美伊人質事件已談不好。加之80年美國特種部隊德黑蘭營救人質失敗,美伊關係陷入冰谷,直到1981年才以武器換人質而結束。那時候的伊朗人依仗阿亞圖拉的狂熱,悍然發動了兩伊戰爭,伊朗人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精神要擴大到整個阿拉伯世界,第一步就是伊拉克兩河流域。

霍梅尼的狂妄政治抱負不小!但是8年的兩伊戰爭,讓伊朗人從地主身價打到貧農行列。解放科威特,伊朗人看到美軍的風采,打下巴格達,伊朗人更懂得什麼是實力。伊朗人的反美情緒不外乎是一種討價還價的把戲,一旦美國開恩,伊朗人屁顛顛趕緊抱住美軍的大腿!

美伊關係的好壞不是由伊朗人決定。這個世界必須要有美國的敵人!沒有敵人.美國就壽終正寢。美國軍火商們不高興,他們的命運也許就是破產下崗再就業。所以,在布什總統時期就給伊朗定性~ “邪惡中心”!並進行了更嚴厲制裁。


逼得伊朗幾次揚言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既然伊朗要實行伊斯蘭革命,也符合美攪動中東的戰略,其實伊朗早就內外交困,美國的制裁讓伊朗只能維護自尊。

美軍佔領了阿富汗,解放了伊拉克,對伊朗已經形成兩面夾擊,對伊朗的震懾相當強力。要不是伊阿兩場戰爭打窮了美國,伊朗的國土已經插滿美國國旗。今天的伊朗雖然拋棄了神聖的伊斯蘭革命,已經開始反思今後的道路和生存。奧巴馬時期的伊核協議已經被特朗普槍斃,好在伊朗這幾年已經有了強大的武器導彈裝備,美軍對伊動武已不可能。

國家的發展需要高瞻遠曙,輕重取捨,伊朗的手裡十萬導彈,有俄羅斯背景。特朗普的大喇叭已經喊出制裁,法國人提前撤退。伊朗還有一線生機,特朗普是全面開火,得罪了許多經濟體,伊朗的石油貿易無法全部堵死,俄羅斯站隊,印度、土耳其不會放棄,日本、韓國已經求情,只要不放棄美元交易,特朗普就是恐嚇目的 。一旦伊朗封鎖了霍爾木茲海峽,引起全球危機,特朗普也承受不起,要對伊朗動武?美國人的頭腦一定出了問題。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謝謝。


老遊59


伊朗社會的反美情緒,很大程度上是被霍梅尼的煽風點火搞起來的。眾所周知,在巴列維王朝時代,伊朗是美國在中東的堅定盟友,從官方到民間對美國態度普遍非常友好,當時在伊朗反美才是不折不扣的“非主流”。

但由於巴列維王朝時代伊朗國內社會矛盾突出、貧富差距加劇、下層民眾普遍難以享受到社會發展帶來的紅利,結果致使各種反政府運動層出不窮,並最終演變為統一的伊斯蘭革命。霍梅尼本人推崇伊斯蘭教傳統思想、對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文化上侵蝕伊朗非常不滿,因此對美國自始至終保持敵視態度。

這種態度也影響到了其在治國策略上的選擇。在推動伊斯蘭革命時,為儘可能多地爭取下層民眾支持,也自然在宣傳上著力將美國營造為巴列維王朝的幕後指使,這使得伊朗民間的反美情緒迅速提升。建立伊斯蘭共和國後,伊朗當局繼續推崇反美政策,則與伊朗面臨的國際形勢有關。

美國在中東盟國眾多,其中猶以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與其關係最為緊密,而偏偏這兩個國家又是伊朗的勁敵,因此反美立場在伊朗具有了“先天”的正義性。反過來,美國對伊朗長期予以封鎖和制裁,這又使得伊朗民眾對美國的觀感更加差勁。因此,伊朗選舉時候選人大打反美牌、同時民間也對美國印象不佳,其實並不奇怪。


軍機圖


伊朗為什麼要反美?這個問題得修正成這樣:當今的伊朗為什麼要反美?

在今天政教合一的國家出現之前的伊朗王國,那可是一個美化到極點的波斯國家:國王以美國為馬首是瞻,發展的模式也是美國的,電影必是好萊塢大片,青年人以說美式英語為榮,姑娘小夥個個美式打扮……神不神奇?但那卻是伊朗革命之前的真實存在,甚至直到今天,伊朗空軍還有美國人當年賣給王國空軍的F-15戰鬥機(只是能飛起來的只有一兩架了)。

不過,伊朗王朝倒臺,國王遠走他國之後,這個新的伊朗政權就反美了:

1、首先,當年革命起家的時候,現在的政權就是以打倒美國及美國支持的國王政權為口號和號召的,這也是當今政權的立身之本,所以當然不會輕易廢除。況且,那個時代如利比亞的卡扎菲,敘利亞的阿薩德,伊拉克的薩達姆,都是清一色以美國為反對目標,然後告訴本國國民:如果不反美國,那麼“邪惡的美帝”不僅會侵略文化,還會佔領國土,破壞民族與信仰的純潔性。

2、美國要當中東地區絕對的霸主,完全控制中東的油源。這讓具有恢復波斯帝國光榮與夢想的伊朗政權非常不痛快,而且伊朗試圖擴大自己的中東影響力,並且通過能源來左右世界。雙方的戰略利益自然發生衝突,進而讓反美成為戰略必然。

3、伊朗所處的戰略地理位置也讓美伊衝突成為必然。伊朗始終有能力影響霍爾木茲海峽的安全,從而威脅中東石油重要通道。這對於美國來說當然不能接受,因此,雙方的地理戰略利益衝突也是無可避免的。

4、信仰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伊朗政權政教合一,這必然與美國推行的價值觀發生衝突,這樣衝突也可以說是文化衝突的必然。

這四個最基礎的原因綜合起來就讓伊朗當下政權的反美是必然。


邱永崢


在巴列維王朝時期,伊朗和美國曾經有過一段甜蜜的交往,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後,美伊矛盾激化,而伊朗人質危機事件以後,兩國徹底斷交,從此兩國分道揚鑣。今天銘蘇先生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伊朗和美國交往的這段故事,他們是因何而相愛,又因何而生恨,以致於分道揚鑣,老死不相往來。

最早在20世紀初美國就開始關注伊朗,因為在那個時候伊朗還是愷加王朝時代,當時的處境跟中國的大清差不多。由於國家實力衰落,政府腐敗,導致伊朗成為西方列強瓜分的對象,而這時一個關鍵人物禮薩·汗在民族危亡之際拯救了伊朗。

禮薩·汗原為愷加王朝的軍官,對伊朗具有強烈的愛國熱情,痛恨各列強對伊朗的瓜分。當時英國在伊朗的勢力比較強大,想迫使伊朗簽訂英伊協定,規定英國在軍事、財政、關稅等方面享有完全控制權,把伊朗變成保護國。這一無理要求遭到伊朗人民的強烈反對,這時英國覺得這條道路行不通,於是想通過扶植代理人的方式達到這一目的。

禮薩·汗在軍中的地位比較高,成為英國拉攏的對象,而禮薩·汗也有借英國人的力量奪取政權的打算。於是,禮薩·汗在英國的支持下通過發動軍事政變奪去了軍隊領導權,其後通過通過一系列的戰鬥平定了各地割據和分裂勢力,廢黜國王,建立了巴列維王朝。

禮薩·汗上臺以後,採取了一些列的措施使伊朗逐步擺脫英國的控制,並從政治、經濟、法律、土地政策等方面進行了一些列的改革,使伊朗的實力逐步壯大,成為伊朗歷史上實力強大的王朝。

伊朗由於境內蘊藏著豐富石油資源和重要的戰略地位,美國通過提供經濟和軍事援助大力扶植巴列維王朝,使伊朗成為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重要盟友。這也是美國和伊朗蜜月的開始。

然而,這種蜜月期持續了沒幾年,伊朗通過選舉產生了一位具有王室背景的總統——穆罕默德·摩薩臺。這位摩薩臺總檯是一位實幹家,上臺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就包括將外國控制的石油資源收歸國有,而英美兩國的石油公司就在沒收範圍。

這惹惱了英美兩國,於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動了一場阿賈克斯行動,在1953年8月19日推翻了摩薩臺政府,讓巴列維國王重新上臺,這引起了伊朗人的不滿。

1963年伊朗巴列維國王實施白色革命,按照美國的藍圖進行國內改革,並且給予美國人治外法權等一些特權,激起了宗教領袖霍梅尼的反對,結果巴列維國王逮捕並驅逐了霍梅尼。

後來伊朗爆發了大規模的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巴列維國王進行武力鎮壓,最終引發了伊朗伊斯蘭革命。革命的結果就是親美的巴列維王朝被推翻,宗教領袖霍梅尼上臺執政,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國家。由於霍梅尼走得是反美路線,所以這時伊朗和美國的關係開始惡化。

此後,由伊朗流亡國王巴列維前往美國治病引起伊朗人民的不滿,認為這是美國在跟伊朗做對,因此德黑蘭穆斯林群眾憤而佔領美國使館,扣留使館人員,要求美國將巴列維國王移交伊朗,史稱伊朗人質危機,自此美國與伊朗斷交。

其實在美國的中東戰略當中,伊朗不只是一個簡單的石油供應者的角色。由於美蘇冷戰,而伊朗作為親美國家卻背靠蘇聯,成為美蘇對抗的前沿陣地。雖然有美國的援助,伊朗實力大幅增強,但是面對強大的蘇聯,伊朗還是承受了巨大的地緣壓力。

美伊的分手,是在這種巨大的地緣壓力下,伊朗不得不通過改革來使自己強大。然而白色革命的理想很美好,但是現實很殘酷。在面臨內外部環境都不佳的情況下,巴列維國王一意孤行強力推行,引起了社會動盪,大量利益受損者向政府展開了激烈的反擊。

改革失敗,親美的巴列維國王下臺。在內外交困之下,伊朗怎樣才能保證自身的安全,同時還能使國家發展壯大?最終,新生的伊朗伊斯蘭政權根據國情選擇放棄了美伊聯盟。

後來美國為了打擊伊朗,支持伊拉克發起兩伊戰爭,使得伊朗和伊拉克兩敗俱傷。在拉夫桑賈尼(1989-1997)和哈塔米總統(1997-2005)執政時期,伊朗曾試圖和美國和解,但是由於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導致了關係惡化。後來因為伊朗核問題,美國製裁伊朗,並把伊朗作為邪惡國家,兩國水火不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