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人去世為什麼要燒七個七,各個七有什麼講究嗎?

山村玉石


在農村人去世為什麼要燒七個七,各個七有什麼講究嗎?

大家都承認人生在世不容易,可其實去世後也是很麻煩的,不知去世之人是否知曉,但活著的親人繼續忙活著,燒七燒八,規矩也不少,特別在我們農村,今天山村梅花來分享一下我們這與燒七有關的講究。


第一,人去世後要燒七個七,有地方也稱是“做七”,燒七原因說法不一,我理解如下。(1)人嚥下最後一口氣,靈魂便要踏上一條不歸黃泉路,在這路上也是不平坦的,傳說人都有三魂七魄,每七天遭受一次痛苦,散去一魄,一年散去一魂,親人為了讓其有力氣承受且順利到達波岸,就每七天為其送些吃的和錢財,就有了“七期”與“三週年”。(2)當我們失去親人時,都會經歷那種撕心裂肺的疼,通過燒七,每七天到墳上哭一下,訴說一下思念之情,七七過後是燒百日,再是燒週年、三年,隨著時間推移,活著的人慢慢接受親人去世的現實,漸漸從悲傷中走出來。


第二,在我們這燒七講究也很多,一七、三七較大,五七最大,這三個七親戚朋友一般都去墳地祭祀。二七、四七、六七屬於小七,白己直系親人參入祭祀。而且對於有身孕或七歲前的孩子是不參入這些活動的,特別是頭七前,太小的孩子不可接近去世人呆的房屋,傳說去世之人的魂魄還在房屋周圍遊蕩,過了頭七之後,就會登上望鄉臺,開始黃泉路之行,一去永不歸來。

梅花人過半百雖不是迷信之人,但也真真祝福那些早走的親人們,希望在天堂不再受疾病折磨,忘記一切,快樂每一天,我們也會好受一些。


山村梅花


農村人去世為什麼要燒七個七?各個七有什麼講究嗎?

在農村親人去世後,有很多的講究,不僅要燒七個七,七七遍以後,還要燒百日,完了以後還要燒生日。其實不管是燒七個七,還是百日或生日,都只是寄託對親人的一種緬懷和思念的方式而已。我們都知道人有三魂七魄,所以活著的人都會為已故的親人,燒三年和七七。

在我們這裡的農村,七個七當中只有五七最大,燒五七的時候,親戚朋友們都會來參加祭祀。平常的六個七,只有自己最親近的親人去墳上祭奠。如果是父母去世的話,也就是說只有兒女會到墳上去焚燒香紙。因為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只要方便有時間,兒女們每個七都會去上墳。但是隻有二七,閨女是不去上墳的,二七二七,也就是說這是兒子的七,所以二七隻有兒子去上墳祭拜。

在我的老家五七和三年最隆重,燒五七的講究是扎馬和拜祭。五七的馬和剛去世時的盤纏馬還不一樣,盤纏馬,閨女扎。就是說剛去世的時候,只要死者有閨女,那麼僱人扎紙馬的錢,必須由閨女掏。五七不一樣,五七的馬是兒子花錢。五七最講究的就是拜祭。拜祭的時候,由死者的兒女準備了活雞活魚,還有豬頭。現在條件好了,很多人家直接擺了整個的豬,豬身上還畫了花。



五七拜祭是對死者最高的禮儀,也是最隆重的祭奠。死者不論有幾個孩子,也不論兒女,每個孩子都出一份同樣的拜祭所需豬頭,活雞和活魚。需要說明的是,這裡用的活雞都必須是公雞。等到七七遍以後,也就是第七個七,要把死者生前穿的衣服,全部拿到墳上焚燒掉。從此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隨之化為烏有。


小十六123


問:在農村,人死後為什麼要燒七個七?各個七有什麼講究嗎?

過去人們認為,人死後,隨然已入土為安,但其魂靈仍留戀在家的,為使其故去親人早歸極樂,是要送七的,所以每一七都要燒紙錢引魂。

各地區不一樣,我們這裡是燒五個七,而五個七的最後一七就是"五七"最隆重,那時,親戚朋友都要來參加,規摸稍小於出殯之時。

五個七的講究是,第一期為六天,五七三十五,剩三十四天。老伴在世要減一天,再就是有幾個兒子再減幾天,實際五七的天數就在三十天左右。

第一七的講究是,兒子兒媳在老人生前的居室裡燒紙錢七張,也就是冥幣七吊(因紙錢是一疊四合,橫三豎九砸二十七錢,四合為一百零八錢為冥幣一吊),意思就是把老人魂靈送出內室。


第二七是在堂屋由兒子兒媳燒紙錢七張為冥幣七吊,就是把老人魂靈送出堂屋。

第三七是在院子裡燒紙錢七張,把老人魂靈送出院外。


第四七空著不燒,因魂靈已出院外,投奔祖墳去了。

第五七,親朋好友全到,備齊紙馬香鶴,乾鮮果品,三牲四祭,到祖墳上去燒,就是送老人真正駕鶴西行歸天,自此,逝者已登仙界。

所以,五七最隆重,回家後襬酒席招待答謝親友。

再紀念就是週年了。

週年後紀念三年才許清明添墳,以後,老人清明和七月十五和十月一寒衣節的待遇就和祖先們一樣了。



金蘋果老楊


在農村,老人死後,都是要做七的,一是沿用民間習俗,二是值此悼念親人,寄託哀思。但青少年或未嫁娶的人,這類人稱為“少年亡”,死亡後一般都不做七。

喪俗,南北差異較大,各地風俗又不同,沒有所謂的正規做法,或所謂的正宗之說。

做七或燒七,各地叫法不同,都是一個意思。我地區叫法是"做旬或做忌",頭七叫頭旬或頭忌。比較講究的要做七個七。但近十年八年來,我珠三角地區的人,大多數都簡化了,只做三個七,即做三七。

到了為死者做三七那天(即死者死亡後第二十一天)就擺一些酒宴,請親戚朋友來吃一頓酒宴,以此表示答謝在治喪期間曾經出過錢出過力的人。

另外還搞一些儀式,把死者的靈牌位安上祖先神臺。算作整個治喪期間,守孝期結束,除下孝服(除孝)。從該日後可以走親訪友,可以探喪問病,可以參加別的一切喜宴,再無禁忌了。


言由心聲5


人雖死,名仍在,其靈尚存。死者的肉體雖已不復存在,但他的音容笑貌卻還活在人們心中。下葬之後,每七日設一祭,請僧或道做道場,誦經引度,上供祭奠。這叫(做七)。每七日做一次,一直做到七七四九天的七七為止。(頭七)非常隆重,一來因為這是首次大規模祭祀死者,二來因為此日相傳是元者上望鄉臺眺望家鄉的日子,所以極為虔誠隆重,稍有不敬,將遭鬼譴。死者家屬大多通宵不眠,身穿喪服,戰戰兢兢,唯恐亡靈不滿而降下災禍。(六七)應由親戚做,以應(六七不吃家鄉飯)的習俗。這天親戚從家裡帶來各色食物祭品,金銀錫箔趕到感喪家,供祭於靈前。(七七,由子女們一起做,而由女兒唱主角,(有的地方以女兒為(五五)的主角)。


用戶22816978495


七數是古中國商朝及商朝前一直用的孕育之數,所以道學煉啥都用七七.四十九天之數。

包括占卜及卦算,也是數用七與八的,而不是周朝及周朝後的卦用數是六與九的。

這就是九宮數陣的九宮為卦基礎形式的,1.2.3。4.5.6。7.8.9。疊壘式形式。

從而橫臥算年,立豎算時的形成依據。而數用七.八就是橫臥,數用六.九就是立豎。

這也是1.4.7準備,2.5.8回家,3.6.9出門走在九宮數數上的應用。即:

7.8.9。

4.5.6。

1.2.3。

而七數的孕育形式,其數圖式如現今的科學標誌的電子繞原子核運行的圖標圖示,即四個電子繞行軌道同原子核構成的圖案。也就是雌性懷孕的圖案。歸生養繁殖圖形。

七數的繁殖性質,使煉丹等修煉都用七七.四十九天之數了。

而人亡故為重新投胎再生的輪迴,從而喪期為7個七天。這就7七的期。是往生去了,並不是死去了,即投胎轉世去了。

從而如煉丹一樣,用7個七天進行。

只不過世俗化後多用前3七天,從而重用三七燒紙祭拜日了。講究的5七。完整的才7七了。而真守期的是守墓三年。即中守滿三百整數,小守不滿五十的四十九。而三百也不滿一年,差六十五天。大守三年。

而每七天是亡故人遠離人世的距離,即離人世遠而距投胎處近了。作七為送其投胎路走完。

實際耗磨掉親人衰喪的情緒,歸心理撫慰術形式之一。

贊議一下,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味哎兒


問題描述:在農村,人去世為什麼要燒七個七?各個七有什麼講究嗎?


燒七是民間傳承已久的一種喪葬文化,在悼念形式上南北各地區也是存在很大的差異。燒七在一些地區也被叫作是“齋七”、“作七”,是對亡者的一種追悼和懷念,儘管這種民間喪葬習俗有著落後迷信色彩,但是它也承擔著生者對於亡者的一種精神寄託。民間關於燒七的說法是非常多的,既有佛理方面的,也有道理方面的,所以各地區在燒七形式或者燒七講究方面,有著濃厚的地域特色。

有人認為,人有三魂七魄,死後七日散一魄,一年散一魂,所以在亡者去世後要燒七和燒週年紙。也有人認為,人死後要下七殿,一殿是一個“七”。所謂的“燒七”是指“頭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其中民間多數地區又多以“頭七”、“三七”、“五七”、“七七”為重,尤以“五七”最為隆重,它們又被稱作是“大七”。其實呢,並非每個死人都要燒七,關於“燒七”的風俗講究還是很多的,並不是人人盡能詳知。

由於各地區關於燒七的習俗不一樣,我就只說說自己家鄉這邊的習俗。在我家鄉這邊,頭七日也被叫作是“呼七日”,“頭七”子夜之後是“回魂夜”,據說會有“牛頭馬面”和“陰間鬼差”護送亡者回生前所住的老宅看望子孫,所以要從午夜開始便要擺好貢品,討好護送亡者的鬼差,然後大聲哭喊“xx回來了'啊”,之後就是做法事的人開始唸經開祭。“頭七”主要是亡者的兒子(孝男)祭奠。

三七在我們這被叫作是女兒旬和兒媳旬,即兒媳以及回門的女兒攜女婿祭祀。五七最為隆重,據說是五七之前亡者會登上陰間的望鄉臺,在五七的時候,一般人家都會燒紙錢,燒紙屋,燒紙人,燒紙車,燒紙馬。七七又被叫作是斷七、尾七,這一天也主要由孝男祭奠。斷七日之後便可脫掉孝服。

您家鄉呢?


村郎俊秀


在農村,人去世為什麼要燒七個七?各個七有什麼講究嗎?

這是農村地方風俗文化,是老輩人傳承下來對去世人的緬懷和紀念,是期盼親人能夠一路走好,在另一個世界能夠過好,更是期盼親人早日投生的一些儀式。

曾經聽老人說人去世以後,魂魄可以在人間轉悠七七四十九天,有什麼牽掛的事情可以在四十九天裡看看,或者解決。

從一七開始燒,每一個七子女親人們都要按照規矩擺供,就是給逝去親人送飯吃。

一七,是水餃,一七里親人會包幾個素餡水餃,在墳前擺供,碗裡盛裝三個,然後燒紙錢時把餃子倒進入一起燒掉。

二七,是麵條,麵條意思是親人在接近半個月的日子裡開始倍加思念親人了,麵條是綁腿的。

三七,三七餑餑圓上圓,這三七上做的餑餑必須是圓形的,在我們這裡它叫光頭餑餑。

四七,荷包蛋,到了四七,只需要打個雞蛋水放在碗裡,然後還是擺供,焚燒。

五七,五七是大七,是和一週年忌日,三週年忌日並列大的燒七日,這回就要很正規的做大棗餑餑。

六七,六七包子,家裡有閨女的,六七上的包子是閨女包的。

七七結束,七七可以做前面所有七里任何一種吃食。

所有的七里,主食是餃子、麵條、餑餑等,不僅僅只是這些東西,每個七還要擺供雞鴨魚肉,還有水果,最後一律都是往燒的紙錢裡樣樣丟一點。

七個七里,只有五七要伺候賓客,五七擺酒席得擺很多桌,其它七都不算重要,只要最親的親人去燒七就可以了。


但是農村有個說辭,就是無論兒女有多孝順,或者家裡只有一個孩子,都不可以所有七都去,必須露一個小的七,據說七七都去的話,會被死去的親人惦記著,對活人不好。

農村裡有親人去世,七個七都是按套數做的,還有各種紙紮的器具,在我們村裡,這些已經被限制了。


悠然見東山


在農村,人去世為什麼要燒七個七?各個七有什麼講究嗎?

說到這人去世後為什麼要燒七,不禁想起有人說的:人這一輩子無非就是生與死兩件大事,有人說,這人出生後,就得用一生的時間去準備死。所以說農村人對於生死這兩件事看得比較重,尤其是死。

農村人去世之後,要燒七的習俗據說是源自古代人們對於佛教中六道輪迴的說法。陽世的親人每隔七天為死者燒一個七,共七七四十九天。相傳每七天為一限,逝者在陰間尋找生緣,以求再次投胎輪迴。七天不行便等下一個期限,待到七七四十九天期滿,必能尋到一生處輪迴。而陽世親人則每七天一上墳祭奠,為逝者燒紙送錢,打點盤纏等,以供逝者在陰間花銷。所以,這千百年來燒七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燒七的講究

我們膠東農村,人一死,便要先燒"倒頭包袱″,上面寫上逝者的生辰八字及去世時間在院子內焚燒,然後去土地廟"報廟″,算是在土地爺那裡點上了卯,報上了陰間的"戶口"。然後是第二天晚上"送盤纏",送盤纏的時侯要扎"紙馬″,以供逝者路上當腳力使用,三日後出殯下葬。


從逝者去世那天起,每七天為一個七。第一個七稱為"頭七″,農村人一般按星期計算,如果說逝者是週日去世,那麼頭七便是下個周的週六。以後的每個七都是週六燒,直到燒完七個七為止。所以七七也叫"遍七",是指都燒遍了的意思。

農村人將頭七、三七、五七看得較重,而二七、四七、六七、遍七較淡。而頭七、三七、五七中,五七又最為隆重,也要扎紙馬等大件在祭祀時焚燒,同時宴請曾經幫過忙處理後事的親戚朋友及街坊鄰居。

農村人認為,逝者在燒頭七時尚未離去,所以有一些幼兒能從墳頭的塋門處看到逝者。而這逝者頭七也能"記人″,他(她)留戀人間的親人,更惦念前來燒七的每位親人,而且巴望這些人每個七都能到墳前來。


而農村人有個講究,每人要留一個七,不能全燒遍了。所以這二七時一般女兒不去,兒子去燒燒完事,而六七則兒子不去,女兒前往。等到遍七燒完,這近期的七才算告一段落。

如果逝者在這七個七當中,有一個七正逢農曆初七、十七或二十七,那麼這人在陰間的"罪過"就比較重。按農村人有話,叫"天七",親人便要在這天用白紙做成與逝者年齡相同數量的三角紙旗,燒七時插到死者墳頭上,以期抵消逝者的"罪″。

除了七個七外的祭日

膠東農村除了這前期的七個七以外,還有燒百日、一週年、二週年、三週年及生日等要燒。這其中又以三年為最大,也要宴請賓朋。


不論是哪個七,這孝子孝孫都應在墳前磕頭施禮。過去講究三拜九叩,禮數特別繁瑣,有時候就是讓咱看上幾遍,也學不全。而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卻十分講究,什麼"人三鬼四″都要遵循。不過現今很多地方也都從簡了,因為十分懂得人也不是很多了。

等到三週年燒完之後,以後上墳拜土就是清明節及十月一了。

每一個地方,在喪葬習俗中肯定會有所不同,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說的很有道理。傳統的習俗不能丟,但喪事從簡也更應該提倡。燒七是對先人的一種紀念,但借燒七的由頭大擺宴席,大吃大喝之風則應該扼制。文明祭祀,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應從我做起,將具體的做法落實到位。


建行漸遠


爸爸去世,我祖籍貴州現在居住天津幾十年了兄弟姐妹也是同城的,每次到七的日子,全家聚一起供飯燒紙,在爸爸的房子裡住到七七結束陪伴下,生前也是細心照顧的,最後三年全癱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