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人去世为什么要烧七个七,各个七有什么讲究吗?

山村玉石


在农村人去世为什么要烧七个七,各个七有什么讲究吗?

大家都承认人生在世不容易,可其实去世后也是很麻烦的,不知去世之人是否知晓,但活着的亲人继续忙活着,烧七烧八,规矩也不少,特别在我们农村,今天山村梅花来分享一下我们这与烧七有关的讲究。


第一,人去世后要烧七个七,有地方也称是“做七”,烧七原因说法不一,我理解如下。(1)人咽下最后一口气,灵魂便要踏上一条不归黄泉路,在这路上也是不平坦的,传说人都有三魂七魄,每七天遭受一次痛苦,散去一魄,一年散去一魂,亲人为了让其有力气承受且顺利到达波岸,就每七天为其送些吃的和钱财,就有了“七期”与“三周年”。(2)当我们失去亲人时,都会经历那种撕心裂肺的疼,通过烧七,每七天到坟上哭一下,诉说一下思念之情,七七过后是烧百日,再是烧周年、三年,随着时间推移,活着的人慢慢接受亲人去世的现实,渐渐从悲伤中走出来。


第二,在我们这烧七讲究也很多,一七、三七较大,五七最大,这三个七亲戚朋友一般都去坟地祭祀。二七、四七、六七属于小七,白己直系亲人参入祭祀。而且对于有身孕或七岁前的孩子是不参入这些活动的,特别是头七前,太小的孩子不可接近去世人呆的房屋,传说去世之人的魂魄还在房屋周围游荡,过了头七之后,就会登上望乡台,开始黄泉路之行,一去永不归来。

梅花人过半百虽不是迷信之人,但也真真祝福那些早走的亲人们,希望在天堂不再受疾病折磨,忘记一切,快乐每一天,我们也会好受一些。


山村梅花


农村人去世为什么要烧七个七?各个七有什么讲究吗?

在农村亲人去世后,有很多的讲究,不仅要烧七个七,七七遍以后,还要烧百日,完了以后还要烧生日。其实不管是烧七个七,还是百日或生日,都只是寄托对亲人的一种缅怀和思念的方式而已。我们都知道人有三魂七魄,所以活着的人都会为已故的亲人,烧三年和七七。

在我们这里的农村,七个七当中只有五七最大,烧五七的时候,亲戚朋友们都会来参加祭祀。平常的六个七,只有自己最亲近的亲人去坟上祭奠。如果是父母去世的话,也就是说只有儿女会到坟上去焚烧香纸。因为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只要方便有时间,儿女们每个七都会去上坟。但是只有二七,闺女是不去上坟的,二七二七,也就是说这是儿子的七,所以二七只有儿子去上坟祭拜。

在我的老家五七和三年最隆重,烧五七的讲究是扎马和拜祭。五七的马和刚去世时的盘缠马还不一样,盘缠马,闺女扎。就是说刚去世的时候,只要死者有闺女,那么雇人扎纸马的钱,必须由闺女掏。五七不一样,五七的马是儿子花钱。五七最讲究的就是拜祭。拜祭的时候,由死者的儿女准备了活鸡活鱼,还有猪头。现在条件好了,很多人家直接摆了整个的猪,猪身上还画了花。



五七拜祭是对死者最高的礼仪,也是最隆重的祭奠。死者不论有几个孩子,也不论儿女,每个孩子都出一份同样的拜祭所需猪头,活鸡和活鱼。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用的活鸡都必须是公鸡。等到七七遍以后,也就是第七个七,要把死者生前穿的衣服,全部拿到坟上焚烧掉。从此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随之化为乌有。


小十六123


问:在农村,人死后为什么要烧七个七?各个七有什么讲究吗?

过去人们认为,人死后,随然已入土为安,但其魂灵仍留恋在家的,为使其故去亲人早归极乐,是要送七的,所以每一七都要烧纸钱引魂。

各地区不一样,我们这里是烧五个七,而五个七的最后一七就是"五七"最隆重,那时,亲戚朋友都要来参加,规摸稍小于出殡之时。

五个七的讲究是,第一期为六天,五七三十五,剩三十四天。老伴在世要减一天,再就是有几个儿子再减几天,实际五七的天数就在三十天左右。

第一七的讲究是,儿子儿媳在老人生前的居室里烧纸钱七张,也就是冥币七吊(因纸钱是一叠四合,横三竖九砸二十七钱,四合为一百零八钱为冥币一吊),意思就是把老人魂灵送出内室。


第二七是在堂屋由儿子儿媳烧纸钱七张为冥币七吊,就是把老人魂灵送出堂屋。

第三七是在院子里烧纸钱七张,把老人魂灵送出院外。


第四七空着不烧,因魂灵已出院外,投奔祖坟去了。

第五七,亲朋好友全到,备齐纸马香鹤,干鲜果品,三牲四祭,到祖坟上去烧,就是送老人真正驾鹤西行归天,自此,逝者已登仙界。

所以,五七最隆重,回家后摆酒席招待答谢亲友。

再纪念就是周年了。

周年后纪念三年才许清明添坟,以后,老人清明和七月十五和十月一寒衣节的待遇就和祖先们一样了。



金苹果老楊


在农村,老人死后,都是要做七的,一是沿用民间习俗,二是值此悼念亲人,寄托哀思。但青少年或未嫁娶的人,这类人称为“少年亡”,死亡后一般都不做七。

丧俗,南北差异较大,各地风俗又不同,没有所谓的正规做法,或所谓的正宗之说。

做七或烧七,各地叫法不同,都是一个意思。我地区叫法是"做旬或做忌",头七叫头旬或头忌。比较讲究的要做七个七。但近十年八年来,我珠三角地区的人,大多数都简化了,只做三个七,即做三七。

到了为死者做三七那天(即死者死亡后第二十一天)就摆一些酒宴,请亲戚朋友来吃一顿酒宴,以此表示答谢在治丧期间曾经出过钱出过力的人。

另外还搞一些仪式,把死者的灵牌位安上祖先神台。算作整个治丧期间,守孝期结束,除下孝服(除孝)。从该日后可以走亲访友,可以探丧问病,可以参加别的一切喜宴,再无禁忌了。


言由心声5


人虽死,名仍在,其灵尚存。死者的肉体虽已不复存在,但他的音容笑貌却还活在人们心中。下葬之后,每七日设一祭,请僧或道做道场,诵经引度,上供祭奠。这叫(做七)。每七日做一次,一直做到七七四九天的七七为止。(头七)非常隆重,一来因为这是首次大规模祭祀死者,二来因为此日相传是元者上望乡台眺望家乡的日子,所以极为虔诚隆重,稍有不敬,将遭鬼谴。死者家属大多通宵不眠,身穿丧服,战战兢兢,唯恐亡灵不满而降下灾祸。(六七)应由亲戚做,以应(六七不吃家乡饭)的习俗。这天亲戚从家里带来各色食物祭品,金银锡箔赶到感丧家,供祭于灵前。(七七,由子女们一起做,而由女儿唱主角,(有的地方以女儿为(五五)的主角)。


用户22816978495


七数是古中国商朝及商朝前一直用的孕育之数,所以道学炼啥都用七七.四十九天之数。

包括占卜及卦算,也是数用七与八的,而不是周朝及周朝后的卦用数是六与九的。

这就是九宫数阵的九宫为卦基础形式的,1.2.3。4.5.6。7.8.9。叠垒式形式。

从而横卧算年,立竖算时的形成依据。而数用七.八就是横卧,数用六.九就是立竖。

这也是1.4.7准备,2.5.8回家,3.6.9出门走在九宫数数上的应用。即:

7.8.9。

4.5.6。

1.2.3。

而七数的孕育形式,其数图式如现今的科学标志的电子绕原子核运行的图标图示,即四个电子绕行轨道同原子核构成的图案。也就是雌性怀孕的图案。归生养繁殖图形。

七数的繁殖性质,使炼丹等修炼都用七七.四十九天之数了。

而人亡故为重新投胎再生的轮回,从而丧期为7个七天。这就7七的期。是往生去了,并不是死去了,即投胎转世去了。

从而如炼丹一样,用7个七天进行。

只不过世俗化后多用前3七天,从而重用三七烧纸祭拜日了。讲究的5七。完整的才7七了。而真守期的是守墓三年。即中守满三百整数,小守不满五十的四十九。而三百也不满一年,差六十五天。大守三年。

而每七天是亡故人远离人世的距离,即离人世远而距投胎处近了。作七为送其投胎路走完。

实际耗磨掉亲人衰丧的情绪,归心理抚慰术形式之一。

赞议一下,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味哎儿


问题描述:在农村,人去世为什么要烧七个七?各个七有什么讲究吗?


烧七是民间传承已久的一种丧葬文化,在悼念形式上南北各地区也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烧七在一些地区也被叫作是“斋七”、“作七”,是对亡者的一种追悼和怀念,尽管这种民间丧葬习俗有着落后迷信色彩,但是它也承担着生者对于亡者的一种精神寄托。民间关于烧七的说法是非常多的,既有佛理方面的,也有道理方面的,所以各地区在烧七形式或者烧七讲究方面,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

有人认为,人有三魂七魄,死后七日散一魄,一年散一魂,所以在亡者去世后要烧七和烧周年纸。也有人认为,人死后要下七殿,一殿是一个“七”。所谓的“烧七”是指“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其中民间多数地区又多以“头七”、“三七”、“五七”、“七七”为重,尤以“五七”最为隆重,它们又被称作是“大七”。其实呢,并非每个死人都要烧七,关于“烧七”的风俗讲究还是很多的,并不是人人尽能详知。

由于各地区关于烧七的习俗不一样,我就只说说自己家乡这边的习俗。在我家乡这边,头七日也被叫作是“呼七日”,“头七”子夜之后是“回魂夜”,据说会有“牛头马面”和“阴间鬼差”护送亡者回生前所住的老宅看望子孙,所以要从午夜开始便要摆好贡品,讨好护送亡者的鬼差,然后大声哭喊“xx回来了'啊”,之后就是做法事的人开始念经开祭。“头七”主要是亡者的儿子(孝男)祭奠。

三七在我们这被叫作是女儿旬和儿媳旬,即儿媳以及回门的女儿携女婿祭祀。五七最为隆重,据说是五七之前亡者会登上阴间的望乡台,在五七的时候,一般人家都会烧纸钱,烧纸屋,烧纸人,烧纸车,烧纸马。七七又被叫作是断七、尾七,这一天也主要由孝男祭奠。断七日之后便可脱掉孝服。

您家乡呢?


村郎俊秀


在农村,人去世为什么要烧七个七?各个七有什么讲究吗?

这是农村地方风俗文化,是老辈人传承下来对去世人的缅怀和纪念,是期盼亲人能够一路走好,在另一个世界能够过好,更是期盼亲人早日投生的一些仪式。

曾经听老人说人去世以后,魂魄可以在人间转悠七七四十九天,有什么牵挂的事情可以在四十九天里看看,或者解决。

从一七开始烧,每一个七子女亲人们都要按照规矩摆供,就是给逝去亲人送饭吃。

一七,是水饺,一七里亲人会包几个素馅水饺,在坟前摆供,碗里盛装三个,然后烧纸钱时把饺子倒进入一起烧掉。

二七,是面条,面条意思是亲人在接近半个月的日子里开始倍加思念亲人了,面条是绑腿的。

三七,三七饽饽圆上圆,这三七上做的饽饽必须是圆形的,在我们这里它叫光头饽饽。

四七,荷包蛋,到了四七,只需要打个鸡蛋水放在碗里,然后还是摆供,焚烧。

五七,五七是大七,是和一周年忌日,三周年忌日并列大的烧七日,这回就要很正规的做大枣饽饽。

六七,六七包子,家里有闺女的,六七上的包子是闺女包的。

七七结束,七七可以做前面所有七里任何一种吃食。

所有的七里,主食是饺子、面条、饽饽等,不仅仅只是这些东西,每个七还要摆供鸡鸭鱼肉,还有水果,最后一律都是往烧的纸钱里样样丢一点。

七个七里,只有五七要伺候宾客,五七摆酒席得摆很多桌,其它七都不算重要,只要最亲的亲人去烧七就可以了。


但是农村有个说辞,就是无论儿女有多孝顺,或者家里只有一个孩子,都不可以所有七都去,必须露一个小的七,据说七七都去的话,会被死去的亲人惦记着,对活人不好。

农村里有亲人去世,七个七都是按套数做的,还有各种纸扎的器具,在我们村里,这些已经被限制了。


悠然见东山


在农村,人去世为什么要烧七个七?各个七有什么讲究吗?

说到这人去世后为什么要烧七,不禁想起有人说的:人这一辈子无非就是生与死两件大事,有人说,这人出生后,就得用一生的时间去准备死。所以说农村人对于生死这两件事看得比较重,尤其是死。

农村人去世之后,要烧七的习俗据说是源自古代人们对于佛教中六道轮回的说法。阳世的亲人每隔七天为死者烧一个七,共七七四十九天。相传每七天为一限,逝者在阴间寻找生缘,以求再次投胎轮回。七天不行便等下一个期限,待到七七四十九天期满,必能寻到一生处轮回。而阳世亲人则每七天一上坟祭奠,为逝者烧纸送钱,打点盘缠等,以供逝者在阴间花销。所以,这千百年来烧七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烧七的讲究

我们胶东农村,人一死,便要先烧"倒头包袱″,上面写上逝者的生辰八字及去世时间在院子内焚烧,然后去土地庙"报庙″,算是在土地爷那里点上了卯,报上了阴间的"户口"。然后是第二天晚上"送盘缠",送盘缠的时侯要扎"纸马″,以供逝者路上当脚力使用,三日后出殡下葬。


从逝者去世那天起,每七天为一个七。第一个七称为"头七″,农村人一般按星期计算,如果说逝者是周日去世,那么头七便是下个周的周六。以后的每个七都是周六烧,直到烧完七个七为止。所以七七也叫"遍七",是指都烧遍了的意思。

农村人将头七、三七、五七看得较重,而二七、四七、六七、遍七较淡。而头七、三七、五七中,五七又最为隆重,也要扎纸马等大件在祭祀时焚烧,同时宴请曾经帮过忙处理后事的亲戚朋友及街坊邻居。

农村人认为,逝者在烧头七时尚未离去,所以有一些幼儿能从坟头的茔门处看到逝者。而这逝者头七也能"记人″,他(她)留恋人间的亲人,更惦念前来烧七的每位亲人,而且巴望这些人每个七都能到坟前来。


而农村人有个讲究,每人要留一个七,不能全烧遍了。所以这二七时一般女儿不去,儿子去烧烧完事,而六七则儿子不去,女儿前往。等到遍七烧完,这近期的七才算告一段落。

如果逝者在这七个七当中,有一个七正逢农历初七、十七或二十七,那么这人在阴间的"罪过"就比较重。按农村人有话,叫"天七",亲人便要在这天用白纸做成与逝者年龄相同数量的三角纸旗,烧七时插到死者坟头上,以期抵消逝者的"罪″。

除了七个七外的祭日

胶东农村除了这前期的七个七以外,还有烧百日、一周年、二周年、三周年及生日等要烧。这其中又以三年为最大,也要宴请宾朋。


不论是哪个七,这孝子孝孙都应在坟前磕头施礼。过去讲究三拜九叩,礼数特别繁琐,有时候就是让咱看上几遍,也学不全。而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却十分讲究,什么"人三鬼四″都要遵循。不过现今很多地方也都从简了,因为十分懂得人也不是很多了。

等到三周年烧完之后,以后上坟拜土就是清明节及十月一了。

每一个地方,在丧葬习俗中肯定会有所不同,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很有道理。传统的习俗不能丢,但丧事从简也更应该提倡。烧七是对先人的一种纪念,但借烧七的由头大摆宴席,大吃大喝之风则应该扼制。文明祭祀,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应从我做起,将具体的做法落实到位。


建行渐远


爸爸去世,我祖籍贵州现在居住天津几十年了兄弟姐妹也是同城的,每次到七的日子,全家聚一起供饭烧纸,在爸爸的房子里住到七七结束陪伴下,生前也是细心照顾的,最后三年全瘫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