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强击机在未来战争中还有用武之地吗?

陈琦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强击机主要是在当年低技术条件下,从低空、超低空突击敌战术或浅近战役纵深内的目标,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的飞机。

说白了,强击机就是用于地面支援用的飞机,通过低空飞机躲避防空武器的打击。

但时代不同了。

现代化的雷达下,即便贴着地面飞行也是躲避不了追踪的,一样会被击落。

而且,由于防空武器的强大,尤其是出现大量先进的中近距离防空导弹,使得近距离攻击的强击机非常危险。

海湾战争中,美军损失飞机很少,但A10攻击机仍然被击落4架,还有不少被地面炮火击伤。

目前西方的对地支援,基本都是多用途战机采用精确制导武器从高空轰炸,躲避对方野战防空网的打击。这样损失小,因精确制导武器的先进,命中率不亚于攻击机的低空突袭。

目前美军A10攻击机早已列入淘汰的名单,只是因为敌人目前都不强,所以A10迟迟不退役,还在凑合着用。

不过,因武装直升机和攻击机具有较为类似的属性,所以美军目前也较少使用武直,以防止损失。

萨沙认为,未来攻击机的任务会分为两部分承担,第一就是现代化隐形战斗机,在高空使用精确制导武器进行地面轰炸。随着精确制导武器和战机的发展,攻击效率会越来越高。

第二是近距离支援的无人攻击机。这些战机造价低,性能好,又没有人员伤亡。

攻击机淘汰是必然,目前我国的强5已经开始退出现役。

2017年,据报道,东部战区航空兵强5团正面临部队取消、装备退役和官兵分流等问题,表明空军正计划强5退役。


萨沙


当然有用了!

强击机又叫做攻击机,是近距离空中支援的利器,是一种战术攻击型飞机,它的特点是速度不是很快,大多为亚音速,只有少数可以飞到超音速。但是,这种飞机防护性很好,在要害部分都装有装甲保护,在对地攻击的时候,可以有效抵御地面上小口径武器的攻击。并且这种飞机的战场适应性极好,大多可以完成全天候作战,并且可以在战时临时修建的简易跑道上起飞,而且起飞距离往往都很短,只要不到1.3公里的跑道,就能完成其起降工作。



(早期的攻击机伊尔-2)


机载武器的进步,让现代攻击机的战斗力相较二战时期有了极大飞跃,大多现代攻击机配有火箭弹和机关炮,载弹量大多数为3吨左右。在地面目标攻击时往往会创造出丰硕的战果。

在攻击机中,美国的A-10雷电攻击机是其中的杰出代表。A-10雷电攻击机第一次实战发生在海湾战争时期。当时,A-10雷电攻击机执行了对伊拉克军队的地面攻击任务。




(A-10攻击机)


A-10雷电攻击机可达700公里每小时,相对地面目标速度极快,可以轻松突破防线,敌方的坦克、装甲车等装备遇到这种武器几时乎没反击之力。

在海湾战争中,A-10雷电攻击机共执行了8000多次攻击任务,击毁伊拉克军队900多辆坦克2000多辆其他车辆和1200多个火力点。为美军地面部队的顺利前进扫除了障碍,也向世人证明了攻击机这种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巨大作用。



(正在发生导弹的A-10攻击机)


说完美国的A-10雷电攻击机,再说一下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曾经花大力气研发的一种攻击机,苏-24。



(苏-24攻击机)

苏-24也是一种很有名的攻击机,它的起飞距离1.3千米,爬升率150米/秒,在攻击时最快可达1.6马赫,具有全天候的作战能力。

该型飞机可以携带小型核弹,也可以最多装载大约8吨弹药。



冷战高峰时期,苏-24被部署到东德、波兰、匈牙利等地,由于执行低空突防任务的时候作战半径可达560公里,足以威胁到北约纵深地带。但是,在冷战时期这种飞机部署的并不多,该机在俄军中部署最多的时期是1994年,达到了540架到550架。

苏-24在实战中的表现也不错。该型飞机曾经在阿富汗战争中国参加战斗,多进行高度为5.5公里的中空轰炸,由于这个高度已经超过了毒刺导弹的攻击,所以战争期间没有损失。



在今天苏-24战机仍然活跃在战场上,对地面的攻击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游者走天下


强击机肯定是要被淘汰的,而且就在眼前。

强击机的任务是摧毁地面目标,如坦克、装甲车、车队、工事、火力点......实际上在打击地面目标这块,强击机的效果是相当强悍的,大名鼎鼎的A-10,这都是装甲部队的噩梦。

打击地面目标的另一个能手是直升机,但综合看,强击机要比直升机猛的多。强击机航程远、速度快,载弹量也远大于直升机。强击机一般都很结实,防护性好,比直升机扛揍。直升机机体比强击机脆弱,要是尾桨被击中,那是肯定要坠毁的。

就在前两年,美军还张罗着买强击机,用来对付游击队,不过现在似乎也没什么消息了。

即便是现在看,强击机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装备,它自身并没有什么致命的缺陷。而且根据美军近些年的作战经验,真打起来,还得是A10上去支援,很多时候F16、阿帕奇帮不上什么忙。

现在强击机的危机并不是出现在它自身,而是无人机的蓬勃发展。

可以这么说,强击机能干的活,无人机基本上全能干。

强击机的火力猛,但绝大多数的时候,它面临火力过剩的尴尬。各国的强击机最初都是为了世界大战准备的,都是为对方成千上万的坦克准备的。所以强击机可以带上几吨的弹药,出动一次可以消灭两个坦克连。

但现在的战斗,大多是反恐作战,打击游击队。对方就那么几个人,开着皮卡车。这时,来架无人机,发射两枚小直径炸弹,就摆平了,根本用不上强击机那么大场面。无人机跟强击机比,非常便宜,可以大量的装备。必要时候可以靠数量来弥补火力的不足。无人机体积小,对跑道的要求很低,随便找块平地就起飞了,使用起来也更灵活。有些无人机甚至是从发射箱、发射架上起飞的,连地皮都省了。

无人机最主要的优势是:无人。

战斗中,飞机被击落,飞行员牺牲甚至是被俘,是一件非常要命的事。不但是部队的严重损失,政治上的影响更坏,通常还得组织部队去营救。营救失败就得谈判、讲价......虽然各国的强击机的装甲都是很厚的,非常皮实,但由于它都是低空近距离作战,被击落的可能还是很高的。

而无人机就不存在这方面顾虑,即便是被击落,只不过是损失一件机器而已。

所以,无人机一经兴起,立即被中东的大富翁们相中。他们有钱,没有战斗的意志,怕死人,无人机简直是他们梦幻般的神器,买!

无人机比强击机弱的敌方就是载弹量少,现在可以用数量来弥补。随着技术进步,大载弹量的大型无人机也必然会出现,到时候强击机就不存在任何的优势了。


锐视觉何老师


说到强击机,无疑最著名的就是二战中苏联空军的斯图莫维奇:伊尔-2强击机,饱受其蹂躏的德军给他起了个绰号“黑死神”,相比其他俯冲轰炸机(JU-87)和战斗轰炸机(P-47),伊尔-2虽然速度较慢,后半部机身甚至是木头做的,但其关键部位,也就是飞行员座舱、油箱和发动机部位安装有装甲,地面轻型火力很难对其伤害,低空灵活,火力强劲,在二战中,伊尔-2的生产是苏联军工系统的优先项目。

二战结束后,东西方发展了多种强击机,西方习惯将其称之为攻击机,不过,在A-10和苏-25之后,就不在有国家发展专门的强击机,苏联解体之前,倒是也规划过在苏-25之后再发展一款强击机,但现实是,顶多有些国家发展轻型战斗轰炸机,或者让新一代高级教练机担负起轻型攻击机的任务,没有国家再发展专门的强击机。

制导武器的白菜化,精确制导炸弹和空地导弹越来越便宜,可以让战斗轰炸机或者多用途战斗机,在更为安全的高度和距离上发起攻击,不必冒险以低空低速飞行,近年来的多场局部战争也证明,随着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扩散,低空低速飞行的战机,经常遭到攻击,坚厚的装甲已经很难保证其安全。未来基本也不会有国家发展专门的强击机,即便是对付游击队或者贩毒武装,也会有“巨嘴鸟”这类轻型攻击机,其主要武器也是以制导武器为主,依靠皮糙肉厚低空低速发起空袭,已经不适合今天的高技术战场了。


鹰眼防务观察


在先前,我国空军的顶级战机同框亮相,J20,J16,J10一起飞行。其中,J20代表的是隐身战机,J10代表的是主力战机,而J16代表对地攻击机。可见在我军的定位之中,J16为代表的对地攻击力量受到高度重视。但是我国目前仍然有大量的强-5战机留存。那么,强击机是否已是时代的眼泪?强击机的接班人无论是前线轰炸机还是多功能,到底谁能够挑大梁呢?

仅仅具有战斗机和截击机的空军并不是完美的空军。在杜黑的著作制空权之中,杜黑明确指出空军在夺取制空权之后应该做的便是派出轰炸机,掌握将敌方空域清空的窗口时间对地面的目标展开袭击。

杜黑同样也指出,轰炸机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造就了现代战争的总体战态势,这让现代战争不再成为少数边民与军队才有权“享用”,而是变为了交战的两国总体国民无可避免的一场狂宴。

在二战时期,总体战意义上的对地攻击力量以重型轰炸机为主,而仅仅投掷常规弹药的重型轰炸机飞临战区上空时的生存性也越来越低,这使得大部分的战术攻击力量必须转移到小型军机上。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战术飞机的分工是泾渭分明的,强击机便是强击机,不具有一丝一毫的空战功能,而战斗机也标榜自己“没有一丝的载荷质量用于对地”。

但是随着大国之间大规模空战的可能性减少,对于小国的小梯队突袭变为大国空战的主要形式,而这一小梯队具备基本的空战能力无疑能够提高强袭梯队的生存性。并且干涉小国过程中关键的不再是搭载量,而是在于电子战,战区突防与有效制导方式,这让仅仅作为炸弹卡车一途的强击机不再适应这一时代。

但是这并不代表专门的对地攻击机便会消失,EA-18G之所以叫做EA而不是EF,其原因在于它是电子战攻击机,而不是电子战战斗机。以电子战的形式瘫痪敌方地面设施无疑是新的一类对地攻击形式。同时传统的对地攻击机也在升级为战斗轰炸机,前线轰炸机,同时战斗轰炸机也在进一步增强对地攻击能力。


诸葛小彻


就目前看强击机的作用已经被多用途战斗机所取代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美国空军装备的A-10疣猪攻击被F-35A闪电II战斗机所取代的结局。A-10疣猪攻击机是美国空军装备的唯一的近距离对地支援作战攻击机,其携带的8管30毫米加特林机炮是A-10的主要武器之一,另外也可以携带各种对地攻击的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等,也具备一定的空战能力。

但是A-10这些功能除了8管30毫米火炮之外都可以由别的机型来代替,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空军未来的序列中不再出现A-10的一个原因了。A-10攻击机就是强击机的,在我国之前就装备过强-5强击机,不过这款机型几年前全部退役了,除了这款机型年代久远之外就是这款强击机的航程太短,根本无法适应现在的作战环境。

要说对地攻击,现在有许多多用途战斗机的能力更强,包括F-15E和苏-30等战斗机,强大的发动机保证了武器挂载能力,这个使得专用的强击机没有了任何优势。目前的战斗机攻击机不仅仅可以实现炸弹卡车的功能,另外也保证了强大的空战能力,这是包括A-10和强-5等所不具备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近距离支援作战可以通过无人机或者多用途战斗机来实现,所以专用攻击的地位就逐步丧失了。


航空视界


没什么用武之地了,逐步淘汰了。

要说有什么用途,我觉得也就在平叛、清剿这类低烈度治安战还能用一用,用起来性价比也不高,还不如用高教机或无人机。

强击机低空突防能力强,自带一定的装甲防护,对轻火力的地面目标威胁还挺大,这些目标基本没啥防空能力,几挺高射机枪对强击机也构成不了像样的威胁。

现代战争形式与强击机时代有本质不同,现在的陆军出门不带防空,相当于给敌人送人头。但凡像样点的装甲、坦克、炮、步兵、都标配有野战防空和区域防空系统。





比如俄罗斯"道尔M1"野战防空系统,单车自动化野战防空,可以随地面部队一起机动,随打随防,对高度12000米内的目标可以做到一击必杀。单车带8枚导弹,不仅可以对强击机、直升机做到有效防空,对部分战斗机和巡航导弹也有很大威胁。强击机在这样的防空系统面前无用武之地。

野战和区域防空系统是各国发展的重点,俄罗斯有“道尔M1”,美国有“爱国者”和“毒刺”,中国有“红旗17”。除了野战防空,各型地空导弹构成的远中近多层次防空体系下就连战斗机都很难突破,别说强击机这种要杀入敌阵才能发挥作用的机型。



主要空军强国对强击机也没有后续发展计划,现有的强击机退役之后的空缺主要由无人机来补,便宜又安全。强击机被淘汰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一坑四弹


强击机,也叫攻击机。一般是从低空,超低空突击,打击敌人战术或者浅近战役纵深打目标,直接为地面目标提供支援。

个人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攻击机依旧会存在,只是地位将会有所下降。


虽然说攻击机是在战场上比较容易受到敌方防空力量攻击的机种。但是其诞生之日起,为了提高抗打击能力,一般在重要部位都有装甲防护。

而在战场使用上来看,攻击机的使用应该是介于直升机跟具备对地打击能力的战斗机之间。攻击机的航程跟速度,挂载都高于直升机,而低于多功能战斗机。但是攻击机相比多功能战斗机有更好的超低空稳定性和操纵性,还有更好的下视界,搜索小型隐蔽目标的时候效率更高。对比直升机又有更快的速度,跟更强的火力。


当然,很多人会说,现代化的多功能战斗机在对地打击能力上已经不弱于攻击机,而且速度更快,更安全,而且具备对空打击能力。但是如果多功能战斗机携带远程空地导弹,在打击地面低价值目标的时候就有一个性价比的问题,如果携带近程空地导弹,跟攻击机一样会暴露在敌方的地面火力攻击范围内。而且攻击攻击机的任务并不是单纯的对地打击任务,很多时候也在进行战场搜索敌方地面目标。而在这个使用角度上来看,对于区域复杂的地形,因为多功能战机速度过快,所以攻击机对比多功能战机又更具灵活性跟性价比。而且攻击机对比直升机又有更快的速度,有更强的火力。


所以基本上攻击机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在功能使用上比较单一。但是就目前来看,如果是面对不对称或者反恐战争,在对地打击方面,攻击机的使用还是最理想的选择之一。


阿飛和他的刀


首先说这个未来是可预见的未来,而不是几百年后的未来。那么在可预见的未来战争中,是否还会出现攻击机的身影?
美国A-10“疣猪”


攻击机

多年前美国空军就嚷嚷着要将A-10“疣猪”全部退役,但却遭到了美国陆军的强烈反对,直到今天“疣猪”仍在服役,这就说明陆军部队仍然需要这种火力强悍的对地支援武器,来帮助陆军更好的完成一些特定情况下的地面作战任务。
我国的强-5强击机

目前我国的强-5已经全面退役,作为一款专职的对地攻击机,强-5退役之后,并没有出现后续机型,取而代之的是空军的歼轰-7A战斗轰炸机和更为先进的歼-16多用途战斗机,这就是说在强-5退役之后,我国已经没有了强击机这一机种,这是否说明强击机已功成身退,没有了用武之地?


其实不然,在一些中低烈度的军事冲突中,攻击机还是大有可为的,虽然在查打一体无人机大行其道的今天,攻击机的作用仍然无法被完全取代,只不过换了另一种形式存在而已,比如我国用多用途的歼-16取代了性能单一的强-5,可以更好的执行对地支援任务,所以说在未来战争中,仍然可以看到攻击机彪悍的身影。


那年那月那兵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