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小梅 : 愉快的小學,可敬的老師

愉快的小學,可敬的老師

簡小梅

時光過去快五十年了,小學的同學、老師在記憶的腦海中時常被喚起。少兒時的畫面一幅幅從腦海中翻過……

一九六一年三月,我們家從北京前圓恩寺衚衕的鐵道兵家屬院,搬到石家莊鐵道兵學院的家屬院,我也從北京黑芝麻胡同小學轉到石家莊桃園小學上學。那一年家屬院的子弟小學剛剛開辦了一年級,我們二年級及以上的子女都到附近郊區桃園村裡的小學上學。現在回想起來,在北京我上學的路很近,從前圓恩寺衚衕走到南鑼鼓巷,再到黑芝麻胡同小學;放學時我就繞路走,經後圓恩寺到交道口南大街,再轉回到前圓恩寺衚衕。在上學的路上冬天有賣冰糖葫蘆的,夏天有賣裝在小籠子裡的蟈蟈兒的。前圓恩寺衚衕口有一個小人書店,店面比路面高了六七級臺階,開門後摘下門板,裡面還有一層門窗,上半截玻璃窗上貼著滿滿的各種小人書封面,記得花一分錢就可以借好幾本小人書,就坐在門口的臺階上看。


簡小梅 : 愉快的小學,可敬的老師

在西柏坡

在石家莊校園小學上學的路比較遠,有三、四里地,途中穿過一大片莊稼地,但是我感覺最快樂的就是在路上,我們三三兩兩的結伴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摘一朵田邊的小花互相插在頭上;放學時相互追逐著捉蟈蟈兒、螞蚱等蟲兒;渴了就雙手捧著水渠裡流淌的水喝,麥熟時我們也會擼一顆麥穗在小手心裡搓著,吹去麥芒和皮兒,把麥粒扔進嘴裡,嚼著、品著;秋後的螞蚱蹦不了幾天了,我們捉住後燒著把它吃了。一年四季,地裡的莊稼輪換變化,春有播種,秋有收穫,夏有涼風,冬有瑞雪;這在北京就體會不到了。

桃園小學二三年級的課室在一個農家小院裡,是一間東廂房,課桌都是用舊木板搭在磚石上,椅子就是磚石或麥秸編的蒲墩。最後一排放一張舊式的八仙桌,我們幾個高個子同學圍坐在三個邊上。到了夏天,媽媽讓我穿上一件揹帶花裙子,再穿一雙長筒襪和小皮鞋,沒想到我一來到班裡就被許多同學圍著看,讓我很不自在,第二天以後我就再也不穿了,我也像村裡的同學一樣,夏天就穿短褲、涼鞋,可以無拘無束地跑起來,玩起來,……我很快融入了這個集體,在二年級結束的那年夏天,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少年先鋒隊,還當上了三好學生(思想好,學習好,身體好)。

簡小梅 : 愉快的小學,可敬的老師

師生留念

​那年快到冬天時,老師讓我們利用課餘時間撿煤核兒,帶到學校裡準備天冷時在課室裡燒火取暖。煤核兒就是沒有燃盡的煤球的中心部分。那陣子同學們每天早上就會一布兜兒一布兜地把自己撿的煤核兒帶到課室集中存放,到了冬天,我們用自己撿來的煤核兒取暖,課室裡暖洋洋的。

一九六二年暑假後上四年級時,我們轉到桃園小學的主校上學,那裡南面是運河北堤和馬路,從馬路往北下坡後,那是用紅磚灰瓦蓋成的八間平房課室,排成兩行兩列,再往北還有一長排平房是學校辦公室和老師宿舍,聽說這是鐵道兵學院幫助桃園小學設計和建築的。這裡離家屬院更近些,從家屬院東面招待所的大門沿運河馬路東行,幾分鐘就到了。從這時起,冬季就有煤取暖了。

一九六三年三月五日,毛主席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我們少先隊小隊也積極行動起來。“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為了給桃園生產隊積肥,我們常到運河邊的馬路上去拾糞,但是後來很多馬車的馬屁股後邊都帶上了糞兜,馬糞直接拉到糞兜裡,馬路上拾不到糞了;這時我們小隊就跑到學院大院的牛棚裡去拾。牛糞拉出來是一堆一堆的,兩堆牛糞就裝滿了一布兜,這下我們小隊在中隊(班)中得了第一。放暑假時,為了支持祖國的綠化工作,學校號召我們採槐樹籽,家屬院六號樓邊的幾顆槐樹籽都被我們採完了,就跑到學院大院的打靶場去採,那裡的槐樹和其它樹密密麻麻,很多刺。我手腳並用,一下一下爬上去,採了很多很多樹籽莢,回來後用手剝開樹籽莢取出樹籽,開學後我上交了好幾斤樹籽,還得到了一個筆記本的獎勵。

簡小梅 : 愉快的小學,可敬的老師

登山英雄

在小學,我們還參加過歌詠比賽。現在我還記得上小學一年級時,我們唱的《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是郭沫若作詞馬思聰作曲的:“我們新中國的兒童,我們新少年的先鋒,團結起來繼承著我們的父兄,不怕艱難不怕擔子重。為了新中國的建設而奮鬥,學習偉大的領袖毛澤東。”到了六年級,是用電影《英雄小八路》的主題歌作隊歌的,那時石家莊市組織小學集體歌詠比賽,學校組織我們排練時,分成兩部唱,到最後一句兩部一起合起來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比賽的日子到了,我們都穿著白襯衣,蘭褲子,帶上鮮豔的紅領巾,擦上紅臉蛋,走去市裡參加比賽,那次比賽,我們還得了獎。

2014年1月14日,我從廣州來到石家莊,和幾個小學同學去看我們的班主任李建新老師。記憶中他總是穿著一件舊軍裝,在課堂上他講到魏巍寫的“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描寫志願軍的散文時,他變得語音高昂,很有激情。這次來到李老師家才知道,他現已年屆八旬,離休前是石家莊郊區文化館的館長。由於不久前生過一場大病後,就不愛說話。我與他已經有近五十年沒有見面了,不知他是否還認得我。我拿出前一天找到的1965年6月1日的《石家莊日報》,上面有一篇《縫窗簾》的短文,那是李老師給我批改的一篇作文,我記得本子上多處都有紅筆的添加刪改,有些情節就是李老師在朝鮮戰場的經歷,我大聲念給老師聽:

“每當我們聚精會神地坐在教室聽課時,強烈耀眼的陽光總是隔著玻璃直射在黑板上,總有一部分同學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一天放學後李老師找我們班隊幹部開會,給我們講起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前線的故事。志願軍叔叔為了活躍戰地文化生活,沒有娛樂器具,就用炮彈殼做胡琴、鑼、鈸,並連接子彈殼做成橫笛。‘我們也要學習志願軍叔叔,克服困難,自己想辦法!’中隊長這麼一說,老師樂了。接著通過了一項決議:隊員自己動手,蒐集碎布,縫製窗簾。

同學們東找西翻,把家裡旮旯犄角不用的小布塊都揀來班裡,開始縫窗簾。連從來都沒摸過針的男同學也學著女同學的架勢,用笨拙的手一針又一針地縫著。一個同學不小心,針尖扎進了手肚,手指流出了鮮血,他不但不喊疼還風趣地說:“這還是個流血的戰鬥呢!”逗得大家捧腹大笑。窗簾終於縫好了。當耀眼的陽光又想欺侮我們的時候,我們第一次拉動了拉繩,伴隨著五彩繽紛的窗簾的展開,一陣轟雷似的掌聲爆發了,我們歡樂的心花怒放,我們又一次嚐到了勞動的幸福。

我們為窗簾的縫成舉行了隆重的命名典禮,後窗上的叫“三八”窗簾,中間的叫“自力更生”,我們縫的門上的這塊叫“勤儉之花”。我們決心要發揚“三八”作風,繼承“勤儉”的光榮傳統,懂得“自力更生”,要像革命前輩那樣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

我念完後,大家都沉浸在愉快的回憶中,李老師也激動得欲言未語,我們都引導著讓他說話:

簡小梅 : 愉快的小學,可敬的老師

晚年歡聚

“老師,你高興嗎?”“高興!”李老師終於發出了聲音。

“老師,你認識我嗎?”我試探地問。“認識!”李老師又發出了清晰的聲音。

“我叫什麼名字?”我急切地追問。“簡小梅!”李老師快速地回答。

“啊!”我們不約而同地叫起來,歡樂地圍坐在老師身旁,講著愉快的往事。

歡樂的時光很快就過去了。然而“愉快的小學,可敬的老師”卻長久的留在記憶中。正是:桃園書聲未能忘,柏坡野炊葉正黃。鬢髮變白還故地,歡聲笑語聚師旁。同學少年經歷練,相互激勵放眼量。行過人生六十載,最憶少年童趣長。

2014年1月28日於廣州白雲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