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升本科到底難不難?小編說一點都不難,你信不!!!

2019年全國各地普通高校專升本的志願填報,這兩天正在進行中……

今天一大早就有一位家長向我諮詢,專升本的考試到底難不難?下面就我個人的認知為大家講述一下專升本的具體情況。

為了能更詳盡的講述專科升本科這點兒事兒,我查閱了一些數據,就拿2019年我國專升本的數據來為大家講解一下。

專科升本科到底難不難?小編說一點都不難,你信不!!!

2019年全國各地普通高校專升本考試,本科院校招生計劃當中,所有專業總招生人數是5,250人,我們再來看看2019年抽查了52所高職專科院校,畢業生的總人數是73,181人,換句話說就是能升入本科的人數只佔本省專科畢業生總人數的7.17%。

我們再進行一組數字的比對,2019年專科院校畢業的考生,參加專升本考試的考生是19,579人,佔總畢業考生的1/4多一點。如果拿專升本的招生人數5250人,對比一下參加專升本考試的人數19,579人,得出的錄取比例是在27%左右。

以上我拿一些數據簡單說了一下專升本的錄取比例。

專科升本科到底難不難?小編說一點都不難,你信不!!!

下面我對有專升本意向的考生及家長,說一說高考志願填報的時候要了解的內容,好對為未來專升本打好基礎。

做高考志願填報這麼多年,有很多家長誤以為孩子專科的時候讀一個本科院校有專科專業的學校,到時候專升本就會比較容易些,這麼想不能為錯,但是不夠全面。

因為同時本科專科都有招生的學校很少,大部分專科學生還是都就讀於高職專科的院校,所以想要走專科升本科這條路的考生,三年後必需要重新參加考試,重新進行志願填報。

專科升本科的考試報名,首先是需要就讀的專科學校進行推薦,這個很重要。

而且推薦範圍是考生在校學習期間,專業綜合排名前30%的應屆畢業生,或者是參加由省招考院統一組織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和“全國高等學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計算機聯合考試”的成績合格者(持有以上“雙證”報名的考生不佔報考30%比例人數)才可以參加專升本的考試。對於生源質量特別好的院校,經省招生考試院同意可適當放寬推薦比例。

這部分講的是什麼樣的人有資格參加專升本的考試。對於所有參加專科升本科考試的考生,專升本招生考試的推薦和報名工作由考生所在推薦院校負責組織,並辦理考生報名手續。簡單地講就是報名要在考生自己的專科學校完成。

2019年全省專升本考試科目共設兩科,外語公共課(英、日、俄)分值為100分;專業基礎課分值為200分,總分為300分。也就是無論考生選擇什麼專業基礎課,英語(日語或俄語)都是必考項。

英語公共課,考試科目是基礎英語,考試指導教材就是《新視野英語教程》(第二版)(讀寫教程1-2冊)鄭樹棠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年5月(一冊)、2009年6月(二冊))。

專業基礎課考試科目共有二十項分別是:

1、 管理學

2、 民法學+刑法學

3、 哲學+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4、 教育學+心理學

5、 古代文學+現代漢語

6、 英語(精讀)+英語(泛讀)

7、 俄語實踐+俄語閱讀

8、 高級日語+日漢翻譯理論與技巧

9、 中國近代史+世界近代史

10、高等數學

11、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12、有機化學+無機化學

13、計算機基礎

14、植物學+植物生理(不含生化部分)

15、動物生理+動物生化

16、人體解剖學+生理學

17、中醫基礎理論

18、有機化學+分析化學

19、中藥學+藥用植物學

20、藝術概論

這些專業基礎課程對應的考試指導教材,我在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我會在下面為大學舉例講述。

下面的內容,是所有家長要重點關注的內容:

“我”家孩子高考報考專科時所學的專業,會直接影響到升入本科的專業嗎?

這裡要強調一下,這是肯定的。因為高考報考專科時所學的專業,會直接影響到專科升到本科的專業。

例如:一位專科考生在校期間所學的專業是:汽車電子技術專業。三年後想參加專科升本科的考試,這位考生本科可以選擇的專業只有:交通運輸、車輛工程。而且該考生進行專升本考試要選擇的專業基礎科目是——高等數學。《高等數學》(第一版) 劉習賢、華柳斌 同濟大學出版社(2009年8月)

再如:一位專科考生在校期間所學的專業是:酒店管理,三年後想參加專科升本科的考試,這位考生本科可以選擇的專業只有:旅遊管理。而且該考生進行專升本考試要選擇的專業基礎科目是——管理學。《管理學基礎》(第三版)單鳳儒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6月)

再再如:一位專科考生在校期間所學的專業是:動漫製作技術。三年後想參加專科升本科的考試,這位考生本科可以選擇的專業只有:藝術設計。而且該考生進行專升本考試要選擇的專業基礎科目是——藝術概論。《藝術學概論》(第三版) 彭吉象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

以上內容是東方尚學小編對專科升本科的內容整理,歡迎家長們來信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