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烽火急,兰州石匠钢钎铁锤加炸药,血肉之躯修通甘青公路

抗战时,甘青公路修建记

柴家台村是西固区的一个小村落。村落虽小但却是声名远播。这里的石匠以高超的技艺参加了甘青公路的修筑而名噪一时。

甘青、甘新等公路是甘肃历史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公路。1934年,人们在西安成立西兰公路工务所,准备修建西兰公路,这是甘肃境内修建公路的开始。1935年(民国24年)元月,全国经济委员会在西安成立了西北国营公路管理局,筹划在甘肃境内修建甘新、甘青、甘川、华双、兰宁等6大干线公路。

抗战烽火急,兰州石匠钢钎铁锤加炸药,血肉之躯修通甘青公路


1934年5月,全国经济委员会公路处副处长赵祖康沿着兰湟视察了一遍。随后,甘青公路的勘察逐步展开。1935年8月,甘青公路开工。这条公路按照丙等公路等级进行修筑。从青海西宁和甘肃兰州同时修建,甘肃省建设厅派工程师张维猷负责兰州至享堂峡的施工。同时省政府通令皋兰、永登两县征派民工参加筑路。按照管辖划分,皋兰县主要负责安宁堡、柴家台、高崖根、老盐沟、大小拉湾、八盘庄上下坡路段的修建;永登县负责飞石崖、虎狼沟等路段。在修筑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把石方工程进行了分段包干,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效,尤其以虎头崖段成效最为显著。当年9月因工程款无着落,工程被迫停工。1938年3月工程再次建设,皋兰、永登两县的民工负责土方、石方,而桥涵则招商承建。到1939年9月甘青公路基本完工,但后来又多次补修。


抗战烽火急,兰州石匠钢钎铁锤加炸药,血肉之躯修通甘青公路

石匠领班柴德万


甘青、甘新等公路开建两年就爆发了七七卢沟桥事变。它们的修建对苏联援华物资运送、西北各地抗日健儿东进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柴世昆曾讲述了柴家台石匠和甘青公路的故事。

石匠“半条街”

柴家台位于河口和西固城之间。这里背靠大山面临黄河,地形非常封闭。相对封闭的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同时迫使他们向别的方向发展。使他们有了意外的收获。

村民们的意外收获就是学会了打制各种石器,成为远近闻名的石匠村。柴家台石匠的手艺都是祖祖辈辈传下的,往往是父教子、兄带弟、口传心授的方式学习,许多人家男子个个都是石匠。

原先柴家台的居民住在西固对格台,由于吃水困难,在明朝初年逐步搬迁到依山傍水的柴家台、柴家川(今504厂区)定居。清朝末年时,柴家台的石匠在兰州的名气大得很。城里西大街(今张掖路)、辕门、绸布街(今酒泉路)两边的道牙、店铺的踏步都是我们柴家台石匠打制的。那时,我们柴家台的石匠可风光了。人们还在桥门街(今西关什字到中山桥头一段)开了不少的店铺,作为销售点和接活的联络点。开设的店铺整整占去半条街。民国初年,柴家台附近幸福寺的方丈治好了省政府“一把手”张广建尕爹的疯病。张广建特地把方丈安排到河神庙当主持。这样一来,我们柴家台人在兰州又多了个联络点。柴川、安宁一带的乡亲们晚上来不及回去的,就借宿在河神庙中。

抗战烽火急,兰州石匠钢钎铁锤加炸药,血肉之躯修通甘青公路


柴家台石匠名气大的主要原因是石器制作精细,价格实惠。那时,柴家台石匠们在村子里打制好石器后,装在羊皮筏子上顺流而下抵达铁桥。然后运到桥门街,这样柴家台石器的价格就比其他地方马车拉来的石器成本要低上许多,所以占据了很大的市场。

后来修筑甘青公路时,柴文林、柴文功、柴德高、刘志忠、柴德恩、柴德万等人都是非常出名的石匠领班。

修路5人殒命

柴家台石匠的名气很大,在修建甘青公路时,他们就成为修桥的主力。然而,一场人们意想不到的事故向他们袭来。

1935年8月甘青公路开建了。甘青公路从兰州出发过金城关,经沙井驿后遇到的第一个关口就是虎头崖,之后依次是高崖根、拉拉沟。而柴家台、柴家川恰好在这中间,虎头崖在柴家台村东,拉拉沟在柴家台村西,两者之间是高崖根(又名鹦哥嘴)。这三个地方山石裸露,峭壁耸立,黄河从山脚下奔腾而过,施工的难度非常大。在这里修路,我们柴家台的石匠自然是当仁不让。一来是造福桑梓的好事,二来也是石匠大显身手的好时机。

抗战烽火急,兰州石匠钢钎铁锤加炸药,血肉之躯修通甘青公路

今日依旧能看到甘青公路的艰险


因而,听到修路的消息后,石匠们都非常兴奋。柴德万他们就四处搜集废旧钢材,架起了小炉子,打制钢钎、石锥等各种石匠用具,做好了准备。很快我们就接到了皋兰县(当时柴家台归皋兰县管)的派令。石匠们在西北国营公路管理局派来的工程师张有忠、监工孙剑风的带领下开始分段施工。人们依照各自的特长投身到不同的项目上。有的人放炮炸山、有的人衬砌护坡、有的人填压路基……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在石匠的活中最危险的属于放炮炸山。一天下午雷雨大作,正在钻孔装炸药的柴捷见势不妙,把衣服顶到头上将剩余的半包炸药抱回了住处。下雨天,炸药受潮,不容易爆炸,算是比较安全了。谁知忙中出错,避雨的人里有一个抽烟的,结果烟头点燃了炸药。顷刻之间,一声巨响,房屋飞上了天,5个村民被炸死,许多人受伤。可谓是伤亡惨重。

一段工地往事

甘青公路虎头崖到拉拉沟一线整整修了三年。工程结束后,柴家台的石匠们后来又参加了甘青公路其他路段的施工,一直把路修到了享堂桥,前后历时5年6个月。经过大规模工程锻炼的柴家台石匠,技艺出众名气大增,后来又参加了临洮、天水等地的公路修建。

甘青公路开工后,负责我们这一段的工程师是张有忠。当时,柴家台段是全线最为艰巨的,为了确保这一段的顺利施工,工程师张有忠天天守在工地上,一来二去和柴家台的人都熟悉了。后来,张有忠认识了柴家台一位姓柴的女青年,他们自由恋爱,后结为夫妻。张有忠也把户籍落到了柴家台。

抗战烽火急,兰州石匠钢钎铁锤加炸药,血肉之躯修通甘青公路


村民们非常尊重张有忠和孙剑风这两人,把他们称为张先生、孙先生。每年正月里,柴家台闹社火时张有忠和监工孙剑风都是活跃分子,他们不仅出钱,而且亲自参加。孙剑风还同村里的秦腔好家唱秦腔。这时,抗战已经爆发了,为宣传抗日他们专门演出了《苏武牧羊》,以鼓舞民众坚持抗战。孙剑风在戏中扮演主角苏武,而村里的四个孩子则反穿着羊皮袄扮演羊群,他们在舞台上活泼可爱,经常保护苏武。公路修好后,来自新疆和青海的车辆不断通过,尤其看着来自苏联载着援华物资的车辆,石匠们都很高兴,我们也为抗战作出了贡献。

抗战烽火急,兰州石匠钢钎铁锤加炸药,血肉之躯修通甘青公路

讲述人


王文元(兰州老王)原创作品。转发惠己利人!赞赏坚持动力!留言精神鼓励!

欢迎朋友们转发朋友圈

您的赞赏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