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潍坊】地理研学· 潍坊城里——潍县东关城墙的前世今生

潍县是潍坊市区解放前的旧称,自古为东莱首邑,北海名城。

明清乃至民国时期,潍县经济繁荣,乾隆年间曾有“南苏州,北潍县”的说法。曾任职潍县的郑板桥留有《潍县竹枝词》共40首,为当时潍县社会民生的绝佳写照。

潍县古城有城里、东关两座,中隔白浪河,五桥相连通。

【行走潍坊】地理研学· 潍坊城里——潍县东关城墙的前世今生

《潍县市街图》局部

[甲集团参谋部第二课昭和十三年一月一日调制]

城里似龟形,中高周低,城墙高大厚实,雄伟壮观。为历代州、府、县治所。土创于汉,明砌石重修。城门有四:东曰朝阳,西曰迎恩,南曰安定,北曰望海。(注:迎恩门下图中误标为迎周门)。

【行走潍坊】地理研学· 潍坊城里——潍县东关城墙的前世今生

《潍县市街图》之潍县城里及城门分布示意图

东关称东关坞,亦称东关围子。明建八阁:曰三官、镇武、关帝、观音、凌云、绿瓦、王母、玉皇。以阁代坞。清于八阁外围又建城墙。

据《潍县志稿》记载,东关城坞,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创建,同治五年(1866年)峻工,中华民国十九年重修。坞门有七:西曰庆成、曰通济,西北曰耀武,西南曰奎文,南曰鸣凤,东曰升曦,北曰游麟。(注:通济门下图中标为连齐门)。

【行走潍坊】地理研学· 潍坊城里——潍县东关城墙的前世今生

《潍县市街图》之潍县东关及城门分布示意图

东关城门的设置,把方便与城里的联系作为重要因素来考虑。仅在城池西面,就开了四个城门,即东城西四门,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依次是奎文门、庆成门、通济门、耀武门。其现在的位置,分别在奎文门街西头、东风东街亚星桥东头、通济门街西头、福寿东街福寿桥(原大石桥处)东头南侧。

东城的另外三座城门分别设置在城池的东、南、北偏东三个方位,名称分别是升曦门、鸣凤门、游麟门,位置分别在今东风东街潍州路口西、胜利东街四平路口北、福寿东街游麟路口附近(此门旧址在福寿东街游麟路口的东边一点)。

我在现在的地图上,标注了下一原东关七门大体位置。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擅长“考证”的大师给予指正。

【行走潍坊】地理研学· 潍坊城里——潍县东关城墙的前世今生

潍县东关七门现在的位置示意图

现在潍坊市奎文区一些地名,还留下了老潍县的一些记忆。如东关街道办事处,因位于古潍县东关而得名。东风东街与潍州路口东侧的公交车站牌“东门”,即因其位于潍县东关“东门”——升曦门附近而得名。而福寿东街北的游麟路,即因其位于潍县东关的北门游麟门旧址以北而得名。

【行走潍坊】地理研学· 潍坊城里——潍县东关城墙的前世今生

游麟路标示牌(国涛老师拍摄)

潍县东关城墙为明、清建筑,位于白浪河东岸。东关城墙本体结构为三合土夯造,依河顺势,蜿蜒曲折,城墙顶部宽约4.7米,城根处宽约11.1米,周围长4839米。“外高七米七,胸墙一米七,共高九米四;围墙走台横三米五,内高三米” (据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潍县战役》)。

1948年解放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墙相继拆除。现仅存三段城墙:奎文门段、通济门段、古炮台段,总长1068米。附属建筑为:绿瓦阁、东关鱼市街、东关西马道。1980年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行走潍坊】地理研学· 潍坊城里——潍县东关城墙的前世今生

★奎文门段

奎文门段城墙,自胜利东街彩虹桥东头北侧开始,至奎文门,长260米左右。此段城墙靠白浪河较近,因而城墙显得更加雄伟高大。

【行走潍坊】地理研学· 潍坊城里——潍县东关城墙的前世今生

奎文门段城墙位置示意图

【行走潍坊】地理研学· 潍坊城里——潍县东关城墙的前世今生

奎文门段城墙南迄点

【行走潍坊】地理研学· 潍坊城里——潍县东关城墙的前世今生

瞻鸢亭

【行走潍坊】地理研学· 潍坊城里——潍县东关城墙的前世今生

奎文门段城墙

奎文门为明代建筑,位于白浪河畔。现存的奎文门是1988年重建的。奎文门三层,上书“鸢飞鱼跃”四字,为原潍坊市长邹立桂所题。下有“奎文门”三字,为张镜远所题。1994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的新县级区奎文区,其命名由此而来。

【行走潍坊】地理研学· 潍坊城里——潍县东关城墙的前世今生

奎文门(从西往东拍摄)

【行走潍坊】地理研学· 潍坊城里——潍县东关城墙的前世今生

仰望奎文门

★通济门段

通济门是清末潍县东关的西大门,与奎文门齐名。现通济门是1987-1988年翻建的仿古建筑,2015年又经修缮。城门上方的“通济门”三字为刘华江所题。通济门段城墙,自东风东街白浪河东摩尔公寓北侧开始,一直到达福寿东街福寿桥东侧南端,长650米左右。该段城墙是现存东关古城墙中长度最长、保存最好,也是最有故事的一段。

【行走潍坊】地理研学· 潍坊城里——潍县东关城墙的前世今生

通济门段城墙南迄点位置示意图

【行走潍坊】地理研学· 潍坊城里——潍县东关城墙的前世今生

通济门段城墙南端由此开始

【行走潍坊】地理研学· 潍坊城里——潍县东关城墙的前世今生

通济门段城墙位置示意图

【行走潍坊】地理研学· 潍坊城里——潍县东关城墙的前世今生

通济门(从西往东拍摄)

【行走潍坊】地理研学· 潍坊城里——潍县东关城墙的前世今生

紧临通济门北侧的古建筑

【行走潍坊】地理研学· 潍坊城里——潍县东关城墙的前世今生

通济门段城墙

1948年4月26日夜,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在攻下西城后,又依托西城,一举突入东城,激战至27日,占领全城。下图所示城墙,与他处明显不同,该处石砌部分,据说就是当年攻城部队突入东关城的突破口。此突破口北侧不远处,还保留了“1948年4月,我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在攻克潍城时所遗弹痕”(指示牌语)。

【行走潍坊】地理研学· 潍坊城里——潍县东关城墙的前世今生

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在攻克潍县东关城墙时的突破口处

【行走潍坊】地理研学· 潍坊城里——潍县东关城墙的前世今生

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在攻城所遗弹痕(乔恩泰老师拍摄)

【行走潍坊】地理研学· 潍坊城里——潍县东关城墙的前世今生

弹痕处远观(乔恩泰老师拍摄)

东关城墙的附属建筑:绿瓦阁、东关鱼市街、东关西马道,皆在这段城墙内侧。

绿瓦阁,最早的名字叫三元阁,因居于东关鱼市街的最西头,老百姓也叫它鱼店阁。绿瓦阁是东关圩子墙的西北圩子门,始建于明万历31年(1603年),近代逐渐被拆除,现在的绿瓦阁已经只剩下门洞了。因该处被一建筑工地包围,很难进入,下面这张照片是较早时期拍的。 现在还能不能再看到绿瓦阁、东关鱼市街、东关西马道,就不好说了。

【行走潍坊】地理研学· 潍坊城里——潍县东关城墙的前世今生

★ 古炮台段

古炮台位于城区横跨白浪河的福寿桥东首北侧,整个古炮台东西长约 50 米,南北宽约 40 米。

维修施工之前,整个古炮台有8 个射击孔保存较好。为了恢复原貌,在修复射击孔过程中,施工人员全部采用了有同样历史年代的建筑材料,而这些材料均是一些古建筑在拆迁过程中保留下来的。

【行走潍坊】地理研学· 潍坊城里——潍县东关城墙的前世今生

维修前的射击孔(来自网络)

【行走潍坊】地理研学· 潍坊城里——潍县东关城墙的前世今生

古炮台现状

新修整的炮台之上,两门清朝火炮南北分立,南端一台锈迹斑斑的大炮,坐落在石灰岩凿刻而成的底座上,在炮台的北端还有另外一台,炮口正对白浪河。

这两台火炮全部由生铁铸成,单重一吨左右,炮身长3.35米,直径0.22米,在炮身正面,铸有“大清同治元年兵部监制”10个宋体字。

根据史料记载,昌邑附近的潍河在历史上就是由兵部授权,指定铸造火炮的地方。后来当地人挖沙时发现了5台火炮,有3台运去了别处。2010年由潍坊市三河治理办公室出资购买了这2台清朝火炮,安装在了炮台南北两侧,全都面向西北,寓意抵御西北方向的倭寇。

【行走潍坊】地理研学· 潍坊城里——潍县东关城墙的前世今生

古炮台上按放的大炮(之一)

【行走潍坊】地理研学· 潍坊城里——潍县东关城墙的前世今生

炮身正面铸有“大清同治元年兵部监制”字样

从炮台往北,过一条小道,古城墙继续出现在我们面前。刚开始的一段并没有修复,保持了城墙原有的面貌,反而让我们看到了城墙原有的样子。由此开始,城墙往北延伸了约150米。直到看到一段古城墙与红砖墙交接的地方,东关古城墙遗址到此为止。由此,古城墙开始往东延伸。

【行走潍坊】地理研学· 潍坊城里——潍县东关城墙的前世今生

古炮台北侧的古城墙

【行走潍坊】地理研学· 潍坊城里——潍县东关城墙的前世今生

城墙由此转向东延伸

生活在当代的人们要想穿越时空了解古代,文物是重要的媒介。文物修复时,让它们尽量保持原状和原来的本质特征,尽可能向人们展示他们真实的应有的样子。修旧如旧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未来负责。

文物保护其实离我们一点都不遥远。不需要高端审美、不需要专业知识,我们只需要留心身边的文物古迹、把那份历史价值放在心里。记住这份历史沉淀下来的美好,就是对文物古迹最好的保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