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也瘦不下來?科學給你不瘦的勇氣


最近,隨著熱播劇《都挺好》的大火,姚晨的演技再一次被大家肯定。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姚晨在生完二胎復出後,身材又恢復了從前,窈窕纖細,令人羨慕。

其實,瘦美是大部分女性的追求。如今,“減肥”已經不僅是女性專屬了,越來越多的男性也專注減肥。避免成為油膩大叔。

如果說未來什麼產業最有潛力,那製造減肥產品絕對算是其中之一。

但凡有見效快、效果好、品牌佳的減肥食品問世,人們一定會蜂擁購買。不過,現在市場上卻找不出一款暢銷的減肥食品,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就算是吃了這些產品,有些人仍然沒法擺脫肥胖的煩惱。其實減不下來肥,還真不一定是你的錯。

今天我們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看,為什麼你減不下來。


少油少鹽的低熱量減肥食物——根本沒有市場!

健身的人都吃過一道菜,白水煮雞胸肉。如果不是要增加營養和能量,想必大部分人不會選擇吃它。

有句話說得好:味道和熱量是成正比的,即使能騙得過嘴,也沒有辦法騙得過身體。

舌頭最多隻能感受食物中部分低分子的物質,如遊離糖、遊離氨基酸等;而身體的內臟器官則可通過食物的消化過程對全部遊離糖、遊離氨基酸進行分解,並確認其種類及總量。


打死也瘦不下來?科學給你不瘦的勇氣


眾多減肥食品正是因為無法繞過這個過程,從而慘遭失敗,白白浪費了那麼多投資。其實,認為“只要讓內臟感覺信息無法到達認知領域就可以騙過身體”的想法不過是一種錯覺罷了。

人體需要營養。營養成分是指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而不是維生素或礦物質,後者不過是調節因素。具有洞察力的人會發現,味道與熱量(營養成分)是成正比的。僅憑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絕對無法達到 5.0 的熱量密度,只有在脂肪的參與下才能達到。

脂肪本身是非常強有力的味道成分之一,所以很難減少其用量。去掉脂肪成分既會影響食物的口感,也會弱化其香味,所以儘管迄今為止有超過 26000 種減肥方法問世,但其中絕大部分(98%)均會在 2 年內失敗。說到底,為了解決肥胖問題,我們還是要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瞭解味道的快感有多麼強烈,瞭解那些形成於進化歲月中的慾望密碼,而不是將目光侷限在食物上。


即使沒了味覺,假熱量也騙不了身體

沒有什麼比體重無端變輕更可怕的了,只不過現在這種情況幾乎不會發生,人們時常擔心的還是肥胖問題。身體會為了提升體重而動用全身的感覺。人們通過小白鼠實驗發現,雖然我們平時用嘴和鼻子感覺味道,但在緊急情況下也會動用全身的感覺。

打死也瘦不下來?科學給你不瘦的勇氣

2008 年,《神經元》學術雜誌刊登了這個有趣的實驗結果。美國杜克大學研究員將小白鼠作為實驗對象,這些小白鼠的甜味感受體的基因出現問題,無法感知甜味。他們在小白鼠面前擺放了兩瓶水,一瓶為普通水,另一瓶則為糖水。實驗之初,白鼠對於兩瓶水的喜好差異並不明顯,但幾天後,小白鼠開始更偏向於糖水。將糖水換成添加了三氯蔗糖(Sucralose,有甜味但不含熱量)的水後再進行實驗,結果並沒有出現喜好差異。雖然不能辨別甜味,小白鼠也會對熱量產生反應。通過實驗可以看到,身體需要熱量(營養)時,即使失去了感知甜味的能力,也會通過其他器官感知熱量的存在。正常的白鼠也不會被假熱量所騙。

2012 年刊登在學術雜誌《突觸》上的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研究結果顯示,對於用糖調配的飼料和用沒有熱量的糖精調配的飼料,白鼠在最開始時並不會表現出喜好上的差異。但幾天過後,白鼠表現出對含糖飼料(20 粒:7.5 粒)的偏愛,多巴胺指數也在吃含糖飼料時更高。而且,白鼠的這種選擇並非因為糖精帶有苦味。

其他研究者以果蠅為對象構思了巧妙的實驗。他們一方面準備了放入果膠糖的食物(果膠糖雖然有甜味但不能被消化,也沒有熱量),另一方面準備了放入山梨醇的食物(山梨醇沒有甜味但可以被消化,且含有熱量)。結果顯示,雖然果蠅最初選擇的是帶有果膠糖的食物,但沒過多久它就開始吃帶有山梨醇的食物了。換言之,就連果蠅也選擇了營養(熱量)而不是味道。這些實驗有力地說明,身體選擇食物時,僅靠味道或氣味等感覺信息是不夠的,還必須有營養信息。

白鼠和果蠅都有感知熱量的能力,如果說人沒有這種功能,反倒顯得奇怪。雖然研究人員並沒有進行過像動物實驗那樣嚴謹的臨床試驗,但通過迄今為止無數的減肥食品失敗案例可知,沒有熱量的人造調味料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得到消費者的認可,但被拋棄是早晚的事。

那些標榜“零熱量”的產品中,只有低熱量可樂在市場上爭取到了立足之地。但與含糖飲料相比,它更加依賴咖啡因,即利用咖啡因彌補了因糖分減少而丟失的多巴胺。


每一個脂肪細胞,都有飢餓感知的全能性

我們說“飢餓是最好的菜餚”是因為,身體的每一部分都能感受到飢餓的存在。飢餓始於血糖指數的降低,但強烈的飢餓感是全身脂肪細胞都能感受到的。

打死也瘦不下來?科學給你不瘦的勇氣

人們通常每天要吃 1.5~1.7 千克食物,一年的進食量超過 600 千克,數量驚人。有的人一年的食量是 400 千克,也有的是 800 千克,但吃 800 千克的人並不會比吃 400 千克的人每年多長 400 千克或 40 千克體重。每個人根據自身情況的不同,有些年份可能吃 500 千克,有些年份可能吃 700 千克。儘管進食量會隨著年齡、當年身體狀況和季節的不同而發生巨大變化,但是按照年均計算,我們的體重變化幾乎不會超過 1 千克。

為了維持體重恆定,身體需要多種激素。我們的身體為了鼓勵脂肪的攝入,會釋放類罌粟鹼、甘丙肽;為了鼓勵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會分泌神經肽Y。瘦蛋白是脂肪細胞分泌的激素,脂肪數與正常相比越大,瘦蛋白的分泌量越多,感受到的飢餓感就越弱。而減肥的結果是脂肪細胞減少,瘦蛋白的分泌量降低,飢餓感增強。

現存的減肥方法無法騙過脂肪細胞的感覺,持續減肥只會導致脂肪細胞對於脂肪的渴望愈加強烈,從而發出強烈信號。就像想喝水時口渴感會越發強烈一樣,減肥越深入,信號越強,所以抑制慾望的減肥都以慘敗告終。

女性懷孕後會胃口大變;男性入伍後,用不了幾天就會無條件愛上平日不喜歡的甜食。身體感知不好的物質和與自身不相符的食物的速度比我們想象得要快,就算勉強吃下去,通常也只能堅持幾天,再長也很難超過一年。沒有哪種欺騙身體的伎倆能夠持續一年以上,這就是減肥食品失敗的原因。也是多數人減肥失敗的原因。

如果添加物可以瞞過我們的身體,那麼肥胖問題會迎刃而解。但這樣的添加物是不存在的,正因如此,食鹽和糖常常成為健康的焦點。因此,與其說我們的身體被有意識的味覺或嗅覺支配,不如說無意識的感覺才是身體真正的主宰。

感覺會控制我們的味覺和嗅覺,但是大腦才是一切感知的起源。

推薦大家一本新書《舌尖上的科學》,與其他書籍不同,這本書的作者是用科學的角度來為你分析味道,為人們探尋食物與味道的關係提供新的視角和方法。



打死也瘦不下來?科學給你不瘦的勇氣


本書由甜、酸、鹹、鮮、苦五味入手,通過味覺、嗅覺、觸覺、聽覺、視覺五感講解聯覺機制,從食品學、生理學、腦科學、飲食歷史、進化心理學等多角度闡述,解開大眾對“味道”存在的疑惑和誤解,為人們探尋食物與味道的關係提供新的視角和方法。

  • 解開大眾對“味道”存在的疑惑和誤解,做有深度的“吃貨”!


作者崔洛堰本科及研究生就讀於首爾大學食品工程專業;1988年12月進入食品公司海泰研究所,負責基礎研究及冰淇淋的開發工作;2000年起在漢城香料公司研究所進行材料及香料的應用研究;2013年至今就職於韓國西亞斯公司。

現已將研究重點轉移至食品科學與傳播領域,在食品開發過程中恰當運用已知自然科學知識解決未知的食品問題,並嘗試將自然科學知識聚零為整,運用細節與整體並重的研究方法。著有《偽科學害人錄》《Flavor,何謂味道》《食品添加劑的真面目》《美味與味精的真面目》《咖啡香氣的秘密》《感覺、錯覺、幻覺》等。

目錄

第1章 味道的發端:五味與五感

第2章 聯覺:感覺間的共同協作

第3章 味道的節奏比成分更重要

第4章 味道與多巴胺的分泌成正比

第5章 瞭解大腦就是了解味道

第6章 瞭解進化就是了解味道

第7章 味道方程式:合適的才是最美味的

第8章 所有暢銷食品都有走紅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