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大強式理財引思考,養老理財如何實現“都挺好”?

李秋橙


老人理財的渠道,最好由子女或其他可信任的人來幫助挑選。

老年人理財需要注意的要點:

老年人理財,是個很有專業性的話題。老年人主要的特點是:

1,老人普遍有焦慮感

老人是從幾十元、幾百元的月收入走過來的,他們窮怕了。另一方面,現在勞動市場上動則幾萬元的工資,和消費領域基本上的以萬為單位的數額,讓他們有強烈的焦慮感。儘管不知道哪裡要花錢,但總是知道自己那點積蓄幾乎談不上安全保障。

2,老人無法理解新金融形式

老人工作的年代,只有儲蓄和國債,到了後來有了基金的接觸,但感覺並不好,再以後出現的各種理財產品基本上就不太懂了。

銀行的結構性理財產品、P2P、某些收藏品、信託、保險理財、股權投資、貴金屬、農產品等等,眼花繚亂,這裡還不是騙子,僅是形式新、風險高而已,他們就已經弄不明白了。


3,老人承受不起風險

老人客觀上承受不起。老人沒有了收入來源,他的錢是坐吃山空的,一旦損失就找不回來了。所以,老人不能做高風險的事情。高風險的理財方式,最好是30歲左右的人去做。

老人心理上承受不起。老人多數是從增值角度出發的,往往損失後讓他深受打擊,他會有強烈的無助感,和自我否定感。

老人觀念上承受不起。騙老人的錢是最容易的,也是最缺德的。因為他還有信任社會在裡頭,偏偏社會欺騙了他。這樣的結果會讓他反問:今天的社會變成這樣了嗎?所以,還是毛主席好。

老年人理財的風險迴避

在理財道路上,老人應該認識到這幾條:

1,真正的商業機會不會留給你

商業機會可以用漫天星空中的流星來比喻:我們多數的商業是繁星,可以做,有賺有賠,總體上賺,但賺的不多。而賺大錢的商業機會則是流星,一方面每年都有幾百幾千顆,但相對繁星總數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且持續時間更是稍縱即逝。

要抓住商業機會,往往需要持續關注星空,也需要運氣。所以,對於一般的普通人是沒有這個機會的。

2,有推銷員的,一般不是賺大錢的機會。

如果這是個賺大錢的機會,老闆需要僱傭大量的推銷員嗎?推銷員的工作主要就是想辦法將產品銷售出去,銷量要超越同行。所以,有推銷員的,肯定不會是賺大錢的,如果他說賺小錢還能信一點,可以回家分析分析,如果他說是能賺大錢,恐怕就是另有說法了。

3,高利率-高風險

從商品經濟角度,充分的市場競爭,沒有那種產品是高利潤的,大家都應該是平均利潤率。如果某種理財產品收益率很高,那麼那些低收益的產品還有人買嗎?低收益產品還有很多人買,就是因為它風險小。

所以,高收益的產品,基本上就是高風險的,不需要懷疑。

4,金融沒有多少創新

我們有很多新名詞,比如大數據,其實就是數據統計,雲計算就是遠程服務器,移動支付,就是馬雲和馬化騰搞出的儲蓄卡或信用卡,只不過是用手機的。

金融行業已經有幾百年了,現代金融也是二戰前就有了,金融創新,金融創新,它真的能有什麼創新呢?這個行業不可能象石墨烯、虛擬現實、5G通訊那樣有那麼多新東西出現的。

金融產品,多數就是幾個傳統基本產品類型的組合,就像芹菜炒肉絲一樣,混合後再賣給你,名字則起一個特溫馨、特甜蜜或特前衛、特高科技的。

老年人理財的利率選擇


選擇2A以下

從市場上看,我們把市場無風險利率計作A,就是國債利率和貨幣基金利率,在今天基本上是年收益3.6%、3.7%左右。我們選擇的理財渠道,收益率最好是2A~4A之間,太少不足以抵抗貨幣貶值,太高風險控制難度加大了。

但是這是針對上班族的,對於退休人員,我們最好選擇1A~1.5A之間的,也就是5.5%以下。呵呵,是不是銀行理財的收益率?事實上銀行理財也的確適合老年人。

宜多選擇中短期的理財

其實,風險、利率、流動性,三者是金融理財產品的要素,在市場上的正常產品不可能三要素都理想。風險小的,必然要用收益率來換,同樣,期限短的,也需要用收益率來換。我們老年人理財,一定注意產品的期限,除了國債以外,最好不考慮長期的理財產品。短期的理財週期,可以迴避一些系統性風險,比如突然的利率變化,匯率變化等等。

因為對老人來說,安全第一,收益不重要。

老年人理財的品種選擇

1,國債,銀行大額存款

這是主要形式,尤其對蘇大強這種有點輕微痴呆的老人,最好就只做這兩種理財。

2,銀行理財,注意挑選

銀行理財,往往與社會上的其他金融理財方式對應,只是銀行來做,這些一般是結構性的。所以買銀行理財需要注意看它的說明,與不確定價格掛鉤的產品要慎重,比如與石油價格有關,與股指漲幅有關,與美元匯率有關等等。曾經還出現過於普洱茶價格相關的理財產品,呵呵,這樣的都不適合老人。

3,貨幣基金,債券基金

收益不固定,但風險不大。注意,債券基金也有混合基金,收益率波動要大些。

4,準老人理財,可以考慮其他中低風險品種。

有些老人儘管退休了,但精力旺盛,活力充沛,還在做很多社會工作。這些人不是蘇大強,他們還不服老,也有能力證明自己還不老。這些人是可以突破上面3類低風險理財品種的。比如,可以考慮國債逆回購、銀行理財中的結構性產品、偏股基金、或者用一筆不大的本金直接炒股等等。

但是這些準老人怎麼界定呢?可以出幾個題考考,比如:

--老人能否弄懂,近期一個金融騙局的新聞到底怎麼回事。

--老人能否弄懂,新近電視劇中年輕人合夥做生意的橋段,生意成立的邏輯是什麼。

--老人能否弄懂,收益不確定的投資品種,產品發佈者是怎麼賺錢的。

--老人能否弄懂,保險公司怎麼賺錢,小貸公司的成本在哪。

如果這樣的問題老人都能說的頭頭是道,那麼應該按準老人看待,他們可以做點中風險的理財,“用2、3成資金炒股吧。”


海螺008


前段時間都挺好這部電視劇一直很火,而裡面圍繞錢展開的一些話題更是給大家上了很多課。其中蘇大強理財被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蘇大強一直是一個無腦的老頭,平時喜歡玩彩票,夢想有一天能夠中大獎發橫財,從此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但是他買彩票從來沒有中過大獎,這時候在好朋友老聶的引導之下,兩人都在某個平臺上投資,這個理財平臺年化收益竟然高達20%,最初他們只投了1萬塊錢,但最後在金錢的誘惑之下,蘇大強又追加投資了4萬多,本以為投資5萬塊錢到期之後可以拿到1萬塊錢的收益,這樣可以在子女們面前顯擺,卻不曾想掉入了虎穴當中5萬塊錢就此打了水漂。

那如何防止出現蘇大強式的養老理財被騙呢?

蘇太強理財被騙,雖然是電視劇中的劇情,但現實生活中類似的事情卻很多,這裡面被一些理財平臺更蒙拐騙或者被一些傳銷洗腦的大有人在,很多人對理財市場根本不瞭解,一心只想追求高收益結果不小心就掉進了別人設計好的陷阱當中,血本無歸。

那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該如何識別這種理財騙局,防止被騙呢?

1、不要輕易相信熟人的推薦,要學會獨立思考。

很多人理財被騙,最初就是因為相信熟人才被坑的。比如蘇大強就相信了老朋友老聶才投資的那個理財平臺,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對熟人都疏於防範,看到熟人投資了一些理財產品覺得應該沒什麼大問題,然後就跟著投資。

但是熟人投資並不代表他一定對這個理財平臺掌握,有可能他也是奔著高息去的,所以大家在投資的時候不要輕易的相信熟人,而是要學會自己獨立思考。


2、不要輕易相信廣告。

現在理財平臺騙術越來越高明,很多理財平臺所有手續以及流程都很正規,而且前期也確實給到部分高收益讓部分人嚐到甜頭。當有些人嚐到甜頭之後,他們就開始大肆投放廣告讓更多的人相信這個平臺是靠譜的,甚至有些理財平臺可以通過官方的渠道投放廣告,比如之前比較著名的e租寶就是在央視投放廣告,而且在線下也有很多門店。

但是這些理財平臺很多徹頭徹尾就是一個龐氏騙局,只要有新的人投資進來那平臺就不至於出現資金斷鏈,一旦某一天理財的人減少了,資金流沒法維持正常的運轉,那這個資金鍊就會斷裂,平臺的問題就會暴露出來。

所以哪怕看到一些正規的廣告渠道上有這些理財平臺的廣告,大家也不要那麼輕易就相信,而是要去核實多方信息加以對比。

3、理財之前要多瞭解這個平臺的信息。

在投資某一個平臺之前,一定要對這個平臺深入的瞭解,從這個平臺的註冊信息(比如註冊資本,註冊地,辦公地點等等)法人信息,網友的評論等多個方面去全面的瞭解。

特別是要多關注一下網友的評論,而且在看這些評論的時候,要重點看那些負面評論,而不是正面評論,因為正面評論很多時候都是這些平臺僱用水軍在那邊自吹自擂,一旦發現某個平臺有較多的負面評論,那就要及時停止投資。

4、看投資收益率。

判斷一個理財平臺是否靠譜,最核心的一個前提就是看這個平臺的投資收益率。我們都知道投資收益最核心的來源就是這個平臺的投資項目,如果某一個平臺給到的投資收益很高,那意味著他所投資的項目風險就很大。

任何時候收益跟風險都是成正比的,收益越高那意味著對應的風險會越高。比我們平時看到的一些投資理財渠道,銀行存款基本上年化收益都在4%以內,銀行理財產品也基本在4%~7%之間,而支付寶上的餘額寶年化收益更是低於3%,部分定期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在5%之內,雖然這些理財產品的收益比較低,但他們的安全性就相對比較高,基本上不會出現本金損失的風險。

相反那些年化收益在10%以上的理財渠道就意味著有較大的風險,比如有些P2P平臺年化收益在15%以上,甚至個別平臺年化收益在20%以上,結果最近幾年有很多高收益的平臺都跑路了,投資人的錢至今都沒有拿回來。

所以對於利用養老金進行投資的老年朋友們來說,我建議大家最好選擇那些年化收益在6%以內的投資產品。

5、一定要選擇正規的理財平臺。

目前市場上有很多理財平臺,這些平臺有正規的,也有不正規的。對於那些對理財不怎麼熟悉的人來說,我建議大家一定要選擇大家都熟悉的那些平臺去投資。比如銀行的APP,比如支付寶,京東金融,微信等等這些大平臺的理財就相對比較靠譜一些。

而那些平時都沒有聽說過,最近一兩年才冒出來的平臺,我建議大家還是小心一點為妙。

6、要學會分散投資。

在投資領域有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那就是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面,特別是對大額投資的老年朋友來說,大家一定要學會分散投資,千萬不要把所有的錢投到一個平臺上去,這樣萬一那個平臺出現意外情況了,所有的錢都會打水漂。因此大家要學會中低風險進行組合投資,最基本的養老錢要投資銀行存款或者國債,這個是最基本的保障,其他錢可以投資在幾個平臺上分散風險。


貸款教授


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只靠工資過生活,錢財的貶值,生存的壓力會讓人很累,不說其他,想追上房價的上漲節奏,難上難!

電視劇“都挺好”的熱播,蘇大強理財追求高收益,結果理財公司跑路,帶來一系列捶胸頓足,意欲跳樓的尷尬場面,也誕生了一系列經典表情包,所幸他有一個叫蘇明玉的女兒,有強大的經濟能力,幫他補上虧損的錢財,才挽回他重拾生活的信心。

但是我們諸多老百姓理財被騙,不是每個人家裡都有蘇明玉可以幫忙解決問題,後果只有靠我們自己去承擔,所以,有了理財的意識,還要遵循安全,可靠,穩健的原則。

俗話說,你想他的高收益,他想你的本金。我有個朋友,在P2P正紅火的時候,在嚐到甜頭後就大量投入,現在搞得傾家蕩產,負債高壘,夫妻反目欲離婚……

理財雖好,也應保持頭腦清醒,不要聽信他人吹噓,高收益的好事。理智理財,不至於讓錢放在那裡坐等貶值,在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理財,讓自己及家人的生活錦上添花最好。


美好如春h


1老人理財的兩個坑:

1 買保險。變成儲蓄理財,返還回來發現本金都虧了

2 互聯網理財平臺的高大上和高收益,血本無歸

1先說說保險,現在保險公司都熱衷推銷儲蓄和理財的保險,很多老人想著買份保障,不給子女添麻煩,結果去了保險公司發現沒有適合自己的保險,於是就被忽悠著買了保費高過保額,美其名曰免費保障的保險,承諾多少年返還本金,還有什麼收益。結果合同到期拿回的本金都虧了,更別說分紅,最近就有一個老人買保險變理財,6萬變5萬多的例子。

2高收益理財:一般老人都容易被廣告宣傳和公司形象吸引就買了哪些所謂的高收益理財,再加上偶爾的業務員的噓寒問暖,容易產生信任就買了理財。發現不對頭了,卻也拿不會來錢了。就比如最近的暴雷的團貸,很多老人也是被公司的包裝和高收益吸引過去的,在東莞也是有名頭的公司,高大上的形象。

3老人買理財一個是貪,一個是找點事情做。其實如果我們能夠給老人足夠的關心和問候的話,很多事情都是可以避免的。


路人蟻的世界


在有社會保險的情況下,採取8:2的方式,合理進行財產分配,暨如果手機有10塊錢。那麼應該拿出2塊錢購買理財型保險,這樣有保障。剩下的8塊錢中,拿出1塊錢購買大病保險。剩下的4塊錢用於生活,保證生活質量不下降。還剩3塊,那麼可以根據個人承受風險的能力,做投資,投資分高風險高收益,低風險低收益,可以進行合理分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