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式轻机枪在历史上的出镜率高么?

qzuser253476633



捷克制造的ZB26是世界武器发展史上出现时间比较早,并且是性能卓越的一种轻机枪,这型机枪从1920年就开始生产制造,它出现的时候德国大名鼎鼎的MG34、美军的M1919、苏军的捷格加廖夫大盘机枪还没有问世,整个1920~1930年代初,十年间ZB26趁着机会没有其它轻机枪的年代出口了13万挺至多,而我国在这个期间也进口了几万挺,由于该枪性能稳定、射击精度高、重量轻的特点…我国在1927年开始全面仿制,到全面抗战前已经制造了约10万挺的ZB26机枪 装备到了营连级部队…这也使得它成为抗战时期我军出镜率第二的枪械(第一是大名鼎鼎的“盒子炮”!)
ZB26这型轻机枪哪都不错,就是火力持续性太低了,20发子弹的弹匣4~5个点射就打空了!频繁的更换弹匣不但降低了火力密度也会贻误战机,抗战时期我军主力部队与日寇对抗时,连排级轻武器在性能上要领先日寇,机枪对比上ZB26显然要好于日寇的“歪把子”,但就是火力持续性太差的原因,加上没啥迫击炮一类的进攻/防御型支援火力,阵地屡次被日寇突破…。

到了1942年美国参战之后,美英为了让我国拖住200多万的日军,开始向我国大量援助武器装备,其中轻机枪类的就是英制“布伦”机枪,而“布伦轻机枪”就是英国看到了ZB26的优越性,而加以仿制再提高的,“布伦轻机枪”总体设计与ZB26基本一致,但是为了提高火力的持续性将20发直板弹匣改成了弧形的30发弹匣,多出的10子弹可以增加2~3次的射击次数,火力持续性略有所增加。

图片里的“七九勃然”
是加拿大制造的“布伦轻机枪”,抗战时期我军轻武器的口径是德制7.92㎜,但“布伦轻机枪”是7.62㎜口径,轻机枪与步枪子弹不能互换使用这在战场上是非常尴尬的!轻机枪没有了子弹就如同“烧火棍”,班排级作战小队没有轻机枪的火力支援会很快的败下阵来…为了适应中国军队的口径制式,英国委托加拿大兵工厂制造了一大批7.92㎜的轻机枪援助到了我国。
白洋淀上的“雁翎队”也使用ZB26轻机枪,那个时候,我抗日武装力量装备太差,连队有一挺机枪就会高兴的不得了,因为有它的存在部队的进攻/防御就会从容一些,战士们心里也会比较踏实,更主要的是有了它会减少伤亡和大量的歼灭敌人!


皇家橡树1972


抗战国军的火力支柱--捷克式轻机枪

捷克式轻机枪是抗战名枪,该枪造型特殊,棱角分明,极有立体感。一般看过抗战影片的网友,都应该非常熟悉这款武器。

和其他的抗战武器有所不同,捷克式轻机枪也是八路军和新四军大量使用的一款武器。

从反围剿时期开始,到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红军八路军解放军都大量使用这款武器,其中在抗战期间使用这款武器的数量最多。

该枪是一种性能优异、装备国家众多,在世界枪械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轻机枪。其是利用发射药燃烧后产生的气体,推动枪机进行半自动或自动击发。该枪初速830米/秒,表尺射程1500米,射速550发/分。

历史

一战之前,捷克是强大的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在奥匈帝国中,捷克的地位非常重要。捷克贵族充斥着奥匈帝国的贵族阶层,捷克的文化也深深的影响了奥地利文化。二国程度之亲密,甚至连希特勒在自传中也怒斥奥匈帝国是捷克化的帝国。

当时的捷克军队是奥匈帝国的装备,总体是比较精良的。

但是好景不长,一战中奥匈帝国惨败,哈布斯堡家族彻底衰败,帝国也宣布解体。捷克也在法国的帮助下脱离了奥匈帝国的控制,宣布独立。

之后捷克很快和英法建立友好的关系,尤其是在大陆上有重要利益关系的法国。法国很快对捷克进行全面的援助,其中援助的重点必然是军事援助。

但是法国人很快感觉到了难处,此时捷克刚刚独立不久,由于军事底子薄弱,捷克军队的现有武器五花八门。除了大量一战时期遗留的德奥军队的制式装备,还有相当数量的英法援助装备,除了这些装备以外,还有从美国甚至从日本进口的部分步枪和各种弹药,几乎称得上世界军火博览会。

这些武器不但口径各不相同,之间零件无法互用,捷克本国也缺乏这些维护这些武器的相关军工企业。捷克军方认为,武器本土化是必然的趋势。

捷克在当时欧洲大陆第一军事强国法国的帮助下,在二十年得时间内建立了自己一套完整的军工体系,其中捷克式轻机枪就是其中得一个经典之作。

在1920年, 捷克枪械设计师 哈力克在捷克著名的布拉格军械厂开始设计一种全新的轻机枪。 哈力克是一个出色的设计大师,他以自己得天才思维造出一把样枪,取名为布拉格一式。这把样枪 的特点是和重机枪一样,使用马克沁机枪的帆布弹带供弹。当时轻机枪得概念还没有成熟,这种设计也是可以理解得。

不过捷克国防部对这把机枪并没有太好的影响,也没有过多得重视。但是出于他们意外的是,布拉格一式在测试中得成绩和当时著名的白朗宁,麦迪生和维克斯都不相上下,部分性能甚至超过这些已经大名鼎鼎得枪械。

捷克国防部立即要求布拉格军械厂继续在布拉格一式的基础上研发出正式款,哈力克随即在样枪得基础上继续研发。

1923年, 捷克国防部向国内国外军工企业征集 自动步枪或轻机枪,以供未来捷克陆军使用,各国得轻机枪都参与了这次竞标。

布拉格一式的改进型布拉格二式也参加了此项测试, 结果成绩仅次于当时大名鼎鼎的麦迪生轻机枪。 哈力克继续改进他的设计, 终于研制出了布拉格I-23型轻机枪, 这个型号采用伸缩式枪托,并且可以迅速更换的枪管,二脚架等功能,已经具备了现代轻机枪的全部要素。其性能极为优秀,不但射击精确,而且具有非常优良的持 续射击性能,曾经在测试中连续射击数千发后,其精度没有大的变化,让各国得枪械大师大为震惊。加上又是捷克本土设计,很快被捷克国防部选中,成为捷克军队 的制式武器。

不过此时布拉格军械厂的经营出现了严重问题,无力大量生产这款武器,所以 1925年11月, 布拉格军械厂与国营兵工厂 勃诺合作生产。产生出来的产品就是布拉格26型轻机枪(lehky kulomet praga vzor 26), 该枪在1926年4月为捷克国防部验收合格, 同年开始正式大量生产,并且定名为国营勃诺兵工厂26型(zbrojovka brno vzor 26 - zb-26),建成ZB-26。

值得一说得是,由于捷克国内经济并不发达,维持军工企业得正常运作较为困难。所以ZB-26除了装备捷克军队以外,还大量出口到国外换取外汇。整个 三十年代,捷克式一共出口12万挺 ,除了出口到中国之外, 还大量出口到伊朗、 伊拉克、 埃及、 智利、 瑞典、 土耳其等十多个国家。

性能特点

结构简单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捷克式是比较复杂的武器,其部件较多,而且部分部件需要较细致的加工。

它比起二战时期苏联的转盘枪和后来轻机枪,结构要复杂的多。

但是,如果从三十年代的眼光来看,捷克式的结构非常简单,而且加工也不需要高深的工艺,只要有相关得详细图纸,一般的受过基本训练的技工利用较少得机器就可以制造。

最好的例子就是捷克式在中国的大量仿制。

三十年代的中国几乎没有什么工业,能够大量生产的武器也都是简单和容易制造的武器。

八年抗战前,捷克式在中国的仿造和购买数超过12万挺(和捷克外销总量相等),其中八年抗战中,中国的兵工厂大约生产了39744挺捷克式轻机枪,单单重庆的21兵工厂抗战期间就生产了1万多挺。

不但老蒋的中央军大量仿制,地方军阀控制的军工厂也仿制了不少,甚至抗战时期的中共土制兵工厂也仿制过不少。

同时,聪明得中国人根据自己的国情,在原来结构简单的捷克式的基础上又做了简化,使得其很大程度的减少了原材料的消耗并且缩短了制造工时,改进了捷克式的一些缺陷,甚至还出现侧面供弹的捷克式。

使用维护方便

捷克式是非常坚固的武器,即使在激烈的战争中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也很难损坏,二战期间日军甚至为他们仿造得类似捷克式机枪上安上刺刀,作为拼刺得武器,可见其枪体得坚固。

不容易损坏,自然对维护的要求就要小得多。

而抗战战场的日军歪把子机枪则没有捷克式得这个铁电,它结构复杂,非常容易卡壳或者损坏。抗战期间,日军曾经大量使用缴获的捷克式机枪,看来日军和国军对捷克式的满意度都是狠高的。

中国自从 1927年开始仿制和进口捷克式以来,制造时间到抗战时期已经超过十年。军工系统积累了大量的制造修理该枪的经验和相关人才。生产过捷克式轻机枪的兵工厂 或者修理所, 远远超过三十所,至于能够维修的工厂更是十倍于前者。连中共的敌后游击部队的简陋军工厂也可以熟练修理该机枪。

至于维护所需的零件,除了中国自己生产的以外,从二十年代末期到三十年代末期的十年时间,中国从捷克进口了大量的零件。这些零件质量参差不齐,但是尺寸相同,能够满足中国方面得需要。

优秀的射击性能

可以说,捷克式和它的同胞兄弟布伦机枪,在二战中绝对是射击最为精确的轻机枪。

捷克式具有极为精确的精度,根据当时的国军老兵回忆,捷克式在有效射程内(900米),基本做到瞄准哪儿打到哪儿。国军老兵经常进行一些捷克式机枪 射击得比试,一些国军老兵可以击中数百米外的电线杆上的瓷壶,一枪击落远处得飞鸟。由于捷克式得弹道极佳,练成一个出色得射手并不困难。

在东史郎的回忆录中,对捷克式一直心有余悸。东史郎的目睹的战友死于捷克式的人数就超过二十人,其中一次对国军占领得一个小山得冲锋中,捷克式一个20发弹夹得射击,就击毙了数个冲锋得日军士兵。东史郎由于及时躲进一个弹坑保住了性命!

除了射击精确以外,捷克式还具有令人惊叹的持续射击性能。

由于捷克式可以迅速更换枪管,实战中捷克式只要更换枪管就可以持续不停的射击。

而且即使持续射击一二个小时,也很难出现卡壳和炸膛等现象。

和美军不同,美军装备得伯朗宁轻机枪由单兵佩戴,而捷克式为了有效保持火力得延续性,一般有一个射手和一个射击副手(弹药手)。

实战中,捷克式得弹药日消耗量大约1000发左右。而捷克式机枪本身重量有二十斤,射手不可能再携带多少弹药,大量弹药和备用枪管都有射击副手携带。二人机枪组,大大提高了机枪实战性能。

在东史郎的回忆中,在从上海到南京的一路战斗中,经常彻夜不停的遭遇捷克式的扫射,一般二挺机枪交替射击就可以保持持续不断的火力。

这些都是缺乏重武器的国军所需要的。在没有重机枪的情况下,捷克式勉强可以作为重机枪使用。

不错的杀伤力

捷克式使用7.92MM弹药,该弹药有着非常不错的杀伤力。

实战中,中弹者非死既是重伤,尤其是该枪射击以二三发连射为主,中弹者基本都是身中数弹,基本做到枪响人倒,中弹部位会是一个大的可怕的伤口,很难治疗。

捷克式的杀伤力比起日军5毫米口径的歪把子机枪要强的太多,日军在实战中吃尽了捷克式的苦头,在一线士兵的强烈不满和要求下,日军很快模仿捷克式其 造出了自己的7.7MM口径的96式和99式轻机枪,它的外形基本和捷克式一样,性能则要相差一些。它逐步淘汰了莫名其妙的歪把子机枪,成为太平洋上和美 军作战的主要武器。

可以速成的射击训练

捷克式的射击训练十分简单,即使没有受过任何机枪射击训练的士兵,只需要简单的接受几个小时的指导,就可以使用该枪作战(当然实际作战效果就比较差了)。

抗战中的桂军川军等士兵都是战前仓促领导捷克式,在短短数日的培训后就上阵杀敌。而这些士兵使用机枪的战绩却非常不差,很好的说明了捷克式的特点。

相反,日军的歪把子机枪,由于其极为怪异的漏斗式供弹方式,没有受过长练的士兵,根本无法做连发射击。

在实战中,一个国军机枪手中弹牺牲,很快会有另一个老兵接过机枪继续射击。而日军歪把子机枪手如果中弹毙命,往往无人能够接替他射击,造成步兵班的火力的大为减弱,这在战斗中是极为致命的。

更换枪管的快捷性

对于轻机枪来说,更换枪管的速度是非常重要的。

捷克式更换枪管的步骤极为简单, 只要将枪管上的固定环向上转, 脱离闭锁的凹槽, 即可向前脱出。 之后反操作把新枪管换入,固定即可。

熟练的射手在射击副手的帮助下,整个步骤只需要不到十秒钟的时间,和同类机枪上这个也是极短的。

一般每射击200发,需要更换一次枪管。如果射击频率慢,这个数字可以达到250发。

如此迅速的更换枪管,使得枪火力中断的时间要短的多。

缺陷

现在看来,捷克式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

他的装弹量过小

二十发直弹夹对于机枪来说显然过小。二十发的装弹量就意味着,即使是二三发短点射,七八次点射就会射光弹夹,而更换时候必然造成火力的中断。在激烈得战斗中,作为主力支柱得机枪火力是不能中断得。即使必须中断,中断时间也要越短越好。

客观来说,当时各国主力的轻机枪装弹量也并不大。美国的伯朗宁是二十发的装弹,德国伞兵的FG42也是二十发,苏联的转盘枪虽然是四十七发装弹,但是枪的重量要重的多,不利用机动作战。

轻机枪的设计思路也并不是长期持续射击,而是通过短点射和长点射来杀伤敌人有生力量,或者对敌人轻机枪进行压制。

至于持续不断的射击,或者对集团敌军进行火力压制都是重机枪的事情(水冷式重机枪可以持续射击数小时)。

装弹量小在当时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由于捷克式更换弹夹过于频繁,造成火力的中断次数显然过高。有经验的老兵往往会乘机冲锋用手榴弹等武器打掉机枪。针对这点,有经验的机枪射手经常在还有三四发子弹时,突然更换弹夹,让日军无法估计更换弹夹的时间。

不过作为机枪来说,装弹量自然是越大越好,英军后期根据捷克式改进的布伦机枪就采用了三十发弯弹夹供弹,火力的持续性强了很多。当然,代价是整枪重量大了很多。

采用上方装弹

主要是影响了射手的视线,我使用过捷克式的改进型布伦机枪。

其瞄准装置不同于一般的枪械,而是斜出枪体的瞄准方式。

虽然并不影响射击的精确性,但是终究影响了射手的视线。

对于机枪手来说,射击视线是非常重要得,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射击得范围。

实战中,机枪的主要威胁除了迫击炮和掷弹筒以外,主要就是对手机枪的压制和隐藏的狙击手。

良好的视线对于轻机枪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国的使用

自从中国二十年代开始购买和仿制捷克式以后,捷克式很快成为从中央军到各派军阀的制式装备,中国步兵班中的捷克式都是绝对的火力支柱。

国军的甲种师,一个师一般装备捷克式274挺,平均每团60多挺。

而精锐部队,比如中央军部队德械88师,张自忠将军的老虎师三十八师,他们的 编制是一连三排九班, 一个班一挺轻机枪。一个整编师装备近700挺捷克式,不过这样的部队在国军中屈指可数。

一般来说,地方杂牌军一个排甚至一个连才有一挺捷克式。

而八路军一般配置还要更差一些。

如此大量得装备并不是偶然的。

大家都知道,中国除了自身军工实力极差以外(只能勉强造一些老式步枪和手榴弹),由于军阀混战,还受到西方世界长期的军事制裁和禁运(1919年美国为推动和平解决中国内战,故倡议对中国武器与军火禁运,自1919 年开始直至1929年长达十年之久)。

二战期间的普遍观点是,只有多人操纵的武器才是基层步兵火力的支柱,所谓多人操纵的武器就是重机枪或者通用机枪。

这些机枪使用数百发的弹链或者近百发的弹箱供弹,加上多使用水冷或者气冷,一般可以持续射击数个小时。在一战中,重机枪有过一天击毙数万人的记录(索姆河)。在非洲,殖民地几十个警察,使用二挺重机枪击毙了三千祖鲁土著武士。火力支柱可见一斑。

而对于中国来说,重机枪是极少的。

当时国军主力师每师平均兵员九千六百人,步枪二千多支,子弹每人二十发,轻重机枪只有六十挺,其中重机枪一般只有不到五挺(一个重机枪连)。

如果是杂牌师或者新编师,甚至连一挺重机枪也没有。

由于武器禁运,步枪手枪这些可以通过奸商走私,重机枪火炮之类国外小的兵工厂无法生产,而大的兵工厂考虑到国际公约,是不会参与走私的。

如果自己制造,当时的中国可以勉强产生一些步枪和手枪,而对于重机枪等武器的生产,中国的军工企业是无能为力的。现代作战不同于一战以前,单靠步枪和少量自动手枪形成的火力是根本无法满足实战的需要的。

至于重机枪的机构复杂,与其说是枪,不如说是一台精密的机器,中国落后的工业是无力大量仿造的。

捷克式轻机枪一诞生,立即就被目光敏锐的中国人发现。捷克式的可靠性极强,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也可以从容使用。加上只要及时更换枪管,可以保持射击的连续性,几乎可以作为重机枪使用。

而它的价格较低(比重机枪低多了),仿制比较容易,弹药又可以通用,可以大量生产,有效的弥补了中国军队对火力的极端需求。

在实战中,防守时,捷克式是中国步兵班排的绝对火力支柱。中国军队有句老话,叫做老兵怕机枪。这句话其实就是针对捷克式而言,一般的重机枪的扫射, 老兵并不在乎,因为是重机枪概略射击,老兵凭借经验有躲闪的余地。但是对于捷克式精准的二三长短点射,只要被瞄准射击,无论有多高的军事素质也无法躲闪。

进攻时,捷克式可以随着步兵迅速前进,不断提供及时火力支援。实战中,机枪还可以由射手平端着一边冲锋一边射击。

它是进攻和防守难得的利器。

加上捷克式可以使用普通步枪子弹,弹药方面也不成问题。

对于中国军队来说,简直是完美的武器。

各派军阀和中央军八路军都把其视为珍宝,一把捷克式经常使用很多年,即使枪身和二脚架损坏,也舍不得丢弃。

在抗日战场,由于国军在重武器方面和日军有着天壤之别,几乎可以说是装备炮兵的西部牛仔和手持弓箭印第安人的战争。

国军虽然也装备少量重机枪,但是日军配有很多步兵炮和掷弹筒等轻型火炮,一般国军的少量重机枪在战斗中很快就会被日军摧毁。

而国军轻便可以迅速转移阵地的捷克式就成为中国士兵手中的法宝。

在实战中,捷克式在和日军歪把子机枪对射中占尽上风。即使是装备差劲的八路军或者国军敌后游击队的捷克式,也让日军十分提防。如果不能确定将国军的轻机枪摧毁,日军一般是不会冲锋的,因为如果此时冲锋,会承受重大的伤亡。

可笑的是,日军士兵在实战中,很快认识到捷克式的优势。日军基层部队很多士兵都使用缴获的捷克式。

东史郎在日记中,有一次在夜里执勤,由于兵力不足,他们就使用了二挺缴获的捷克式机枪,但是由于国军缴获的战术。东史郎班里的士兵不但没有制止国军的夜袭,还误伤了自己的一名士兵(此人还是日军著名大学的学生)。


萨沙


抗战连续剧《亮剑》中,面对孤军深入我抗日根据地的日军山崎大队,李云龙独立团采用掘土推进方式,投掷出3600颗手榴弹,全团官兵趁机集体冲锋,就连马夫和厨子都压上去了。

数十名机枪手,怀抱轻机枪率先冲在前面打头阵,凭借机枪喷出的密集火力,突破了日军苦心经营的防御阵地,最终用白刃格斗解决了负隅顽抗的日军,剧中八路军在战斗中无处不在的轻机枪,就是那挺大名鼎鼎的捷克式轻机枪。

在捷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早已找不到当年生产捷克轻机枪的国营兵工厂,但那里的BUDVOR啤酒,不仅特别口感特别好,而且价格是所有饮料里最便宜的,比矿泉水和可乐都要低,真是令人难以置信,给我这个资深军迷留下了印象深刻。

捷克轻机枪,给军迷的第一印象就是全枪很长,弹匣装在机匣上方,是当年中国军队的主力自动武器,除了重机枪以外,中国军队极少装备冲锋枪,能自动射击的德国造20响驳壳枪顶多算是一把冲锋手枪。

就是这挺全称捷克ZB-26的轻机枪,自上世纪20年代起,就被引进到了中国,且在中国多家兵工厂仿制,国造捷克轻机枪产量要远超进口的捷克轻机枪,并当仁不让地成了缺乏重机枪的中国军队最主要的步兵火力输出单元,班排连甚至营团级最主要的自动枪械。

因此,在反映中国国内近代军事斗争题材的小说、散文、话剧、戏曲、电影、电视剧等文艺作品中,不仅国军而且我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抗日游击队等武装力量中,捷克ZB-26轻机枪是上述军队中最主要的武器装备。


在中华民族艰难困苦的抗日战场上,采用20发弹匣供弹,似有火力不足之嫌的捷克ZB-26的轻机枪,却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是中国军队最主要的步兵支援武器,对侵华日军预以了沉重打击。

此枪1000米的有效射程,能有效地压制日本军队的歪把子轻机枪,给缺乏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火力的中国军队,提供了宝贵的火力支撑。

据不完全统计,死于捷克ZB-26轻机枪枪口下的日军不下10万人之众,据战后日军的回忆录中,都有描述能够二、三发精准点射的捷克ZB-26轻机枪对日军造成的巨大杀伤,并给官兵造成的心理压力。


综上,捷克ZB-26轻机枪,可以说和整个中国国内近代军事斗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战胜日本法西斯,最终建立新中国,都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因此捷克ZB-26轻机枪至少在中国军队装备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是出镜率最高的一挺外来引进,却在中国大放异彩的轻机枪。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捷克式轻机枪在抗战电影中似乎出场镜头极高,一旦涉及中国军队就必然会出现捷克式轻机枪的镜头,那么这款枪在历史上的出镜率真的这么高么?实战效果如何?

捷克式轻机枪是捷克造的ZB26轻机枪,弹匣是20发弹容的直弹匣,这是款在历史上声誉不错的枪,是一战战后法国帮助捷克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军工体系后捷克自己搞出来的一种轻机枪。

这种枪结构简单,在战场上经过持续射击后更换枪管也只需要不到十秒钟就可以解决。在抗战中的出镜率确实很高,当年中国在外面采购外加自己仿制了一共最少十万挺捷克式轻机枪。除去其性能上和设计上的强劲之外,最主要的是该枪的配用弹型也是7.92*57,正好是我国当时大量使用且能自己制造的毛瑟步枪弹。也正是如此,英国军队也自己制造了ZB26的改型之一,就是后来的布伦式轻机枪。

捷克式在抗战时期可以说是我国排级部队的火力支柱,而且也是当时我们手上少有的超过了日军的武器。毕竟相比于日本的歪把子轻机枪,ZB26实在是太可爱了。在射速上他比歪把子强,在可靠性上歪把子在战斗中还得给弹板刷油以保证正常供弹,而且ZB26甚至可以在进攻当中一手拎着把手另一只手握着枪握把进行概略射击和火力压制,我承认这个射击方法精准度没有保障,但相比于只能双手抱着跑的歪把子这绝对是一个极大的优势。所以当时的部队只要是有捷克式用一般都不会捡日军的歪把子用。


浩汉防务论坛


捷克式轻机枪全称ZB-26式7.92毫米捷克式轻机枪。是捷克斯洛伐克于1926年研制的新型轻机枪。该枪全长1161毫米,全枪重9.6千克,枪管长672毫米。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标尺射程1500米,有限射程1000米。射速每分钟500发,气管冷却方式为气冷式,供弹方式为20发弹匣供弹。使用直插倾斜式弹匣。使用7.92毫米毛瑟步枪弹。威力巨大。捷克式轻机枪除了装备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军队以外,还大量出口中国,土耳其等十几个国家。颇受欢迎。中国首次购买捷克式轻机枪的记录是1927年,当时的大沽兵工厂首先研制出捷克式轻机枪,而且当时的各派军阀都购买了捷克式轻机枪。而捷克式轻机枪真正大规模地全方位的进入中国是在1935年,主要装备当时的国民党新式军队—德械师,目的是要加强中国军队的轻火力。一个标准的德械师装备的捷克式轻机枪数量是700挺,这已经在当时是很不错的装备了。而中华民国政府从捷克斯洛伐克购买的捷克式轻机枪数量是3万挺,国内仿造是10万挺。成为当时中国军队装备数量最多的轻机枪。捷克式轻机枪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时死于捷克式轻机枪的日军士兵不计其数。而被捷克式轻机枪打伤的日军更是数不清。而且日军每次看到捷克式轻机枪就头疼,他们认为捷克式轻机枪是他们的死神。而捷克式轻机枪发出的声音更是令他们感到恐惧,害怕。而当时日军使用的歪把子轻机枪根本不是捷克式轻机枪的对手,捷克式轻机枪制造精良,歪把子轻机枪制造粗糙,故障较多,根本没法用。两者简直是天壤之别。所以导致日军每次都要想尽办法去搞一挺中国军队使用的捷克式轻机枪。在解放战争中捷克式轻机枪仍然是国共两党军队普遍使用的轻机枪,抗美援朝战争中捷克式轻机枪是志愿军各部队装备数量最多的轻机枪,为志愿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捷克式轻机枪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手机用户62731673090


捷克式轻机枪以及其深度改进型布仑机枪在二战中使用的非常多。捷克式轻机枪由捷克国家兵工厂荣誉出品,工厂的编号ZB-26,后来捷克兵工厂根据ZB-26,又改进出ZB-27,ZB-30等型号,27,30和26之间外形差别不大,只是内部的结构有所改进。

ZB-26在二十世纪20,30年代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2种轻机枪之一,另一种是苏联的DP-28。捷克式以精度射击闻名,而且结构简单,坚固,使用7.92毛瑟步枪弹,毛瑟步枪弹可以说是欧洲标准步枪弹,使用的国家很多。由于性能优秀,除了捷克以外,还有很多国家购买了生产许可证进行生产,包括中国,南斯拉夫等国,英国通过机枪选型,在ZB-30的基础上还用英国的7.7步枪弹,这就是布仑轻机枪,而在抗战中,加拿大还曾经为中国生产过一批使用7.9子弹的布仑机枪,这批被叫做7.9勃然的机枪还有一个外号叫做加拿大机枪。

英国的布仑机枪在1957年之后换用7.62北约弹,一直使用到80年代,在马岛战争中还有使用,而在印度的准军事部队中,现在还有使用。

捷克式在中国可以说是出镜率最高的老式机枪,尤其是各种反映革命战争的影视剧中,只要有战争场面,肯定有捷克式,不止是中国,在南斯拉夫的老电影中也大量的出现捷克式,就是南斯拉夫生产的ZB-30j,不止是南斯拉夫游击队,在南斯拉夫作战的德军也大量使用ZB-30,可以说无论是中外捷克式的出镜率极高,尤其是中国。

在中国军队中,捷克式轻机枪作为步兵连的火力支柱使用,有句顺口溜新兵怕炮,老兵怕机枪,这里的机枪就是捷克式,在抗战中,由于日军占有绝对的火力优势,本来作为步兵支援火力的重机枪由于移动不便,大部分情况没打一会就被日军的炮火摧毁,而移动方便的轻机枪就成为了中国步兵可以依赖的支援火力。

陈诚曾经就如何使用轻机枪做过一个讲话,可以说是很明白的说出了捷克式轻机枪的使用方法,陈诚说,日军是欺软怕硬的,每次进攻都会找新兵欺负,他怎么知道哪里是新兵呢?日军用三发点射打过来问,啪啪啪,这就是在问怕不怕。现在咱们的新兵回击都是长点射,啪啪啪啪啪,日军一听就知道,这是怕怕怕,这肯定就是新兵,就欺负他们了。要是不想被欺负,就也要用短点射回答,啪啪,这就是说不怕,日军就明白了,这是老兵,得绕着走。

不过由于诞生在20年代,捷克式肯定也有一些时代的局限性,一个是弹匣容量小只有20发,在进行火力压制的时候,火力容易间断,这一点不如DP,那东西怎么也是47发,能打一会。还有就是布满冷却槽的枪管加工起来费时费力,而且增加的这点散热面积对于枪管的散热帮助有限,不过那个时代的轻机枪都是那个样子,日军的歪把子和96、99轻机枪上边的散热环更夸张。

捷克式轻机枪在中国大受欢迎,同时也受到侵华日军的欢迎,日军缴获后,借鉴捷克式研制了96,99式轻机枪,但是这两种轻机枪性能还是不如捷克式。




这些都是日军使用捷克式的照片,从网上找的。

和日军的歪把子相比,虽然捷克式的弹匣容量少,但是换弹匣方便,现在被传的神乎其神的单手换弹匣,捷克式也可以。在老电影红色娘子军里边,洪常青被俘以前的阻击战就来过这么一手。

中国在抗战中一共生产了不到4万挺捷克式,一共有大大小小30个兵工厂,修械所生产过,包括八路军新四军那些用锉刀一点一点锉出来的捷克式。这些捷克式在成就了中国抗战的伟大胜利的同时,也为自己在中国书写下一代传奇。


有痰


捷克式机枪是机枪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成员,而其影响力极为深远,在历史上的出镜率也很高。

我们常说的捷克式机枪主要是指ZB26式轻机枪,外观上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了上供弹设计,整体外观简洁硬朗,十分优美,ZB26式轻机枪在一战后被研制出来,开始向海外出口,其中就有中国。

中国当时引进了不少的ZB26轻机枪,其使用的弹药也和当时中国最常见的汉阳造步枪一致,都是7.92毫米枪弹。当时的很多中国军队都装备有这款武器,但是由于军费等问题,装备数量不是很多,但是即使这样已然是很多部队的火力核心。

而抗战中的日军,也缴获了很多中国军队的ZB26机枪,并将这款机枪装备给自己的部队使用。后来日本也根据捷克式机枪,研发了自己的99/96式轻机枪,采用日军的制式枪弹,并且还能加挂刺刀进行拼刺。

除了亚洲战场,欧洲战场上这款机枪也很常见。德国在吞并捷克之后,ZB26轻机枪并没有停产,而是继续生产来补充德军不足的武器装备,很多二线部队、警卫部门等非一线作战部队,就装备了不少ZB26机枪,不过名字有所变化,变成了MG2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