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对于苏德双方来说意味着什么?

历史长流水


1943年对于苏德双方来说是转折性的一年,苏军挫败了德军1942年的战略进攻并重创了德军,尽管在3月份曼施坦因在哈尔科夫附近重创了苏军的坦克部队,但是由于苏军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其损失可以很快得到恢复,一旦其坦克部队恢复实力,苏军将再度发起全线的战略进攻。1943年的苏军已经不再满足于实施被动的防御,他们有能力也有实力投入到进攻中去,夺取战场的主动权。



1943年对于德国来说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一年,也是生死攸关的一年,相比于1942年,1943年德国的战略态势出现了明显的恶化,德国不再是专心对付东线的苏军,其西线、南线都存在着被盟军入侵的威胁,为了阻止盟军开辟新的战线,德国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加强西线和南线的防御,不仅如此,由于东线德军刚刚经历了1942年的惨败,也迫切需要大量补充。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德国不得不开始做全面的战争动员,德国的经济开始正式转入战时经济模式。


从的战略上来看,由于盟军在英国本土集结了庞大的陆军和登陆舰艇,1943年德军不得不开始正视西线的防御工作,这意味着德军无法再像之前那样可以抽调西线德军去替换东线那些已经受损严重的部队,西线德军不再担负预备队的角色,而且需要新锐部队的增强,这必然导致东线德军的削弱;地中海的态势同样严重,德意联军只坚守在突尼斯这一孤立的桥头堡内,由于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日益削弱,这个桥头堡终将难以守住,只是时间的长短罢了,德军必须开始为防范盟军登陆意大利或者法国南部又或者巴尔干半岛做提前的准备,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在东线,德军还要投入大量的部队和苏军进行决战,至少也要挫败苏军的战略进攻,维持现有的相持局面。


仅靠德国是不可能同时守住西线、东线、南线这样漫长的防线的,德国也没有这样的军事实力,唯一的方法就是建立一支强大的以装甲部队为核心的战略预备队,以便在盟军开辟新的战线时,通过反击将其赶入大海,阻止新战线的开辟。这支战略预备队将在各条战线上机动作战,发挥内线作战的优势。德国必须要阻止盟军开辟新的战线,这是德国1943年最重要的任务,一旦失败,那么德国的失败也就此注定。

最终的结果就是德国失败了,仅有的战略预备队都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消耗了,而且没能重创苏军。在地中海战场,据守突尼斯的德意联军全军覆没,意大利也被盟军登陆成功,南线战线已经成功的被开辟,德军只能勉力维持东线和南线的防御,再也无法发起任何战略反攻,德国已经失去了战争,失去了胜利!


战略论


1943年是苏军在苏德战场上取得辉煌胜利、发生根本转折的一年。苏军在一系列决定性的进攻战中击溃了德国人,将德军占领下的三分之二苏联国土解放了,迫使他们装入战略防守。苏军在中部战线前进了500公里,在南部战线推进了1300公里,将将近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解放了。

这一年在苏德战场上,德军的损失是惨重的。德国法西斯军队损失了400多万官兵,其中至少有180万人死亡。此外,在武器装备方面,损失了14000多架飞机、25000多辆坦克和不下于4万门大炮。

由于苏军的猛烈反攻和打击都很强大,德国法西斯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开始恶化,均面临着深刻的危机。希特勒采取的战略防御和总动员等措施,不但挽救不了颓势,反而使德国武装力量的声望逐渐下降。希特勒在战略防御过程中,一步步走向了坟墓。

而对于苏联来说,1943年是其国防力量转折的一年。在后方,苏联的战时经济体系已经调整就绪并迅速得到发展。在这一年里,苏联生产了优质的作战飞机35000架、240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苏军又新建立了78个师,还储备了9万多名军官。苏军已经完全超过了法西斯军队的人数和装备,而且他们被胜利鼓舞着,斗志昂扬。

这样一对比,苏德双方接下来的战况就会轻而易举的预测到。苏军取得最终的胜利指日可待,而德军只能自吞再次战败的苦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