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期间德军没有大规模列装卵形手榴弹,却坚持使用木柄手榴弹?

张僮珀


木柄手榴弹是二战德军的象征之一。二战期间德军虽然也大规模装备了不少卵形手榴弹,但是在人们的印象里木柄手榴弹才是德国的正统。

二战期间德军坚持使用木柄手榴弹,有很多的原因。

1.一战传承
军队是讲究传承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就大量使用木柄手榴弹,德国在实战中总结了大量的经验和战术。那么在原有传统基础上继续发展,也就水到渠成了。


2.威力大

木柄手榴弹比圆形手榴弹的装药量要多,药量多也就意味着手榴弹的杀伤威力也就更大。在战场上威力大一些总不是坏事。


3.战术需要

就二战时德国军队而言,他的所有的战术目的,全部是实行在他的闪电战上面的也就是他的军队基本上是处于进攻的路上。木柄手榴弹装药多,威力大,能利用爆破时候所产生的冲击力把工事内的敌人给震晕。这种特点有利于进攻。


4.掷距离远且精度高
这个是木柄手榴弹公认的长项。离敌人越远,敌人的子弹大的越不准,伤亡越低。投掷的越精准,就能造消灭敌人,保存自己。


5.卧姿投掷时更顺手

在卧姿投掷手榴弹时,木柄手榴弹相比甜瓜形手榴弹要“顺手”的多。


6.使用灵活

可以根据战场环境灵活使用。木柄手榴弹可以单枚投掷使用,也可以根据战场变化制成集束炸弹,以提高爆炸威力,当做小型炸药包来使用。还可以利用拉发引爆的方法制成建议地雷,对敌人进行杀伤。

7.《凡尔赛和约》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和约》,是德国军工元气大伤。当重新武装时,要从一张空白的纸上来重新建立。木柄手榴弹一战时就大量生产,这时用熟不用生,可以省却很多问题,有利于加快整军备战的进程。


武器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各个国家选择武器装备的时候都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去确定的,并不是绝对的。要根据自己的战术和作战任务综合考量,很显然木柄手榴弹和德军很般配,所以德军坚持使用木柄手榴弹也就不奇怪了。


就到这里,大侠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不喜就喷!

喜欢的朋友,请点击右上方蓝色的“关注”,你的关注就是对小编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东斯坦因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德军其实大规模装备了卵形手榴弹,M39式。

但是,这种手榴弹和盟国的具有极大的不同。

M39的结构大体和木柄手榴弹一样,而不是西方那种安全设计。

也就是说,M39手榴弹旋开顶部帽子,会露出一根拉锁。只要拉动拉锁,然后将手榴弹投掷出去,就会爆炸。

至于德军为什么选择木柄手榴弹,原因有很多。

其一是,一战中德军就一直使用木柄手榴弹,有传统。

其二是,木柄手榴弹除了需要掏空木柄以外,其他加工都比卵形手榴弹要简单。

其三是,木柄手榴弹可以集束使用,当做小型炸药包摧毁工事,甚至炸坦克,卵形手榴弹则办不到。

其四是,木柄手榴弹因杠杆原理,投掷的准确度较高,距离也相对较远。

所以,在二战前期和中期,德军完全使用木柄手榴弹。

直到后期,才开发了M39式,但主要装备山地部队、空降兵、装甲兵之类,步兵虽有装备但士兵都不太愿意去用。

其实,因德军重火力强大,手榴弹并不常用,只是在斯大林格勒这种城市战中发挥威力。


萨沙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两种手榴弹的区别。以及两者的优点和缺点。

卵形手榴弹指的是M39卵形手榴弹,是一战时期德军M17系列卵形手榴弹的后继者。其优点为体积小,经济性好,质量轻,与67式木柄手榴弹相比,体积减小了58%,质量减少了57%,安全可靠性高,在作战时可多携带几枚。铸造工艺上简单,可一次成型,铸造过程基本机械化,而木柄手榴弹却需人工参入,制作时间稍长。

但其实两种手榴弹威力差不多,木柄手榴弹投掷距离更远,并且往坡上扔不会滚下来,适合向上攻势作战,而卵形手榴弹可能会滚下来炸到自己,并且木柄手榴弹向下投掷会增大投掷距离,增大拐角杀伤力。数枚M39卵形手榴弹可以与一枚M24木柄手榴弹组成反坦克集束手榴弹。

在德军1940年占领丹麦后就装备了丹麦1923手榴弹,在二战期间,德国研发了Nipolit新型炸药,Nipolit炸药不仅生产时消耗硝酸更少,而且机械化强度高,防水性能好,在被加工成型后直接加上引信就成功完成。



关于为什么二战德国会坚持使用木柄手榴弹可能是一战以来的使用习惯,木柄手榴弹可以装填的火药量更大,使得其爆炸威力更大,而无柄手榴弹体积过大影响握持,M24木柄可以装填170g炸药,而M39卵形手榴弹只能装填112g炸药,且二战时德军使用破片手榴弹较少,倚重冲击波成为进攻型武器,所以装填的炸药多少决定其杀伤力大小。


智化冰川


看了很多大V回答了这个问题,我开始觉得没有信心,不过翻看大家说的原因,我觉得还有个很重要的因素。

手榴弹走上历史舞台的时候,仅仅配发给步兵中个头大,力量强,勇猛的那些战士。因为只有他们才能,才愿意冒着敌人的枪弹冲近了,扔出沉重的手榴弹。携带手榴弹的步兵成为彪悍勇猛的标志了,后来发现,用这个作为标志,把所有配有手榴弹的强悍的士兵集中起来使用,效果非常惊人,于是新的兵种出现了,掷弹兵。(附一下,他们不是只带手榴弹,还配有枪支的。)可以想象一下,把这些步兵中的精锐集结在一起(手榴弹只是进来的敲门砖。)在很多时候可以左右战局。

这时掷弹兵单独从步兵中分出来,作为一个强大的兵种使用,当然就促进了一种看法,掷弹兵最荣耀的步兵。上图是普鲁士掷弹兵在前进。条顿人其实是拥有传统的,德国在二战的时候,用装甲掷弹兵的称号,给予精锐步兵荣耀。这是一种半机械化的,或者说摩托化的精锐步兵,他们乘车跟随坦克一起前行,遇到敌人立刻就会下车进行步坦协同。

他们当然是会选用传统的长柄手榴弹啦,名字都荣耀为装甲掷弹兵了,上头要是谁把这个弹改成个新玩意“蛋”,那估计抵触会很厉害,那么还是用长柄的吧。即使生产出卵型手榴弹,那些自认为守卫着“掷弹兵”荣誉的精锐,也不会使用。


李勉9


德军也列装了很多卵形手榴弹,只是由于装备规模小所以大家不熟悉

我们见到最多的是德军M24型手榴弹。德军大量装备这一型木柄手榴弹主要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

1、一战以来的使用习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大量使用木柄手榴弹进行堑壕战。在一二战之间这段时间,德军对其进行了广泛的改进,最终于1924年改进定型。

德国也研发过M39卵型手榴弹,由于与传统使用习惯差距较大,在使用过程中并未受到部队的欢迎,因此没有推广。

2、手榴弹分进攻型和防御型两种,德军试图以不断进攻的闪电战击溃各国,因此更多装备了这种装药量大的木柄手榴弹。

进攻型手榴弹,装药量普遍较大,依靠冲击波杀伤敌人。进攻时投掷,己方人员无需隐蔽。

而防御型手榴弹依靠破片杀伤敌人,如果投掷后不寻找掩护,很容易伤到自己。

我们来看一下德军如何使用M24摧毁苏军火力点,单兵之间的配合堪称完美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2389554481261657490, "vid": "f676c1f394994b19be04b0c3d50e4910\

武器装备秀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所谓二战期间德国坚持使用木柄手榴弹,实际上是多年以来各种影视作品带来的刻板印象。手持毛瑟步枪,携带长柄手榴弹成为了纳粹国防军的标准形象。其中,木柄手榴弹以其高度的辨识度成为家喻户晓的德军标志。

事实上,二战期间德军普遍装备了长柄和卵形两种类型的手榴弹,即M24木柄手榴弹(Stielgranate24)和M39小型卵形手榴弹(Eigranate39)。与现代手榴弹靠破片杀伤不同的是,这两种手榴弹都采用较薄的金属的冲压外壳,内装炸药,主要依靠内部炸药爆炸的威力进行杀伤。

到了战争后期,由于物资的枯发,德国的长柄手榴弹也出现了一些简化版本,比如被称作“人民手榴弹”的M43长柄手榴弹。这种型号的显著特点就是把拉发装置移到了弹体顶部,从而用实心木棍取代了M24的空心木筒,从而大大简化了生产工艺。

两种形状的手榴弹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恰好能够进行互补。在作战中,德军往往会将手榴弹划分为进攻性手榴弹和防御性手榴弹两个大类。其中卵形的M39手榴弹具有小巧的体积和方便的携带,因此被作为进攻型手榴弹使用,而长柄的M24更多作为防御性手榴弹使用。上图反应的是一名德军士兵将所有手榴弹引信都拉开准备投掷的情形,推测应该是即将面临敌军的冲锋,这种情况下无所谓什么型的手榴弹,统统丢出去就好了。


强武堂




我们首先说这两种手榴弹的区别,对比来说,木柄手榴弹比圆形手榴弹的装药量要多,当然装药量多也就意味着在战场上这种手榴弹的杀伤威力也就更大。而且我们木柄手榴弹可以进行改装,我们在改装以后我们可以增加其相应的装药量。但是我们的无柄手榴弹却要受限制,因为这种手榴弹在制造的过程中就要考虑每个人手的大小。总不至于为了增加装药,最后,手榴弹都握不住了吧。

而且,我们说部队的武器有的时候并不是说哪种武器比较厉害。我们还要看人与武器的结合程度,有的武器是比较厉害,但是人操作不了,发挥不了武器的实际效能也是不行的。同时从一战开始,德国就一直在使用这种有柄手榴弹,大家习惯了这种有柄的手榴弹。而且德国对这种有柄的手榴弹也进行了改进,实际的效能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同时我们说德国当时需要的就是这种有柄的手榴弹,这种装药量大的手榴弹更是一种依靠冲击波杀人的手榴弹,德国就是一个野心一直在膨胀的国家。他就是要不断前进,拓展自己的殖民地,重新改写这个世界的经济秩序。

而且,我们说虽然德国大量装备了这种有柄手榴弹,但是并不意味着他没有装备无柄手榴弹,而实际上,德国也装备了这种无柄手榴弹。而且每种手榴弹的特点也不一样,我们说一个时期一个单兵的携带的东西的数量是有限的,而在这种情况下,你使用这种有柄的手榴弹,你携带的武器的数量也必然是有限的。所以,各有利弊,要根据自己任务的性质综合考虑。


阿尔法军事


对于德国人的木柄手榴弹。在二战的时候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对于一个看抗日神剧的人而言,这种手榴弹肯定比较清楚,因为中国方面大量使用该类手榴弹的,其原因跟中国与德国之间的军事合作有关。

有人说我为什么会说这件事情,因为从中国军队使用的木质手榴弹,我们就可以看得出这种手榴弹所占有的优势。

首先,相比较于卵形的手榴弹这种手段制造起来更为便利,因为一个蛋形的手榴弹他制造起来需要的工艺更为复杂,因为形状上面除非是特制的机器,否则制造这种形状特别困难,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工艺上很有可能就完全不达标。因此使用木柄手榴弹成了一种经济实惠的选择。与此同时,中国人更是创造性地对木柄手榴弹的弹头,实行了冲压的铸铁,这就使得原先进攻型的木柄手榴弹拥有了破片的效果,可以说是一个意外之喜。根据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木柄手榴弹,对于钢铁的那个要求程度是比较低的。相比较鱼卵形的手榴弹那种复杂的加工工艺木柄手榴弹,很显然是适合于勤俭执家的军队来使用的,对于当时的德国人而言,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它的国内的许多军事加工的设备,是被当时的协约国直接给拆掉,或者是直接销毁一切的军事武装,都要从一张空白的纸上来重新建立。木柄手榴弹原先e上的时候就使用,而且是冰的口碑比较好,而且它的加工工艺加工图纸都可以直接现成的就可以做。如果说这个时候发展,卵形的手榴弹的话,那么一切的加工工艺又得重新开始,又得重新设计一款手榴弹,对于当时国内资源紧张的纳粹德国而言,这点是绝对不理想的。

进攻型手榴弹和防御型手榴弹他的不同之处便在于进攻型手榴弹,他装弹量比较大,而且没有破片的效果是在进攻敌方攻势的时候,利用爆破时候所产生的冲击力把工事内的敌人给震晕。而防御型手榴弹拥有一个破片的效果,就是手榴弹在爆炸的时候会产生很多碎片杀伤周围的敌人,而木柄手榴弹就是属于前者,对于德国人而言,他的所有的战术目的,全部是实行在他的闪电战上面的也就是他的军队基本上是处于进攻的路上,这个时候进攻型手榴弹装备起来就有它一定的意义。与此同时,木柄手榴弹,由于他长长的木柄那藏着引线,使用起来相对比较安全。

另外一条就是木柄手榴弹存在的最主要的意义。一般而言,手榴弹扔出去的时候是根据人手扔出去,这手榴弹的时速决定的时速越快,扔出去的距离也就越远。根据德国的科学家研究表明,当手榴弹的木柄越长的时候,手榴弹扔出去时候,角速度也就越快,然后再加上超长的半径,这个时候手榴弹的速度也会变快。但是实际上这个东西也并不是特别好,因为是冰的,发现真手榴弹的还是人本身你无论这杆子的有多长,你都认不了理想中的那个距离,因此,中国人在仿制德国人的木柄手榴弹的时候选择项目并手榴弹的长度截短。


漩涡鸣人yy


首先,木柄手榴弹比卵形手榴弹的威力更大。因为其能装更多的炸药,那么自然威力就更大。其次,木柄手榴弹不像卵形手榴弹那么难搞。相比之下,木柄手榴弹更容易进行改装。改装之后其性能和威力都能有所提升。而且呢,德国的军队已经习惯了使用这种木柄的手榴弹。

据悉,德国从一战开始就开始使用这种木柄的手榴弹了。而且,对于德国来说,它需要这种能装填更多炸药的威力更大的手榴弹。德国的野心很大,为了扩大战果,德国肯定是喜欢使用杀伤性大的武器。那么,很明显木柄手榴弹更符合德国军队的需求。

我们都知道,德国一开始是以“闪电战”进攻波兰揭开二战序幕的。德国喜欢使用“闪电战”也擅长使用“闪电战”,而“闪电战”追求的是速度,快速推进。那么,要想能够快速推进就势必要有足够的火力,需要大规模杀伤性的武器。而前面提到过,木柄手榴弹威力更大。

从另一方面来说,其实德国也不仅仅只装备了木柄手榴弹的,其也装备了其它类型的手榴弹,只不过木柄手榴弹使用的更多而已。由于德国军队已经习惯使用木柄手榴弹了,那么再推广卵形手榴弹也不会怎么受到部队的欢迎。

还有就是,各个国家选择武器装备的时候都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去确定的。这其中,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并不是绝对的。木柄手雷虽然体积庞大,但对于机械化的军来说并不是问题,毕竟大量依靠机械车辆代步的德军不在乎身上那点重量。而且木柄手雷投掷出去后不会到处翻滚,因此被归为进攻型手雷,它与投出去到处跑的卵形手雷存在使用环境的差距,对于好战且进攻不断的德军来讲还是木柄手雷更是和军队。


利刃军事


我觉得木柄手榴弹的装药和球形手雷比来去不大的,装药密度及成分还有弹片的改进,威力自然就增大。

木柄的关键优势就在于引爆时间可控范围大了很多。老兵都懂得其中的奥妙之处……

同时木柄手榴弹也非常利于投掷,手握着防滑系数大幅提升/脱手系数更低,也就相对更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