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兵瑞恩》中的厄本经历了什么?

无名还是无名的无名


非常喜欢电影《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个人认为是自己看过的最棒的战争电影,电影中精彩的不仅是宏大激烈的战争场面,更是其中对于人物的刻画和对战争的重新审视。即便是放在在今天,当我再次观看这部电影时,依然会被深深触动。

《拯救大兵瑞恩》中的每一个人物都非常饱满立体化,即便是八人小队中存在感最弱的厄本下士也是如此。

厄本下士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菜鸟、懦弱、胆小鬼,这是大家很容易产生的印象,但并不是电影要表达的意思。

图注:菜鸟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图注:注意厄本的臂章,图片来自电影


如果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厄本的臂章上有个大大的T,这是Technology 的缩写,是技术士官的意思,而厄本是军阶最低的五级士官。五级技术士官,主要从事文职工作,根本就算不上是个职业军人,厄本自己也说在之前的训练中仅仅进行过简单的射击,估计体能、战术、演习都没有参加过。不难看出,厄本本应该是个远离战场的非战斗人员,在军队中混个不错的履历复员后好找工作。

图注:手忙脚乱的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米勒上尉的到来改变了厄本的命运,他被调入特别小分队,担任翻译一职。厄本手忙脚乱的拿错了钢盔,还提醒米勒上尉即将进入的地区遍布敌人。厄本表现出了一个菜鸟的所有品质,胆小、慌乱、紧张,但是他依然听从命令加入了小分队,没有半点犹豫。

小分队出发之后,厄本开始和队员们套近乎,不过大家都对他不感冒,也不愿意和他多说话。毕竟厄本是新来的,而且是菜鸟,大家最不喜欢的就是新来的菜鸟。

图注:和大家套近乎的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之后在雨中的小镇中与德军交火,厄本抓着霍瓦特中士,就像紧紧抱着妈妈的孩子一样。之后卡帕佐被德军狙击手击中,而厄本在一边安慰法国小姑娘,最终卡帕佐因为失血过多而死,小分队损失了第一个人。

图注:抱着中士的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图注:安慰法国小姑娘的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后来小分队遇到了废弃的德军雷达站,但是这里有一个德军的机枪小组驻守。米勒上尉一意孤行决定消灭机枪小组,就连军医都被分配了任务,只有厄本拿着大家的装备躲在后方用狙击手的狙击镜观察。为什么不让厄本参与进攻,因为他太菜了,如果参加战斗不仅会丢掉性命,而且会拖累其他人。然后军医被击中,在痛苦中死去,厄本则在一旁旁观,他被眼前的死亡触动了。


图注:坚持不能杀战俘的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图注:与德国战俘聊天的厄本,展现了他心中的善良,图片来自电影

医生死后,为了给他报仇,大家要枪毙德国俘虏。在米勒上尉的强令之下,战俘被释放,这里也是电影一个重要的冲突点。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厄本认为杀俘不对,而且还与俘虏聊天,还想给他水喝。最终俘虏被放走了,小队再次上路。


图注:在这座小镇将让厄本升华,图片来自电影

埋葬了医生之后,小队继续上路,他们终于找到了该死的瑞恩,而瑞恩要与他的兄弟们死守小镇。最终,小分队被瑞恩拖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在这场生死之战中,厄本不再呆在后方,被安排给机枪阵地输送弹药。


图注:输送弹药的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图注:第一次参加实战的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战斗开始之后,厄本还是很勇敢的,在枪林弹雨之中输送弹药。但是当梅利所在的机枪小组遭到德军围攻的时候,厄本跪了,直接导致了梅利被杀。之后他面对杀死自己战友的德军时举起了手,德军士兵离开了,然后厄本瘫软的坐在那里。

图注:跪了的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图注:瘫坐在楼梯上的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图注:与杀死战友的德军士兵狭路相逢,图片来自电影


在撤向最后防线时,厄本被留在了对岸,他躲起来装死,看着德军向自己人射击,这个时候他认出了被他们放走的那个德军士兵,厄本的眼神中产生了变化。就在千钧一发之时,美军的援兵赶到,击退了德军,厄本也冲出来俘虏了几个德军士兵。此时,之前被释放的德军士兵想要套近乎,被厄本一枪击毙,这是厄本在电影中开的第一枪。

图注:目睹德军士兵击中自己战友的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图注:挑出来俘虏德军的厄本,图片来自电影

图注:德军士兵又想套近乎,图片来自电影

以上就是《拯救大兵瑞恩》中厄本下士的经历,如果说他经历了什么,他经历了战争。厄本在电影最后迎来了属于他自己的转变,成了一个战士。

与那些身经百战、经验丰富、杀人不眨眼的战友相比,厄本是一个没有真正接触过战争的菜鸟,就像在那场战争中所有走向战场的年轻人一样,他们大多心地善良、充满恐惧、不知所措,他们在战争中学会了战争,在沙场上被磨炼成真正的战士。从这一点看,厄本是一个缩影,一个战争中普通士兵的缩影,尽管容易被忽视,但却是一个不容易被觉察的亮点。


古生物探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有经验的军官都知道,任何后来勇敢无比的士兵,第一次战斗都可能尿裤子甚至举手投降。

因为人都是怕死的,不怕死的人是不存在的。

新兵第一次打仗,突然面临随时可能死亡的危险,一下子吓尿是很正常的事情。

新兵必须经历一到二次战斗,经历过生命危险,这才能成长起来,成为真正的士兵。

绝大部分士兵第二第三次战斗就会比较稳定,虽然怕但懂得控制情绪。

自然,也有少数士兵始终陷入恐惧中,无法自拔,他们就不是当兵的料了。

厄本在电影中是个从没有参加过战斗的翻译,没受过正规军事训练,只会打字,本质上和老百姓没区别。

然而,第一次厄本参战,就是他们二十多人对德军近百名步兵和多辆坦克装甲车的小镇之战。

后来我们知道,这二十多人几乎全军覆没,米勒上尉的7人死了5人,只活了2人。

所以,在关键时候厄本吓傻了,也是人之常情。

当时两个美德士兵在房间里激烈肉搏,厄本就在楼下。

本来厄本冲进去,就可以杀死德国兵,救下自己人。

然而,厄本哪里知道房间内是什么情况?

当时那种巷战激战,你冲入房间就很有可能第一时间送命。

在这之前,厄本也曾勇敢的游走几个地方运输弹药,但可以看到几次差点中弹,也算是死里逃生。

这种情况下,厄本吓傻了,脚软手软,并不稀奇,任何新兵都可能这样。

即便是久经战争的老兵,遇到巷战也会吓傻了,柏林战役苏联老兵损失30万人。

所以,厄本的胆怯可以理解。


然而,最终厄本似乎勇气大了很多。

他曾经一个人跳出来,拦住了多名德军士兵,将他们俘虏。

说明厄本并不是懦夫,只是新兵没有经验,才被吓傻。

至于厄本和那个秃顶德国兵的接触,体现了战争的残酷。

秃顶德国兵用机枪打死了军医韦德,美国兵纷纷要求枪毙他。

厄本认为枪毙战俘是不人道的,奋力阻止。

德军战俘为了保命,也反复哀求,甚至说出来 我曹希特勒这种话。

最终米勒上尉释放了这名秃顶战俘。

但小镇激战中,曾经说过 卧槽希特勒 的秃顶战俘,却已经回到德军中。

这个战俘首先在肉搏战中,杀死了那个美军犹太士兵。但这也不能说有什么不对,当时两人拼命,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德国兵不能坐以待毙。

然而,德国兵一个人下楼梯的时候,发现瘫坐在地上的厄本,就没有开枪杀他,只是从他身边走过而已。

说明,德国兵不是嗜血狂徒,还是讲道理的,知道报恩。

但是,最终的战斗时,秃顶德国兵毫不犹豫的开枪打死了米勒上位,而明明是米勒上尉释放了他。

但秃顶德国兵认为这是战争,如果他不开枪打死米勒上尉,米勒就会炸断小桥,德军就无法攻占小镇。

德国士兵受到的教育是:集体比个人重要,个人可以随时为集体牺牲。

所以,为了集体,秃顶德国兵打死米勒是必然,他也毫不犹豫。

在一旁的厄本看得很清楚,也彻底了解战争的残酷。

最终,厄本也枪杀了再次投降的秃顶德军战俘,给予报复。

这就是战争的逻辑。


萨沙


我们首先来了解厄本这个人的身份。美国陆军下士,他的下士臂章两拐下面有一个“T”,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个“T”是Technician的意思。二战片大家应该经常看到过这种臂章,说明该军人具有某项技术,枪炮技术也可以,驾驶技术也可以,维修技术也可以,不要小看这个标志,有额外津贴的哦。可是厄本,明显就是具有翻译技术,而且仅仅有翻译技术。(真是可悲。)附,这个表示仅仅在二战那几年使用,看二战片多的人才会熟悉。


从细节发现一切,这种制作极为精良的作品不会有废话和多于镜头的。

1 厄本手忙脚乱的几乎拿着一个德盔更上尉出去,上尉笑着说:“战利品?”

2 上尉问厄本德语和法语怎么样,厄本说:“德语很好,法语会带有口音。”

这两点几乎是暗示了,厄本是美国籍德裔了。二战的时候,美国甚至招收了一批日裔军队,当然只是用在欧洲战场,而德裔就没有这么严格控制了,毕竟外貌看起来差别比较少。了解了厄本是德裔以后,我们可以更细致得分析厄本了。

接下来,厄本显得和这些杀气腾腾的老兵格格不入,没有谁待见他。只有上尉和上士职业性的保护着他。这回让近乎新加入战斗队厄本心理有些温暖,而这两个人也会永远在他心里。


在一个队员死在塔楼狙击手抢下后,在下雨的小镇里面,一堵墙突然倒下,一小群德国兵和上尉的小队突然对峙了,双方拼命要求对方放下枪,并且举枪随时准备开枪,厄本突然听到那么熟悉的母语,根本就没有举枪的念头,只是大声用德语要求对方放下枪。

接下来。101师的一个上尉带着他的兵,居高临下的击毙了那些德国兵...硝烟散去,第一个镜头居然给的是厄本。(再次重复,这种极为精致的电影是不会有多余镜头和台词的。)

这个镜头非常短暂,几乎看不到,也无从在厄本的表情上分析他的内心,可是我们可以假设一下他内心会不会有这样一种想法:“也许再给我一点时间,我能说服对面的德国人。”当然,这也仅仅是我的假设。

往下看,找个了一个乌龙“雷恩”,大家用不喜欢的表情看着这个大兵,为了这个大兵,他们阵亡了一个战友卡帕佐。只有上尉和上士没有恨这个大兵,还有厄本,厄本觉得找到这个兵了,这个任务就算是完成了,他不用和祖国的人面对面开枪了,他会回到后方,绘制地图去。

在一个小教堂,短时间的休憩,下级大兵们讨论了一个问题,这是由狙击手尼克森总是能迅速入睡而开始谈论的,因为尼克森虔诚的信仰上帝,那么大兵们在说,如果上帝在外面这一边,那么我们一定会胜利。德裔的厄本只怕是想的更多,因为德国人也是信仰上帝的。

厄本甚至和上尉聊了聊,他看上尉的眼神就是无比崇拜的,要是哪个男人这样看我,我一脚踢飞他,这是新兵对班长的眼神在加强N倍。


然后往下是大家熟悉的冲突场面了,一个德国战俘祈求不要被杀,拉着厄本的衣服求救,而厄本求上尉,上尉把这个战俘放了,这一个决定差点造成哗变。

我只知道,每杀一个人,离家就更远-----米勒上尉

一直往下看,厄本对每一个大兵都保持距离,除了极度尊敬上尉和上士,基本上都是皱着眉毛的。

最后一战,他被分配给一位机枪手当补充子弹的小喽啰,他竭力的讨好,对方对他可不怎么待见,如果我没有记错,那是一个犹太人士兵。

厄本也在枪林弹雨里面跑了几个来回了,还真没有看到他腿软,也懂得在柱子后面躲子弹了,远远好过在第一次经历战斗的时候,紧紧抱住上士的样子了。可是在楼上一个犹太人和一个德国人在生死搏斗的时候,他不懂得怎么去做了,他犹豫,他彷徨,他穿着美军的衣服,他是一个德裔

怕死?也不是第一次暴露在枪林弹雨中了

拿着枪,挂着弹链,枪林弹雨中蹦跶得挺欢呢。

那个德国人,在肉搏中杀死梅里西之后看到了厄本,就看了一眼,径直走开了,没有任何要攻击的样子,这让我想到两点。

1 德裔是不是有自己的外貌专属样子。(当年《特警判官》本来打算请施瓦辛格主演没后来考虑到片子过于极短,不宜叫德裔的施瓦辛格主演,才换了史泰龙。德国人靠面貌就可以区分德国人和犹太人------至少我这个脸盲做不到。)

2 欧战是不是有很多这样的德裔美军,在放水,至少美军在对待德国战俘上面算是比较文明的。

还有一点要澄清,上尉放走的那个德国兵和最后射杀上尉的德国兵是同一个人,而杀死梅里西的是另外一个德国兵。

接下去,德裔的厄本不知道是德国兵有意放水还是运气好,没有被发现。可是他目睹了那个,就是那个自己求米勒上尉放走的德国兵,开枪射击上尉,打中了。

这就不是国籍,德裔,恩仇能说明问题了,这里做一个调查,当过兵的读者请回答:你的乡亲杀了你的班长,你会怎样?

厄本,将成为你今生最后发出的音节

德裔的厄本马上枪杀了这个杀死上尉的德国老乡,至于其他老乡德国兵,被他放走了。


怎么评价厄本,看完大家自己想想。经典巨作不是靠着特效或者是小鲜肉的容颜,而是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去分析......


李勉9


厄本是一名没在战场上开过枪的翻译兵,他被米勒上尉(汤姆汉克斯)选中加入了八人拯救小组。在这八个人当中,只有他没有实战经验,没经历过被敌人屠杀和屠杀敌人。

在保卫大桥之战中,厄本负责运送弹药,厄本因为恐惧而紧张。

一支接一支的烟和被散落的弹药,是厄本内心极为紧张的表现。

第一次送弹药的任务,厄本完成得很顺利。

但是敌人一下子增多了,厄本的恐惧战胜了勇敢——他抱着弹药躲在钟楼下,被吓得不敢动。

钟楼上的战友的弹药用完了,只能和敌人肉搏。

他懦弱地瘫坐在楼梯上哭泣却不敢冲进去救战友。

听着战友被残忍杀害的声音,眼睁睁地看着杀死战友的敌人从身边经过,他双腿健康却站不起来,手里握着枪却举不起来,这是何等的恐惧和懦弱啊!

厄本真正的转变在于亲手杀了俘虏。他破坏了自己的规则,他曾经阻止过上尉枪杀俘虏,但最后,他杀得非常坚决。这说明厄本变了。当一个战士开枪打死第一个人时,他才成长为真正得战士。仇恨给了人力量。从厄本杀人开始,他就不再是那个懦弱、害怕、害死战友的那个厄本了。厄本会杀越来越多的敌人。就像米勒说的一样,自己显而易见是个老师,但在战场上,谁有猜不到他的职业,战争肯定改变了他。战争也改变了厄本,他杀的人越多,就离原来的厄本越远,离自己的心越远。





温馨影集


头条有毒,昨天晚上刚从新看了一遍,厄本什么时候看什么时候生气,但冷静的想想,没上过战场,没杀过人这样已经不错了,弄不好有的人还得尿拉一裤子,我没上过战场没准第一次就得拉,估计厄本经历过救瑞恩这次行动后回成为一名老兵,文武全能的老兵!


风雷火山69085962


我不知道你所指的经历了什么是什么,因为厄本曾求情放了那个德国士兵,但是德国士兵开枪射杀了厄本的战友,还击中了米勒上校,他开枪直接击毙了那个德国士兵为了体那几个战友报仇,毕竟因为的仁慈导致了战友的牺牲。也为了自我救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