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过程中应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

艾華戀萌


初豫觉得必须因地制宜,因为每个家庭的环境不同,还有这个方式是不是这个父母能够接受的。我们古代喜欢讲中庸之道,我觉得过犹不及,其实都不好。

借我们的一位老师分享的经历:我其实也没有要跟孩子当朋友,我也没有要跟孩子平起平坐,但是呢,我也不会做一个很权威的状态,但是有一些东西,我自己的想法是说,在孩子成长,在塑形的过程当中,有些规矩是非对错是一定要让他们清楚,很明白。我看到好多个案,孩子在小的时候,他们就很相信西方那一套,所以我们要跟孩子当朋友,结果他在小时候没有好好的,像我们种树一样,没有好好的把他塑形剪枝,长大就变成我们没有办法去控制的结果的,这是我们东方人,传统思想是这个样子的。但是要不要到权威那个方面呢,我觉得就见仁见智。就像我早上的分享一样,小时候小朋友如果感冒或者做什么事情,父母就很担心嘛,你不要那个那个那个,我宁愿做的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导和学习,我让这个孩子,你不要穿外套你就不要穿了,你就去感冒,你就去发烧,你就去咳嗽,然后你真的经历过着一段,你真的知道感冒发烧咳嗽是痛苦的时候,你就自己会拿外套来穿了,你也不用我讲。这个是比较ok的方法,我喜欢的是做中学,学中做,他自己体验到的人生的挫折,那个才是他的,不是爸爸跟他讲的,不是书本上的教导。因为我相信,没有一个父母可以永远陪伴小孩子长大,成家,立业。


初豫葡萄酒美学


孩子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这个问题要因人而异,男孩子和女孩子的教育方式不一样,小孩子和大孩子的教育方式不一样,性格内向的孩子和性格外向的孩子教育方式不一样,当然作为一个妈妈,对于我们家的小孩子,我市采取以下三种方式进行教育。

第一,言传身教,想让一个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一定要做好榜样。相信大多数家长也都知道这个道理了,但是知道和做到还是有区别的。比方说我们家孩子,有一段时间非常沉迷于手机。不给玩手机就不吃饭了,手机上瘾了。后来我就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平时没有做好榜样。有一次无意中聊天的时候我问他,你知道妈妈赚钱有多辛苦吗?他竟然说妈妈赚钱不就是抢红包吗?可能是平常在他面前看手机的时间比较多,他竟然以为我的工作赚钱的方式就是在群里面抢红包,这种误解给了我很大的刺激,以后在孩子面前我和老公就相互约定不能玩手机。和孩子相互约定了不能每天玩手机超过一个小时,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大人觉得工作很辛苦,同样小孩子也觉得学习很辛苦。要培养小孩子主动学习,爱好学习。我们家小孩子非常偏科,不喜欢数学,有一段时间数学成绩下降非常厉害,甚至在学校里把数学书都给弄丢了。后来我就索性开导她,带她出去玩儿,告诉他数学的重要性,比方说买菜坐车挣钱玩手机,看电视,这些日常小事情都和数学是息息相关的,让他对数学产生兴趣,觉得他学的是一样有用的东西。慢慢的他不那么厌恶数学了。

第三,和孩子一起学习,大人每天上班,小孩子每天上学就像我家小孩子,每天也问我老师有没有给我布置作业,我就说有,然后每天下班之后我就和他一起完成作业。他在学校里得了奖状,回头问我你有没有得到奖状,然后我也是以身作则,拿上我的荣誉证书给他看,告诉他我和他一起在努力。

以上三大点是我针对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的一点小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电工界扛把子


这个问题是一个大哉问,根据每个家庭状况和孩子的性格不同,很难在如此短的回答讲的完整,小的便在此抛砖引玉,谈谈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及互动关系。

1. 婴儿时期(0~1岁)

>>即时回应孩子的需求

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婴儿时期父母对孩童的行为会影响他们日后与他人互动的方式。例如,当孩子哭泣时,父母常常没有去理会孩子,孩子在日后很难他人建立信任关系,其中包含父母。相反地,若父母能对孩子的行为即时做出反馈,那么孩子便会倾向相信他人。

2. 幼儿时期(1岁~12岁)

>> 帮孩子分析现状和解决方式,建立亲子信赖关系,养成孩子独立自主。

当孩子学会走路之后,活动范围变大,心智上的发展也比婴儿时期快了许多。此时期父母的角色不单只是一个保护者,而开始要协助孩子学习外界的知识,建立孩子未来一生的道德观念、思考方式和生活习惯...等等。其中孩子会遇到一连串不能理解和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显得亲子间的信赖关系更加重要,唯有孩子信任父母时,才会即时的反应状况,父母才能协助孩子解决问题。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必须在身旁守候,向孩子分析现状,然后让孩子自己先思考过将所想到的解决方式分享给父母,父母对孩子的解决方式和现况再颇析一次给孩子,并提供自己的解决方法,让孩子自己做出抉择。切记,此过程一定要保持理性沟通,不能谩骂。孩子是生来教的,不是生来骂的。

当每次孩子都能从父母那里寻求到解决方法和适当的空间之后,孩子便开始习惯遇到事情寻找父母取得意见,而且学会自己判断情况和独立解决问题。如此,亲子间的信任有了,孩子也学会独立了。

3. 青少年时期(13~19岁)

>> 建立爱的表达方式、尊重孩子意见、适当的关心孩子、给予更多的私人空间

此时期孩子已经变得成熟,是个小大人了。同时也是最尴尬的阶段,身份上还是个孩子,但心理却逐渐变成大人,想要自己掌控更多的事情。此时,父母一定要适当的给孩子们金钱、空间和心理上的自由,让他们学习如何当一个大人。

空间上最理想的状况是能够让孩子有自己的一间房间,而且父母不要太常进去,让孩子有个安全私密的空间,而且进去前一定要敲个门,给予孩子尊重,也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


金钱上,零花钱不能给得太多,也不能完全不给。在德国,父母必须给孩子零花钱,而孩子有责任做家事,若是其中一方没有履行责任,则可以到家庭法院控诉对方。但咱们是在亚洲,我们可以取其精神并修改成适合我们文化的方式。零花钱的份量大概是让孩子能够在下课时买个小点心、每个月能跟朋友出去看一场电影或逛一次街左右。若孩子想要更多的钱满足其他需求,象是买手机、买件贵的衣服等等,父母必须让孩子自己挣钱或是省钱,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象是帮孩子介绍环境安全的打工或考试奖学金等等。

心理上,父母不能「过度」干涉孩子的私事,象是该读哪个专业、孩子应该跟谁交友、帮孩子找对象......等等。当父母发现孩子有了感情或是交友问题时,请不要当着孩子面前嫌弃他朋友,这不仅会造成孩子的不理解,还会让孩子排斥父母往后给的意见。父母应该先观察一段时间,并且邀请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玩或是在外面旅游,看看孩子与朋友之间的互动方式,事后再与孩子分析为什么自己反对孩子与该朋友交往,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最后,孩子渐渐远离父母,有了自己的交友圈,而且亲子间的亲密互动变成尴尬、别扭的事情。此时期建立一个良好表达爱和关心的管道十分重要,可以是在冰箱贴个沟通纸条、晚餐一起吃饭聊天、每天出门必须拥抱一下......等等都是很好的方式。

祝大家都能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雨伞儿笔。


雨伞兒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到教育孩子最基本的就是:尊重、爱、信任。

当然,爱和尊重,以及信任的方式还有千千万万种,只有爸爸妈妈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只要用心,一定能够发现怎样的爱与信任才更适合我们的宝贝。

这世上有一种最常见的、最容易被视为负担的爱:唠叨。

尽管孩子已经长大,可是我们还是喜欢在孩子每一次出门前,都反复的提醒:过马路一定要看车啊、不要抢红灯、记得多喝水……类似的关爱尽管是发自内心的,却忽略了孩子已经长大,很多时候,尽管我们明明知道,孩子比我们还会遵守交通规则,红灯时,即使一辆车都没有,也会乖乖的等绿灯亮了才会通过,可是依然会在孩子出门的时候习惯性的叮嘱几句,其实,我们只是表达了一种关爱和担忧,只是习惯了这样的提醒方式而已。所以孩子也习惯性的自动屏蔽这种周而复始的唠叨。因为在孩子眼里,父母总是这样没完没了的唠叨,就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所以孩子根本对这样的爱很不以为然。

我们在表达对孩子的关爱的时候,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

这也是尊重孩子的一种方式。因为想要与孩子沟通顺畅,首先就要尊重孩子,孩子才会打开心扉与你心与心的交流。其次就是要信任孩子,孩子小的时候,只要想自己独立完成的事情,就一定要让孩子去独立尝试,即使你知道孩子根本就无法完成这件事,也要让孩子去尝试一下,当然你可以在答应孩子的同时,可以提醒孩子应该注意些什么等等。

不论孩子成功与否,都不压盲目批评,而是帮助孩子一起探讨失败的原因,为了让孩子成长的更快,最好是锻炼自己找原因,自己寻找解决方案,这样孩子就会记忆犹新,下一次几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所以,用我们的爱、信任和尊重换来的是孩子的自信和快乐。


fefe喆妈


家有12岁女儿,来回答一个问题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1.言传身教

这是最痛最真实的经验之谈。

之前以为给孩子讲故事,看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她就能懂了。可是不然。

一次我情绪不好,跟父母闹脾气,几天后,女儿跟我有情绪,我说,不可以不乖,乖孩子都是听妈妈话的。哪知女儿来一句:上个周你还和外公吵架了。

我心里一惊,可不是,当时女儿就在现场。她看到了我大声吆喝了。马上我道歉,给女儿说自己不好,很爸爸说那天我情绪坏极了。

女儿点头原谅了我。之后我在教育她知错能改,她就懂了。并且也注意不能在小孩子前发脾气。

教给她千万个书中的道理,不如生活里真实地做给她看。“言传身教”是古老的智慧,永不过时。

2.和孩子一起读书

大家都知道读书是好事。可不能买来一堆书,只让孩子去读,自己却打游戏,追网剧。

还是“言传身教”的方法,一起读书,孩子读孩子的书,家长读家长的书,孩子小的时候,哪怕是装装样子,手里也要捧本书给孩子看:你看,妈妈在读书哪!

家长是复印的原件。你什么样子,孩子就是什么样子。


七徽九


关键是提高儿童自己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自觉性。


xnwulz


孩子生下来是要爱的,而不是受罪的。如果你坚信这个理念,才可以在爱的指引下寻找如何教育孩子方法。

若爱,却无正确的教育的方法,爱会成为伤痛。过广度的溺爱,其结果多是娇儿逆子,害人害己。有些人说:我不惯孩子,孩子还是不听话,这是为什么?这就像大禹治水,靠堵是解决不了水患的,疏通才能引水为利。

爱孩子,就找适合孩子身心特点的方法去引导他/她。陪孩子唱歌,与孩子聊天,携孩子散步,看孩子画画……在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中,观察孩子的长处与短处,发展孩子的长项,培养孩子的自信,在他的困难之处帮他渡过台阶。在人生发展的大格局上,为孩子做好规划,尊重孩子的内心。不以其他孩子的长处来逼孩子跟随,做好自己,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一片生天。

天下有不是的父母,把自己在社会上、生活中受到的压力带回家中,不加控制地发泄,却以爱的名义,惩戒孩子,这种爱有时候很虐心。曾经有一个朋友,听说孩子没有写作业后,让孩子坐在摩托车后座上,然后他放开最大码车速疯狂地在路上飞驰,当时他就想,干脆与孩子一起撞死算了。万幸的是,悲剧没有发生。后来与他聊天时提及此事,他还是泪流满面。生活中的压力常常会让我们过度地焦虑,一点小事,都会让我们觉得孩子的未来也像现在的自己一样:沉重灰暗苦闷。在那个时刻,我们常常因爱生恨,折磨孩子,反而忘记了初心。

孩子生来是为了爱的,用良好的心态恰当的方法爱孩子,他/她将来才知道怎样爱你,怎样爱下一代。为人父母,须不断学习教育的方法,才能对得起“父母”这个称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