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登陆到底有多惨烈呢?

三鹿娱乐


诺曼底登陆的那一天,又被称为最长的一天,因为在这场登陆战中,盟军付出了非常惨烈的代价,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那么难熬,这一天是1944年6月6日。

从1944年6月6日盟军开始在诺曼底抢单登陆以来,一直战斗到1944年8月15号,这一个多月的时间统称为诺曼底战役。

(照片拍摄自奥马哈海滩)

这是目前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抢滩登陆战,参战的军队多达170多万人,其中盟军有133万人,德军有38万人。

为了准备诺曼底登陆,英国从来没有这么拥挤过

诺曼底登陆作为军事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抢滩登陆战役,在前期的准备上也是史无前例的。早在诺曼底登陆前的一个月,英国境内就变的拥挤不堪,大英帝国的臣民们可能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国家是这么的狭小,仅仅为了一次登陆战役,整个英伦三岛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能看到为了这次战争准备的军队。

(走在英国大街上的盟军士兵)

因为,在这次战役中仅美国军队就来了100多万,和他们同时从大西洋对岸运过来的军用物资,到5月初就已经多达190万吨。为了能够将物资运送到目的地,英国的铁路、公路运输开始超负荷运行。为了弥补机车和卡车方面的不足,美国又从本土运来了数千辆机车和2万辆卡车。于是整个大英帝国变得异常繁忙,为了维持秩序,警察们不得不划定专门供军队和军车通过的道路。

登陆前的战略大轰炸

为了尽可能破坏德军在诺曼底附近的交通线,盟军从1944年4月1号开始就对法国以及德国的公路、铁路、机场、军事基地等,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共出动飞机20万架次,投下了近20万吨炸弹!

海陆空的同时攻击

  • 空降作战

6月6日这一天,为了取得诺曼底战役的胜利,盟军出动了史上前所未有的海空军力量。其中,为了能够支持伞兵的空降作战,盟军集中了1000多架四引擎重型轰炸机。但是伞兵的空降行动并不顺利,英国第六空降师还行,在空降后迅速占领了佩加索斯桥附近的桥梁,对防止德军向海岸增援起到了阻击作用。

但是,美国的第82空降师和第101空降师却困难不断。101空降师一直到7号这一天才集中起来3000人,82空降师6号早上仅占领了一座小镇。

  • 相对来说,诺曼底海岸的战争最为激烈。

为了这次登陆,盟军集中了3000艘登陆艇和2500艘其他船只,并且有500艘海军舰艇担任火力支援,同时还有数千架战机在天空助战。

(开赴诺曼底的盟军船队)

在舰炮和轰炸机的支援下,盟军士兵冒着德军的炮火冲上海滩。

但是,在德军的阻击下,盟军还是付出了很大伤亡。

比如在著名的奥克角,盟军伤亡过半。奥克角是位于法国下诺曼底大区卡尔瓦多斯省沿海的一处悬崖,高约30米,是美军攻击的一个重点。为了夺取这一地区,美军派出了225名步兵,并且有两艘战列舰和数架战机进行火力支援。而防守的德军一共有200名步兵,经过一天多的战斗,盟军才将这个阵地占领,并且付出了135人伤亡的代价。

还有著名的奥马哈海滩,在这里盟军派出了两个步兵师,虽然在攻击前这里被数百架轰炸机进行过地毯式轰炸,但是防守严密的海滩还是让盟军举步维艰。布置在这里的德军岸防炮、机枪阵地,可以完全封锁整个海滩,结果盟军在这里战斗了四天才完成任务。

(奥马哈海滩外的盟军船只)

不过,虽然德军抵抗激烈,但是盟军仍然以压倒性的优势成功占领滩头阵地,并且将军队和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岸上。

(登陆后,盟军开始向内陆前进)

到了6月11号,已经有32万名士兵、5.4万辆汽车和十几万吨物资登陆。

到了7月4号,已经有100多万军队登陆了。此后,盟军开始向巴黎金军,并成功解放了这个被德军占领了4年的城市。

(解放巴黎后,盟军在街上列队行进接受巴黎人的欢迎)

据统计,在整个诺曼底战役期间,盟军总共付出了12万人的伤亡,约占参战兵力的9%,而德军则损失了11万人,约占参战兵力的29%。


历史风暴


1944年1月11日,纳粹德军最高统帅部通知新任“B"集团军总司令隆美尔,元首同意他把登陆之敌消灭在水际滩头的构想,为此,陆军元帅隆美尔有权拦河筑坝甚至引进海水,把田野和乡村变成一片汪洋;有权把距离海岸6英里的所有法国居民赶出家园;有权拆除一切防碍火力发挥的建筑;有权砍伐大片森林以获取修建防御工事所需木材,为此,整个法国西南海岸都遭了秧。



(陆军元帅隆美尔)

隆美尔在战术上还是很有些手段的,他对“大西洋壁垒”所做出的加固计划足以令盟军望而生畏,根据这个计划,德军将在近海水底布设无数的木桩、钢架、混凝土椎体、拒马和水雷;在整条海岸线埋设2亿颗地雷;地雷区的后方是大量的混凝土永备火力支撑点和暗堡;“大西洋壁垒”的后方则每隔100码打上10英尺高的木桩,上面挂满地雷和炸弹,并用铁丝网相连,作为“反空降障碍物”来对付美军的空降师。

这个宏伟的防御计划一旦全部实现,登陆盟军的命运可想而知,他们将在登岸之前就伤亡过半,上了岸的第一波步兵也会面临可怕的伤亡陷阱,脚下踩着地雷,身上挨着枪子,四周是不停爆炸的炮弹,而那些乘座滑翔机的空降师士兵,则会迎头撞上挂满炸弹的木桩。万幸的是,隆美尔实施防线加固手段的时间非常有限,因为距离盟军诺曼底登陆的6月6日,上帝留给德国人的时间连半年都没有了。



(陆军元帅龙德施泰特)

“大西洋壁垒”不太靠谱这个事,西线德军总司令龙德施泰特是有责任的,作为法国战役时隆美尔的上级,这位陆军元帅因1941年东线战场的罗斯托夫战役失利而被希特勒解职,次年3月被重新起用并打发到西欧驻防,手下指挥的58个师大多是老弱病残,却要防守3000多英里的海岸线,平均每个师布防正面宽达50英里,龙德施泰特早已心灰意冷,对修筑“大西洋壁垒”既无信心也不热心,因此工程进度缓慢。

西线德军当时拥有33个海防师,15个步兵师,8个装甲师,2个伞兵师,以及由希特勒亲自指挥的战略预备队2个装甲师,总共不过60个师约76万人,海峡对岸的盟军却高达288万人。德军在西线的海空军情况更是糟糕,海军拥有500多艘中小型舰艇,空军只保有160架战斗机,这些部队要布署在从挪威到法国南部广袤的防区里。



(隆美尔视察大西洋壁垒)

诺曼底地区的守军力量其实很是薄弱,主力只有马克斯中将的第84军军长马克斯。更由于德军高层在登陆准确地点、装甲部队使用方式等问题上存在的分歧,实际上在两栖登陆的“D日”德军只有第21装甲师进行了反冲击。

因此要纠正答友们一个军史误区,诺曼底战役最艰难和最惨烈的不是登陆本身,在绝对优势的舰炮和空中火力支援下,第一波次抢滩盟军面对的只是躲藏在工事里的德军步兵和海滩上的障碍物,虽然也造成一定伤亡但并不算“尸山血海”,在德国空军力量羸弱和装甲部队未能及时参战的情况下,盟军可以从容的逐个消灭德军火力点,被隆美尔预言为“决定性的24小时”,被艾森豪威尔称作“历史上最长的一天”,更多的是宣传和渲染,就战役总体而言,其实是波澜不惊。



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霸王行动”开始,以英美两国军队为主力的盟军先头部队总计176000人,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主要登陆点为犹他、奥马哈、金滩、朱诺和剑滩五处海滩,具体伤亡情况如下:剑滩英军伤亡630人、朱诺滩加拿大军伤亡1200人、黄金滩英军伤亡400人、奥马哈滩美军伤亡4000余人、犹他滩美军伤亡197人,盟军在海滩上共计伤亡6500余人,相对于德国人三年多的精心构筑和隆美尔的庞大计划,损失基本可控。

真正的危机是在盟军登陆滩头并巩固登陆场之后,随即按预定计划向内陆发展,美军第1集团军负责夺取瑟堡担负主攻,英军第2集团军任务是拿下卡昂作为助攻,而此时清醒过来的德军开始拼命抵抗,希特勒将装甲预备队的五个师完全交由隆美尔指挥,加莱方面的援军不断抵达,从东线调来的党卫第9、第10装甲师等部队也兼程赶来,诺曼底战役这个时候才进入白热化。



1944年7月1日瑟堡最后一个据点的德军被迫投降,美军用了近一个月时间才完全占领整个科汤坦半岛,在夺取瑟堡和科汤坦半岛的战斗中,美军伤亡高达25000人,德军伤亡被俘约36000人;而蒙哥马利的英军在卡昂作战则更为艰苦,五天时间里才前进6.4公里,而伤亡却高达5000人,接下来又经过七天的浴血奋战,再次付出5000人的伤亡后才推进4.8公里,伤亡之大,战斗之惨,远超抢滩之战,直到7月10日英军才占领卡昂。

1944年7月6日,直属盟军最高司令部指挥的美军第3集团军,在名将巴顿的率领下踏上欧洲大陆,从侧翼对德军防线进行了猛烈进攻,终于打开了僵持局面,被包抄的德军才不得不放弃诺曼底地区向内陆撤退,至7月18日前后,盟军才取得诺曼底战役的决定性胜利。整个战役期间,盟军共伤亡122000人,其中美军73000人,而诺曼底海滩上不足万人的伤亡,与之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



战役进行期间的6月29日,龙德施泰特和隆美尔联袂晋见希特勒,汇报了诺曼底彼时的战局。希特勒对战况大为不满,调整了德军西线高层指挥人事,以克卢格元帅取代龙德施泰特担任西线总司令,埃伯巴赫取代冯·施韦彭格指挥西线装甲部队。

7月17日,隆美尔自前线视察返回途中遭遇盟军飞机扫射,重伤离岗,缺席了后面的战事。

(壁垒内部机枪巢)


度度狼gg


一名年仅20岁的德国机枪手,一挺通用机枪,9个小时内,击毙了2000名以上的盟军士兵。美国人对他的战绩感到十分吃惊,将他称为——“奥马哈海滩怪兽”!这一幕惨状就发生在诺曼底登陆中。

1943年11月,苏美英三国协议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共同夹击纳粹德国。根据协议要求,英美二国将在1944年登陆西欧,这就催生出了我们今天要讲的诺曼底登陆,代号“霸王行动”。

在这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海上登陆作战中,至少有一万名盟军士兵战亡。在登陆的六个小时内,超过2400名士兵长眠在不到10公里的登陆正面,平均每9秒就有一名士兵死亡。

而在整个诺曼底战役中,盟军先后调集了288万军队参战。至八月底,盟军一共消灭重创了德军40个师团,击毙俘虏德军高级将领20人,缴获和摧毁德军的各种火炮3000多门,摧毁战车1000多辆。战后统计,德军伤亡以及被俘高达11.3万人,而盟军的伤亡也高达12.2万人。

接近三百万名盟军士兵因此得以度过英吉利海峡,涌入法国,势如破竹地开辟了欧洲大陆的第二战场。如此巨大的牺牲带来的战果,使得英美军队重新返回欧洲大陆,也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前文所提到的奥马哈海滩怪兽,在碉堡里持续射击了九个小时,以至于最后换下的枪管烧热到将草丛直接点燃......最后他也被美军所俘虏,在美国当了三年俘虏。

他在2000年的时候写了一本诺曼底战争回忆录,对于当年的事迹表示深深地深深忏悔。他说我真的不是有杀人的欲望,我只是单纯地想活下去。我从来都不想卷入战争中,也不想呆在法国,更不想在碉堡里用机枪掠夺生命。

塞弗罗的事迹只是诺曼底登陆惨烈的一个小小缩影。盟军的指挥官艾森豪威尔曾在诺曼底登陆后表示:诺曼底战场是战争领域所出现过的最大屠宰场之一,被毁弃的武器装备以及人和牲畜的尸体塞满了诺曼底一带的公路、田野。

这位后来当选美国总统的指挥官一口气走了几百码地,全部都是踩在死人和腐烂的尸体上。也许只有但丁,才能描绘这幅战争惨状吧......


WarOH协虎


诺曼底登陆是二战历史上最残酷,参战人数最多、武装规模最大、阵亡人数最多的残酷战役之一。但是他的历史意义也很深远,对世界二战格局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诺曼底到底是什么样的战争?到底有多残酷?且观下文:

诺曼底登陆,曾代号为“霸王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据统计,参加诺曼底登陆的盟军参战人数接近三百万,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本次战役,也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20世纪最大的登陆战役,也是战争史上最有影响的登陆战役之一。盟军先后调集了36个师,总兵力达288万人,其中陆军有153万人,相当于20世纪末美国的全部军队。从1944年6月6日至7月初,美国、英国、加拿大的百万军队,17万辆车辆,60万吨各类补给品,成功地渡过了英吉利海峡。到7月24日,战争双方约有24万人被歼灭,其中盟军伤亡12.2万人,德军伤亡和被俘11.4万人。至8月底,盟军一共消灭或重创德军40个师,击毙和俘虏德军集团军司令、军长、师长等高级将领20人,缴获和摧毁德军的各种火炮3000多门,摧毁战车1000多辆。德军损失飞机3500架,坦克1.3万辆,各种车辆2万辆,人员40万。诺曼底登陆成功,美英军队重返欧洲大陆,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整场战役残酷至极,除了人员伤亡之外,更是一场坦克大战,“阵亡”的坦克更是不计其数。当年反坦克大炮的前挡板不是被击穿,就是被撕裂;同时,通过当时的影响资料可以看见,当时通道、公路和田野上,到处塞满了毁弃的武器装备以及人和牲畜的尸体,甚至要通过这个地区也极为困难。所到之处,残酷景象,不忍直视,当年战斗之惨烈,可见一斑!

诺曼底登陆虽然发生在欧洲战场,但是与中国的关系也是息息相关。大家都知道,诺曼底对德国法西斯的胜利,使得美国和苏联可以腾出手来专心对付日本。事实上盟军登陆后不到一年即取得对德军的完全胜利。三个月后日本就投降了。中国由此结束近代一百年受欺压的历史,昂首挺入联合国安理会。

历史归历史,事实是事实!无论如何,战争是残酷的,作者以本次美英法联军空袭叙利亚事件为源发,回顾二战诺曼底登陆的残酷战争,再次呼吁大家:珍爱和平,维护和平,保卫和平!

看古典诗词,聊历史文化。【文史道】与各位看官共赏传统美学。欢迎关注、评论。


文史道


诺曼底登陆是是当时反法西斯战争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由于诺曼底登陆,婉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面,可以说是世界第二次大战的一个转折点。诺曼底登陆作战,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次军事作战。三百多万盟军参加入了这次的战争。然而,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以美英为首的盟军想要打赢这次战争,必须有缜密的策略和方案。同时还需要军队的力量,以及武器的作战力量。因此,盟军派出空降人员,指定他们空降到一定的区域,从而分散德国军队的火力。以便能更好的攻击德国,然而,这样的做法会带来很大的伤亡数量。明明知道这样做会带来惨重的伤亡数,但还是义无反顾的进行了“诺曼底登陆计划”。

从诺曼底登陆来看,这场战争带来的伤亡程度也是不小的。在这场登陆战争中,以盟军为主的战士们总共死了一万多人。然而,在刚刚登陆作战的初期,在几分钟内就阵亡十几个战士。在盟军后期统计伤亡数量的时候,数目是相当惊人的。同时,德国的军人的阵亡数量也不在少数,并且武器损失数量巨大。



当时一名德国的机枪手,在短短的9个小时内击倒了大约2000名盟军。因此,也被盟军调侃为“小怪兽”,而这名“小怪兽”用的机枪热到可以使整个草丛燃烧,当时的盟军投入了三万多人,可见战争之惨烈程度!

诺曼底登陆,就想一场狂风暴雨的侵袭。带来了巨大的伤亡数,盟军与德军双方阵亡的数量大约24万人,整个沙滩或是公园都变成了一片“停尸场”,打炮互相攻打,坦克碾压战场,飞机在空中行驶。盟军的伤亡数量是多于德军的,经过这场惨烈的登陆战争后,欧洲大陆又重新逃脱了德国的控制。这次“霸王行动”,尽管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胜利的背后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同时,由于炮弹距离过大,使战火落入了法国本地,因而使法国的一些居民造到了战争的伤害。


军武小咖


诺曼底登陆是二战中由盟军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战役,代号“霸王行动”。这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行动,共有三百万盟军士兵成功穿越英吉利海峡,从根本上改变了二战的战争态势。

艾森豪威尔曾说,登陆行动的第一天,是历史上最长的一天。那么,诺曼底登陆,是不是很惨烈呢?

(诺曼底登陆)

要说抢滩登陆作战,就不得不说说双方作战的背景。

本来从地理上来说,想要穿过英吉利海峡从法国登陆,只有两个比较适合的登陆点:一个是诺曼底,另一个是加来。其他地区由于地理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并不适合士兵登陆。

而从历史因素来看,加来一直以来就是船只穿越英吉利海峡后登陆法国的首选地,德军早就在加来安排了重兵防守,盟军想要突破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为了尽可能地保存精锐力量,减小抢滩作战的伤亡,盟军最终选择了在诺曼底登陆。

为了减少德军在诺曼底的防御力量,盟军决定制造出准备重点进攻加来的态势。他们不仅在内部搞了一个假的第一集团军群,还将巴顿任命为司令,军队时刻待命,准备向加来进发,连一般士兵都被蒙在鼓里。

其次,他们故意让德军截获己方电报,甚至还“不小心”流出重要作战会议报告。盟军用这一切表明,他们向加来进攻的决心。

(巴顿将军)

德国在掌握情报后,迅速将防御重心转向了加来,诺曼底的守备力量更少了。

于是,1944年6月6日早上6点30分,盟军先头部队向欧洲大陆发起了进攻。战斗主要在5个海滩进行,它们分别是犹他、奥马哈、朱诺、金滩和剑滩。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尤其是在美国电影的影响下,人们总是觉得诺曼底登陆的抢滩登陆作战是尸山血海,极其惨烈的。

诚然,先头部队的士兵确实没有任何掩体,只能以身躯来抵挡德军的大范围无死角交叉火力网的射击,这样的作战无疑是非常辛苦的。

但事实上,纵观整个登陆作战盟军的伤亡情况:犹太海滩伤亡197人,朱诺海滩伤亡1200人,剑滩伤亡了600多人,金滩伤亡400多人,而以美军为主的奥哈马海滩共伤亡了超过4000人,抢滩先头部队的死伤共计有6000多人。相比于一战索姆河战役中,英军一天超过6万人的死伤,二战东线战场中动不动就是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死伤。诺曼底抢滩登陆部队,实际上只付出了很小的伤亡,却取得了巨大的战略意义。

也就是说,诺曼底的抢滩登陆之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惨烈。

(蒙哥马利将军)

而且,驻守在诺曼底的德军,除了打靶阻止敌人前进之外,根本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面对盟军海上空中的双重支援,以及敌人源源不断的兵源补充,几乎完全没有空中和装甲部队支援的德军士兵,才是陷入绝望的那一方。

对于盟军士兵来说,抢滩登陆只不过是开胃小菜。真正惨烈的,是他们向内陆推进的过程中,与德国装甲部队的正面遭遇。

比如英国著名的蒙哥马利将军,在半个月时间里,付出了超过一万人死伤的代价,才仅仅向前推进了10公里。就连装备精良的美军,也基本上要在死伤几万人之后,才能向前推进一小段距离。比起推进作战来说,抢滩登陆实在是谈不上惨烈。

而艾森豪威尔之所以将6月6日称为最长的一天,除了那一天是战役发起的日子之外,更重要的目的,实际上是对美军英雄主义的渲染。尤其是以美军为主的奥哈马海滩之战,后来更是被各种影视作品翻拍。显然,比起东线战场,西线的战斗实在是谈不上惨烈的。


张生全精彩历史


诺曼底登陆到底有多惨烈?笔者认为应该可以媲美斯大林格勒战役!

诺曼底登陆在当时的代号为“Operation Overlord”(霸王行动),是二战期间盟军军团在欧洲西线发动的一场超大规模的登录作战,盟军军团总计投入兵力约300万人。

笔者就以点带面的简单给大家分享一下诺曼底登陆的惨烈!

诺曼底登陆的“主战场”主要是几个海滩,分别是犹他海滩、黄金海岸、奥马哈海滩、朱诺海滩和宝剑海滩。

在1944年6月初,以美国和英国为主力先锋部队的盟军从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先锋部队共计投入的总兵力约为18万人,在几乎同时攻破五大海滩之后,盟军军团同时涌流进入法国,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同年8月中旬,当盟军都铎塞纳河之后宣告登陆战结束。

为此,盟军军团共计投入总兵力约为300万人,海军共计投入约5500艘各型军舰,空军参战飞机约为14000架,其中,海陆空三军在地面共计投入17万各型车辆,60-70万吨各类补给,最终以约150万人的伤亡为代价取得了最终胜利。

盟军军团在8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计作战时长为约为70天左右,70天内有150万人的伤亡,也即是平均约4秒就有1名士兵倒下,激战之惨烈可想而知。


墨墨观察


1944 年 6 月 6 日晨,英吉利海峡。距离南端陆地海岸线数百米的地方,漂浮着一艘微型潜水艇。它用灯光不停地向后面的舰船传递着 信息。

  这艘潜艇于 48 个小时前抵达这里,是第一艘到达进攻地区 的舰只。肩负着为盟军的登陆艇发起最后攻击指示精确的登陆地点。

  在这艘潜艇的引导下,没过多久,数以万计艘舰船,从小登陆艇到大战舰,借着英吉利海峡弥漫的雾气,一排一排,一列一列魔术般地出现了。预示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就要开始了!

登陆前第一波火力准备是空中轰炸,早已于午夜开始。 按照战前的火力准备协同计划,空中轰炸首先由重型轰炸机和中型轰炸机对经过选择的德军岸炮阵地进行攻击。

  在 5 时前这段时间内,英军的 1056 架重型轰炸机对德军 10 个最重要的 海岸炮连以及登陆附近的通信设施倾注了 5000 多吨炸弹,德军在滩头上的海 岸炮阵地纷纷中弹起火。

紧接着,美军第 8 和第 9 航空队的 1630 架B-24“解放者”式、B-17“超级空中堡垒”式轰炸机对德军防御工事实施了猛烈的空中攻击。这些飞机向海滩防御 设施倾注了 4200 吨炸弹。轰炸一直持续到部队开始抢滩登陆前 10 分钟。

海上火力支援编队于 1 时 40 分就进入了指定的航道抛锚。在空军的轰炸机刚一完成任务退出,海面上各种火力支援舰炮就喷射出一道道耀眼的火光,把成千上万吨重炮炮弹暴雨般倾斜到德国人自诩为“大西洋铁壁”的海防要塞上。 当各型登陆艇刚一到达指定位置,火力支援舰就立即向德军岸上实施火箭齐射。 如此密集而协调的火力支援,在以往的登陆作战中还从未有过。

  5 时 50 分,德军一个尚没被摧毁的岸炮连突然向盟军的驱逐舰“菲奇” 号和“科里”号开火,2 艘驱逐舰的周围顿时掀起了十多个高高的水柱。20 分钟后,德军圣瓦斯特的大口径炮连,也对正在离海岸 3100 米处扫雷的一艘 扫雷艇进行猛烈射击。

  英军的轻型巡洋舰“黑王子”号立即还击,把敌炮连的火力引向自己, 使得那艘扫雷艇得以继续扫雷。

5 时 36 分,德军的重型炮弹开始落在盟军的各重巡洋舰附近。 此时,随着各运输登陆艇的临近,盟军海军编队司令决定实施预定的舰炮火力准备,瞬时间各舰都向其指定的目标开火。

  6 时 10 分,支援飞机按计划开始在“U”编队与海岸之间施放烟幕,掩护扫雷舰在换乘区、上陆通道、火力支援舰只的 接近航道和火力支援区内扫雷。

随后,登陆输送编队陆续到达指定海域,英、美军分别在离岸 7 海里和11 海里处建立了换乘区,在灯标的指引下,沿清扫过的航道各就各位,然后陆续放下登陆艇,18 万登陆部队已做好准备,等待着换乘时刻的到来。

  在盟军的“霸王”作战计划中,美军选定的登陆滩头是沿康但了半岛东海岸下半段向东延伸到贝辛港以东的“犹他”滩头和“奥马哈”滩头;英军 和加拿大军队选定的登陆滩头则从贝辛港一直向东,延伸到乌伊斯特勒昂, 分别叫做“黄金滩”、“朱诺滩”和“剑滩”。两条登陆线的长度均在 45 公里左右。

  美军进击任务由奥马尔·布莱德雷中将指挥的第 1 集团军担任;英、加军的进击任务由迈尔斯·登普西中将指挥的第 2 集团军担任。整个“霸王” 作战由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委托英国陆军中将蒙哥马利直接指挥。

登陆作战中最为激动人心的突击上陆阶段就要开始了。

“犹他”滩头

“犹他”滩头是美军第 4 步兵师登陆的地点。这是康坦丁半岛东岸的一 段长达 15 公里的海滩,海滩本身是一段坡度不大的黄沙坡,纵横着数不清的 小溪。沙坡上有几道抗登陆障碍物,低潮时这些抗登陆障碍物大约有 270—360 米宽。

  越过障碍之后,就是几米的干沙滩,那里到处都是浮木、海草和贝壳, 在干沙滩的后面是 90—136 米低沙丘地带,有的沙丘上长着野草。靠着沙丘对海的一面,德军筑起了一道混凝土壁垒。在实际登陆的部分海滩的北端,沙丘比其他地方稍高些,叫做瓦拉村,这是用离那里最近的一 个内陆村庄的名字来命名的。海滩的后面则是淹没了的牧场,向内陆延伸大约 3.2 公里。若干条堤道穿过这些泛区,它们是通过沙丘到达海滩的捷径。 为登陆需要,美军将这一长长的海滩分成 8 段,各段都以英文字母命名,

每段再分成红绿两滩,但是,第一梯队实际只使用了最南端的两段。

  4 点 05 分,东方天际渐渐泛出了鱼肚白。美军“贝菲尔德”号运输舰及 其随行舰艇在这里抛锚,换乘开始。选定为换乘区的水域位于靠海一面约 10 公里处,距离海滩高潮线 19 公里,盟军登陆兵从送输舰船换乘到登陆用的小 型冲击艇上。

  

  整个登陆部队编为 26 个艇波,它们将在控制艇的引导下向海滩冲去。参 加突击的 32 辆两栖坦克,利用康但丁半岛的有利地形也安全下了水,其中

28 辆完成了 2 海里的航程,与第一批突击部队一起登上滩头。

  从 5 点 30 分开始,舰炮开始进行密集的火力准备,遮天盖地的炮火使登 陆兵无法看清岸上的任何目标,第一波登陆艇只能靠罗盘导航驶向登陆点。 实际上,即使在风平浪静的晴朗日子里,从这个换乘区向海岸方向眺望, 也只能看清圣马科夫岛,而看不清海岸,甚至快到岸边时也看不见能够帮助登陆艇艇长辨别位置的塔尖、楼房和明显的高地。

  5 时 42 分,在忙于登陆的舰船中,突然听到“轰”的一声,顿时火光冲 天,1261 号钢壳猎潜艇触雷沉没了。15 分钟后,579 号坦克登陆艇在驶往绿 滩中也触雷沉没了。6 时 30 分,即原定的 H 时,美军第 4 师步兵涉水 90 米后准时上陆。但是美军上岸后马上发现,这里根本不是原定的登陆点,而是向南偏了1800 米!

  登陆部队攀爬上前滩,前进了 450 米,只遇到一些零星炮火的袭击,根本没有像样的德军部队阻击。登陆指挥官改变了原来的决心,各突击艇波就在这里上陆。很快,各种涂了颜色的巨大的屏幕和其他表示“T 绿滩”和“U 红滩”的标记在这里树立起来了。它们都是为了利于后续部队登陆而树立的醒目标 志。接着,突击工兵开始排除地雷和海滩上的障碍物,为蜂拥而来的后续部 队扫清道路。

  远处,潮水般的美军登陆步兵、炮兵、坦克和军车不断地涌上滩头,在两栖坦克的配合下,沿着跨越洪水区的堤道迅速向前推进。有些堤道的出口处在前一天晚上就已为盟军伞兵部队所占领。

  到了傍晚,美第 4 师仅付出了伤亡 197 人的代价就已到达了卡朗但与圣梅尔一埃克利斯之间的主要公路一线,在这里突破了希特勒的“大西洋铁 壁”。

  

“奥马哈”滩头

“奥马哈”滩头是美军陆军第 5 军的第 1 步兵师和第 29 步兵师登陆的滩 头。美军霍尔海军少将指挥的“O”编队担任运送任务。然而,这个滩头登陆 的情况可远没有那么走运。

  “奥马哈”滩头海滩宽 6.4 公里,两端各有一道高达 30 米的悬崖峭壁 俯瞰着滩面。滩面先是一段很长的沙质岸坡,岸坡尽头是陡峭的鹅卵石边岸, 大部分边岸后面筑有防波堤。一部分边岸后面虽然没有防波堤,但那儿尽是 柔软的沙丘,车辆同样无法通过。离岸不远还有一块海拔 45 米的高地,也俯 瞰着滩头。

  整个滩头一共只有 4 条狭隘的河谷可供车辆开上这块高地,而每条河谷 内都横亘着一条注入大海的溪流。在这些天然屏障的后面,又是一片沼泽地, 只有一条铺石公路和几条马车路从中穿过。

  这个滩头是德军异常坚固的设防地带。这里的海滩靠岸的一边已经密集 地设置了 3 道水下障碍物:第一道是“比利时牛棚门”,这是设置在水中的 一种 2X3 米大小的钢质构架,柱上几乎挂满了饼状水雷;第二道是纵深达 2.4—3 米的木质或混凝土水中拒马,其中 1/3 挂有水雷;第三道还是钢质带角 的拒马,也全部挂有水雷。此外,在平坦的沙滩上密布着反坦克壕和地雷,并且在每条通路两侧都有大量的火力点。尤其是俯瞰着海滩的那块高地上,设有数不清的火力点和 防御哨所。散落在海岸边上的一些小村内,德军也都布设了重兵。在这一切的后面,便是一大片洪水。

  登陆部队即使越过了水中 3 道障碍物,要向滩头进发时,也首先得穿过 德军层层设下的布雷区,反坦克壕沟和楔形混凝土障碍物、有刺铁丝网以及 相互交叉掩护的密集据点。

而更可怕的是,盟军对这里敌情的掌握是错误的。盟军情报部门一直认为防守在这里的德军是战斗力很差的海防第 716 师,可是,实际上扼守这些 防御工事的德军部队是刚从别处调来的一个战斗力很强的精锐机动师——德 军第 352 师。在这段最危险的登陆地区内,大海也更为汹涌狂暴。

美第 1 师、第 29 师一部于 H 时之前 13 分钟抵达“奥马哈”的西半部。 德军在沿海海底设置的众多障碍物使许多美军登陆艇无法继续前进,不得不停滞在海上。岸上的德军则毫不客气,将他们一艘一艘打得中弹起火。

  盟军 28 辆水陆两栖坦克刚开上海滩,就遭到德军的炮火反击, 2 艘坦克登陆艇被击穿在海滩上,9 辆坦克被击中起火。东段比西段更惨,指 定在东段上陆的 32 辆坦克只有 5 辆上了岸,盟军相当数量的坦克沉入了海 底。

  这天能见度很差,进攻前的飞机轰炸和舰炮轰击未能压制住这一登陆点 的德军防御火力点,而一些登陆艇也由于着急和慌忙,发射出的一排排威力强大的火箭炮弹并没有准确落到德军阵地上,而是在突击部队前面的浅滩上爆炸开花。

  一些登陆艇穿过激浪颠簸着驶抵海滩。第一批步兵不少人由于晕船而被折腾得虚弱不堪,力气全无。负载沉重的步兵跌跌撞撞地走下船来,跳到水中,随即遭到德军猛烈炮火的袭击。 霎时间,美军便尸横海滩。有些士兵设法躲在滩头的障碍物后面,才幸免一死。接下来的一批登陆部队也遭到同样的命 运。

但是,曾经第一个冲上西西里的美军第1师依然不屈不挠,继续冒着敌人的炮火向海岸挺进,后续部队的士兵们在 1—1.2 米深的水中冒着敌人猛烈的 射击顽强地向前冲击,他们越过那些在海水里已经死去和负伤挣扎的战友, 隐蔽在前面行驶的坦克后面,编成纵队,向岸上猛烈进攻,许多人死在德军 的枪口下和不断上涨的潮水里。

  负责开辟通路的 14 个水下爆破队以伤亡 52%的巨大代价开辟出了 5 条 通路和 3 条不完整的道路,但又未能标示出来。然而,美军仍异常顽强地继 续向海岸冲去,各突击艇波基本上都在按 10 分钟的间隔前赴后继地向岸上冲 击,在海军舰艇强大火力的支援下,一步步地向前推进。

  在西部登陆的 116 团,A 连伤亡 66%,E、F、G 三个连几乎全部被消灭; 在东部的第 16 加强团情况更糟,本应在 E 红滩登陆的 E、F 连却登上了 F 绿 滩,而本该在这里登陆的 A 连却跑到了根本不打算用的 F 红滩。

这里的伤亡真是惨不忍睹,该团 E 连连长及 104 人全部阵亡,而原有 180人的 F 连仅有 2 名军官幸存?? 不过,也有一些士兵幸免于难,他们的登陆艇由于侧风所致,稍稍偏离了原定的滩头,停靠在一块硝烟弥漫的海滩上。结果,差不多有整整一连士兵攀上了防波提,又很快设法穿过布雷区。不久,一支突击队也随后赶到, 步兵的力量得到了加强。大约 200 名士兵在千钧一发之际赶抵高地,及时击 退了德军对滩头的反扑。海上炮击使德军防御设施和岸上的矮树丛纷纷起火,很快,大约 2 个营美军在浓烟的掩护下,又登上了滩头。一些士兵趁敌人还来不及用密集的炮 火封锁住前进的道路时就抢先冲了过去。

滩头上,载有部队、大炮、车辆的登陆艇源源不断地涌来,炮弹在它们头上纷飞爆炸,德军机枪对准它们疯狂扫射,登陆艇和车辆纷纷起火,弹药频频爆炸,登陆士兵似乎已无逃生的希望。然而,坚韧不拔的战士们很快从手足无措的惊恐状态中清醒过来,他们编成若干小队,尽管不断遭到很大的牺牲,最后还是在炮火连天的布雷区中 夺路而过,向距离最近的防御工事发动了攻击。一些士兵在驱逐舰炮火的支援下,攀登上左侧的悬崖,摧垮了敌军阵地,开始向贝辛港及港口那边英军 登陆的“金滩”进发了。

  首批在滩头突击登陆的那一个团伤亡惨重,该团团长泰勒上校对士兵们说:“这个滩头上只留着两种人:已经死的 和快要死的——现在让我们冲出这个鬼地方吧!”部队的士气开始重新逐渐振作起来。 接着,泰勒把部队临时编成若干支小队,果断地向外突围。他们且战且进,最后一鼓作气打到并冲过了科勒维尔。 坦克部队和炮兵还在德军的封锁线以外,为了改变形势,美军第 1 步兵师师长许布纳将军孤注一掷,果断要求海上的驱逐舰火力支援编队向自己开炮,以便摧毁德军炮群和火力。

  驱逐舰火力支援编队发挥了巨大威力,打得德军士兵被从工事中走了出来,美军两栖坦克从登陆艇上开出涉过浅滩冲上陆地,支援步兵开始向内陆进军。工兵能集 中力量来扫清雷区了。

  不久,由身经北非和西西里战役的老兵组成的美军第 1 师主力,从狭窄 的滩头阵地列队出发了。

  下午,当第二梯队的日编队到来时,美军的进攻力量得到了加强,情况 也大有好转。

  黄昏时,美军基本控制了“奥马哈”滩头阵地,并且为军车开辟出一条道路来。装甲部队引领步兵从这里行进过去,向附近内陆设有重防的村落发动进攻。

  到天黑时,美军登陆部队前出纵深已达 1.6—2.4 公里,终于突破了“大西洋铁壁”。

“黄金滩”

“黄金滩”由英军第 30 军实施登陆。该军下辖第 50 师、第 51 师和第 7

装甲师,都是曾在北非战场与德军一招一式较量出来的劲旅。

  海上火力支援编队编队于 5 时 30 分到达该区,从 5 时 45 分到 7 时 25 分进行了舰炮 火力准备,驱逐舰、火炮登陆舰和火箭艇猛烈的炮火,使德军岸炮连的还击 变得微不足道。

7 时 25 分,第 50 师开始抢滩登陆。德军在盟军可能登陆的约 5 公里海岸上设置了将近 2500 个障碍物。加上潮水上涨很快,英军的清障工作开始得很迟,水陆两栖坦克部队无法下水,登陆的步兵部队不得不在障碍清除艇抵岸后,立即由坦克登陆艇运载部队抢滩。好在这里的德军力量薄弱闵应军进展很快,到 D 日上午,第 50 师全部登陆完毕。到 D 日日终时,该师向前 推进了 6.4 公里,基本上到达了目标线,天黑前建立了牢固的登陆场。

6 月 7 日,英军海军陆战队在登陆部队的支援下占领了附近的贝辛港。

“朱诺滩”

“朱诺滩”是加拿大第 3 师登陆的滩头。 海上火力支援编队准时将加拿大登陆部队护送到了换乘区,但由于汹涌的海浪使爆破队无法及时靠岸,再加上海岸边暗礁丛生,地形险恶,这里的 H 时向后推 迟到 7 时 55 分,登陆艇不得不在障碍物中间抢滩,幸好这里的障碍物很分散。 猛烈的舰炮射击有效地压制了德军炮兵连和岸防工事,但当登陆先头部 队登陆时,一些曾被打哑的火力点又死灰复燃了。在此危急时刻,第 7 旅的 水陆两栖坦克在离岸 900 米外下水,正好赶在步兵之前登陆,第 8 旅的坦克也与步兵先头部队同时抵达海滩,使进攻得以顺利进行。

  上午,第 48 突击队占领东端海滩突出部,加拿大各突击群也夺取了海 滩,预备队完全按计划跟进。下午,后续部队和补给品陆续到达。先头部队 进展很快,其中加拿大第 3 师的装甲巡逻队到达了距离岸线 16 公里的冈城— 贝叶公路。

  

不久,加军与右侧的英军第 50 师会师之后,建立起一个宽 12 海里、纵深近 7 海里的滩头阵地。

“剑滩”

“剑滩”位于登陆区的最东端,登陆正面很窄,担负登陆任务的是英军第 3 师。7 时 30 分,担任突击任务的英军步兵,在装甲突击部队和水陆两栖坦克 的掩护下,越过了那一段曾被很多士兵看作是自己葬身之地的开阔海滩。不到一小时,英军就冲过了堤道的出口,为坦克部队打开了通路。后续部队开始陆续上陆,稳步向内陆推进。

  到 D 日日终,英军第 3 师到达内陆约 6.4 公里一线,夺取了贝诺村的奥 恩河上的桥梁,并与事先在这里空降的英军空降 6 师取得了联系。

  总观 D 日各登陆地段的发展形势,基本上完成了战前的预定计划。

  在以后的几天里,盟军步兵经过了一场又一场短兵相接的残酷搏斗,夺 下一块又一块农田,攻占一座又一座农村建筑物,逐渐地向内陆推进。到登陆后的一周结束时,盟军终于实现了各路登陆部队的会合,巩固了一个东起奥恩河、北至基纳维尔、纵深 13 至 20 公里、大体上呈弧形的滩头堡。


大将军威武K


血色奥马哈海滩:大批美军倒在一挺MG-42通用机枪的密集弹雨之下……。

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清晨,盟军登陆法国海岸的‘’霸王行动‘’开始实施。法国海岸的加莱、诺曼底、奥马哈等几个海滩成为盟军实施抢滩登陆的登陆场。二十岁的德军下士海恩-塞弗罗是奥马哈海滩WN-62碉堡的机枪射手,他在面对潮水般登陆的盟军时,使用一挺MG-42通用机枪向美军疯狂射击。 塞弗罗深深记得他击毙的第一个目标:一名美军士兵从登陆艇出来后,在海滩上的混凝土障碍物后面寻找着隐蔽处。塞弗罗先用步枪击中了他的前额,他的钢盔掉到了沙滩上。美军士兵的下巴垂到了胸前,随即扑倒在海滩后咽气身亡。塞弗罗一直清楚的记得那名美军士兵扭曲痛苦的表情……。


年轻时的海恩-塞弗罗


暮年时的海恩-塞弗罗

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军士兵抢滩登陆,塞弗罗的MG-42通用机枪就一直喷吐着弹雨,一个又一个美军士兵在弹雨中倒下:大面积的浅滩海水泛着惨烈殷红的血色……。直到枪管打得发热乃至通红,塞弗罗才不得不停止射击更换枪管。尽管塞弗罗的疯狂杀戮导致了大批美军的伤亡,但盟军还是摧毁了塞弗罗藏身的WN-62碉堡,塞弗罗的指挥官被当场炸死,塞弗罗则成了美军的俘虏,并于几天后被押往美国。塞弗罗和其他德国战俘在美国的棉花地和土豆地里干活。三年后在德国和美国交换战俘的时候,塞弗罗很幸运的被交换并回到德国,但塞弗罗每天都生活在精神的阴影下,以及良心的痛苦煎熬中:奥马哈海滩上那一个又一个倒在弹雨下的美军士兵,他们与自己无冤无仇……。塞弗罗最终通过自己撰写的回忆录,深刻的忏悔了自己人生中的罪孽,并将自己的罪孽告诉了他的四个孩子。


Mrttlzz99


1943年11月的时候,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上就决定希望在1944年5月份由同盟国军队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从西侧向纳粹德国发动进攻,配合苏军的攻势,尽快解决战斗,全力击败纳粹德国同时也为战后刮风欧洲势力范围打下基础。

之后美国陆军上将艾森豪威尔担任了同盟国远征军的最高司令,负责即将开展的战略性登陆作战行动。

为了这次行动,盟军登陆部队编成了第21集团军群旗下有美军第一集团军,英军第二集团军,和加拿大的第一集团军。参与登陆战役和进一步陆上进攻的不对,将近有300万人,另外装配5000余艘战舰和1万多架飞机。

同时守在西线的德军有两个集团军群下辖58个师,但是由于军事推演和策略布置的失误在诺曼底地区只布置了六个师,其他武器装备有500余艘舰艇和不到50艘潜艇还有90架轰炸机和70架战斗机。

1944年6月6日的凌晨,同盟国军队展开登陆作战行动,美军的第28空降师和第101空降师以及英军第6空降师共计约1.7万人乘坐着1000多架运输机开始进行登陆作战。一个月之后,也就是7月初英、美、加联军约有100万人成功登陆,步步推进,到7月底基本完成战略性登陆作战计划,成功开辟第二战场。

短短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盟军再次伤亡,约12.2万人,而德军伤亡和被俘人数也达到了11.4万人。

具体有多惨,是文字描述不出来的,来看下照片吧。

在登陆艇内做着最后的准备



还未上岸就已经中弹负伤


正在处理阵亡战士的尸体


负伤的是战士们


为死亡的战士举行葬礼


珍爱和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