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政治賢明的雍正皇帝,為什麼割讓10萬領土給沙俄?

第一軍情


雍正皇帝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間屬於一個過渡時期,他主要解決了康熙末年的弊政,使得國家能繼續發展下去。雖然康乾盛世並沒有以雍正的年號命名,但是雍正帝對於開創康乾盛世的功勞還是非常大的,沒有雍正帝的鐵手腕,不說康乾盛世存不存在了,就是清朝也可能提前滅亡。就是這麼一位勤政愛民的好皇帝,卻在外交時顯得有些無能,他割讓了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給了野心勃勃的沙俄,這是為什麼?

首先就是沙俄實力強大,清廷又有準噶爾這個大患,面對這兩個強敵清朝無力兩線作戰。雖然在明朝初年的時候沙俄還只是一個小公國,但是這個國家是個有野心的國家,從明中期開始就向東擴張,到了清朝入關時沙俄的勢力已經到了外東北和蒙古地區。當時清朝剛剛入關,根基不穩,根本無法直面沙俄。到後來康熙帝平定了三藩後清朝才有精力對付沙俄。兩方進行了著名的雅克薩之戰,最終以清朝勝利為結局,中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但是此條約中康熙帝割讓了貝加爾湖以東的九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給沙俄。

康熙帝為什麼打贏了還要割地呢?主要還是因為準噶爾。康雍乾三朝準噶爾都是清廷的強大對手,歷經三代皇帝,六十八年,清朝才將準噶爾部平定。康熙之所以割地給沙俄,一來就是為了穩定東北部邊境,二來就是討好沙俄讓其不要支持準噶爾。但是沙俄豈是能遵守諾言的國家,雖然清朝東北部邊境安定了,但是沙俄又在清朝中部邊境搞摩擦,還為準噶爾部提供火槍火炮,一再出爾反爾。

康熙帝雖然是千古一帝,但也只是個平凡人,有生老病死。康熙六十九歲駕崩後留給了雍正一個爛攤子。在此時準噶爾部又開始了擴張,清朝軍隊兩次戰敗,雍正帝也感到了巨大的壓力。沙俄依舊在北方邊境騷然,清朝也無力派兵去防守。又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雍正帝沒有辦法,為了穩住沙俄他只能繼續送地。1727年中俄雙方簽訂了《恰克圖條約》,清朝把貝加爾湖以南的十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讓給了沙俄。但是沙俄依舊沒有兌現不支持準噶爾部的諾言,在日後清軍與準噶爾的作戰中總是能發現沙俄的影子。

總的來說清廷數次割地就是為了穩住沙俄,好讓清朝能集中精力對付準噶爾。


風塵講歷史


題主說的雍正年間給沙俄割讓10萬平方公里領土,應該就是指的是雍正五年簽訂的《布連斯奇界約》和雍正六年簽訂的《恰克圖條約》。

這兩次條約的簽訂直接導致中國失去了整個貝加爾湖的控制權。為什麼是整個呢?一開始沙俄在1600年前後就已經開始入侵貝加爾湖地區了,後來在康熙年間簽訂的《尼布楚條約》把貝加爾湖東部地區割讓出去了,到了雍正年間的時候又把貝加爾湖以南,以西地區割讓出去了,就這樣整個貝加爾湖地區基本上就和中國沒有關係了。

當時清朝簽訂《恰克圖條約》也只能說不得已吧,在簽訂《尼布楚條約》之後,雖然劃定了中俄東部邊界,但是把中西部的邊界卻列為了待議,導致後來沙俄不斷蠶食中俄中段的邊界地區,也就是蒙古地區,而且最主要的就是沙俄和準噶爾的勾結,準噶爾的叛亂從康熙就開始,一直打到了乾隆年間,前後持續了70年才算是徹底平定。

在雍正年間的時候簽訂《恰克圖條約》一方面就是劃定中俄邊界,讓沙俄停止蠶食清朝領土的做法。其次當時清朝做了很大的讓步,比如就說割讓出去十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就是換取沙俄不再支持準噶爾。而當時沙俄在歐洲中亞地區正在和瑞典,還有波斯作戰,也是不想在東部地區和清朝打起來,所以也是順勢就答應了和清朝簽訂條約,但是沙俄從來沒有做到不和準噶爾勾結,準噶爾之叛亂之所以能夠堅持70年,最大的問題就是背後有沙俄支持。

除了這些,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貝加爾湖地區其實並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清朝領土,其實中國自始至終只有唐元兩朝對貝加爾湖地權有實際的控制權,在這裡有管理機構。其餘的都是沒有的,清朝對於貝加爾湖地區,雖然在名義上有主權,但是清朝從來沒有在這裡設置管理機構,這裡就是一個無主之地。所以當沙俄一開始來這裡的時候,清朝根本就沒有管他們。不管是康熙,還是雍正,整個清朝都覺得這裡是蠻荒之地,也沒有任何有用的價值,所以割讓出去清朝也是一點不心疼的。


中國歷史研究所


題中所指的應該是清朝雍正皇帝與沙俄在1728年簽訂的《恰克圖條約》,清朝將貝加爾湖南部割讓給俄國。這是中俄兩國於1728年(雍正五年)簽訂的一個不平等條約。之所以稱其為不平等條約,是因為這項條約是在平等條約《尼布楚條約》的基礎上,將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10萬平方公里國土割讓給俄國。要了解《恰克圖條約》的簽訂背景,首先就要了解清朝與沙俄的領土爭端。


公元1547年,莫斯科公國大公伊凡四世通過教皇加冕正式成為皇帝(伊凡雷帝),稱全俄羅斯皇帝,而莫斯科公國也從公國升級為沙俄帝國,這就是俄羅斯的雛形。從伊凡雷帝開始,歷代沙俄統治者不斷東侵,先後攻滅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諾蓋汗國、巴什基爾地區、高加索地區、西伯利亞汗國,兵鋒直摧遠東和貝加爾湖,與清朝接壤。

在《尼布楚條約》中,清朝默認了沙俄對西伯利亞等無主地的佔領事實(不包括貝加爾湖),而沙俄也承認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屬於清朝領土。因此,清朝在《尼布楚條約》中並沒有吃虧,但也沒有佔到什麼便宜。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從康熙30年(1690年)開始,漠北蒙古各部歸附於清朝(多倫諾爾會盟事件)。清朝是在此時才取得漠北蒙古的遊牧地區,而貝加爾湖就是漠北蒙古的傳統遊牧地區之一。

到了雍正時期,由於清朝受到西北強國準噶爾汗國的威脅,為了集中力量防禦西北,才與沙俄簽訂了《恰克圖條約》,原因是雍正皇帝過高地估計了沙俄的實力。在雍正5年時,數萬清軍嘗試從科布多進攻準噶爾汗國,結果全軍覆沒,連科布多地區也丟失了。鑑於當時清朝連年作戰,國庫耗費巨大,雍正皇帝不願意在西面和北面同時與準噶爾汗國、沙俄開戰,於是與沙俄再次簽訂條約,這就是《恰克圖條約》。

雍正6年,兩國的代表正式簽訂了《恰克圖條約》。清朝將整個貝加爾湖的西南部和南部全部划進沙俄版圖,終於解決了中俄的北部邊界爭端(《尼布楚條約》是劃定東界)。這樣一來,清朝就能全力對付西北的準噶爾汗國。

不過,雍正皇帝過高地估計了沙俄的實力,當時的沙俄帝國實際上正與土耳其、波斯陷入苦戰中,根本無力與東方的清朝再戰。他們原本擔心清朝趁機北上,但雍正皇帝的表現令他們喜出望外。因此與平等的《尼布楚條約》相比,雍正簽訂的《恰克圖條約》才是一個真正的不平等條約,也是雍正皇帝的戰略失誤。


歷史的荒野


穩住,我們能贏!

當時清朝剛剛建立,他們有兩個對手——沙俄和蒙古,沙俄還不足為禍,清朝最大的敵人還是西部的準噶爾部。

準噶爾部是一個蒙古部落,佔領了青藏和新疆等部分地區,清朝為了統一這兩個地方,與準噶爾作戰多年,但是都沒有什麼好的效果,就是因為沙俄暗中幫助準噶爾部。

清軍在與準噶爾部作戰的過程中,竟然發現了對方有火槍和火炮,蒙古族一直是遊牧民族,根本無力製造這些東西,毫無疑問這是沙俄資助他們的。康熙為了使沙俄不再插手他們之間的戰爭,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割讓了貝加爾湖以東九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但是沙俄並沒有履行承諾。

到了雍正繼位的時候,準噶爾部和清軍的交火已經到了水深火熱的地步,沙俄還是在資助他們,隨著清軍兩次大戰失敗,雍正有點著急,為了穩住沙俄,再一次提出割讓領土,也就是《恰克圖條約》,但是談判的時候,清朝官員沒帶地圖,用沙俄地圖劃了一圈,結果沙俄地圖錯誤重重,這一劃就是10多萬的領土面積。


--

但是沙俄老奸巨猾,明面上答應了,暗地裡卻還是幫助準噶爾部,此後的作戰中總是能找尋到沙俄的影子但是自從清軍取得一次大捷之後,勢如破竹,一舉擊潰了準噶爾部。

值得一提的是,那時候的沙俄正忙於應對瑞典等歐洲國家,如果雍正做一點外交工作,那這10多萬的領土,也不一定會送出去。


逸聞軼事


好像上次也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康熙為什麼把原本屬於清朝的貝加爾湖割讓給俄國人。1727年,雍正與沙俄又簽訂了《恰克圖條約》,貝加爾湖以南及西南約10萬平方公里土地,割讓給了沙俄。且簽訂《恰克圖條約》,是清政府主動提出來的,且白白的送給沙俄10萬平方公里土地,真的讓人匪夷所思。

在1689年清政府與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劃定了黑龍江段與沙俄之間的邊界線。而中段蒙古地區的界限沒有劃定,所以沙俄就一步一步的蠶食那一地區的土地,照這樣下去,沙俄將會把蒙古的土地給蠶食。當然,清政府也害怕,沙俄與蒙古勾結,畢竟以前蒙古與沙俄勾結,曾一度逼近北京。康熙帝與蒙古噶爾丹打得很吃力,且三次親征才將噶爾丹消滅。為了杜絕這種事情發生,清政府多次與沙俄政府交涉,但是沙俄並沒有理睬。

當時沙俄在中國擁有龐大的貿易商隊,這些商隊在中國賺了不少的錢,利潤非常的豐厚。於是,雍正中斷了與沙俄的貿易往來,通商口也被關閉。沙俄為了與中國經商不得不妥協,只好與清政府坐下來談判。雙方談判了6個月,最後清政府作出了讓步,按俄方提出的劃界方案達成協議,這就是《恰克圖條約》。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10萬平方公里國土,簽訂恰克圖條約後喪失。條約訂立以後,俄國使臣薩瓦甚至在給葉卡捷琳娜一世回信中稱:“雍正皇帝真是俄國人民的好兒子!”大家猜猜,俄國人說這句話,是在諷刺雍正還是在感謝雍正,大家想想看。

沙俄不費一槍一彈,就得到了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雍正的確是沙俄人民的好兒子。不過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贏得了超過100年的中俄邊境穩定。也許這就是清朝皇帝所要的結果,即便是把貝加爾湖周邊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拱手讓給沙俄,只要邊境沒有戰爭就達到了他們的目的。如果,我說清政府是拿中國的土地換和平,可能有些人不樂意。其實,清政府就是不想與沙俄有衝突,而是想騰出手來,在中央創立密摺制度監視臣民。邊境的問題他不管,卻總想著如何監視自己的臣民,叫我說點什麼好呢?


謀士說


雍正的確是清朝最賢明的君主,但是在和沙俄交往上,雍正的確是辦了件丟人的事!

說雍正割地之前,先說說康熙,因為康熙才是清朝第一個割地的皇帝,而且是盛世戰勝的情況下,康熙認為清朝西北的準格爾部才是清朝的大敵,當時準格爾盤踞西北,時刻準備南下入主中原,康熙並不想把俄國逼到對立面去,而清和沙俄沒有核心利益上的矛盾,這樣的情況下,在打勝了的情況下,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1689年9月7日(清康熙二十七年),中俄簽訂的《尼布楚條約》割讓興安嶺及額爾古那河以西約二十五萬平方公里國土。

到了雍正年間,西北戰事不斷,雍正為了處理西北的戰事,特意成立了軍機處,而準格爾的捲土重來,很可能與沙俄聯盟,急於解決這一問題,由此簽訂了《恰克圖條約》。儘管在此之前,沙俄已經實際佔領了貝加爾湖及其附近領土,但是它的簽訂標誌著:清朝徹底放棄了貝加爾湖及其附近領土,使我中華徹底失去了廣袤的黑土地主權。今天看來實在是令人惋惜。

1727年10月21日(清雍正五年),《恰克圖條約》割讓了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十萬平方公里國土,被迫與沙皇俄國簽訂恰克圖條約而喪失。

雍正割讓這十萬平方領土有出於其他政治上的考量,但是雍正當時還是錯誤判斷局勢,擔心沙皇會舉國來犯,因此主動割讓大面積領土,並且給了沙俄很多貿易特權。

清朝晚期不斷讚揚此條約的簽訂換來了幾百年的和平。實則目光短淺,因為清朝根本不瞭解世界局勢,也不瞭解沙俄的真實情況,當時沙俄被西方列強處處牽制,根本無心顧及西伯利亞地區。來犯的也只是一些零散的部落,究其實力怎麼能和大清帝國對抗。

除了雍正外,清朝在清乾隆五十五年,約十萬平方公里之庫葉島,被沙皇俄國暗中吞併。

以康熙雍正開的大面積割讓領土換取和平的先例,其實是一個不好的開頭,為後代進一步閉關鎖國,處處退讓,埋下了伏筆。給後代皇帝的退讓有了一個歷史參考,給了一個可以理直氣壯的說出的“理由”。

沙俄一直覬覦我國領土,從康熙年間開始到1945年,先後十七次強行侵佔我國領土,僅根據不完全統計,至1945年止,共有五百八十八萬多平方公里,佔現全國面積二分之一還要多!如果這些國土現在還在中國的版圖上,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就是中國而不是俄國。

從康熙到乾隆,可以看出,清朝政府害怕進行戰爭,寧遠割讓土地也不願打仗,這和其入關之初驍勇善戰的風範相去甚遠。越是,太平盛世,越要居安思危,清朝其實要的不是和平,而是戰爭,通過,小規模,不間斷的戰爭,來不斷的提升軍事力量,研發先進武器,正是,在康雍乾盛世之下,不思進取固步自封的態度,致使我國近代社會遠落後於西方國家,飽受欺辱!


史論縱橫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關於雍正割地的問題,靜夜史認為應該問問棒子國,當初為何把整個西伯利亞割讓給了沙俄?

地圖開疆很有趣?

當下清宮劇大熱,雍正的四爺形象被無數次演繹。本著“娛樂至死”的方針,各色演員將雍正帝細說得不倫不類,讓本來平凡的一代帝王硬生生地成為當下的網紅。今天,這把火又燒到乾隆身上。

在大多數清宮劇中,雍正是一個勤勉狠毒,同時也是個愛老婆們的好皇帝。然而,史書上的雍正皇帝卻不是那麼地正面,比如1727年《恰克圖條約》中就割讓了1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給沙俄,讓中華民族永遠地失去了貝加爾湖地區!


聽著義憤填膺,但實際上則是無稽之談。今天的西伯利亞無論爭奪北極的戰略價值、豐富的礦物價值還是抵禦北方為界的軍事價值都是無可取代的!但是對清朝而言,這片地區等於沒有價值!

你讓雍正帝上,你怎麼不上?

在痛斥雍正帝割讓10萬平方公里土地時,我們需要了解以下幾個事實,進而判定雍正為何要割讓10萬平方公里土地。

1、準噶爾虎視眈眈,清朝腰桿難挺

準噶爾的存在,就類似於在清朝的頭頂壓上了千鈞巨石,讓清朝直不起腰!

作為漠西蒙古的一支,準噶爾在17世紀迅速崛起,成為橫在清朝西北的一個強大的帝國。

一直以來,準噶爾西據沙俄,東抗大清,勢力不斷膨脹。著名臺吉噶爾丹一心想要統一蒙古,消滅清朝,實現大元帝國的榮光。所以準噶爾和清朝的矛盾原來越大!

因此,一向與沙俄不對眼的噶爾丹選擇和沙俄聯合,不斷進攻漠北蒙古,挑戰清朝。康熙皇帝於1690年和1696年分別在烏蘭木通和昭莫多大敗噶爾丹,逼迫其自殺。

但是,被清朝猛烈打擊的準噶爾部在雍正時期再次強大,並重新開始威脅清朝西北地區。

而此時的清朝,已經在1689年通過兩次雅克薩之戰,逼迫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劃定了外興安嶺等東段邊界。清朝在《尼布楚條約》簽訂時做出了很大讓步,換取沙俄不支持準噶爾的承諾。

但是,沙俄從來沒有將這一承諾認真履行過。

在噶爾丹進攻喀爾喀蒙古西部時,沙俄從北部侵佔貝加爾湖周邊地區。對喀爾喀形成巨大的威脅。相比於北方的沙俄,準噶爾對清朝的威脅是最大的!所以雍正帝不得不選擇穩定一方,打擊一方。

在這樣的條件下,儘快和沙俄劃定中段邊界,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西北的準噶爾問題上,此時雍正帝的當務之急。

就和買東西砍價一樣,誰先說,誰就輸!因此更加急迫的清朝勢必不佔優勢!

而此時的沙俄幾年前剛取得了北方戰爭的勝利,擊敗了強國瑞典,可謂風頭正盛,面對清朝的“投懷送抱”,自然是要吊一吊胃口的。

要想把交易辦成,清朝就必須做出妥協,這個妥協就是1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

和康熙時代放棄外興安嶺以北地區用來穩定漠北蒙古一樣,雍正帝此舉也是為了抽出精力集中對付準噶爾。以10萬平方公里土地換取沙俄不犯北疆,對於清朝而言意義重大!

2、取捨上棄北保南,意在鞏固北疆

說雍正割讓貝加爾湖,首先需要確認當時的貝加爾湖是不是我國的土地。畢竟,安倍不可能將阿拉斯加割讓給俄羅斯。

很明顯,當時的貝加爾湖不是清朝的領土!

歷史上,除了唐朝和元朝,封建王朝均未對貝加爾湖地區實施有效管理過,對於中原王朝而言,長城以北地區氣候已經非常惡劣,再往北則根本難以生存,以小農經濟為經濟基礎的封建王朝不可能將此地作為擴張首選。

蒙古崛起後,這裡成為布里亞特蒙古的勢力範圍,布里亞特蒙古,不屬於明朝,當然也不會屬於清朝。

長期以來,布里亞特蒙古和中原王朝由於遙遠的距離,和中原王朝的關係還不如漠北喀爾喀蒙古,在喀爾喀蒙古還不屬於清朝的情況下,這裡更是無從談起!

既然蒙古各部獨立於清朝和沙俄之外,在這樣的情況下,清朝和沙俄劃定的一系列邊界條約,本質上成為兩國瓜分蒙古勢力範圍的“分贓行動”。

只不過因為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是我國的封建王朝,蒙古在距離上也更接近中原,所以有蒙古屬於清朝的錯覺!

清朝在“分贓”中少拿了10萬平方公里,換來沙俄不侵犯更多的10萬平方公里,對於清朝而言,這筆交易很划算!

再說了,貝加爾湖西部北部地區,在1600年前後就被沙俄侵佔。南部東部地區,則在1689年通過《尼布楚條約》確定了歸屬。

對於這片不適合生存的地區,雍正當然知道不及南部的蒙古高原地區更有價值,所以雍正的目的也是為了保護蒙古高原。

再者,作為徹底解決遊牧民族問題的王朝,清朝很努力,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沙俄的到來。因為沙俄佔據了蒙古高原北部,使得蒙古各部不可能無限地向北逃遁。而沙俄向南的步步緊逼,也讓喀爾喀蒙古各部感受到巨大的威脅!

1691年,正是因為沙俄和西部準噶爾的威脅,使得喀爾喀各部選擇加入清朝。而到了雍正年間,為了鞏固這一成果,雍正需要繼續引入沙俄的力量,從而使喀爾喀蒙古各部在威脅之下更加心向清朝!


康熙將喀爾喀蒙古比作長城,這個長城也是需要“修繕”和“鞏固”的!

應該說,雍正的“割地”收到了巨大效果。因為在1731年,清朝和準噶爾在博克託嶺、和通泊再次開戰,不過卻遭遇了巨大的失敗,清朝一度轉入戰略防禦,和準噶爾劃杭愛山為界!而此時沙俄卻沒有理由趁清朝兵敗蠶食喀爾喀地區。

另外,清朝在《尼布楚條約》和《恰克圖條約》中,暴露出了清朝在外交談判中的很多問題,比如:

  • 沒有詳細的測繪資料,比如《恰克圖條約》居然使用沙俄的做過手腳的地圖;

  • 沒有專門的翻譯人才,在《尼布楚條約》中居然用吃裡扒外的傳教士做翻譯;

  • 沒有有效的情報工作,在兩個條約簽訂前,沙俄都基本得知了清朝的底線,而清朝對沙俄則幾乎一無所知;

  • 領土意識不強,雖然得利不少,但是因為對沙俄以及國際形勢認識的不足,清朝又擺出天朝上國的架子,所以不斷失地;

  • 虎頭蛇尾,在兩個條約都有體現,清朝不斷降低底線。《恰克圖條約》竟臨陣換帥,此舉將清朝談判陷入極大被動

不過,今天的我們終歸還是要感謝清朝簽訂的一系列邊境條約,畢竟這些條約有力阻擋了沙俄南下的腳步,為後來的主權完整爭取了時間!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這幾年清宮劇的熱播,帶火了四爺雍正帝,讓人覺得他似乎整天攪在後宮女人們的爭鬥裡樂此不疲。


其實,正史中的雍正帝非常勤政。不過勤政則已,雍正帝卻算不上賢君,原因就是雍正五年,他將貝爾加湖以南的1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割讓給了沙俄那件事給他抹了黑。


那位看官說了:雍正年間,大清朝國運正盛,況且清廷一直號稱天朝上國,雍正為啥要辦這麼慫的事呢?



根據相關史實,有書君分析,可能有這麼幾個原因:


一、準噶爾部作亂,清廷無力應付。


準噶爾部一直是清廷的強勁對手。在康熙、雍正交替時期,準噶爾部勢力空前強大,令清廷感到應對吃力。與此同時,沙俄又一直在暗中對準噶爾部予以支持。二者可謂是狼狽為奸。


康熙年間,沙俄崛起。他們一開始是稱霸東歐,之後向東大幅度擴張,慢慢又把侵略的矛頭伸向了蒙古地區。清朝當時剛剛建立起自己的統治,自身根基都不穩,自然是無力同時對付東北和西部,即沙俄和準噶爾兩隻猛獸的侵擾。


為了解決邊界爭端,康熙帝曾親率清軍與俄軍進行激戰,取得雅克薩戰爭勝利後,與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割讓貝爾加湖以東9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給了沙俄。


康熙帝簽訂《尼布楚條約》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餵飽沙俄,使沙俄不再支持準噶爾部。


然而康熙帝的想法有點理想主義。這世界上,哪有能喂得飽的狼呢?接下來,沙俄答應不再援助準噶爾部的承諾,當然不會兌現。他們繼續侵擾我國東北,同時暗中支持準噶爾部葛爾丹勢力大舉入侵喀爾喀蒙古。


不僅如此,沙俄自己也趁火打劫,不斷入侵中國蒙古地區,擄掠人口,劫奪牛羊,在中國土地設立侵略據點,使中俄中段邊界形勢再度緊張。


這讓剛即位不久的雍正倍感鬧心,多次提出抗議無果,只好提出跟俄方和談,重新劃定中俄兩國中段邊境。


因此,雍正皇帝簽訂割讓10萬領土給沙俄的中俄《恰克圖條約》,其根本目的,和《尼布楚條約》大同小異,都是用經濟利益安撫沙俄,緩和兩國之間的緊張局勢。從側面起到破解沙俄和準噶爾部密切關係的作用,以防他們狼狽為奸,在邊境作亂。



二、《恰克圖條約》簽訂於清政府比較被動的情況下。


清政府感到被動的原因之一:


《尼布楚條約》的簽訂,是清兵剛在雅克薩之戰中取得勝利的前提下,沙俄主動提出要求和談;而《恰克圖條約》簽訂時,正逢準噶爾部第二次擴張。當時清軍兩次大敗,雍正皇帝對此焦頭爛額。面對沙俄在北方的襲擾,雍正無力派兵抵禦。這種情況下,他只能主動要求和談,想通過許以好處來應對沙俄。


清政府感到被動的原因之二:


沙俄談判代表團薩瓦一行陣容豪華強大,顯然是有備而來。隨行成員中,不僅包括大批測繪技術人員,還有曾在準噶爾部活動多年的巴赫爾茲上校率領的一千五百多武裝部隊。


他們在談判的過程中,主張使用做過手腳的,坑爹的俄國地圖,態度十分蠻橫霸道,並且企圖以武力逼迫清政府接受他們的談判條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三、清政府內部騷亂給了沙俄可乘之機。


談判初期,中方首席代表隆科多原本是態度強硬的。他堅決地拒絕了俄方提出的無理要求。但俄方代表薩瓦顯然早已十分了解清政府內情,知道隆科多即將倒臺,命巴赫爾茲搶佔戰略要地,公然以武力威脅中國。


果然,六月中旬,雍正帝撤銷隆科多首席代表職務,另派主和派繼續談判,並接受了俄方提出的全部要求。


原來,薩瓦事先早已通過在京的耶穌會傳教士巴多明,收買了清朝大學士馬齊,大量竊取清政府和談判代表團的內部機密。不得不說,這漢奸誤國,還真是古今有之!但清政府內部的騷亂也給了沙俄可乘之機。


四、清政府閉關鎖國的外交政策,使雍正皇帝缺乏對國際形勢的瞭解。


雍正皇帝在位13年間,雖然在內堪稱勤政楷模,但在國際外交方面,沿襲了清政府一貫閉關鎖國的政策,和他的父親康熙、兒子乾隆一樣,外交策略缺乏遠見卓識。


他不知道的是,在簽訂《恰克圖條約》時,沙俄正在歐洲與瑞典等國家較量,也並沒有多少精力應對清政府。雍正皇帝不瞭解這個國際情況,導致清政府對沙俄一再讓步,10萬領土白白喪失。


綜上所述,雍正皇帝割讓10萬領土給沙俄這件事,表面上看起來,是清政府為了維護邊境穩定,緩和中俄兩國的緊張局勢而做的寬容讓步。實則是因為雍正皇帝在外交才能上的弱智,讓沙俄鑽了空子,撿了個大便宜!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雍正在大家心目中是一個勤政的好皇帝,確實如此。但他雖在政治上比較賢明,可是他當政時期的外交就顯得比較無能。因為在雍正登上皇位以後,由於邊關外交問題,雍正竟割讓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給沙俄,那麼他為什麼要這麼做,背後原因是什麼?

首先,割地給沙俄,是為了讓沙俄穩住準葛爾部,因為清朝還沒實力去面對左右開弓的準葛爾部和沙俄。當時沙俄也是世界一大強國,它從明朝中期開始就拿迅速崛起,不僅稱霸了東歐地區,還一度向東大幅度擴張,對東北地區和蒙古虎視眈眈。而此時的清朝也就剛剛建立,根基不牢,所以無力對付強大的沙俄。直到平定吳三桂叛亂以後才打擊沙俄,後來在兵力數量上佔有絕對優勢的清軍,與沙俄兩次激戰都輕鬆獲勝。但是獲勝以後的康熙為了不讓沙俄繼續支持準葛爾部作亂,竟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割讓貝加爾湖以東的九萬公里領土給沙俄,希望能還北部邊境安寧。

可是沙俄並沒有兌現不支持準葛爾部的承諾,後來清軍在與準葛爾部的作戰過程中,發現了大量的洋槍洋炮,這些東西不可能是遊牧民族準葛爾製造,毫無疑問,就是來自於沙俄。

其次,為了再次穩住沙俄,雍正皇帝繼續向其送地。公元1722年,康熙去世,雍正皇帝繼位。就在此時,沙俄支持的準葛爾部又開始了第二次擴張。清朝軍隊戰敗兩次,雍正已急得手足無措,情急之下又想起前車之鑑,開始割讓土地來安撫沙俄。於是在1727年簽訂了“恰克圖條約”,把貝加爾湖以南的10萬多公里土地歸還俄國。雖然雍正割讓的就是之前佔領的沙俄領土,但是不得不說,以領土換區和平的方法並不可行。


第一軍情


不邀自答。

準確點說,清朝和俄國對邊界走向的劃分,實際上是對蒙古的瓜分。而今天很多不長腦子的人也特別有意思,一邊罵著蒙古人一邊罵著清朝出賣“蒙古”地區。

按照清朝的玩法,清朝的體制內就三種人,即滿洲人、蒙古人以及漢人,後來加入了新疆的回部以及藏人,但是根據清廷根據入夥時間決定的地位,後兩種實際地位遠低於蒙古人和漢人,而且由於滿洲人為清朝打天下出力最大,而漢人又貢獻了文官體系,清朝實際上是滿洲人和漢人的文官組成多個利益集團來決定利益分配。

不過蒙古人並不像漢人那樣,漢人幾乎清初就全部加入了清朝的體系,而清初除了漠南蒙古之外,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都沒有加入清朝的體制內。而此時沙俄也是風頭正盛,所以清朝和沙俄為了爭奪黑龍江流域以及蒙古地區的控制權展開了交鋒,其中《尼布楚條約》中俄瓜分了黑龍江流域(你也可以理解為獨吞),雍正年間簽訂的《恰克圖條約》是中俄按照各自的實際控制對蒙古地區的瓜分。

當然現在很多人一提到清朝就捶胸頓足、以頭搶地的哀嚎清朝放棄了貝加爾湖,只不過有意思的是,清朝從來沒管過那裡,歷朝歷代除了元朝之外還真沒有別的王朝管理過貝加爾湖地區。而且自蒙古衰落之後,這地方可以說是一片無主之地,而且俄國人在明朝的時候就已經進入了這裡,建立城堡、派遣官吏駐軍,並向當地的布里亞特人徵收實物稅,並以此為跳板向黑龍江流域挺近,最後灰溜溜的被康熙給打了出去。

不過根據國際慣例,無主之地離開都以先到先得為原則,所以《恰克圖條約》承認俄國對貝加爾湖的控制再正常不過,畢竟你一沒有管理過二沒有實際控制,又不想幹架,有什麼資格說這個地方是你的,所以清朝和俄國以雙方的實際控制來決定邊界走向是非常正常的。


再者,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如果想要拿下貝加爾湖地區就勢必要再幹架,但是不同於黑龍江流域俄國人立足未穩且黑龍江流域的索倫各部大部分接受清朝的統治,俄國人已經建立了穩固的統治,想要真刀真槍的幹一場,其難度以及成本絕對要大於雅克薩之戰。而且當時清朝國內局勢尚不穩定,西北準噶爾也是清朝國土安全極大的威脅。所以,北方有和沙俄的邊界爭議,西北又有準噶爾這個威脅,所以兩害相權取其輕,雍正只能先穩住俄國再對付準噶爾,所以才有了根據實際控制劃界的《恰克圖條約》,畢竟至今也沒人有辦法同時打贏兩場戰爭。不僅僅是雍正,合格的統治者都會進行利害取捨從而決定國策,而且清朝的開疆拓土,本身就是建立在維護國家安全的基礎上,並非窮兵黷武的擴張主義。因此清朝開疆拓土,在消滅威脅自身安全的因素後,也就適可而止了,所以才有採取實際控制劃界的一幕。

就像我之前說的,對待歷史事件要從其所處的歷史環境當中來分析,而不是腦袋一熱以自身價值取向來看待。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