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政治贤明的雍正皇帝,为什么割让10万领土给沙俄?

第一军情


雍正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间属于一个过渡时期,他主要解决了康熙末年的弊政,使得国家能继续发展下去。虽然康乾盛世并没有以雍正的年号命名,但是雍正帝对于开创康乾盛世的功劳还是非常大的,没有雍正帝的铁手腕,不说康乾盛世存不存在了,就是清朝也可能提前灭亡。就是这么一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却在外交时显得有些无能,他割让了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了野心勃勃的沙俄,这是为什么?

首先就是沙俄实力强大,清廷又有准噶尔这个大患,面对这两个强敌清朝无力两线作战。虽然在明朝初年的时候沙俄还只是一个小公国,但是这个国家是个有野心的国家,从明中期开始就向东扩张,到了清朝入关时沙俄的势力已经到了外东北和蒙古地区。当时清朝刚刚入关,根基不稳,根本无法直面沙俄。到后来康熙帝平定了三藩后清朝才有精力对付沙俄。两方进行了著名的雅克萨之战,最终以清朝胜利为结局,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但是此条约中康熙帝割让了贝加尔湖以东的九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给沙俄。

康熙帝为什么打赢了还要割地呢?主要还是因为准噶尔。康雍乾三朝准噶尔都是清廷的强大对手,历经三代皇帝,六十八年,清朝才将准噶尔部平定。康熙之所以割地给沙俄,一来就是为了稳定东北部边境,二来就是讨好沙俄让其不要支持准噶尔。但是沙俄岂是能遵守诺言的国家,虽然清朝东北部边境安定了,但是沙俄又在清朝中部边境搞摩擦,还为准噶尔部提供火枪火炮,一再出尔反尔。

康熙帝虽然是千古一帝,但也只是个平凡人,有生老病死。康熙六十九岁驾崩后留给了雍正一个烂摊子。在此时准噶尔部又开始了扩张,清朝军队两次战败,雍正帝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沙俄依旧在北方边境骚然,清朝也无力派兵去防守。又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雍正帝没有办法,为了稳住沙俄他只能继续送地。1727年中俄双方签订了《恰克图条约》,清朝把贝加尔湖以南的十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了沙俄。但是沙俄依旧没有兑现不支持准噶尔部的诺言,在日后清军与准噶尔的作战中总是能发现沙俄的影子。

总的来说清廷数次割地就是为了稳住沙俄,好让清朝能集中精力对付准噶尔。


风尘讲历史


题主说的雍正年间给沙俄割让10万平方公里领土,应该就是指的是雍正五年签订的《布连斯奇界约》和雍正六年签订的《恰克图条约》。

这两次条约的签订直接导致中国失去了整个贝加尔湖的控制权。为什么是整个呢?一开始沙俄在1600年前后就已经开始入侵贝加尔湖地区了,后来在康熙年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把贝加尔湖东部地区割让出去了,到了雍正年间的时候又把贝加尔湖以南,以西地区割让出去了,就这样整个贝加尔湖地区基本上就和中国没有关系了。

当时清朝签订《恰克图条约》也只能说不得已吧,在签订《尼布楚条约》之后,虽然划定了中俄东部边界,但是把中西部的边界却列为了待议,导致后来沙俄不断蚕食中俄中段的边界地区,也就是蒙古地区,而且最主要的就是沙俄和准噶尔的勾结,准噶尔的叛乱从康熙就开始,一直打到了乾隆年间,前后持续了70年才算是彻底平定。

在雍正年间的时候签订《恰克图条约》一方面就是划定中俄边界,让沙俄停止蚕食清朝领土的做法。其次当时清朝做了很大的让步,比如就说割让出去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就是换取沙俄不再支持准噶尔。而当时沙俄在欧洲中亚地区正在和瑞典,还有波斯作战,也是不想在东部地区和清朝打起来,所以也是顺势就答应了和清朝签订条约,但是沙俄从来没有做到不和准噶尔勾结,准噶尔之叛乱之所以能够坚持70年,最大的问题就是背后有沙俄支持。

除了这些,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贝加尔湖地区其实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清朝领土,其实中国自始至终只有唐元两朝对贝加尔湖地权有实际的控制权,在这里有管理机构。其余的都是没有的,清朝对于贝加尔湖地区,虽然在名义上有主权,但是清朝从来没有在这里设置管理机构,这里就是一个无主之地。所以当沙俄一开始来这里的时候,清朝根本就没有管他们。不管是康熙,还是雍正,整个清朝都觉得这里是蛮荒之地,也没有任何有用的价值,所以割让出去清朝也是一点不心疼的。


中国历史研究所


题中所指的应该是清朝雍正皇帝与沙俄在1728年签订的《恰克图条约》,清朝将贝加尔湖南部割让给俄国。这是中俄两国于1728年(雍正五年)签订的一个不平等条约。之所以称其为不平等条约,是因为这项条约是在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的基础上,将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10万平方公里国土割让给俄国。要了解《恰克图条约》的签订背景,首先就要了解清朝与沙俄的领土争端。


公元1547年,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四世通过教皇加冕正式成为皇帝(伊凡雷帝),称全俄罗斯皇帝,而莫斯科公国也从公国升级为沙俄帝国,这就是俄罗斯的雏形。从伊凡雷帝开始,历代沙俄统治者不断东侵,先后攻灭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诺盖汗国、巴什基尔地区、高加索地区、西伯利亚汗国,兵锋直摧远东和贝加尔湖,与清朝接壤。

在《尼布楚条约》中,清朝默认了沙俄对西伯利亚等无主地的占领事实(不包括贝加尔湖),而沙俄也承认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清朝领土。因此,清朝在《尼布楚条约》中并没有吃亏,但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从康熙30年(1690年)开始,漠北蒙古各部归附于清朝(多伦诺尔会盟事件)。清朝是在此时才取得漠北蒙古的游牧地区,而贝加尔湖就是漠北蒙古的传统游牧地区之一。

到了雍正时期,由于清朝受到西北强国准噶尔汗国的威胁,为了集中力量防御西北,才与沙俄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原因是雍正皇帝过高地估计了沙俄的实力。在雍正5年时,数万清军尝试从科布多进攻准噶尔汗国,结果全军覆没,连科布多地区也丢失了。鉴于当时清朝连年作战,国库耗费巨大,雍正皇帝不愿意在西面和北面同时与准噶尔汗国、沙俄开战,于是与沙俄再次签订条约,这就是《恰克图条约》。

雍正6年,两国的代表正式签订了《恰克图条约》。清朝将整个贝加尔湖的西南部和南部全部划进沙俄版图,终于解决了中俄的北部边界争端(《尼布楚条约》是划定东界)。这样一来,清朝就能全力对付西北的准噶尔汗国。

不过,雍正皇帝过高地估计了沙俄的实力,当时的沙俄帝国实际上正与土耳其、波斯陷入苦战中,根本无力与东方的清朝再战。他们原本担心清朝趁机北上,但雍正皇帝的表现令他们喜出望外。因此与平等的《尼布楚条约》相比,雍正签订的《恰克图条约》才是一个真正的不平等条约,也是雍正皇帝的战略失误。


历史的荒野


稳住,我们能赢!

当时清朝刚刚建立,他们有两个对手——沙俄和蒙古,沙俄还不足为祸,清朝最大的敌人还是西部的准噶尔部。

准噶尔部是一个蒙古部落,占领了青藏和新疆等部分地区,清朝为了统一这两个地方,与准噶尔作战多年,但是都没有什么好的效果,就是因为沙俄暗中帮助准噶尔部。

清军在与准噶尔部作战的过程中,竟然发现了对方有火枪和火炮,蒙古族一直是游牧民族,根本无力制造这些东西,毫无疑问这是沙俄资助他们的。康熙为了使沙俄不再插手他们之间的战争,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割让了贝加尔湖以东九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但是沙俄并没有履行承诺。

到了雍正继位的时候,准噶尔部和清军的交火已经到了水深火热的地步,沙俄还是在资助他们,随着清军两次大战失败,雍正有点着急,为了稳住沙俄,再一次提出割让领土,也就是《恰克图条约》,但是谈判的时候,清朝官员没带地图,用沙俄地图划了一圈,结果沙俄地图错误重重,这一划就是10多万的领土面积。


--

但是沙俄老奸巨猾,明面上答应了,暗地里却还是帮助准噶尔部,此后的作战中总是能找寻到沙俄的影子但是自从清军取得一次大捷之后,势如破竹,一举击溃了准噶尔部。

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候的沙俄正忙于应对瑞典等欧洲国家,如果雍正做一点外交工作,那这10多万的领土,也不一定会送出去。


逸闻轶事


好像上次也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康熙为什么把原本属于清朝的贝加尔湖割让给俄国人。1727年,雍正与沙俄又签订了《恰克图条约》,贝加尔湖以南及西南约10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了沙俄。且签订《恰克图条约》,是清政府主动提出来的,且白白的送给沙俄10万平方公里土地,真的让人匪夷所思。

在1689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划定了黑龙江段与沙俄之间的边界线。而中段蒙古地区的界限没有划定,所以沙俄就一步一步的蚕食那一地区的土地,照这样下去,沙俄将会把蒙古的土地给蚕食。当然,清政府也害怕,沙俄与蒙古勾结,毕竟以前蒙古与沙俄勾结,曾一度逼近北京。康熙帝与蒙古噶尔丹打得很吃力,且三次亲征才将噶尔丹消灭。为了杜绝这种事情发生,清政府多次与沙俄政府交涉,但是沙俄并没有理睬。

当时沙俄在中国拥有庞大的贸易商队,这些商队在中国赚了不少的钱,利润非常的丰厚。于是,雍正中断了与沙俄的贸易往来,通商口也被关闭。沙俄为了与中国经商不得不妥协,只好与清政府坐下来谈判。双方谈判了6个月,最后清政府作出了让步,按俄方提出的划界方案达成协议,这就是《恰克图条约》。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10万平方公里国土,签订恰克图条约后丧失。条约订立以后,俄国使臣萨瓦甚至在给叶卡捷琳娜一世回信中称:“雍正皇帝真是俄国人民的好儿子!”大家猜猜,俄国人说这句话,是在讽刺雍正还是在感谢雍正,大家想想看。

沙俄不费一枪一弹,就得到了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雍正的确是沙俄人民的好儿子。不过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赢得了超过100年的中俄边境稳定。也许这就是清朝皇帝所要的结果,即便是把贝加尔湖周边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拱手让给沙俄,只要边境没有战争就达到了他们的目的。如果,我说清政府是拿中国的土地换和平,可能有些人不乐意。其实,清政府就是不想与沙俄有冲突,而是想腾出手来,在中央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边境的问题他不管,却总想着如何监视自己的臣民,叫我说点什么好呢?


谋士说


雍正的确是清朝最贤明的君主,但是在和沙俄交往上,雍正的确是办了件丢人的事!

说雍正割地之前,先说说康熙,因为康熙才是清朝第一个割地的皇帝,而且是盛世战胜的情况下,康熙认为清朝西北的准格尔部才是清朝的大敌,当时准格尔盘踞西北,时刻准备南下入主中原,康熙并不想把俄国逼到对立面去,而清和沙俄没有核心利益上的矛盾,这样的情况下,在打胜了的情况下,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1689年9月7日(清康熙二十七年),中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割让兴安岭及额尔古那河以西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国土。

到了雍正年间,西北战事不断,雍正为了处理西北的战事,特意成立了军机处,而准格尔的卷土重来,很可能与沙俄联盟,急于解决这一问题,由此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尽管在此之前,沙俄已经实际占领了贝加尔湖及其附近领土,但是它的签订标志着:清朝彻底放弃了贝加尔湖及其附近领土,使我中华彻底失去了广袤的黑土地主权。今天看来实在是令人惋惜。

1727年10月21日(清雍正五年),《恰克图条约》割让了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十万平方公里国土,被迫与沙皇俄国签订恰克图条约而丧失。

雍正割让这十万平方领土有出于其他政治上的考量,但是雍正当时还是错误判断局势,担心沙皇会举国来犯,因此主动割让大面积领土,并且给了沙俄很多贸易特权。

清朝晚期不断赞扬此条约的签订换来了几百年的和平。实则目光短浅,因为清朝根本不了解世界局势,也不了解沙俄的真实情况,当时沙俄被西方列强处处牵制,根本无心顾及西伯利亚地区。来犯的也只是一些零散的部落,究其实力怎么能和大清帝国对抗。

除了雍正外,清朝在清乾隆五十五年,约十万平方公里之库叶岛,被沙皇俄国暗中吞并。

以康熙雍正开的大面积割让领土换取和平的先例,其实是一个不好的开头,为后代进一步闭关锁国,处处退让,埋下了伏笔。给后代皇帝的退让有了一个历史参考,给了一个可以理直气壮的说出的“理由”。

沙俄一直觊觎我国领土,从康熙年间开始到1945年,先后十七次强行侵占我国领土,仅根据不完全统计,至1945年止,共有五百八十八万多平方公里,占现全国面积二分之一还要多!如果这些国土现在还在中国的版图上,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就是中国而不是俄国。

从康熙到乾隆,可以看出,清朝政府害怕进行战争,宁远割让土地也不愿打仗,这和其入关之初骁勇善战的风范相去甚远。越是,太平盛世,越要居安思危,清朝其实要的不是和平,而是战争,通过,小规模,不间断的战争,来不断的提升军事力量,研发先进武器,正是,在康雍乾盛世之下,不思进取固步自封的态度,致使我国近代社会远落后于西方国家,饱受欺辱!


史论纵横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关于雍正割地的问题,静夜史认为应该问问棒子国,当初为何把整个西伯利亚割让给了沙俄?

地图开疆很有趣?

当下清宫剧大热,雍正的四爷形象被无数次演绎。本着“娱乐至死”的方针,各色演员将雍正帝细说得不伦不类,让本来平凡的一代帝王硬生生地成为当下的网红。今天,这把火又烧到乾隆身上。

在大多数清宫剧中,雍正是一个勤勉狠毒,同时也是个爱老婆们的好皇帝。然而,史书上的雍正皇帝却不是那么地正面,比如1727年《恰克图条约》中就割让了1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给沙俄,让中华民族永远地失去了贝加尔湖地区!


听着义愤填膺,但实际上则是无稽之谈。今天的西伯利亚无论争夺北极的战略价值、丰富的矿物价值还是抵御北方为界的军事价值都是无可取代的!但是对清朝而言,这片地区等于没有价值!

你让雍正帝上,你怎么不上?

在痛斥雍正帝割让10万平方公里土地时,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事实,进而判定雍正为何要割让10万平方公里土地。

1、准噶尔虎视眈眈,清朝腰杆难挺

准噶尔的存在,就类似于在清朝的头顶压上了千钧巨石,让清朝直不起腰!

作为漠西蒙古的一支,准噶尔在17世纪迅速崛起,成为横在清朝西北的一个强大的帝国。

一直以来,准噶尔西据沙俄,东抗大清,势力不断膨胀。著名台吉噶尔丹一心想要统一蒙古,消灭清朝,实现大元帝国的荣光。所以准噶尔和清朝的矛盾原来越大!

因此,一向与沙俄不对眼的噶尔丹选择和沙俄联合,不断进攻漠北蒙古,挑战清朝。康熙皇帝于1690年和1696年分别在乌兰木通和昭莫多大败噶尔丹,逼迫其自杀。

但是,被清朝猛烈打击的准噶尔部在雍正时期再次强大,并重新开始威胁清朝西北地区。

而此时的清朝,已经在1689年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逼迫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外兴安岭等东段边界。清朝在《尼布楚条约》签订时做出了很大让步,换取沙俄不支持准噶尔的承诺。

但是,沙俄从来没有将这一承诺认真履行过。

在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蒙古西部时,沙俄从北部侵占贝加尔湖周边地区。对喀尔喀形成巨大的威胁。相比于北方的沙俄,准噶尔对清朝的威胁是最大的!所以雍正帝不得不选择稳定一方,打击一方。

在这样的条件下,尽快和沙俄划定中段边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西北的准噶尔问题上,此时雍正帝的当务之急。

就和买东西砍价一样,谁先说,谁就输!因此更加急迫的清朝势必不占优势!

而此时的沙俄几年前刚取得了北方战争的胜利,击败了强国瑞典,可谓风头正盛,面对清朝的“投怀送抱”,自然是要吊一吊胃口的。

要想把交易办成,清朝就必须做出妥协,这个妥协就是1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和康熙时代放弃外兴安岭以北地区用来稳定漠北蒙古一样,雍正帝此举也是为了抽出精力集中对付准噶尔。以10万平方公里土地换取沙俄不犯北疆,对于清朝而言意义重大!

2、取舍上弃北保南,意在巩固北疆

说雍正割让贝加尔湖,首先需要确认当时的贝加尔湖是不是我国的土地。毕竟,安倍不可能将阿拉斯加割让给俄罗斯。

很明显,当时的贝加尔湖不是清朝的领土!

历史上,除了唐朝和元朝,封建王朝均未对贝加尔湖地区实施有效管理过,对于中原王朝而言,长城以北地区气候已经非常恶劣,再往北则根本难以生存,以小农经济为经济基础的封建王朝不可能将此地作为扩张首选。

蒙古崛起后,这里成为布里亚特蒙古的势力范围,布里亚特蒙古,不属于明朝,当然也不会属于清朝。

长期以来,布里亚特蒙古和中原王朝由于遥远的距离,和中原王朝的关系还不如漠北喀尔喀蒙古,在喀尔喀蒙古还不属于清朝的情况下,这里更是无从谈起!

既然蒙古各部独立于清朝和沙俄之外,在这样的情况下,清朝和沙俄划定的一系列边界条约,本质上成为两国瓜分蒙古势力范围的“分赃行动”。

只不过因为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是我国的封建王朝,蒙古在距离上也更接近中原,所以有蒙古属于清朝的错觉!

清朝在“分赃”中少拿了10万平方公里,换来沙俄不侵犯更多的10万平方公里,对于清朝而言,这笔交易很划算!

再说了,贝加尔湖西部北部地区,在1600年前后就被沙俄侵占。南部东部地区,则在1689年通过《尼布楚条约》确定了归属。

对于这片不适合生存的地区,雍正当然知道不及南部的蒙古高原地区更有价值,所以雍正的目的也是为了保护蒙古高原。

再者,作为彻底解决游牧民族问题的王朝,清朝很努力,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沙俄的到来。因为沙俄占据了蒙古高原北部,使得蒙古各部不可能无限地向北逃遁。而沙俄向南的步步紧逼,也让喀尔喀蒙古各部感受到巨大的威胁!

1691年,正是因为沙俄和西部准噶尔的威胁,使得喀尔喀各部选择加入清朝。而到了雍正年间,为了巩固这一成果,雍正需要继续引入沙俄的力量,从而使喀尔喀蒙古各部在威胁之下更加心向清朝!


康熙将喀尔喀蒙古比作长城,这个长城也是需要“修缮”和“巩固”的!

应该说,雍正的“割地”收到了巨大效果。因为在1731年,清朝和准噶尔在博克托岭、和通泊再次开战,不过却遭遇了巨大的失败,清朝一度转入战略防御,和准噶尔划杭爱山为界!而此时沙俄却没有理由趁清朝兵败蚕食喀尔喀地区。

另外,清朝在《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条约》中,暴露出了清朝在外交谈判中的很多问题,比如:

  • 没有详细的测绘资料,比如《恰克图条约》居然使用沙俄的做过手脚的地图;

  • 没有专门的翻译人才,在《尼布楚条约》中居然用吃里扒外的传教士做翻译;

  • 没有有效的情报工作,在两个条约签订前,沙俄都基本得知了清朝的底线,而清朝对沙俄则几乎一无所知;

  • 领土意识不强,虽然得利不少,但是因为对沙俄以及国际形势认识的不足,清朝又摆出天朝上国的架子,所以不断失地;

  • 虎头蛇尾,在两个条约都有体现,清朝不断降低底线。《恰克图条约》竟临阵换帅,此举将清朝谈判陷入极大被动

不过,今天的我们终归还是要感谢清朝签订的一系列边境条约,毕竟这些条约有力阻挡了沙俄南下的脚步,为后来的主权完整争取了时间!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这几年清宫剧的热播,带火了四爷雍正帝,让人觉得他似乎整天搅在后宫女人们的争斗里乐此不疲。


其实,正史中的雍正帝非常勤政。不过勤政则已,雍正帝却算不上贤君,原因就是雍正五年,他将贝尔加湖以南的1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了沙俄那件事给他抹了黑。


那位看官说了:雍正年间,大清朝国运正盛,况且清廷一直号称天朝上国,雍正为啥要办这么怂的事呢?



根据相关史实,有书君分析,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准噶尔部作乱,清廷无力应付。


准噶尔部一直是清廷的强劲对手。在康熙、雍正交替时期,准噶尔部势力空前强大,令清廷感到应对吃力。与此同时,沙俄又一直在暗中对准噶尔部予以支持。二者可谓是狼狈为奸。


康熙年间,沙俄崛起。他们一开始是称霸东欧,之后向东大幅度扩张,慢慢又把侵略的矛头伸向了蒙古地区。清朝当时刚刚建立起自己的统治,自身根基都不稳,自然是无力同时对付东北和西部,即沙俄和准噶尔两只猛兽的侵扰。


为了解决边界争端,康熙帝曾亲率清军与俄军进行激战,取得雅克萨战争胜利后,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割让贝尔加湖以东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给了沙俄。


康熙帝签订《尼布楚条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喂饱沙俄,使沙俄不再支持准噶尔部。


然而康熙帝的想法有点理想主义。这世界上,哪有能喂得饱的狼呢?接下来,沙俄答应不再援助准噶尔部的承诺,当然不会兑现。他们继续侵扰我国东北,同时暗中支持准噶尔部葛尔丹势力大举入侵喀尔喀蒙古。


不仅如此,沙俄自己也趁火打劫,不断入侵中国蒙古地区,掳掠人口,劫夺牛羊,在中国土地设立侵略据点,使中俄中段边界形势再度紧张。


这让刚即位不久的雍正倍感闹心,多次提出抗议无果,只好提出跟俄方和谈,重新划定中俄两国中段边境。


因此,雍正皇帝签订割让10万领土给沙俄的中俄《恰克图条约》,其根本目的,和《尼布楚条约》大同小异,都是用经济利益安抚沙俄,缓和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从侧面起到破解沙俄和准噶尔部密切关系的作用,以防他们狼狈为奸,在边境作乱。



二、《恰克图条约》签订于清政府比较被动的情况下。


清政府感到被动的原因之一: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是清兵刚在雅克萨之战中取得胜利的前提下,沙俄主动提出要求和谈;而《恰克图条约》签订时,正逢准噶尔部第二次扩张。当时清军两次大败,雍正皇帝对此焦头烂额。面对沙俄在北方的袭扰,雍正无力派兵抵御。这种情况下,他只能主动要求和谈,想通过许以好处来应对沙俄。


清政府感到被动的原因之二:


沙俄谈判代表团萨瓦一行阵容豪华强大,显然是有备而来。随行成员中,不仅包括大批测绘技术人员,还有曾在准噶尔部活动多年的巴赫尔兹上校率领的一千五百多武装部队。


他们在谈判的过程中,主张使用做过手脚的,坑爹的俄国地图,态度十分蛮横霸道,并且企图以武力逼迫清政府接受他们的谈判条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三、清政府内部骚乱给了沙俄可乘之机。


谈判初期,中方首席代表隆科多原本是态度强硬的。他坚决地拒绝了俄方提出的无理要求。但俄方代表萨瓦显然早已十分了解清政府内情,知道隆科多即将倒台,命巴赫尔兹抢占战略要地,公然以武力威胁中国。


果然,六月中旬,雍正帝撤销隆科多首席代表职务,另派主和派继续谈判,并接受了俄方提出的全部要求。


原来,萨瓦事先早已通过在京的耶稣会传教士巴多明,收买了清朝大学士马齐,大量窃取清政府和谈判代表团的内部机密。不得不说,这汉奸误国,还真是古今有之!但清政府内部的骚乱也给了沙俄可乘之机。


四、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使雍正皇帝缺乏对国际形势的了解。


雍正皇帝在位13年间,虽然在内堪称勤政楷模,但在国际外交方面,沿袭了清政府一贯闭关锁国的政策,和他的父亲康熙、儿子乾隆一样,外交策略缺乏远见卓识。


他不知道的是,在签订《恰克图条约》时,沙俄正在欧洲与瑞典等国家较量,也并没有多少精力应对清政府。雍正皇帝不了解这个国际情况,导致清政府对沙俄一再让步,10万领土白白丧失。


综上所述,雍正皇帝割让10万领土给沙俄这件事,表面上看起来,是清政府为了维护边境稳定,缓和中俄两国的紧张局势而做的宽容让步。实则是因为雍正皇帝在外交才能上的弱智,让沙俄钻了空子,捡了个大便宜!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雍正在大家心目中是一个勤政的好皇帝,确实如此。但他虽在政治上比较贤明,可是他当政时期的外交就显得比较无能。因为在雍正登上皇位以后,由于边关外交问题,雍正竟割让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沙俄,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背后原因是什么?

首先,割地给沙俄,是为了让沙俄稳住准葛尔部,因为清朝还没实力去面对左右开弓的准葛尔部和沙俄。当时沙俄也是世界一大强国,它从明朝中期开始就拿迅速崛起,不仅称霸了东欧地区,还一度向东大幅度扩张,对东北地区和蒙古虎视眈眈。而此时的清朝也就刚刚建立,根基不牢,所以无力对付强大的沙俄。直到平定吴三桂叛乱以后才打击沙俄,后来在兵力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的清军,与沙俄两次激战都轻松获胜。但是获胜以后的康熙为了不让沙俄继续支持准葛尔部作乱,竟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割让贝加尔湖以东的九万公里领土给沙俄,希望能还北部边境安宁。

可是沙俄并没有兑现不支持准葛尔部的承诺,后来清军在与准葛尔部的作战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洋枪洋炮,这些东西不可能是游牧民族准葛尔制造,毫无疑问,就是来自于沙俄。

其次,为了再次稳住沙俄,雍正皇帝继续向其送地。公元1722年,康熙去世,雍正皇帝继位。就在此时,沙俄支持的准葛尔部又开始了第二次扩张。清朝军队战败两次,雍正已急得手足无措,情急之下又想起前车之鉴,开始割让土地来安抚沙俄。于是在1727年签订了“恰克图条约”,把贝加尔湖以南的10万多公里土地归还俄国。虽然雍正割让的就是之前占领的沙俄领土,但是不得不说,以领土换区和平的方法并不可行。


第一军情


不邀自答。

准确点说,清朝和俄国对边界走向的划分,实际上是对蒙古的瓜分。而今天很多不长脑子的人也特别有意思,一边骂着蒙古人一边骂着清朝出卖“蒙古”地区。

按照清朝的玩法,清朝的体制内就三种人,即满洲人、蒙古人以及汉人,后来加入了新疆的回部以及藏人,但是根据清廷根据入伙时间决定的地位,后两种实际地位远低于蒙古人和汉人,而且由于满洲人为清朝打天下出力最大,而汉人又贡献了文官体系,清朝实际上是满洲人和汉人的文官组成多个利益集团来决定利益分配。

不过蒙古人并不像汉人那样,汉人几乎清初就全部加入了清朝的体系,而清初除了漠南蒙古之外,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都没有加入清朝的体制内。而此时沙俄也是风头正盛,所以清朝和沙俄为了争夺黑龙江流域以及蒙古地区的控制权展开了交锋,其中《尼布楚条约》中俄瓜分了黑龙江流域(你也可以理解为独吞),雍正年间签订的《恰克图条约》是中俄按照各自的实际控制对蒙古地区的瓜分。

当然现在很多人一提到清朝就捶胸顿足、以头抢地的哀嚎清朝放弃了贝加尔湖,只不过有意思的是,清朝从来没管过那里,历朝历代除了元朝之外还真没有别的王朝管理过贝加尔湖地区。而且自蒙古衰落之后,这地方可以说是一片无主之地,而且俄国人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这里,建立城堡、派遣官吏驻军,并向当地的布里亚特人征收实物税,并以此为跳板向黑龙江流域挺近,最后灰溜溜的被康熙给打了出去。

不过根据国际惯例,无主之地离开都以先到先得为原则,所以《恰克图条约》承认俄国对贝加尔湖的控制再正常不过,毕竟你一没有管理过二没有实际控制,又不想干架,有什么资格说这个地方是你的,所以清朝和俄国以双方的实际控制来决定边界走向是非常正常的。


再者,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如果想要拿下贝加尔湖地区就势必要再干架,但是不同于黑龙江流域俄国人立足未稳且黑龙江流域的索伦各部大部分接受清朝的统治,俄国人已经建立了稳固的统治,想要真刀真枪的干一场,其难度以及成本绝对要大于雅克萨之战。而且当时清朝国内局势尚不稳定,西北准噶尔也是清朝国土安全极大的威胁。所以,北方有和沙俄的边界争议,西北又有准噶尔这个威胁,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雍正只能先稳住俄国再对付准噶尔,所以才有了根据实际控制划界的《恰克图条约》,毕竟至今也没人有办法同时打赢两场战争。不仅仅是雍正,合格的统治者都会进行利害取舍从而决定国策,而且清朝的开疆拓土,本身就是建立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上,并非穷兵黩武的扩张主义。因此清朝开疆拓土,在消灭威胁自身安全的因素后,也就适可而止了,所以才有采取实际控制划界的一幕。

就像我之前说的,对待历史事件要从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当中来分析,而不是脑袋一热以自身价值取向来看待。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